查文庫>說課稿> 《石縫間的生命》說課稿範例

《石縫間的生命》說課稿

《石縫間的生命》說課稿範例

  《石縫間的生命》是作家林希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字裡行間湧動著對高昂生命力的讚頌。作者運用象徵的手法,借謳歌石縫間的生命,把從自然現象中得到的啟示延伸到了人類生活,用石縫間的生命象徵了困境中人類的拼搏精神。本文文質兼美,有很強的感染力。我從教材、目標、過程、方法、評價五個方面來談談這篇課文教學的設想。

  一,說教材

  《石縫間的生命》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的一篇

  自讀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的主題是“面對逆境”,要求學生透過閱讀,領悟到,面對逆境必須保持不屈不饒的精神,讓學生在接受挫折教育的同時,達到這樣一種共識:一個人身處逆境,不要怨天尤人,過於悲傷、沉淪,而應該頑強拼搏,奮力前進,這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文字適合八年級學生閱讀,也有利於對學生進行頑強拼搏的教育。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作者“託物”所言之“志”,透過對石縫中三種生命:野草、蒲公英和松柏的描述,告訴人們在面對逆境時,要像野草般看重“生”的權利;像蒲公英般戰勝環境,成為強者;像松柏般改變環境,開闢天地,證實自己的價值。也啟迪人們,越是在困厄的境遇中,越要頑強拼搏,努力向上,嚴峻的生存環境是扼殺不了自然界的強者的。

  二,說目標

  八年級的學生正在慢慢擺脫稚氣,他們願意把目標轉向社會和自然,開始關

  注人生,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些都是文字和學生心理結構的最佳契合點。

  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結合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擬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透過誦讀、圈畫、討論,認識石縫間三種生命的頑強生命力,培養學生在逆境中奮勇拼搏的精神。(重點)

  2,理解並學習象徵手法,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難點)

  三,說過程

  這是一篇主題鮮明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喊口號、說空話,在教學

  中要引導學生沉浸到文字的字裡行間,透過圈畫和反覆誦讀,真正領悟文字背後作者要傳遞的資訊,對“面對逆境要頑強”有深刻的感受。

  1,用來展示大自然豐富的景觀,讓學生開啟視野,欣賞自然界壯美的景色。領略自然界的精彩,感悟生命的美好與無處不在,為下面課文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以主動積極的心態投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2,整體感知課文,發現生命。學生透過快速瀏覽課文,跟隨作者的目光,發現石縫間三種生命具有共同的性格特點:倔強。以“石縫間倔強的生命”,為什麼“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為本堂課的主問題,引出對課文內容的探討和思考。

  3,精讀課文,認識生命。學生圈畫出作者著力表現生命倔強的句子和關鍵詞語,反覆有感情地誦讀,認真品味。如描寫野草,文中抓住了葉子的'特點“三兩片”、“長長”、“細微”、“瘦”、“自己生長”等等,學生反覆誦讀,然後去挖掘這些文字背後所具有的內涵。

  4,聯想遷移,拓展思維,感嘆生命。解讀文字最後一段,明確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透過形式,出示有關名言,全班齊讀、感悟。

  四,說方法

  對學生進行頑強拼搏精神的教育,容易變成空洞的說教,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透過教學語言來營造教學氛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等等,都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的內涵。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體驗,實實在在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切忌拔得過高。在學生朗讀、交流、體會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美好情感的薰陶。

  五,說評價

  1,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逆境中拼搏者的事蹟。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由文字解讀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體會。

  2,交流學生積累的有關名言警句。

  3,請學生用“面對困境,我會……”的格式寫一段話。

  整篇課文,透過對“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縫間的生命的描述,讚美了石縫

  間的生命倔強和崇高的品格,闡述了生命的內涵就是拼搏,啟示我們要做駕馭生活的強者。

  綜觀整個教學設計,我將以文字為起點,以生活為範疇,以學生主體活動為手段,充分體現學生在教育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教育的大語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