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禪依禪棲美文欣賞

禪依禪棲美文欣賞

禪依禪棲美文欣賞

  禪是一股風,放置歲月的軌道里,離我們很遠,離我們很近。

  近的品一杯茶,品到無色,遠知禪味。養一塘清荷,四季輪迴,蓮清蓮去,遠禪棲心。

  荷,初始它是在書本里的文字,美術課的畫冊裡,那時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

  我真正認識荷的時候是在結婚後的婆婆家。那年夏天,我們回家。聽婆婆說離他們學校不遠的地方有一處荷塘,大概三百畝左右,他們去看了,荷花雖不如杭州萬畝荷塘來得氣派壯觀,小塘裡小荷,也別有一番景緻。

  沒有見過荷花的我,被婆婆的話蠱惑了。第二天一早,我便丟下兒子老公去了荷塘。初到哪裡,荷花很多都已開敗,看到採蓮人划著小舟悠閒地採摘蓮蓬。我有點失望,正在發愣時,聽到一個聲音

  “哎!那小姑娘,你是來看荷花的嗎?”我左右一看就我一個人,點頭預設。抬頭看到一個老伯,七十來歲,身材消瘦,一雙大眼睛顯得精神抖擻。他說:“上來,上來吧!我帶你去看晚荷。”

  小船沙沙地撫著水草,魚兒與蝦在淺水處私語。不一會到了,我看著盛開的荷花,開心之餘,拿著相機一直嚓嚓嚓……。老伯說這是他種的幾分晚荷。留著自己觀賞或作種藕。

  “老伯,你喜歡荷花嗎?”

  老伯遞我一個蓮蓬,仰臉望著天,淡淡地說:“談不上喜歡與不喜歡,它就在我心裡。荷,這東西,說平常也平常,說不平常也不平常。春夏來時開花者甚多。它也就沒什麼特別的,開旺了,別人說她太張揚,魅惑。開慢了,有人說她太矯情,做作。倒不如秋天來了,沒了綠色,瘦風急雨灑落幾次,只剩下殘葉枯頸,那時它是屹立不倒,靜靜地站在河裡,讓懂的'人懂,讓不的人懂隨意。那怕是冬天來了,它也不改初衷,在冰雪裡守望自己,在寂寞裡守住一份痴心。

  你若在河裡挖一掛耦,看它是滿身髒汙淤泥。掰開一截,藕心燦白,絲絲不斷,還有陣陣清香撲鼻。

  蓮藕,讓我想起兒時去寺廟裡的情形。

  家鄉有一座廟。寺廟不算大,佔地五百畝。兒時,我常常跟隨媽媽去廟裡敬香,說實話,那時還不到十歲,根本不懂敬香的含義。我來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吃到觀音殿裡的蓮子。

  廟裡有一個規矩,誰若是有病有災、風水不和、求子求福的心願都可以在廟裡許願。每個信徒許願,待到願望成真時,他們會攜帶禮物感恩還願。許願的願望不同,給的貢品也不同,求子,還願是植株,求平安的送花,求健康的送蓮蓬。

  聽老人說寺廟的供品受神靈洗禮庇佑,吃了可保健康平安。這些我倒不信,我喜歡吃,就是覺得它好吃。

  貢品有很多種,蘋果、香蕉、橘子、棗花饃饃、雞,魚……還有蓮蓬。香客到廟裡敬香,一般會到眾多神仙或菩薩殿裡膜拜一遍。多是在殿外,買香進殿,敬香,禮拜,然後想要貢品的人便可以自己去拿。每次我拿蓮蓬時,觀音殿的和尚都會說一句話:“佛心即善,蓮花不染。”

  在《西遊記》裡看到多位菩薩不是盤腿疊坐於蓮花法座之上,就是手執蓮花,或者蓮花指,蓮花塑身,他們個個無不如此,是因為蓮花美嗎?肯定不是,世間百花,比蓮華美的有很多,他們唯獨偏愛蓮花,只因佛的根本是愛與寬容。蓮花在淤泥裡成長,卻可以開出潔白的花朵,長出勝雪的蓮藕。佛容醜惡,萬法從淨,蓮花便是最好的選擇。

  記得在佛卷裡看到,修一顆佛心,理一段禪經,一步一蓮花,一花一清淨。

  朋友說他最近生意失敗,很是煩惱。選擇出去散心,回來後心中鬱悶也不得減輕,為此他不知如何是好,最終去了廟裡硬要剃度為僧。主持說他心在凡塵,何入佛門?

  一個人的心境,不是在遁入佛門就可以改變。若是心有善念,一心向佛,誠心參禪,你做不做和尚又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心中有。

  蓮心不染,禪依禪棲。人心無塵,萬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