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通用6篇)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通用6篇)

  制定詳細的複習計劃,學生需要好好把握做好複習計劃,透過複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更系統的掌握所學的方法,做到活學活用。那麼怎麼規劃好複習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下冊複習計劃(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經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本事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到達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複習的主要資料

  1、100以內的數的複習。

  著重複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數位表、數的組成和數的大小。複習時,能夠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習的100以內數的相關資料。對於數位表應進行重點複習,它是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的重要基礎。複習過程中,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能夠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複習。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復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學期學習的計算主要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等資料。這些資料不論在計算難度,還是在計算的方法上,都存在必須的差異。教材中雖然把這些資料集中安排複習,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注意比較練習,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的方法。對於20以內的退位減法,要求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同,學生應熟練掌握。對於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較熟練。對於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在計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學生能計算正確就能夠了。對於計算方法,根據《大綱》的精神,允許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複習時,能夠先讓學生計算。計算後,能夠分小組討論,這些題能夠分為哪幾種形式,每一種計算問題能夠用什麼方法計算。使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溝通思想,相互學習,到達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說一說每種計算方法有什麼不一樣點。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參與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

  複習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認真看圖,說一說圖意。然後,學生思考:根據圖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能夠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後,按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全班進行交流。

  3、元、角、分的複習。

  本學期在學習元、角、分時,主要經過很多的操作、活動幫忙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並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應用。複習時,主要讓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遺忘了,還能夠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用實物幫忙學生思考。

  4、幾時幾分的複習。

  由於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學生能看著鐘面說是幾時幾分就能夠了。複習時,能夠讓學生說一說應當怎樣看鐘面,也能夠讓學生討論一下自我是怎樣看的。可能每個人看鐘的習慣不一樣,但不論什麼方法,只要能說正確即可。複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即看鐘面時,如果一時說不出準確的時間,能夠說一說大概是幾時幾分。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很有好處的。另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具體實際多向學生滲透時間的觀念。

  5、位置和圖形的複習。

  複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本事。描述時,要異常注意有關左、右相對性的問題。教師還能夠根據本班具體情景,創設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到達全面複習的目的。

  6、統計的複習。

  複習時,能夠根據教材中供給的素材,分小組直接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解決問題。另外,還能夠先不出填好的統計圖,而根據全班的實際情景,經歷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景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夠把本學期所學的統計的全過程都複習一遍。

  7、複習的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計算、

  8、複習的難點:時分、人民幣的認識。

  三、複習的主要目標

  1、經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本事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到達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2、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我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3、經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4、經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學生在生動趣味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5、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忙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一樣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複習的具體設想

  1、首先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我的學習過程和收穫。能夠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資料,哪些資料最趣味,覺得哪些資料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資料,問題銀行中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等等。也能夠引導學生設想自我的複習方法。這樣學生能瞭解到自我的學習情景,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景,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以遊戲活動為主進行總複習。遊戲是一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複習,在複習中玩,在玩與複習相結合中發展。如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玩猜數、對口令、接龍等遊戲,加深數感。又如加減法計算的複習,不能出現單純的題海練習,這樣學生會厭倦的。能夠設計爬梯子、找朋友、等遊戲活動,學生邊玩邊熟練加減法的正確計算。

  3、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能夠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學生不僅僅感受生活即是數學,數學即是生活,並且各方面都得了發展。

  4、以實踐操作為主進行總複習。

  五、總複習課時:

  第一課時:20以內退位減法(補充課本第99頁第7題)

  第二課時:100以內數的讀寫、加減法(課本第98頁第1、2、3、4、5、6題,補充。)

  第三課時:元、角、分的認識,時、分的認識(課本第99頁8題,100頁9題,補充。)

  第四課時:位置與圖形、統計(課本第100頁第10、11題,第101頁,第105頁)。

  第五課時:總複習(課本第102頁第1、2、3、4、5、6、題,第103頁、第104頁)。

  練習測試5課時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2

  為了更好、更有效地組織複習,讓學生更系統的掌握本學期的學習內容,特制定本複習計劃。

  一、複習目標

  透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透過總複習,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習慣,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把學習的知識進行橫向與縱向的聯絡,初步建立自己的知識網路。

  二、複習內容

  1、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除法”、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第三單元“生活中的大數” 、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估算等內容。

  2、空間與圖形

  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第五單元“測量”、第七單元“認識圖形”

  3、統計和機率

  第九單元“統計”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每個知識領域的學習過程中都安排有綜合運用的實踐活動內容,主要包括統計、圖文應用題等內容。

  三、複習的具體要求

  1、知識要求:

  (1)豎式除法

  a、強化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b、瞭解豎式中各數表示什麼意思

  c、會用除法豎式求商

  (2)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

  a、瞭解餘數的含義

  b、會有餘數除法的試商

  c、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d、綜合運用乘、除法解決租車等實際問題

  (3)混合運算

  a、會計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

  b、會計算兩步有小括號式題

  c、能總結混合運算順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萬以內數的認識

  a、計數單位“一”、“十”、“百”、“千”、“萬”;相鄰計數單位是十進關係

  b、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

  c、萬以內數大小比較

  (4)萬以內的加減法

  a、口算整千、整百、幾千幾百數加減法

  b、豎式筆算三位數加減法,特別是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尤其是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

  c、估算三位數加減法

  d、脫式計算三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e、運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5)認識圖形

  a、初步認識角的組成。會認角、數角、簡單比較角的大小

  b、辨認直角、鈍角和銳角

  c、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d、會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6)測量

  a、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千米”

  b、知道學習過的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c、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d、會估計和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7)統計

  a、會看、讀統計圖、統計表

  b、瞭解統計圖、表的結構,儘可能多的獲得資訊

  c、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和預測

  (8)方向與路線

  a、認識八個方向,會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

  b、結合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c、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能力要求:

  (1)透過基本概念的複習,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2)透過口算和筆算的複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透過應用題的複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複習重、難點

  複習的重點: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塊內容中的,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兩部分內容。

  複習的難點是: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混合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複習措施

  1、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裡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等等。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以便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重組複習內容,設計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如透過遊戲、實踐操作和設計綜合性的複習題,提高學生複習的興趣,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以提高複習的效率。

  3、與生活密切聯絡。複習時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

  4、根據平時教學瞭解的情況,結合複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加強與家長聯絡,爭取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他們。

  六、複習課時安排:12課時

  第一節(6月13日)整體回顧本學期學習 統計

  第二節(6月14日)方向與路線

  第三節(6月15日)測量

  第四節(6月16日)認識圖形

  第五節(6月17日)“空間與圖形”專項測試

  第六節(6月20日)除法

  第七節(6月21日)混合運算

  第八節(6月22日)模擬綜合測試(一)

  第九節(6月23日)生活中的大數

  第十節(6月24日)加與減(一)(二)

  第十一節(6月27日)模擬綜合測試(二)

  第十二節(6月28日)模擬綜合測試(三)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3

  一、第一階段: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1、重視課本,系統複習。現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建議第一階段複習應以課本為主。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應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結構。這一階段的教學可以按知識塊組織複習,可將代數部分分為四個單元:實數和代數式;方程與不等式;函式及其影象;統計與機率;將幾何部分分為五個單元:線段、角、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複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單元的複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複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溫一遍,邊複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並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實基礎,學會思考。目前,我市中考數學命題時,有足夠的分值用於檢測學生的學業水平,從近幾年中考數學試題看,部分中檔題及較難題中的基礎分,則佔分比例更大。因此,九年級數學複習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透過系統的複習,使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每個中檔以上難度的數學試題通常要涉及多個知識點、多種數學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識交匯點上巧妙設計試題。因此,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中考數學命題除了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用函式解析式去求交點等問題,都要用到函式的思想,教師要讓學生加深對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關內容的題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聯絡和制約的關係,透過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轉化為已知量;再如數形結合的思想,從近幾年中考情況看,最後的“壓軸題”往往與此有關,不少同學解這類問題時,要麼只注意到代數知識,要麼只注意到幾何知識,不會熟練地進行代數知識與幾何知識的相互轉換,複習時要著重分析幾個題目,讓學生悉心體會數形結合問題在題目中是如何呈現的和如何轉換的。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

  中考複習的第二階段應以構建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路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1、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絡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複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複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複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複習的興趣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複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複習效益。

  2.要把培養學生能力這一思想貫穿整個複習的始終.縱觀中考數學試題中對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兩個層次。一個階段是以考查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純數學問題的能力為特點的階段。這些能力要求對應於傳統的數學教材及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3.狠抓重點內容,適當練習熱點題型。多年來,初中數學中的“方程”、“函式”、“直線型”、“圓”一直是中考的重點考查內容,“方程思想”、“函式思想”貫穿中考試卷的始終,所以要重點複習好這部分內容。另外,“開放題”、“探索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有利於考查學生探索能力、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成為近幾年中考的熱點題型,這種型別問題題大部分源於課本,有的對知識性要求不高,但題型新,背景複雜,文字表達冗長,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後這段時間裡要適當訓練一下,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4.基礎知識查漏補缺。經過第一輪基礎知識的複習,學生對初中三年的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複習過程中和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知識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要抓緊時間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後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決不要輕易地放棄。

  5.戰前練兵,模擬中考。在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複習完後,要做些模擬試題檢查複習效果,讓學生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並加強這方面練習。數學知識在於點點滴滴的積累,考試時遇到不會做的題時要學生學會鎮定,回想學過的各種方法,從條件入手,挖掘隱含的已知條件,或從結論入手尋找解題途徑,從而爭取中考取得優異成績。

  三、複習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

  1.要面向差生,課堂複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

  (1)低起點。由於學生基礎較差,因此教學的起點必須低,以數、式的運算為起點,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可接受的程度上進行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透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進行復習教學。

  (2)多歸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學生多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有所創新和發展。

  (3)快反饋。學習困難生由於長期以來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形成知識障礙,往往需要多次反覆才能排除障礙。這裡的“多次反覆”就是“多次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辦法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及時反饋,可以提高補缺的效果,使學生及時獲得幫助,受到激勵,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學困生在過去數學中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因此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和肯定,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相適應,教與學相促進,教與學相統一。

  2、其次,要注重中檔學生成績的大幅度提高。這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太牢固,解題時常丟三落四。因此,對他們要求要嚴格,解題要嚴密、細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規題失分太多。

  3、再次,應注重對尖子的培養。在他們解題過程中,要求他們儘量走捷徑、出奇招、有創意,注重邏輯關係,力求解題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優秀率。對於接受能力好的同學,課外適當開展興趣小組,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復 習 時 間 安 排 附 表

  實數和代數式;

  3.14—3.18

  方程與不等式;

  3.19—3.23

  函式及其影象;

  3.24—3.31

  統計與機率;

  4.1—4.4

  線段、角、相交線和平行線;

  4.8—4.11

  三角形;

  4.12—4.15

  四邊形;

  4.16—4.22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4.23—4.30

  圓

  5.4—5.10

  專題訓練

  5.11—6.10

  訓練安排:每週兩次小題訓練,每週一次綜合訓練卷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4

  一、複習目標:

  透過期末複習,可以讓學生對本冊教材內容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理清脈絡,查漏補缺,掌握知識要點和規律,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將所領會的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期末複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習過的知識材料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和總結,彌補學習過程中的缺漏,使一學期來所學的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從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識。同時,注重在總複習階段溫故知新、拾遺補漏和提優補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複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複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四、關鍵:

  要在紮實基礎知識點的同時儘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培優補差

  五、複習措施:

  1、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進行復習。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認真備好每節複習課,上好每節課,切實提高課堂複習的有效性。

  2、以生為本,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精選每一道複習題,注重題型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在基本知識複習好的同時,透過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獲取解答問題的方法,從而培育學生的計算能力。

  4、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注意因材施教,對於優等生可鼓勵他們擴大知識面;對於後進生要做到多鼓勵,多關心,輔導他們爭取在原有學習基礎上有一定的提高。做好提培優補差工作,尤其關注後進生的學習,全面提高班級合格率及優良率。

  5、在應用題複習中,應重點放在複習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上,可充分藉助圖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6、注意在複習中充分運用教具、實物、示意圖來幫助分析、推理,然後加以概括,有利於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

  7、複習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全面掌握數學複習的目標,結合複習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複習時間:

  1、第一階段:5.25~6.7(各知識點梳理)

  2、第二階段:6.8~6.13(綜合練習)

  七、具體安排:

  時間:5.25~5.27

  複習內容:數與代數

  課時6

  複習要求:

  1、除法:掌握整百數或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除法驗算、估算及用兩步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

  2、乘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估算。

  3、千米和噸:建立1千米、1噸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能進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4、年月日:掌握年月日的相關知識點和概念,如大月、小月、平年、閏年、季度等,能正確計算一些簡單的經過時間。

  5、認識分數: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明確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簡單的分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透過實際操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比較熟練地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認識小數: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個部分的名稱,掌握一位小數的比較方法和加、減計算的方法,應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時間:5.28~5.29

  複習內容:空間與圖形

  課時4

  複習要求:

  1、軸對稱圖形:掌握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點,知道對稱軸,能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的平面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平移和旋轉:認識並能正確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3、觀察物體: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知道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檢視可能相同或不同,能根據指定的檢視要求,拼擺出相應形狀的物體。

  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認識面積的意義,知道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會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掌握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計算長、正方形的面積,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時間:5.30

  複習內容:統計與機率

  課時2

  複習要求:

  統計: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時間:6.2—6.7複習內容:實踐與綜合應用

  課時8

  複習要求:

  1、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透過本冊教材的綜合應用活動,鼓勵學生初步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絡,逐步理解數學在實踐中的作用。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聯絡本冊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實際,靈活、輕鬆、愉快地進行復習。進一步最佳化複習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靈活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地複習中,形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二、複習目標

  透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透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透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三、 複習內容

  將全書的知識劃定為這幾部分來進行復習。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統計與機率三個部分。

  數和代數:

  1、認識記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會數、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並能結合實際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正確地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空間和圖形:

  1、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實踐與綜合應用

  1、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用錢款實際購物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整時、大約幾時、幾時半,知道珍惜時間。

  3、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統計與機率:

  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會用統計圖中的資料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四、複習的重難點

  複習重點:主要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塊內容中的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及應用,人民幣的認識,時間的認識

  複習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人民幣的認識,時間的認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措施

  1、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學前透過各種途徑獲取的知識和積累的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透過大量實物圖的感知和具體模型的操作,使學生獲得最初步的知識和技能。

  2、以複習課和試卷研評課為載體,加強教研的力度,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3、紮紮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4、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5、改進對學生評估,重視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具備了什麼能力,在那些地方還需努力。

  6、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7、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8、根據平時教學瞭解的情況,結合複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數學下冊複習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這學期已基本養成了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地做好練習和複習中的準備工作,有一定的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有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有小一部分學生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同學不願意回答問題,明知道自己不懂也不問。特針對以上情況制訂如下複習計劃:

  二、複習重、難點:

  (一)複習重點:

  1、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以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以及整數、小數的互化。

  3、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4、分數加減法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把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

  5、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能進行單位間的換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和計算。

  6、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二)複習難點:

  1、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實際運用。

  3、生活中的某些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及計算。

  4、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尤其是減法的性質的運用)

  5、對統計圖中的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三、複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2、進一步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探索軸對稱圖形及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畫軸對稱圖形及旋轉圖形,認識眾數及作用,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及根據統計圖解決簡單問題。

  (二)能力目標:

  1、透過對本冊知識的系統歸類、整理、綜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2、透過複習,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審題和分析能力,能正確解答各種型別的實際問題。

  3、透過複習,提高自己解題的靈活性以及正確性。

  四、複習措施:

  1、對本冊內容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在歸納中,要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問題,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全面而系統地思考各類問題,同時對該型別知識進行整合。

  2、複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對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複習知識的覆蓋面要廣,針對性和系統性要強。

  3、要理清知識的體系,分層、分類,拉緊貫穿全冊教材的主線,要深鑽本冊教材,仔細領會編者意圖,掌握教材的重難點和知識現狀,發現普遍不會的,難理解的,遺漏的要重點理解。

  4、加強作業設計,進行分層練習,但絕不搞題海戰術,不加重自身負擔。複習中的練習設計,不是舊知識的單一重複,機械操作,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每天在練習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嘗試做智力衝浪式的題目,體現質的飛躍,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五、複習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重視查漏補缺。要根據所教班級的情況,確定複習計劃,對相對比較薄弱的內容要加強複習和練習。

  2、在複習題的設計中要十分注意層次性。

  3、可採用的一些形式:自己出題目練習,自己去整理知識;自己與同學之間去交流與合作。

  4、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