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陳情表》教學設計12篇

《陳情表》教學設計

《陳情表》教學設計12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陳情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陳情表》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2、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字裡行間蘊含的真摯情感。

  難點: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悟以情動人的陳情藝術,進而分析作者是怎樣透過陳情達到“願乞終養”的目的。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整體感知、理解“為何陳情”

  1、釋題

  2、請用文中的語言回答:他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下陳情的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PPT)

  (1)“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適當翻譯)

  【過渡】他在進退兩難狼狽不堪的處境中向皇帝陳情。那麼他所陳何情,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2)“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三、合作探究,研讀“如何陳情”

  (一)既然李密“願乞終養”,想請皇上同意自己的辭官請求,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達這樣一種願望,而是曲折迂迴地從自己幼年的經歷寫起他又是用哪些語句來具體表現的

  1、為什麼從自己的經歷寫起

  動之以情。

  2、那李密在第一段中透過哪些語句表現自己的悲苦經歷的呢

  3、小結:第一段中,李密的幼年經歷重在突出他的孤弱,進而突出他和祖母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成年經歷重在突出無人侍親,所以自己責無旁貸、不能廢遠。他想以此來打動晉武帝。

  4、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二)請大家默讀第三四段,找出說理的語句

  1、學生默讀,思考,並作回答。

  ——(1)、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陳情結果

  文章寫完了,我們也讀完了。我們再來設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會不會同意李密辭官,在家奉養祖母

  (學生討論,並作回答)

  ——教師小結

  ①皇上也是人,並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徵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聖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範,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准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當然,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覆的。

  (ppt):《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教師總結:

  北宋大文豪蘇軾就這樣評價說:“人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人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四、拓展延伸、感悟“孝”

  1、假如你也處於忠孝兩難的境地,你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2、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胸懷壯志,但也應該注重親情,珍視身邊的點滴美好!在當代就有人將“忠”與“孝”完美結合起來,感動了整個中國。

  (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齊讀頒獎詞。

  五、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樑,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後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六、佈置作業

  1、閱讀《弟子規》,找出描寫孝的語句,並寫下閱讀感悟。

  2、背誦第一段,明天抽測。

《陳情表》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1、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2、分析本文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第一節

  一、匯入:

  古人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們一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

  二、解題: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用於臣下向君主陳情謝賀。因為“表”的閱讀物件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態度誠懇,措辭謙恭,讀起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陳”是陳述的意思,標題中的“情”當為辭不赴命,終養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晉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人,文學家。李密祖父李光,東漢末做過朱提太守。但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喪父,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撫養下長大成人的。祖母對他關懷備至,他對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時雖體弱多病,但甚好學。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稱於世。年輕時任蜀漢尚書郎,曾多次奉命出使東吳,以能言善對著稱。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喪期滿後出仕事晉。先為尚書郎,後為溫縣(河南溫縣西)令。在任政令嚴明,政績顯著,以剛正見稱。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擔任高職,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剛正不阿,當權者憚其公直,無人推薦,不久竟去官,為州大中正,後任漢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罷官歸田。

  四、寫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晉武帝籠絡的物件。且李密當時以孝聞名天下,而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屢被徵召。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徵李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當時的李密對出仕新朝有所顧慮: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無人供養;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漢舊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國之臣顧慮新朝而暫存觀望的謹慎,更何況司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這些想法,多少被晉武帝覺察到,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在這種情況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寫下此文。

  五、誦讀課文,感知課文: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指出要重要字詞的讀音:

  釁閔憫鮮

  祚期強煢煢孑立

  夙蓐詔洗馬

  猥隕首逋慢矜

  拔擢優渥盤桓庶

  2、精讀課文,感知以下問題:

  A、是誰陳情?

  李密。

  B、向誰陳情?

  晉武帝。

  C、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先盡

  孝後盡忠的衷情。

  D、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至於作者是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我們學習文章時慢慢體會。

  六、講解第一段:

  1、講解第一段詞句:

  2、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那麼作者從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3、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

  總攝作用;

  正是基於上述四個原因,故作者不能“廢遠”。所以這一句又為下文埋下伏筆。

  4、圍繞“夙遭閔凶”,作者的敘述的層次是怎樣的?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橫的方面:(外、內)

  5、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述這些不幸的遭遇?

  由當時的處境看,如果李密一開始就向晉武帝提出辭不赴命的請求,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談辭不赴命之事,而是從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說起,營造一種悲慼的情感氛圍,使晉武帝的惱怒斥責化為同情,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因此這段文章的朗讀基調應該是——悽苦,悲涼。

  第二節

  一、匯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裡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辭,這樣很容易給晉武帝產生誤會——你李密不識抬舉;甚至很容易被誤解為不肯與新興的晉王朝合作,就很危險了。那麼李密在這段中又是如何陳情的?

  二、第二段詞句的學習:

  1、指定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中重要詞句。

  3、鞏固整理該段詞句。

  三、問題解析:

  1、同學概括該段主要內容:一方面寫朝廷對自己徵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寫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為這兩個層次來寫,在第一層中作者反覆陳述朝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表達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學們說說哪些是說朝廷對自己的恩遇,李密對朝廷的恩遇持怎樣的態度?哪些是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語句?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

  辭不赴命,辭不就職。

  表達感恩:尋蒙國恩,非隕首所能上報。

  3、面對郡縣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樣的境地?

  進退兩難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進”難在哪裡?“退”難在哪裡?

  進,無以報祖母的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5、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堅決辭不赴命,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四、第三段詞句的講解:

  1、指定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中的重要詞句。

  3、鞏固整理該段詞句。

  第三節

  一、問題講析: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但本段文勢有個三轉折,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

  伏惟、且、但。

  2、據此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不就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氏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況”句有何含義?

  A、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談“孝”就給作者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論依據”,使自己供養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況,是凡是的意思;“況”是指特殊情況,是何況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對於特殊情況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為官事晉,他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

  李密怕晉武帝認為自己是矜守名節。因為古代崇尚一種“忠臣不事二主”觀念,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

  5、那麼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多餘的?有何作用?

  作者表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作者一再稱頌君恩,“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辭不就職與“名節”無關,完全是為了供養祖母,為了“孝”。

  6、最後作者以“祖母病日篤”是想向晉武帝表達什麼資訊?

  讓晉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

  二、講析最後一段:

  1、學生朗讀該段。

  2、講解該段詞句。

  三、問題講析:

  1、本段中哪一句話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願乞終養”。

  2、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種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先盡孝後盡忠。

  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3、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言、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四、討論: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陳情表”,文中主要陳述了什麼情?

  陳述了孝情、憂情、懼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為,忠孝難以兩全才“憂”,才“懼”。

  六、梳理課文結構: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陳情表》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陳情表》是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5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學習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領略“辭”“序”“表”等不同的文體風格和語言韻味,讓學生在體會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礎上,掌握藉助背景材料來分析理解作品的鑑賞方法。

  這篇文章是李密向晉武帝上的一篇奏章。主旨是申述自己“不就職”“乞終養”的想法。朝廷徵召,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不應召,則有自矜名節、不與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為命的祖母老邁,又不能遠離出仕。李密本著以情動人的目的,從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層層推進,悉心說服武帝體恤下情。結果武帝不僅同意他的請求,還“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本文是學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抒情技巧的典型範例,同時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忠”“孝”含義的認識,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學情分析

  經過前四個必修模組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基礎,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大體讀懂文章內容;基本學會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學習本文,學生一般能感知文章的主旨,並會受到形象、生動的`語言的感染。但文章古今異義詞很多,雖有註釋,仍會給學生閱讀造成障礙。理解本文縝密的構思、委婉的表達以及古人寧可不做官也要奉養長輩的“孝情”則是學習的難點。

  指導思想

  一 依據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正確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教材教”,利用這個素材和思路,達到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二 教學應突出本文的語文科特點:文言文、文學作品、略讀課文。注重課文整體把握和體驗,關注學生能力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評價、點撥的作用,並利用班級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三 閱讀鑑賞,“讀”是“賞”的前提。特擬本文的教學方法為:自主(自學)——討論(小組學)——交流(師生學)。課前預習要求為:1.結合頁下注,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內容(寫什麼?怎麼寫?為什麼這麼寫?)。學生如果預習不深入,就可能缺乏情感體驗和思想感悟,就難以達到有價值的表達和交流。為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特預設一些輔助性討論問題。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2.“表”的文體風格和語言韻味。

  二 能力目標

  1.透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師生交流,學習以情動人的語言表達技巧。

  2.透過誦讀,豐富文言語感,提高誦讀能力。

  三情感目標

  瞭解以情動人的重要性,理解“忠”“孝”的含義。

  重點與難點

  重點: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解讀作者之“情”,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難點:理解本文多角度、層層深入的陳述方式,體會情之深,理之透;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 基礎知識學習。

  二 鑑賞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思路。

  過程設計

  一 導語與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習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千百年來,人們常把它和李密的《陳情表》並提。原因何在?這節課讓我們一塊走進《陳情表》探個究竟。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文心雕龍章表》中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表”這種文體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如《出師表》。

  (解說:有關作者和背景知識,可根據需要,適時穿插。)

  二 預習檢查

  1.基礎知識(展示投影,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予以相應的評價、點撥)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終鮮兄弟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除臣洗馬 四十有四

  (2)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詞語

  慈父見背 舅奪母志 晚有兒息 形影相弔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除臣洗馬 不衿名節 聽臣微志 拜表以聞

  (解說:瞭解學情,夯實基礎。正音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因義定音的認識,併為誦讀作準備。詞義解釋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拓展,如聯絡《孔雀東南飛》中“見”的用法;聯絡“媳”的造字法理解“息”的義項。)

  三 分組討論

  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默讀全文。然後分組討論:

  1.疑難文句。

  2.文章內容:“陳”了哪些情?是如何“陳”的?為什麼要“陳”這些情?

  (教師巡行,傾聽。)

  四 全班交流

  1.針對上述討論內容,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結果,展示其個性化解讀。

  2.教師對交流結果進行評價、點撥。

  3.教師用多媒體逐層展示“板書”,進行小結(見“板書設計”),並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技巧:要想讓別人真正體諒自己,聽從自己,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後才能喻之以大義。

  五 學生有感情的自由誦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情感。

  六 作業佈置

  1.《晉書·李密傳》中說,武帝讀完《陳情表》後讚歎道:“士之有名,不虛然哉!”請你站在武帝的角度,談談本文深深打動他的原因。

  2.整理文中的古今異義詞、虛詞“以”的意思用法。

  3.熟讀背誦課文。

  (解說:作業1變換角度設問,訓練分析、綜合、應變能力,深化對文字的理解,力求突破重難點;2、3為識記之用。)

  【附】輔助性討論問題:

  (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和使用方式。)

  1.李密申述祖母需要自己終養的理由有哪些?

  (文中概括性的語句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1)對己恩深(2)境況淒涼(3)供養無主(4)孝乃人之本性

  (解說:引導解讀作者多方陳述之“孝情”。)

  2.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李密直接提出盡孝的請求,你會答應他嗎?

  不會。晉武帝建立新晉,希望招攬人才,收買人心,而李密卻欲“徇私情”,不“報國恩”。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什麼不捨孝而全忠呢?何況既然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是不是“矜守名節”,不與新朝合作呢?

  (解說:引導學生文學作品閱讀鑑賞時,應結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行文思路。)

  3.對李密來說,祖母老邁,自然不當遠仕;但得罪聖上又會招來不測。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裡,言辭不可不慎。只表達“孝”情顯然是不夠的,那麼,李密是如何說服晉武帝的呢?

  (1)開篇痛陳悽苦身世,把對方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

  (2)對朝廷的徵召表達隕首難報的感激之情,討取歡心。

  (3)用晉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為“終養”找出一個響亮的“法”據。

  (4)直陳“少仕偽朝”之事實,剖白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表白無意抗旨,讓晉武帝消除疑慮,明白自己的忠心,排除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

  (5)以祖母病篤慘境打動晉武,讓他明瞭祖母病重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

  (6)以年齡對比的方式說明盡節日長,報劉日短,從而提出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使“理”更加周全。

  (7)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起誓動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層層深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技巧)

《陳情表》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行文思縝,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難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之後,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乞終養的目的。

  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蘇軾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陳情表》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陳述的情。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臣之進退,實為狼狽”,處於忠與孝的矛盾中。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裡,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提示: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5、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體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

  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苦情、親情、忠情的語句

  引導:“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言表。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四、作品拓展

  討論:有人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把兩者相提並論,有“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說法。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

  五、小結: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六、佈置作業: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祖孫情深 (盡孝) 盡 孝 日 短 先 盡 孝

  君臣義重 (盡忠) 盡 忠 日 長 後 盡 忠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

《陳情表》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匯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聖朝。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瞭解相關背景,以利於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後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物件。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於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於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一)第一段: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凶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凶”,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於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四歲:舅奪母志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舅奪母志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零丁孤苦

  至於成立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型的解釋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明確:

  二層:敘朝廷徵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後、尋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賓士”,“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除臣洗馬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責臣逋慢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願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四段:提出先盡孝、後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於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後練習

  九、字詞整理

  2.古今異義:

  至於:到成立:長大成人辛苦: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不行:不能行走

  3.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蓐:同“褥”,草褥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書

  十一、課後總結

《陳情表》教學設計6

  A.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B.鑑賞文章構思技巧,揣摩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初中曾學過《出師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表現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淚滿襟”,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與《出師表》齊名的是李密的《陳情表》,人言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後人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

  1.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查,打牢基礎。(投影)

  A.對加重實詞進行解釋

  慈父見背、形影相弔、晚有兒息、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衿育、不衿名節、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

  B.注意多義虛詞“以”

  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以表聞、聖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2.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設疑,瞭解文章內容

  你認為“情”在文中有哪幾層含義?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1)孝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2)忠情。“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3.探究問題

  (1)李密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請求時,碰到了什麼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李密處在二難境地,特別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應詔,會招來殺身之禍。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出於情,歸於理。李密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為陳述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排除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先盡孝,再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表後,竟讚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足見這篇文章寫得多麼成功。

  4.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它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文中用了不少婉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用“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跡,並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終於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語言駢散並用

  藉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覆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透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如“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透過內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透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讓學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閱讀夏完淳《獄中上母書》中的一段,進一步體會文章真摯感情的表達形式和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孝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於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鍾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己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於今日也。僅僅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性。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於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

  對“孝”的再認識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觀,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陳情表》教學設計7

  教學要點

  一 體會本文作者準確、生動、形象的用語,節奏的抑揚頓挫。

  二 學生誦讀能力訓練。

  三 深化學生對“忠”“孝”的認識。

  過程設計

  一、鞏固強化

  1.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前課佈置的作業1、2。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回答情況適時評價、點撥。

  二、咬文嚼字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請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富有表現力、感染力的語句,從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等方面品味其藝術效果。

  例如: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四字駢句,按時間順序敘述,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既無伯叔,終鮮兄弟。”“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以長幼、內外皆無,顯示自己的孤苦伶丁。用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富有表現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以落日喻人命,貼切的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

  4.“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的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解說:品味本文的用語,豐富學生的詞彙和表達。)

  三、誦讀訓練

  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感恩的心》(學生都很熟悉)作誦讀配樂,為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深情營造氛圍。

  1.全班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誦讀能力強的學生範讀課文。

  3.師生交流誦讀方法。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參考理由一: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摯情,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

  參考理由二:對蜀漢有念舊之心,不願出仕新朝;或因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盾錯綜複雜,不願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對官場厭倦;或想做官,但因對晉武帝不甚瞭解,不敢盲目做官;……總之,此刻他不想奉詔仕晉,於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解說:此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圓其說的闡述獨到見解,發展創新意識。)

  2.思考討論: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有這麼一段話:“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 關於“忠”與“孝”,有人認為,是統治者用於維護自身統治提出的封建思想觀念;有人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請自選角度,談談你的看法,可聯絡古今人物、事件、有關論述。

  (解說:此為實踐性問題,針對本文特點、目前“忠孝”觀念日益淡薄的社會環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發展需要,透過討論,引導學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養。)

  五、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小結。

  六、作業佈置

  1.查閱資料(如任繼愈先生《談談孝道》等),將自己對“忠孝”的認識加以整理,寫成文字。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訴苦情(……) 求體恤

  明孝情(……) 告心願

  情 感恩情(……) 討歡心 動之以情

  文字框: 層層深入 表忠情(……) 消疑慮

  引法理(以孝治天下) 找依據

  理 說情理(先盡孝後盡忠)解矛盾 曉之以理

《陳情表》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研讀全文,體會作者至誠至真的情感。

  2、學習用至誠的語言打動別人。

  教學重點

  1、分析內容、結構,把握陳述的層次

  2、分析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語之切,理之透。

  教學難點

  在吟誦中解讀作者所陳之情和陳情的藝術。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遊必有方”就是要有遠大的志向,要去做有價值的事情,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期盼,離家的艱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當以孝為先!”所謂孝順,就是說為人子女應該對父母長輩能夠時時噓寒問暖,父母年老體弱,應該多抽出閒暇時間陪伴左右。《論語》中對“孝”的強調,注重的是情感與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質的滿足。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幾千年來,“孝”一直是整個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單單是讓人可以老有所終,老有所養,孝更是對每個人自身責任感,家庭責任感乃至社會責任感的一種要求和約束。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

  二、讀課文,回答問題(文中找)。

  1、作者為何上表陳情? ——除臣洗馬,辭不就職。(不想到晉朝為官)

  2、為什麼不想到晉為官?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3、為什麼祖孫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棄高官厚祿不願廢離?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扶養。

  穿插介紹李密生平(作者詳細介紹見課文):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於鄉里。李密為人剛正,其才氣在當時也是出類拔萃的,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4、進一步發問:李密在文中明確表明不想到晉為官嗎?

  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與“孝”的矛盾,也許是每個朝代的文人都會遭遇的困境。事實上,李密之所以拒絕出仕,不僅僅是為了祖母,還有自己避禍的因素。李密對蜀漢還念念於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那個時代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點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慘死的結局。問題就在於,在那樣一個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陳述的是真情,也是會遭到人們的懷疑的。於是,作者反覆表明心跡,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節的,我的本意也是願意做官的,實在是為了盡孝。

《陳情表》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積累成語。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及語言表達的準確和生動形象。

  4.透過分析使學生理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反覆誦讀,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透過討論、探究、教師點撥等方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理解作者陳情的思路及妙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於情字,歸於理字;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鑑賞的目的。

  【教學重點】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字裡行間蘊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透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於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總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已經在初中學習了《出師表》,領略了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們來學這篇被人譽為美文的《陳情表》,感受李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題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晉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年輕時師事名儒譙周。曾任蜀漢尚書郎,多次出使東吳,甚有才辯。蜀亡後,屏居鄉里,以孝聞,累舉不應。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採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司馬炎建立晉朝,徵召他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李密作為亡蜀之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於是以“烏鳥私情”,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文章選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

  2.文體介紹

  表:又稱“奏議”,是古代臣屬給帝王所上的陳述己見的文書。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晉武帝陳述實情的文章。

  三、整體感知,初通文意。

  1.聽讀。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文章的節奏感和文中抒發的感情。

  2.誦讀。再放錄音,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句間停頓,讀出關鍵詞的韻味來。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險釁閔凶門衰祚薄期功應門強近之親床蓐隕首

  猥以微賤逋慢優渥煢煢孑立拔擢盤桓矜育

  (2)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並解析: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詞義: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祚薄日薄西山煢煢孑立床蓐猥以賤微生當隕首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撥擢寵命優渥期功強近終鮮兄弟除臣洗馬劉病日篤更相為命

  2)解析以下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臣以供養無主猥以微賤臣具表以聞聖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解析以下劃線的實詞:

  慈父見背二州伯牧所見明知形影相弔晚有兒息逮奉聖朝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聞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猶蒙矜育不矜名節願乞終養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不勝……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3)詞類活用:

  夙遭閔凶:名,憂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動,作孝廉,為孝廉

  臣之進退: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舉臣秀才:動,作秀才,為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遠離猥以微賤:名,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謹拜表以聞:使動,使皇上聞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則劉病日篤:狀,一天天地

  (4)成語:

  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句式:

  1)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2)被動句:而劉夙嬰疾病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麼要向晉武帝陳情?他陳情的內容是什麼?用了什麼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疏理內容。)

  明確:(1)李密“陳情”的理由是因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太子洗馬,“尋榮國恩,除臣洗馬”,而他又不想應詔就職,“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2)李密“陳情”的具體內容

  ①述父喪母嫁,祖母收養,祖孫相依為命之悲慘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舉孝廉不就,刺史舉秀才不從,皇帝下詔、官府逼迫也難以應詔的兩難處境。

  ③述聖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無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更相為命”,因此“不能廢遠”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祖母百年後,自己再對國家“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報效犬馬之勞的願望。

  (3)李密陳情的方式是融理於情,融情於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解說:理清課文的思路,才能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本題在思考過程中應儘量把握文章的脈絡,瞭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寫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作者融情於事的思想特點)

  五、反覆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六、課堂小結:本文的關鍵是體會李密融入字裡行間的“情”即悲情、苦情、親情,而誦讀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課應以誦讀為主,讀出文中的感情,讀懂作者蘊含其間的用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賞析構思藝術;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匯入。投影基礎知識檢測題,請學生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後,引入新課。

  分男女生讀課文。

  二、具體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1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2.提問: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起?下面哪些內容都屬於“閔凶”?(學生討論後回答。)

  明確:夙遭閔凶: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於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

  3.小結:作者透過對不幸家境的動情敘述,意在說明自己孤苦零丁,家族人丁不興,父亡母嫁,祖孫相依為命,劉氏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而如今劉氏疾病纏身,常臥病不起,自己侍弄湯藥,不曾離開。那麼,既然“未曾廢離”,後文出現的“不能廢遠”就不顯突兀。此處實際上是為後文埋了伏筆。

  4.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二)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讀課文。

  2.提問: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二層:敘朝廷徵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3.提問:前一層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徵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麼?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並思考、討論後,指定一學生回答。)

  明確:按時間順序

  表時間:逮、前、後、尋

  表徵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解釋、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後朝廷,可見徵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4.提問: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聖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後自由發言,教師點撥。)

  點撥: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瞭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賓士”,“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並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5.小結:朝廷多次徵召而自己卻辭不就職,作者自然會想到自己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滿,於是本段一開頭便歌頌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接著便具體地列舉了“沐浴清化”的事實,說明郡縣和州司“催臣上道”“急於星火”的緊急之情,自己也“欲奉詔賓士”赴王命,但因“劉病日篤”,家中無人侍奉劉氏,自己是她惟一的親人,無法遠行。在封建社會里,“忠”“孝”同樣重要,而自己又不巧處於既想“報國恩”又想“順私情”的“忠”“孝”兩難全的境地,感嘆於“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句句在理,處處合情,令人無法不信,這自然使皇帝減少了對自己不仕的疑慮。

  6.學生自由讀本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好能熟讀成誦。

  (三)研習第3段。

  1.指定一學生讀課文。

  2.學生思考: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學生討論,指定一學生回答。)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1)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2)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3)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晉朝“以孝治天下”這個治國綱領,這既是熱切稱頌朝廷褒揚孝行態度堅決,更是為下文鋪設道路。“凡”是故舊遺老,都還蒙受憐憫養育,“況”自己孤苦零丁,尤其厲害,那就越發應當而且必須“蒙矜育”了。(合理)

  ②作者很坦率地說出自己是亡蜀之臣,是隻為功名不為名節之人,“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並不想為亡蜀盡忠守節。而武帝對自己這“至微至陋”的“亡國賤俘”以“過蒙撥擢”,自己理應為朝廷效命,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合情)

  ③然而劉氏“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自與祖母相依為命,沒有祖母的撫育,自己不會有今天;祖母沒有自己,也無法終殘年,因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的心願。即使今天的讀者讀時都要為作者的親情、苦情感動得熱淚盈眶,自然也能使皇帝完全消除疑慮,同情李密這個“忠孝”之臣的。

  3.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麼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學生思考後回答。)

  (1)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2)“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是指當時的一般情況,“況臣孤苦,尤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處境。孝既已及於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4.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學生自主品味後,自由發言。)

  點撥:

  (1)“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2)“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於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覆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5.學生自由讀本段。

  (四)研習第4段

  1.男生齊讀本段。

  2.思考下列問題。(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明確:“願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明確:“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麼特點?

  點撥:“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麼?

  點撥:事之實: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願乞、願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鑑。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3.提問:作者是怎樣為兩難境地尋找合適的出路,使自己既能盡“忠”又能盡“孝”呢?

  學生思考,教師點拔。

  點撥:李密要想真正達到自己“願乞終養”的目的,還必須向皇帝具體表明自己的心志。於是他便從時間上來談“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的實際情況,況且“烏鳥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許自己為祖母養老送終,並指天為證“皇天后土實所共鑑”,祖母百年之後,自己定當不遺餘力地為國家盡忠,報答皇帝對自己的恩情。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的先盡“孝”後盡“忠”的主旨。對於一個想“忠”“孝”兩全的臣子,晉武帝還有什麼疑問和理由拒絕他的合理又合情的要求呢?

  4.學生自由讀本段。

  三、探究閱讀

  文中的孝表現在哪裡?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結合課文來談。)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討論結束後,各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點撥:表現:

  1.臣侍湯藥,未曾遠離

  2.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4.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作者比較真實地寫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終養祖母的願望,這種在長期艱難生活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骨肉之情,在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封建統治階級中,應該說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貴的。

  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其根本的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今天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態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未過時。

  四、課文總結

  寫文章的目的,在於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願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備的好文章。

  文章詳盡而委婉地敘述了李密和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處境,申述暫時不能應召赴任的衷情,言辭懇切,表情達意淋漓盡致。學習本文,我們既要學習作者融情於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為“亡國賤俘”對新朝國君陳情時的謹慎、得體,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要讀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領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板書設計:

  身世孤苦悲涼祖母情深似海孝情

  沐清化蒙國恩聖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先盡孝後盡忠

《陳情表》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掌握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虛詞、實詞、文言句式以及文化常識;

  2、體會課文真摯的感情和語言藝術;

  3、學習課文縝密的構思和寓情於理的說理藝術。

  學習重點:

  積累重要的詞句,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討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提示: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陳情表》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如此評說,請允許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一)瞭解背景,高效預習

  1、試譯全文,圈出難解的字、詞、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

  2、是誰陳情?向誰陳情?陳什麼情?如何陳情的?

  3、晉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二)預習檢測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聖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對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有:

  A.行年四月,舅奪母志 。 奪:奪取 B.而劉夙嬰疾病。 嬰:纏繞

  C.謹拜表以聞。 聞:知道 D.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 。篤:病重

  E.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孑:孤單,與“煢煢”同義

  F.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薄:“厚”的反義詞

  H.庶劉僥倖,保卒餘年。 卒:終

  3、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字的意義:

  A.①凡在故老,猶蒙矜育。②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③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B.①詔書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③拜送書於庭。

  C.①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②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③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D.①臣以險釁,夙遭閔凶。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③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險釁,夙遭閔凶。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異義詞: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D.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6、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

  《陳情表》是李密寫給 的一篇表文。“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 ,希望 體諒他祖母劉氏 ,答應自己 。

  二、研讀課文,回答問題,理清思路,體悟情感(思考與探究)

  1、第一段“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李密圍繞這八個字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為後文那句作了鋪墊、設了伏筆?

  2、第二段為什麼要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八個字起筆?陳述太守、刺史對自己的薦舉,其用意是什麼?“臣具以表聞”,這奏表的內容是什麼?本段文字要說明的中心是什麼? 這段文字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3、第三段李密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有什麼意圖?李密為什麼要申說自己出仕蜀漢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4、第四段,李密解決盡忠與盡孝矛盾的辦法是什麼?李密向晉武帝提出了什麼請求?李密又是怎樣表白自己的“愚誠”的?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是什麼意思?李密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

  5、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並當即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下令郡縣承擔供養李密祖母的責任。根據課文內容,簡要概括《陳情表》使晉武帝深受感動的原因。信任。

  三、當堂測試:

  1、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在於:

  事之實—— 之真—— 之誠——言之切—— 之巧。《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也許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於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係的遠近。

  3、根據課文,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內容,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以劉 ,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 。

  四、學習反思:

  我的收穫:

  我的疑惑:

《陳情表》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3.透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積澱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崗寨的李密。 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透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為什麼“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於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瞭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可見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體感知課文

  1 )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2 )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3 )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分析課文(一)

  1 、齊讀第一段。

  2 、譯本段文字。

  1)、實詞

  夙遭閔凶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夙嬰疾病

  2)、古今異義

  不行 至於 成立

  3)、通假字

  閔—憫 蓐—褥 零丁—伶仃

  3 、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 方面?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4 、學生對照板述試背第一段。

  五、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陳情表》教學設計12

  一、教材解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敘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

  1、教學目標

  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文章。

  賞析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並進行分類歸納。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學生採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以後人的評價匯入課文。“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後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文章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裡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後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文章,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後世的讚譽。其次行文時先說後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悽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於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後盡忠

  語言的個性鑑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閱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透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說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