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荷葉·母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散文詩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詩歌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朗讀、品析、討論。

  2.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女情,體會母愛的博大無私,體會女兒對母愛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味詩歌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1.聯絡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領會層層鋪墊的寫法。

  三、教學策略

  本設計包含情境匯入、整體感知、品讀欣賞、活動學習等環節,力求引導學生弄清各個場景之間的關係,從而領會作者佈局謀篇的思路;要在語言品賞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讚美之情;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說。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匯入語: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可以說是讚美母愛的千古絕唱。提到母愛,你也一定有很多話要說。那麼,怎樣寫母愛呢?是寫冷暖問候,還是寫病痛關愛?有沒有一種新穎的寫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讀冰心的《荷葉·母親》,看她是如何寫母愛的。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1.指導朗讀。

  播放情境課文荷葉·母親。

  作聽讀指導:

  注意體會朗讀時的語調及感情的變化。

  引導學生帶著美的情懷,用舒緩的語調,飽含深情來朗讀。

  2.組織討論。

  設計相關問題:

  (1)作者圍繞荷葉一共寫了哪些事?展現了哪幾幅畫面?

  出示隨文賞圖。

  總結

  寫到的事情有:

  父親的朋友送蓮

  我和祖父賞蓮

  雨打紅蓮

  荷葉護蓮

  展現的畫面有:

  凋謝的`白蓮

  盛開的紅蓮

  雨中的紅蓮

  (2)題目是“荷葉·母親”,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荷葉”和“母親”是怎樣聯絡在一起的?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荷葉和母親的相似點。

  【設計意圖】

  1.營造情境,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

  2.引導感知畫面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分析能力和聯想能力。

  (三)品讀鑑賞

  1.引導理清層次結構。

  (1)根據文章的內容填空:

  文章從寫起,接著觸景生情,回憶九年前;從第四段開始,重點寫的情景;由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抒發了對偉大母愛的讚頌之情。

  (2)找出表現文章主旨的句子。

  文章最後一句話。

  (3)前面的這些筆墨起了什麼作用?

  引導明確:層層鋪墊。

  引導觀看微課鋪墊的作用。

  2.引導理清文章的情感線索。

  (1)“我”的情緒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引導理出情感脈絡:“覺得有些煩悶”──“仍是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了”──“深深地受了感動”

  (2)“我”為什麼“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看到雨中葉護紅蓮,體味到博大、無私、深厚的母愛,內心深受感動

  點明託物抒情的寫法。

  【設計意圖】

  引導領會精妙的構思;引導體會層層鋪墊和託物抒情的寫法。

  (四)活動學習

  參考荷葉母親活動設計開展相關活動。主題:你的心事向誰訴說

  【設計意圖】

  透過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五)佈置作業

  1.有選擇佈置檢測練習:

  參考散文詩兩首同步檢測。

  2.課外活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