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司馬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司馬光》教學設計

《司馬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司馬光》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光》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複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範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範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麼事?

  三、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你是怎麼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花園是個什麼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範寫,生描紅、仿寫。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

  找()候()司()園()

  劃()後()絲()圓()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馬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自主學會本課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三、能聯絡實際,說說學習課文後的體會。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教學難點 從司馬光救友的故事中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情匯入

  簡單介紹文言文的知識。板書課題 29.古文兩篇

  板書“司馬光救友”,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 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一、準確、通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的意思,瞭解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背誦課文。

  第一關:朗讀課文關

  闖關提示:

  一、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分鐘可以嗎?)

  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後學生讀書,相互評價,老師相機指導。

  二、語速適中,停頓恰當。(2分鐘)

  司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歲,與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老師範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生齊讀。

  第二關:理解文意關

  闖關寶典:

  一、先自己藉助註釋、工具書或圖文對照等方式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小組合作交流,不懂的問題組長做好記錄。

  (5分鐘可以嗎?)

  老師提醒學生注意按要求,先怎麼,然後怎麼,注意組長的作用。 對剛才的學習你還有疑問嗎?交流,生問生答,教師相機點撥。 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是什麼?結果是什麼?生回答,生板書。 帶著你的理解再讀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據故事的情節,選擇恰當的語氣、語速。教師再次相機指導朗讀。

  二、展開想象,在小組內講講這個故事。注意加上動作和表

  情。(3分鐘後各小組派代表講一講。)

  提醒不要受書上的文字限制。

  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透過這個故事你認為司馬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也在場你會怎麼做?(急中生智)

  第三關:背誦課文關

  過關要求:

  正確流利的背誦課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賽背,小組合作背等)

  (4分鐘後比比誰最棒!)

  指名背誦,齊誦。

  表揚學生,送一首兒歌《司馬光砸缸》給他們。

  出示: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一、先認認真真讀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二、再對照註釋,試著讀懂每一句話。

  三、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四、最後說說自己讀了以後的感受。

  小結:

  同學們,文言文的學習一點也不難,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務了。 今後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遊文言文的海洋,去擷取一朵又一朵中國傳統文化美麗的浪花。

  課堂檢測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歲, ,一兒登甕, , ,光持石擊甕破之, ,兒得活。

  2、司馬光小時候遇事 、 、 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在事態危急的時刻,猛然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用成語 ( )來概括。

  作業

  一、背誦並默寫這篇古文。

  二、任選一個完成:

  (一)發揮你的想象把這個故事寫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弟弟妹妹或長輩聽,然後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29.古文兩篇

  司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與群兒戲於庭

  經過: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眾皆棄去 沉著、冷靜,肯動腦筋

  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附】《司馬光救友》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為什麼能取得成功,或者說司馬光聰明在何處呢?就在於他的思維方法獨特,即緊緊抓住了使水離開人這個問題的中心,用石頭破缸。

  如果學生有逆向思維的能力,採取這種形式來分析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恰當路徑,或許會創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就逐步縮小,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將是很有效的。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這種逆向思維的思想方法。

  教學本課還採用了比較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一、分組討論。你認為救小朋友可以採用哪些辦法?

  二、學生彙報小組討論情況。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機把水抽乾;有的說可以用梯子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跑去喊大人;有的說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說用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這些學生的彙報都是常用的辦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馬光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迅速用石頭砸缸。)

  三、這些辦法中,你認為誰的辦法最好?同學們一致認為司馬光的辦法最好。這樣同學們對司馬光機智聰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設計3

  《司馬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絃。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透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根據文字我定下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本課的重難點是: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設計理念: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不妨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透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透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透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的空白處,創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讚司馬光,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一篇傳統的老教材。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課的一開始設計了讓古代的司馬光超越時空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今天,並準備了司馬光自我介紹的錄音,來拉近古今間的距離,使其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聽司馬光自我介紹錄音,其實一方面也在培養學生學會專心聽講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在“複姓“這一陌生的姓氏上進行了拓展,鼓勵學生進行質疑。

  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瞭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化難為簡,設計了讓學生看圖,聽老師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故事內容來看懂圖片,然後再提出幾個問題,如:這個故事主要講誰?哪個是司馬光?你是根據什麼知道的?學生圖文結合,主動地會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直奔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以此來開啟,清理閱讀的思路。我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讓他們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舉”、“砸”、”使勁”“幾下子”等詞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樂乎時,我又設計了:“這麼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馬光為何要把它砸破?”來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導學生讀出別的小朋友焦急,慌張的語氣,讓他們進行合理的想象,別的小朋友會怎樣叫喊,學一學,喊一喊。體會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我讓學生討論:這些表現對解決問題有用嗎?得出結論:哭一點也沒用,喊比哭好,但周圍沒有人在的話也沒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時間,即使有人來也怕晚了,總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後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司馬光遇到這件事是如何做的,與別的小朋友的區別,從而使學生感受司馬光的聰明。在感知司馬光的表現之後,我讓學生髮散想像:假如當時你在場,會想什麼辦法來救人?學生有的說:“把水缸扳倒過來, 讓水流出來,讓小朋友爬出來。”有的說:“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給拉出來。”我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結論:都不如司馬光的辦法好。從而使學生再次感受司馬光的聰明。在教到課文結尾處,我讓學生髮散想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脫險後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說些感謝之類的話,我再問:“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夥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這是就會想到說些誇獎之類的話,我再發問:“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學生就會說出一些感謝兼誇獎的話。這樣層層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達到了文以載道的教學目的。

  最後透過朗讀來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在教學中我把朗讀始終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覆體會。

  教學過程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並從中認識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親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還不行,我們還是聽聽司馬光的自我介紹吧!放錄音:小朋友們好,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好幾百年呢!

  (1) 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指導瞭解複姓,理解“古時候”當學生說司馬光姓“司馬”時,隨機問:那你們姓什麼?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個字的姓,而司馬光他是兩個字的姓叫複姓。你還知道哪些複姓?教師補充幾個如:皇甫、使徒、東方、歐陽。讓學生認讀。)

  (2)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今天所學的課文就是寫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開啟書找找課文哪句話也是介紹司馬光的。(出示第一段讀一讀)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鼓勵質疑,梳理問題)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剛才,老師發現大家在讀第一段時,小眼睛忍不住看書上的插圖,這樣吧,老師把這個故事讀一讀,大家可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不過,老師講完了,要考考你們聽的能力。

  1.教師範讀。

  2.大家聽得那麼認真,那麼你知道故事主要講誰?(學生回答)

  3.插圖中,哪個孩子是司馬光?你是怎麼知道的?

  4.小節:這是一個益智小故事,讓我們來讀懂它好嗎?

  5.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6.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7、快速再讀一遍課文,邊讀邊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已經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說說課文裡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

  △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麼意思?其餘學生再作補充。

  ②透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願意做的站起來做一做。

  (4)這麼漂亮的一口缸司馬光這樣用力把它砸破,想幹什麼?(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裡怎麼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瞭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麼?(快來人啊!救命啊!有人掉進水缸裡了!)

  ③學著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緊急。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小朋友慌張的樣子來。小組討論:這些表現能解決問題嗎?

  (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麼呢?

  (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瞭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2.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求異思維)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會怎麼說?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你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4.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麼話?

  (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5.讓我們有感情地來讀一讀課文,感受司馬光的沉著勇敢。

  四、延伸走進人物,教師講解總結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五、指導寫字:

《司馬光》教學設計4

  一、內容分析

  《司馬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s 版第一冊的內容。這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司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緊急情況,不可驚慌失措,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告訴的每一個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圖。插圖生動形象,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助於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詞句意思,感悟人物特點。

  二、學生分析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求過高,只要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遇到事要動腦筋、想辦法和朋友要團結友愛。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教學的重點就是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培養朗讀能力。理解的重點是司馬光舉起石頭把缸砸破了。

  三、設計理念

  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把枯燥的識字和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放學生的智力。

  四、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時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沒有”等詞語。認識“司、假、慌、喊、破、救”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司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啟發,遇到事情要像司馬光那樣不慌張,動腦筋,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圖上畫的是什麼嗎?

  生:學生彙報。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司馬光》。板書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生:學生彙報。

  師:說得真不錯,那你們在課前預習了嗎?這些問題解決沒有?沒有解決的我們就在課堂上解決,或者留到課後解決好嗎?

  師:在課前你還蒐集到了什麼材料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師:從課題中你還掌握了什麼?

  生:學生彙報,認識了:司,學會了:光。

  師: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師: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還知道了什麼?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生:學生彙報。(這篇課文有6個自然段。)

  2、細讀課文,品味理解

  師:範讀課文。

  生:先讀全文,再分段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討論思考哪幾段寫的是司馬光救小朋友的過程?畫出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在孩子掉進水缸後的不同表現的句子。

  生:學生彙報。

  師:指導看圖。哪個是司馬光?別的小朋友怎麼樣?司馬光表現如何?

  生:再讀這兩段課文,思考讀懂了什麼?討論並演一演。

  生:彙報讀懂了什麼,再到前面來演一演。師板書。

  師:你還有其它的辦法把那個小朋友救出來嗎?比較誰的辦法好。

  生:展開想像。彙報。

  師:指名讀一讀,看誰讀得好?

  生:練習朗讀。(學生評價)

  3、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自由讀這兩段課文,在這兩段當中,你還掌握了什麼?

  生;彙報:認識了:慌、喊、破。學會了:嚇、哭、沒、快。

  師: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嚇、哭、沒、快。

  師:檢查認讀情況。

  生: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師:這些字你是怎麼記住它的?

  生:討論彙報。

  生:認讀詞語:司機、司儀,慌張、慌忙,喊叫、大喊,破壞、破舊。用學會的字組詞再說一句話。

  4、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師:這些字我們已經認識了,也理解了,你會寫了嗎?

  師;仔細觀察每一個字怎樣書寫,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教師示範指導。(友 古)

  生:學生練寫,認為好寫的就少寫幾個,認為不好寫的就多寫幾個。

  生:寫後展示評價。

  5、課後伸展,鞏固練習

  (1)一字開花:

  光、哭 、沒、嚇、快、司

  (2)選字填空:

  快 塊

  太陽( )要落山了。

  老松樹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6、課堂反思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呢?

  附: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別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舉 砸 友 古

  得救 機智《司馬光》

《司馬光》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過程與方法:以讀代講,讀懂課文,想一想,說一說,司馬光是怎樣救人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司馬光的聰明,鼓勵學生做一個善於動 腦筋的孩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司馬光遇到危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同學們,今天有一個聰明又機智的少年郎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咱們一(6)班,他就是司馬光。咱們一起把他的名字寫出來吧。(齊讀課題)關於司馬光,你瞭解多少?司馬光姓什麼?司馬光姓司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這樣的姓叫做複姓。中華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我國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們的姓是複姓。比如:上官婉兒,諸葛亮。

  今天我們特別榮幸,因為司馬光要帶領咱班同學攀登智慧山。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闖過讀文關、識字關、寫字關,就可以到達最高峰,人人獲得小勇士的稱號,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戰嗎?

  二、 讀文關

  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們來學習司馬光小時候見義勇為的一件事。請大家開啟語文書85頁。

  1、聽老師讀一遍課文。

  2、司馬光特別想聽一聽6班的孩子讀課文,大家自己藉助拼音寶寶,把課文讀一讀。要求:1級音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看看誰是朗讀小達人。

  (恭喜大家闖過第一關:讀文關)

  三、 識字

  司馬光把詞語寶寶請到了大螢幕上,讓詞語寶寶和我們來一場對抗賽呢!

  帶拼音讀:

  1、1級音量同桌互讀

  2、小老師讀(獎勵最佳小聽眾)

  去拼音齊讀

  1、齊讀,讀出溫度

  2、開火車讀識字

  司馬光來到了現代,有許多漢字都不認識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蘇老師先來拋磚引玉,我來講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當有人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這一學期我們已經學過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變過來,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樣子,因此,帶有反文旁的字都與棍仗或鞭打有關。你能想到哪些帶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園裡的花開了,但是,你把生字寶寶介紹一下,讓同學們記住,它們才會開出美麗的花來。

  司 嚇 慌 塊 勁

  指名讓學生上臺講解,做種花朵的遊戲。

  司馬光也對我們豎起了大拇哥呢!

  四、 迴文

  朗讀接力賽

  1、面對突發事件,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2、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3、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誇誇司馬光。

  4、司馬光誇咱班的孩子真機智!

  我們都非常喜歡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還有人把它編成了歌曲,咱們邀請司馬光來跳跳舞吧。

  五、 寫字

  到

  講解,組詞,觀察,書空,描紅,寫字。

  六、 課堂小結

  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穫?

  恭喜大家闖關成功,司馬光獎勵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馬光》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裡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並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透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後採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範,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透過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瞭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⑴透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⑵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⑵“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⑵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不小心”是什麼意思?

  ⑵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裡,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為什麼著急呢?掉進缸裡的小孩子面臨著什麼危險呢?

  ⑷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⑸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

  ⑹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麼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們為什麼這麼驚慌?

  ⑵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⑶小組內練讀。

  ⑷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⑸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⑹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麼?

  ⑵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⑶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⑸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裡為什麼要一口大缸呢?有什麼用?

  ⑹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⑺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⑵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司馬光》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朗讀,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奏,嘗試背誦。

  2.透過藉助註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字詞意思,理解這篇文言文的內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透過觀看微課,反覆朗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奏,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初讀,感知文字特點

  1.同學們,你知道嗎?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裡,有一些少年,他們智慧的光芒點亮了我們的童年,想認識他們嗎?逐次出示圖片,學生說出故事。(課件出示——圖1:孔融讓梨;圖2彥博灌水取球;圖3曹衝稱象;圖4司馬光破甕救友。)

  2.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生說。(板書:司馬光)司馬是姓,光是名。親切地叫一叫。大聲喊喊他。生讀課題。像這樣由兩個字組成的姓,你還知道嗎?生說。聽說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嗎,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講講。

  3.如果把剛才同學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麼描述這個故事的嗎?翻開課本102頁,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4.讀過了嗎?和平時的課文有什麼不同?生自由說。

  5.師小結:你們發現得真好,這是古人寫的文章,我們把它叫做——文言文(板書:文言文)。那什麼是文言文呢?讓我們簡單瞭解下。生觀看微課影片,初步瞭解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細讀,把握停頓節奏

  1.朗讀生字。小老師帶讀。“甕”字的讀音強調,“甕”長什麼樣子?圖片出示甕和缸,讓學生來猜,說出理由。(板書:插圖)補充和甕有關的成語:請君入甕,甕中之鱉。

  2.一讀,意在正音。

  要求:兩分鐘時間,用自己的速度,朗讀課文,能讀幾遍就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自由讀。指名讀。師相機引導正音。

  3.二讀,重在停頓。

  引言:讀古文講究“斷句”。我們知道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有標點的地方當然要停頓,但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沒有標點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請大家拿出筆來,聽老師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裡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裡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便於大家聽和畫,我讀的慢一點,拖音也放長一些,明白嗎?師範讀。指名讀。

  課件出示: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生校對修正。

  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再試著讀一讀課文,要求:不但要讀正確,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頓。男女生讀。

  2.三讀,貴在節奏。

  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後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師示範)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自由讀。齊讀。

  第三板塊:品讀,理解文字含義

  1.課文讀通讀順了,那你是否讀懂了呢?我來考考大家?出示電子課文。

  老師剛才讀了課文內容,發現沒有司馬光這個名字啊?(生說)光就是司馬光,你是怎麼知道的。(生說,師板書:註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藉助註釋,我們還理解了這些字的意思。(課件出示註釋)

  文中就只有司馬光一個孩子嗎?還有哪些人,用橫線劃一劃。(群兒、一兒、眾、兒)生說,並理解意思。

  這些孩子在幹什麼?請用筆圈出文中人物的動作。(戲、登、跌、去、持、破)指名說。師圈畫。

  2.品讀句一: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戲”是什麼意思?生說。

  一群孩子在庭院裡嬉戲、玩耍,用古文來寫就是——群兒戲於庭。那麼,如果一群孩子在園中玩耍呢?就叫——(群兒戲於園),在樹林中嬉戲呢?叫——(戲於林),在池塘裡嬉戲呢?原來,這“戲於什麼地方”就是在什麼地方嬉戲、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裡嬉戲、玩耍,玩得多開心哪!讀——群兒戲於庭。

  “足跌沒水中”,一不小心,腳下一滑,“呯——”地一聲,掉進了甕中,水很深,一下沒過了頭頂!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沒/水中”你不妨讀得快、急。

  3.品讀句二: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猜猜看這一句大致是什麼意思?生說。當看見有人掉進甕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樣的反應?能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樣子嗎?有的孩子……有的孩子……還有的孩子……小朋友們,讓我們穿越時空,也來當一回古人,把剛才的話用簡短的文字說一說。試著用“眾皆棄去,一兒XX,一兒XX……”的句式說一說。(一兒呼救,一兒大叫,一兒驚走,一兒狂叫,一兒大哭……)

  當小夥伴們驚慌失措的時候,司馬光在幹什麼?生說。這“持石擊甕”要讀得迅速有力,才能顯得司馬光做事果斷、利落!“破之”呢?你就長舒一口氣吧,緊張的氣氛一掃而光,所以讀地慢些——破——之——,結局皆大歡喜,所以要緩,語氣上揚,兒——得活——。

  4.師生合作帶著語氣讀課文。

  5.從司馬光破甕救友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指名說。生說師板書。

  6.司馬光真了不起,想記住這個故事嗎?自己先試著背一背。生自由背誦。填空形式集體嘗試背誦。

  小結延伸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司馬光》這篇課文,從司馬光破甕救友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一個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孩子;我們還第一次學習了文言文,初步瞭解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以藉助註釋、插圖,碰到難句反覆多讀幾遍。

  延伸:還記得以前學過的《曹衝稱象》的故事嗎?老師這兒有一篇用文言文寫的《曹衝稱象》,想不想讀一讀?(下發課外閱讀:文言文的《曹衝稱象》)喜歡的話課後去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司馬光文言文

  機智勇敢插圖

  冷靜沉著註釋

《司馬光》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透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學習生字 這堂課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裡與“馬”組成複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筆順。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二、過渡激趣,整體感知 1.司馬光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能寫在課本里讓我們大家學習呢? 2.聽課文錄音,注意良好的聽讀姿勢、聽讀習慣的培養,特別要學生注意看清課文標點,聽好停頓的地方。 3.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長句子。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留心聽,聽後互相評議。

  三、突出重點,教學課文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很遠很遠了,課文第一段用了一個什麼詞表示?學習古時候”讀準“時”。

  2.有一回,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突然,發生了一件很危險的事,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結果怎樣呢?請同學們自己學習二到六段。要求:仔細讀課文,畫出講司馬光表現的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再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3.交流討論。 (1)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誰來讀二、三兩段課文?其他人注意聽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 (2)別的小朋友年看到小夥伴掉進小缸,他們怎麼樣了?先指名回答,再讀有關句子。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生字“都、慌、嚇、哭、喊”,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嚇、哭、都”的字形。 (3)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指名讀第五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有沒有強調出司馬光與別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評議,練習朗讀。 (4)結果怎樣? 這裡採用師生對讀方式怎樣?朗讀最後一段。

  4.司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時,他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學習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寫法與“子”不同,最後一筆是“提”。啟發學生思考還有什麼辦法能救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學生可能想出以下辦法:①把小朋友拽出來;②在缸裡,拉他出來;3把缸推倒等。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們愛動腦筋,然後將方法進行比較:大家想的辦法基本是讓人離開水,但在當時情況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來不及,司馬光能及時想到用大石頭砸破缸,使水流出,讓水離開人。這個方法巧妙而實用,這與他遇事愛動腦筋是分不開的。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二、鞏固生字詞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後一筆“點”。 三、課後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2。 2.完成課後練習3。 先讀讀“塊、快”,引導學生髮現它們讀音相同,右邊字形相同,左邊偏旁不同。瞭解“塊”常指“土塊、石塊”,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時間短,也有“快要、將要”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試著自己填空,然後集體訂正。 3.補充練習。媽媽( )下班了。 這輛汽車開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馬光》教學設計9

  備課組 一 年級組 下 冊 執教人:

  共案部分

  課題:《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力目標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透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自主預習:透過讀書

  提練主線: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裡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素養訓練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透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二、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夥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透過比較,瞭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並說說司馬光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

  1、談話:

  這節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瞭解嗎?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複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思路:創設談話情境,引發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瞭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

  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思路: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臺

  一、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思路:培養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藉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三、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思路: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裡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思路:充分發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勢,實現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閱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課後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裡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機智沉著應對,但到底會教給學生怎樣的“素質”,也實在很有疑問。課文說,一個小朋友掉進缸裡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機智沉著,但嚇哭了也是正常反應吧,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更是正當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並沒有矛盾,何況如果司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會如何呢?

  許多專門講給孩子們聽的勵志故事,都是這樣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邊讀書一邊吃飯,把饅頭醮著墨汁吃下去了啦,讀書時為了不打瞌睡把頭髮系一根繩子吊在樑上,大腿上扎一把錐子啦,分明有讀書強迫症的跡象,比“惡補症”還要病態三分,卻拿來作為教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覺,不怕失火,吃墨汁,這樣的素材,與其放到現在來讓孩子們學習其“精神”,不如交到哪個人手裡去編寫《儒林外史》之類的小說。

  “素質”教育,總要選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來進行,並且在其中明裡暗裡夾帶著對正常行為的嘲弄和鄙薄,這種把孩子不當正常人來教育的素質教育,是否足以培養學生對人類行為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學生獲得正常的學習趣味與生活趣味,實在不能讓人樂觀。

《司馬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4、想出新辦法,發展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透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

  2、認讀生字“司”。齊讀課題。

  3、簡介司馬光。

  二、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老師範讀,學生邊聽邊看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裡遇到了什麼事?

  2、指導朗讀2、3自然段。

  3、小夥伴們是怎麼做的?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4、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

  5、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夥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四、識記生字,積累詞彙

  1、出示詞語單:

  司馬光 古時候 孩子 花園 假山 水缸 裝滿 爬到 掉進 慌了 叫著喊著 舉起 使勁 砸破 得救

  2、句子:

  假山後,有口缸,

  司馬光,不慌張,

  一使勁,砸破缸,

  小朋友,得救了。

  五、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1、自由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教師引導背誦。

  六、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觀察這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雙耳的書寫位置。

  2、學生描紅,書寫生字。

  3、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議。

《司馬光》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透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讚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學情分析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於他們藉助註釋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個生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3.藉助註釋和圖片,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註釋和圖畫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覆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司馬光對朋友的愛,學習他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個生字。

  2.學會藉助註釋,觀察插圖,結合生活經驗瞭解文章大意。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覆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匯入

  1.師: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個具有美好品質的人

  2.教師板書課題

  3.師:請大家拿出右手跟隨老師的書寫筆畫進行書空,一筆橫折鉤,二筆短橫,注意起筆要超出第一筆的起筆處,落在中豎線,壓著橫中線和豎中線和上面的短橫對齊寫一個小小的口

  4.師:我們要想寫出漂亮的字型就要遵循書寫的要求(螢幕顯示書寫要求),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學案,帶著這些要求,按照老師剛才的提示在田字格里寫一寫這個半包圍結構的生字吧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書寫拍照上傳用PPT投影,請學生起來點評

  6.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7.師:讀得真響亮,司馬光就是咱們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你們猜猜他姓什麼(學生回答)

  8.師:我們一起來溫習一中國的傳統文化百家姓(課件出示《姓氏歌》)

  9.集體朗讀(中國姓氏有很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諸葛東方,上官歐陽)

  10.師:同學們一個字的姓氏我們稱他單姓,像諸葛,東方,這樣的兩個字的姓氏就叫複姓,司和司馬作為單姓和複姓都出現在《百家姓》,剛才回答司馬的同學,恭喜你答對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姓司馬的名人,如三國時期的司馬懿,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當然,還有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課件出示課題和課文)

  11.師:這和我們平常學習的課文相比,有不同之處嗎(課件提示:1看語言和現在說話是否相同2看字數,生明確語言不同,字數很少)教師明確,這種和現代文語言有區別,文字更簡潔的文章我們叫它小古文(文言文)

  二.讀準字音,讀出韻律

  1.(課件出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師:哪位同學可以給大家讀一讀自讀提示?(指名讀出自讀提示)

  師:下面請大家開啟課本到102頁,帶著這些要求自由地讀兩遍吧!

  2.師:已經讀了兩遍的同學請你們舉手告訴老師(師環顧全班),看你們讀得這麼起勁,老師也想給大家讀來聽聽,請你們聽仔細每個字的讀音(課件出示課文,師範讀一遍)

  3.師:同學們聽得真仔細啊!接下來老師想要考考你們,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課文,將“庭,甕,跌,沒,皆,棄,持,迸”用紅體字標出來)

  師:這誰願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拼讀一下這幾個字?(指名當小老師拼讀)

  課件出示其中三個後鼻韻母的字

  師:剛才大家拼讀的時候這三個後鼻韻母讀得好極了,誰願意給大家再讀一下(不夠好,來,跟著老師讀一下)

  課件出示去拼音的八個字

  師:這幾個字裡面躲著一個多音字,請大家找一找

  (學生明確“沒”)

  課件出示沒的兩個讀音以及釋義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紙,結合釋義選擇這個多音字正確的讀音(指名把正確的讀音帶到句子裡讀一讀)

  課件出示去拼音的八個字

  師:來,我們這一組同學開小火車讀出這八個字吧

  4.(課件出示課文:在“戲於庭”“登甕”“足跌”“沒水中”“皆棄去”“持石”“水迸”下方劃上藍色橫線)

  師:請大家自由練習讀讀這幾個劃橫線的短語

  師:大家都讀得很認真,我們再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讀看吧

  5.師:大家現在都已經讀準了字詞,對讀好句子就更有信心了,試試看,老師相信你們肯定比第一遍朗讀時有了明顯的進步

  6.(課件出示例句“足跌沒水中”和“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來,請看大螢幕,我想邀請一個同學和我讀一下這兩句(指名和老師逐一朗讀,學生先讀)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和我讀得有什麼不一樣(如果學生讀得也很有節奏感可以說:老師覺得他讀得棒極了,除了字音標準,你們還知道老師為啥誇他嗎)

  生回答:語速,快慢等

  師:文言文的誦讀像我們的樂曲一樣,是有節奏的,所以要注意停頓

  課件出示帶有停頓符號的例句“足跌沒水中”和“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請大家根據停頓自由讀一讀這兩句

  師:誰再來為大家讀讀這兩句(指名兩生讀)

  7.(課件出示標有停頓符劃分的課文)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有節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言文,我讀一句,你們讀一句

  8.課件出示藍色和紅色兩種字型的文言文原文

  師:你們越來越棒啦,下面我來找一個合作伙伴,我讀藍色部分,你讀紅色部分

  師:你和老師配合讀得真有默契,獎卡送給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們剛才那樣一人讀一句自由練習一下吧!

  師:大家練習得怎麼樣啦?誰能和你的夥伴合作誦讀一下呢?(指名2對同桌合作讀,隨機發放獎卡)

  師:剛剛兩對小夥伴讀得都很不錯,我想請全體男生和女生合作一次,讓老師看看男生女生誰更棒

  9.師:我們班男生女生讀得都好極了,既有節奏又有感情,像樂曲一樣動人悠揚,不如我們找一首古典樂曲,在曲聲中感受傳統文化文言文的吧

  三、合作探討,自悟文意(引導學生藉助註釋,文中插圖,聯絡前後文試著瞭解故事大意)

  1師:同學們在音樂中讀得真美啊!下面我們放鬆一下來做個“連連看”的遊戲吧

  (課件出示五幅圖和文字)

  師:請同學們看看,每一幅圖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幫它找到嗎?

  (指名連線,完成遊戲)

  2師:遊戲做好了,我們來了解一下故事內容吧

  3(課件出示第一幅圖和第一句話)

  師:老師給大家開個頭吧!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裡做遊戲,咦,同學們,你們猜老師是怎麼知道他們在庭院裡做遊戲的呢(引導學生說出註釋)

  (課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圖和相關語句)

  師:註釋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古詩和文言文,請大家結合註釋和圖片四個同學一小組說說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等一會兒請你們派4個同學根據剩下的四幅圖談談文言文的故事內容

  4(逐張出示圖片,文言文以及註釋,課件上把註釋嵌入文言文)指名4個同學結合圖片和註釋講故事,教師相機鼓勵

  師:請你看著第二幅圖告訴大家玩遊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指名講圖二)

  師:天哪,有孩子落水了,小夥伴們什麼反應呢,來,你來給大家說說(指名講圖三)

  師:這可怎麼辦呢,誰來說說接下來出現了怎樣的轉機(指名講圖四)

  師:誰能說說故事的結局呢(指名說說圖五)

  5師:你們真的棒極啦,結合註釋和圖片就能說出這個文言文小故事了。這次老師想要對你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將五幅圖連在一起講一講,而且還要達到這樣的標準,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故事大王評價標準:聲音響亮;敘述完整;有感情)

  師:自由地試試吧,我們一起期待故事大王的出現

  師:大家準備好了嗎(指2名講故事)

  師:你們覺得他們說得好不好,根據螢幕上的評價標準說一說(相機給故事大王和評價者發放獎卡)

  四,誇誇司馬光

  師:幸虧司馬光及時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了,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誇誇司馬光呢?

  生回答:樂於助人或機智勇敢,聰明冷靜等(教師相機提煉並板書)

  五.再讀課文,體會語言美精神美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傳統文化文言文,領略了文言文的韻律美,司馬光的品德美,讓我們再一次在優美的曲聲中大聲誦讀吧(師生齊讀)

  (播放音樂,齊讀課文)

  六.課後拓展,激發興趣

  師: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學習了一篇小古文,懂得藉助兩種方法去了解文章內容,你們知道是哪兩種方法嗎(集體回答並板書看圖片看註釋)

  師:我們可以藉助這兩種方法瞭解更多的文言文內容。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馬光長大後成為傑出的政治家和史學家,歷時十九年主持編纂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幼年熱愛學習是分不開的,我們一起來看螢幕,請大家課後運用看註釋和看圖片的方法瞭解一下文言文內容,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司馬光》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透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奏,並嘗試背誦。

  2.透過藉助註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一)出示圖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麼?名什麼?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複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複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裡就曾經接觸過複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語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

  (預設:字數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裡。

  二、初讀文言文

  (一)教師範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文。

  (三)字音指導:“甕”和“迸”。

  1.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裡面,再讀一讀。

  (四)藉助停頓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請同學們藉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奏和韻味。

  (五)配樂全班讀。

  (一)圖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並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二)學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2.這個“戲”字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群兒戲於庭”是什麼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麼地方玩耍”,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麼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是“群兒戲於庭”,一群孩子在公園裡玩耍是?(群兒戲於園)

  一群小鳥在樹林裡玩耍是?(群鳥戲於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範書寫,並強調書寫要點,然後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麼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一)剛才讀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1.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時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還有一句說的是司馬光的表現。你能分清楚嗎?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麼?(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採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論:真是一個冷靜、鎮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後,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後把什麼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句。

  這個故事最後怎麼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板貼:迸、活)

  (一)再讀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二)講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藉助註釋,也可以藉助圖片。(指名反饋)

  (三)嘗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藉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冷靜、鎮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群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司馬光》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透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播放故事,學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認讀生字“司”。

  4、簡介司馬光。(司馬是複姓)

  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你自己也想試著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3、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司馬光生活的年代裡我們很久遠,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表示?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裡遇到了什麼事?

  2、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誰來把課文的二、三自然段讀一讀,大家認真聽,看他有沒有讀出危險的感覺。(自己體會讀,再指名讀)

  3、看圖說一說:別的小朋友看到小夥伴掉進水缸裡是怎麼做的?(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句子。)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書上是怎麼說的?找一個同學讀一讀。

  比較句子:

  a、他搬起一塊石頭。

  b、他搬起一塊大石頭。

  c、司馬光砸那口缸。

  d、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從這兩個句子我們看出來,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詞語就能使句子更具體、清楚、明白。)

  4、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指導朗讀。比較“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邊讀邊體會。

  5、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你們高興麼?應該怎麼讀這一段?複習生字

  學寫生字:(別、到)

  1、讀字

  2、分析

  3、觀察

  4、臨摹

  5、書寫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休,設計了抽讀生字詞,個別朗讀自然段,講故事的活動,激發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猜想、大膽表現,體現了小學生活潑開朗的個性。

  在本堂課中,我感到設計得較好的是引導學生思維循循善誘,學習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如:先引導學生學習本堂課的興趣,再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範讀。整體感知,認識生字,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給學生提出問題:“司馬光在這篇課文裡遇到一件怎樣的事?”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司馬光和夥伴在花園裡玩……掉進了水缸)我又接著問:其他夥伴遇到這件突發事件,有怎樣的表現呢?這時學生根據思路,爭先恐後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舉起石頭砸缸。)這裡為了很好的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當時的心情,讓學生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加深感知。量後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課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同學們身邊,你們會怎麼做呢?讓學生說說,再和司馬光的方法比較,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在這節課裡,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不能很好的匯入課文,組織教學不夠理想。(如:有個別學生不專心聽課等。)學生自己讀,個別讀的機會少,沒有把本課的重點詞語引導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這裡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導學生用身邊熟悉的字說說,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司馬光》教學設計14

  課前透視: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於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透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透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 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這節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瞭解嗎?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複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創設談話情境,引發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瞭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臺:

   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培養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藉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麼?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紮紮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裡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充分發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勢,實現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閱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匯入(自然引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司馬光是個聰明、機智的孩子,那麼在救小夥伴的過程中,他是怎樣表現的?這節課讓我們來更加深入地閱讀課文。

  讀議(透過讀書,想像討論。)

 1、自由讀文,引導學生體會那口水缸在哪?是什麼樣的水缸?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相關的語句,以瞭解故事發生的環境。

  2、觀察插圖,認真讀書,想像思考: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師相機引志學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後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融觀察、想像、朗讀、表達於一體,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進面初步體會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讀演(讀書體會,表演,感悟司馬光的勇敢。)

  1、引導學生閱讀怎樣救的段落,畫出相關的句子及重點詞語,如:沒有慌使勁砸幾下子等。重點體會讀一讀。

  2、組織學生表演體會司馬光救小夥伴時的表情動作,同學之間互相評議,也可組織學生在讀4、5節的基礎上,分角色表演(掉進缸的小孩、其他小夥伴、司馬光),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體會。

  (閱讀與表演的結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最閱讀能力,促進了他們對課文及人物品質的感悟。)

  背誦(練習背誦,促進積累。)

 1、採用自由背誦、小組比賽、師生共背等形式,練習背誦。

  2、同學之間互相配合檢查背誦情況。互相評議。

  討論(激發學生思考,引發想像,深化認識,拓展思維。)

 1、從司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麼?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麼方法救那個小朋友嗎?組織學生討論表達。

  3、假如你身邊發生了意外的事,你會怎麼辦?(如:一家長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學帶走,而老師不在怎麼辦?在熱鬧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會怎麼辦?)

  (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想像思考,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並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體現了大語文的觀念。在這個環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的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

《司馬光》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4.想出新辦法,發展創新思維。

  課前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或多媒體,生字卡片,小黑板。

  學生:讀課文,標註生字、自然段;收集關於司馬光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

  2.認讀生字“司”。齊讀課題。

  3.簡介司馬光。

  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老師範讀,學生邊聽邊看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小黑板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裡遇到了什麼事?

  2.指導朗讀2、3自然段。

  a.引導看圖(或用多媒體演示當時的情形)。

  b.自由朗讀,體會課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讀第3自然段,感受情況的緊急。

  3.小夥伴們是怎麼做的?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4.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

  指導朗讀。比較“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邊讀邊體會。

  老師引讀:有個小朋友……掉進了大水缸。別的小夥伴──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呢?……最後……。

  課後思考,拓展思維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

  第 二 課 時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夥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透過比較,瞭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並說說司馬光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識記生字,積累詞彙

  1.複習生字讀音。(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2.鼓勵學生用生字組成詞語,(積累詞彙,鞏固識字)教師給予肯定或指正。

  3.採取小組競賽、詞語接龍等形式,完成“讀讀說說”的練習。

  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1.自由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教師引導背誦。

  指導生字書寫

  1.認讀“別”“到”等6個字。

  2.引導觀察這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雙耳的書寫位置。

  3.學生描紅,書寫生字。

  4.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