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本論壇歡迎廣大教科版小學語文教師加入交流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啟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專案。

  2、匯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五、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絡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透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六、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為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裡好玩就在哪裡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七、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裡,包蘊著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九、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述:

  《挑山工》是當代作家、畫家、籃球運動員馮驥才的作品。這篇課文的特點是揭示矛盾,設定懸念,似顯不露,借事以喻理。作者立足平實,而心存高遠;文章故事講來宛轉真切,而主題開掘深刻服人。因此,教學生成點在於曉事明理,引導學生在瞭解故事的基礎上,讀懂挑山工意味深長的話語,領會其所含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能轉換成書本的語言,有條理地說一說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挑山工說的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自己個性化的認識。為挑山工登攀的畫面題詞和題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轉換言語,話說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當代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作品《挑山工》。交流課前預習,疏理文脈。

  2、同學們,書是讀出來的,讓我們拿起書本,自由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師沒有提示你們停下時,你們就多讀課文幾遍。(3分鐘)

  3、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呢?(先在紙上畫一畫,然後再說一說,一生上講臺畫,其餘學生在紙上畫線路)

  4、看圖介紹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帶著這樣的畫面,一起讀一讀課文第一段。

  二、引導探究,暢談個性化認識。

  1、過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課文用一段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事實,我們讀一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2、要把課文讀好,首先要進入情景,讀到“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你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讀到了“在喧鬧蝗溪邊洗臉洗手”,你就在溪邊洗臉洗手;讀到“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讀讀課文。

  ①推薦心目中讀得最好的同學示範一下。

  ②朗讀接力賽

  ③最好的鼓勵方式除了掌聲以外,那就是帶領他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最高境界的朗讀是我們能與作者心靈相通。這些文字如同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現是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在臉上,寫在眼睛裡。(齊讀第二自然段)

  3、這麼美的一段話,讓他們印在我們心中,(生背誦→師生齊背)

  (一)探究“相遇”談認識(3—6段)

  1、過渡:一次泰山寫生,我就親身遇到了這種情況。那麼到底我們有幾次相遇呢?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言。

  2、生默讀,師巡視:不動筆墨不讀書;

  3、交流:讀讀與他們相關的句子;

  ①根據學生朗讀,師板書:

  (在山下、回馬嶺、五松亭、山道上……小賣部門前)

  ②連起來讀這幾處描寫,發現什麼?(作家很仔細,每一次遇到的描寫都不一樣)

  4、在這幾次見面中,給你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話?

  (二)山民說的那一段話。

  請把自己的理解與夥伴溝通一下,比賽,看哪一組認識最深,語言組織得最好,最能體現合作成果。

  交流:二組後比較,哪一組的認識更深一些,語言組織也更好一點。

  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得更深刻一些。

  三、為畫題詞,表達心聲。

  1、這幾組同學代表了我的的心聲。作者也從山民的生活裡受到啟發,齊讀最後一段。

  2、作者僅僅是需要這幅畫嗎?(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精神,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奮進,永不鬆懈的精神;做事勤奮向上,步步做實,就能成功的道理)

  3、讓這種精神,鼓舞你,鼓舞我,鼓舞我們大家。讓我們所有想說的話濃縮成一個詞,一句話,寫在書本的畫上,讓這些話語成我們學習的動力。

  (登攀、腳踏實地、奮進、目標、前進、收穫、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地奮鬥……)

  4、小結:讓挑山工的形象,不斷激勵我們向前,讓我們題詞,題詞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四、佈置作業

  1、摘抄喜歡的詞句,背誦積累。

  2、收集馮驥才的作品並閱讀喜歡的一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課文記敘“我“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登山的路程,雖然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遊人慢,經過交談得知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在於專心登山,腳步踏實,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寫。首先寫“我“登山時看見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遊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寫“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後寫下山後請人畫了一幅登山畫,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勵自己不斷向前。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課前預習習慣,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在我們班有90%的同學,能透過預習藉助查字典的方法基本掃除文中的字、詞障礙,能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或句子的含義,有個別同學能簡單地說出自己的體會,有一少部分同學能主動結合要學的課文內容來查閱相關資料,大多數同學能按照課前預習要求去做。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透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瞭解挑山工的話,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從中受到啟發。

  預習要求:

  1、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再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或藉助查字典理解。

  3、課文讀通順後,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回答課後問題。

  教學過程:

  一、透過預習,匯入新課

  透過預習你瞭解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嗎?

  預設1:學生透過預習課文能說出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或者有瀏覽過名山的同學見過挑山工也可由該同學介紹。

  預設2:學生不瞭解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人,播放情景劇《挑山工》大致瞭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小結:剛才我們看到這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一步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那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普普通通的挑山工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同桌互相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要求同桌讀課文時認真聽,看是否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自由讀課文,交流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有“攀談、心悅誠服、樸素、意味深長、包蘊”等,如果有學生能聯絡上下文理解的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給予引導性解釋)。

  3、在預習中還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2)挑山工的話包蘊著什麼哲理?

  (3)因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麼?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情況。

  ①學生可能知道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②也可能說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挑山工登山時的情形,並試著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5)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

  2、學習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的話包蘊著什麼哲理?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挑山工的話對你有什麼啟示?

  (3)全班彙報交流情況。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最後一段,討論:課文最後一句裡的“它“指的是什麼?

  (2)看課文插圖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可能說出挑山工的艱辛,也可能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

  交流:從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圖,實際上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可貴精神,“我”需要的是挑山工的這種精神。

  (3)指導朗讀全文。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學習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說明其中的道理?

  點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難點一是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二是引導學生揣摩句子含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這樣的環節:

  (1)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採用邊讀邊議,然後全班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師生交流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並學習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作者透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具文字圖象等課件。

  程式設計

  一.引入(3分鐘)

  師: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區,靠著自己的一副肩膀和兩條腿給別人挑貨上山,用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們就是------(生答挑山工,師板書課題)

  師:有見過或聽說過挑山工嗎?說說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況(指名)。

  師:作家馮驥才在泰山遊覽時就曾經見過這麼一個挑山工,回來以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相信讀完課文我們會對挑山工有更多的認識。請大家讀課題。(生讀)

  二.初知(5分鐘)

  師:首先一起來讀讀課文,翻書92頁,以你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不會讀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試幾次,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明白的孩子請坐直。好,現在開始。(生讀,師巡視並相機指導有困難的孩子讀書)

  師:讀得真認真啊。那麼在剛才的讀書中你都遇到了課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體答議)而他們,都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讀

  (一)探究挑山工和遊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尋找不同點(5分鐘)

  師:同樣是登山,他們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呢?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想想有什麼不同。(生讀書,思考)

  師:老師發現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裡說一說,然後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議選擇寫字快的孩子進行書寫(生拿課前發的表格,討論填表,等大多數孩子填好師對合作學習進行簡單評價)

  師:討論挺熱烈的,那他們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展示給大家吧。(指名上臺藉助投影儀展示表格內容並講述)

  師:還有補充嗎?(指名補充)

  3.體會兩大不同點(7分鐘)

  師:在剛才的交流中老師發現孩子們說到了這樣一點----挑山工揹負重物登山,走的路線是-----摺尺行路線。摺尺形是怎樣的形狀呢?想一想然後在書上畫一畫。(指名畫)關於這一點,課文有比較詳細的描述,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研究研究。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個段落呢?(生集體答議後課件展示一自然段內容)我們一起合作讀讀這一段,請孩子們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情景。(師生合作讀)

  師:讀完這些句子,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指名)

  師:在長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們找到了這樣一種行走的最佳路線-----摺尺行路線,這樣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貨物,又保護了自己的膝蓋,還節省了力氣。這樣的一種路線的選擇,其實正是我們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閃光!一起來看看他們登山的情景。(播放課件)

  師:關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而速度卻並不比遊人慢,你們又從哪裡看出來的呢?(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個過程中挑山工幾次趕上了作者呢?分別是在哪些地方?(集體答議)

  4.體會兩大不同點的原因(10分鐘)

  師: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卻並不慢,這可真是一個不解之謎(板書詞語集體讀詞,指名說意思)。讀讀書,看能不能在課文裡找到揭示謎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讀書找句)這些句子在哪兒呀?

  師:一起讀讀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麼?(生讀後指名說,最後引導找出最能說明謎底的句子----一個勁兒往前走)

  師:“一個勁兒往前走”,(板書這個句子)你是怎麼理解的呢?說給同桌聽。(生互相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師引導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頂,這其實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標,一個勁兒就是不停下來,一直向前)

  師:挑擔登山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炎熱,疲勞,飢餓,所挑重物因為捆綁不牢的滑脫等等情況,會隨時侵擾並影響他們的速度。想象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呢?(指名)

  師:正是這樣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挑山工最後超過遊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登上了極頂(板書登上極頂)。其實做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朋友,一起來認識他們。(師展示並讀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樣的人?(指名)從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麼?(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師:挑山工這段樸素的話包蘊著多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啊!(引導理解包蘊就是包含,意味深長就是含義深刻)馮驥才爺爺也體會到了這樣的哲理,所以聽完以後他“心悅誠服地點著頭”(師板書,生讀這個詞語)。你怎麼理解這個詞語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啟示,深化挑山工形象(8分鐘)

  師:馮驥才爺爺不僅誠心誠意地佩服這些話,還深受啟示,所以從泰山回來,他畫了一幅畫,畫的內容是這樣的(課件展示最後一段)誰來讀一讀?(指名一生讀)他的讀書讓老師聽出來了。誰能讓我們聽出更多的東西?(再指名讀,引導評議,引導讀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齊讀這句

  師:接下來馮驥才爺爺繼續寫到(邊指課件上的句子邊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他。”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指名生質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彙報,引導理解“它”的含義。小結:原來這個“它”表面看是指這幅畫,其實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師:馮驥才爺爺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需要嗎?把這幅畫也掛在我們的心裡吧!(生再次齊讀畫的內容)

  師:你們已然把這幅畫掛在了心裡,所以當你們熱愛某種事物的時候,或者決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老師想你們也會象挑山工那樣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嗎?

  四.結語(2分鐘)

  師:課文讀完了,相信每個孩子對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認識,說說現在在你的印象裡,挑山工是怎樣的人?(指名)

  師:挑山工的確是這樣一種人。現在讓我們再次回顧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讓我們一步步瞭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機引導課文思路和描寫方法)

  師:以後如果我們遇到象挑山工這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會怎麼讓別人來了解他,或者說你會怎麼寫呢?(指名,相機總結寫人的方法)

  師:課後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有,就用你們的筆把他們記錄下來吧,好嗎?老師等著認識他們呢!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孩子們。

  挑山工

  板書:

  一個勁兒往前走登上極頂

  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獲得成功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5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瞭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著、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著挑山工和遊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摺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並對照課文插圖,頭腦裡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絡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讚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重點是“思考-練習”2——(1)

  “我”為什麼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

  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遊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係;“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麼精神?

  聯絡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2)

  聯絡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4、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遇到過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一篇和大家交流。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6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挑山工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生字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聯絡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存疑。

  1、讓學生提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各種問題。

  2、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討論並弄懂。教師告訴學生學習原本就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解決不懂得問題要靠你們自己反覆讀,用心想,主動去探索知識。

  二、質疑答難

  鼓勵學生緣疑質難,或主動引導,或有意激發,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

  1、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2)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著重從挑山工登山的姿勢、路線來理解。摺尺形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可結果花的時間不比遊人多,這是不解之謎。

  (3)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2、指導學習重點段:

  師生圍繞你還知道了什麼?你是用什麼辦法來理解這句話,或明白這個問題的?啟迪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關鍵重點詞語是讀懂一句話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是讀懂一段內容的重要方法,將各段的段意聯絡起來,就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重點討論:

  1、我與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

  (找出課文中的詞、句)。相遇與我感覺有什麼共同特點?

  2、品析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什麼理?用課文裡的詞句理解;與我跟你們不一樣兒,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3、朗讀出挑山工樸素、自豪的感情。

  4、從我心悅誠服到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僅僅是挑山工說的揭開我心中的謎的這番話嗎?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與周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例項,展開討論、聯絡,確實感到這段富有哲理的話是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及深刻意義的話。

  5、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怎樣的畫?(用課文裡的話說一說)

  6、作者為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歸納學法:

  帶領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第一個環節是去的趟理解內容和思想。第二個環節是來回趟學習作者怎樣表達內容與思想。

  1、學習的順序:預習提問;討論讀懂了什麼?練習存在疑問,歸納學法。

  2、可提供參考的讀書方法:

  (1)根據課後提示,指導帶著問題讀書。

  (2)抓住重點詞句,品詞品句讀書。

  (3)聯絡上下文,整體感知,全面理解課文讀書。

  (4)觀察畫面,敘述內容讀書。

  (5)文中標點的運用,體會內涵讀書。

  (6)邊讀邊思,展開想象,理解文章讀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回憶課文內容,想一想挑山工跟遊人相比,有什麼特點?

  2、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歸納總結,感情朗讀。

  1、聯絡課後第4題,說說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受到了什麼激勵?

  2、突出以下內容:

  使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緊扣中心,層層敘述,各部分內容聯絡緊密,脈絡貫通,首尾呼應,闡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文章的含義。

  三作業設計(可任選一題,也可採取學生自己設計)

  1、寫一則讀書筆記。

  2、畫一幅《挑山工》的畫。

  3、小練筆《我心悅誠服了》。

  4、製作讀書筆記卡片。

  5、辦一張《勞動創造美》手抄報。

  板書設計

  挑山工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標專一,堅持不懈,不斷攀登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透過一組課文的學習,對自己有所感悟和收穫,從中得到啟發。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意思。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從而領悟文字傳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讀、說、思、議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閱讀議題:生活中的啟示。

  2、簡介作者。

  二、學習新課

  1、初讀文字,群體挑山工。

  說說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讀文字,個體挑山工。

  學生交流預設一: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這意味深長的哲理。

  學生交流預設二: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

  師引導:有什麼地方不理解?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出示金鑰匙:我們經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聯絡上下文。

  學生交流預設三:連結山民的話。

  他想了想說:“我們哪裡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取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交流:從山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師生對讀。

  學生交流預設四:對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巖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就會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引導:遊人上山的心情應該是怎麼樣的?而挑山工呢?

  再讀挑山工的話語,你從他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文字,理想挑山工。

  出示圖片,大膽質疑。你有什麼發現或問題?學生交流解疑。

  引導思考:說說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它”指的是什麼?作者需要它嗎?再次齊聲朗讀。

  4、延伸文字,體會生活。

  本文的寫法是透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一個道理。還學過類似的課文嗎?

  《珍珠鳥》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說說你的感受。

  《野草》這是一種怎樣的草?具有什麼品質?說說你的感受。

  三、總結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個人感受不同,往往收穫的也不一樣。挑山工的作者馮驥才不光飽覽壯麗山色,還能關注不聲不響的挑山工,並從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你細心體會,你會從中收穫更多的人生體驗,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

  四、佈置作業

  1、結合這一組課文內容,為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2、挑山工就是挑貨工,思考作者為什麼不用“挑貨工”為題?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準確認讀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7個生字。

  2、理解“騰雲駕霧”、“樸素”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後來居上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句“他們的路線是摺尺形的____膝頭是受不住的。”練習照這句話寫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件。

  2、課件佈置學生蒐集挑山工、泰山的資料。

  3、將對比表事先畫在書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當代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齊讀課題。

  2、根據課前所查資料,誰來用最簡潔的一句話介紹挑山工。

  二、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讀第一組詞語:

  ★平衡:讀準後鼻韻。

  ★斜行:注意“捺”變為“點”。

  ★誦讀:給“誦“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變形。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請一個孩子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價值。

  ★騰雲駕霧:神話中描寫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著雲霧在空中飛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發現,你會大吃一驚,以為他們是像仙人那樣騰雲駕霧趕上來的。

  作者在課文中用這個詞語寫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說:很快)。

  【在這個詞的旁邊旁批:速度快】

  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們長期來往于山中,走得比遊人快很正常,為什麼他們的快會讓遊人大吃一驚呢?請你自由朗讀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麼。

  ⑴、他們要挑著沉甸甸的物品。(遊人則是輕裝上山)

  ⑵、他們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指導學生填寫在表中。)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他們的路線是摺尺形的____到了左側再轉回來。

  ①抽人朗讀這一句話,在頭腦中想象挑山工登山的路線。

  ②請同學上講臺,師講述,學生用手指出行進的路線。得出結論:

  比遊人多走近一倍的路程。

  3、在這種情況下,挑山工登山速度居然還快些,讓作者感到很奇怪。(引讀第二自然段。)

  4、出示句子:你在什麼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____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①齊讀這個句子。思考:還或者在什麼情況下挑山工就會不聲不響地從遊人身邊走過呢?

  ②說話練習。

  三、學習3—5自然段。

  1、讀第二組詞語:(我們接著來檢查詞語預習情況。)

  ★心悅誠服

  ★意味深長

  ★哲理:找近義詞(真理、道理)

  ★樸素:第一種意思是簡樸,不奢侈。第二種意思是質樸、無文采。

  (出示句子: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在文中這個句子中,樸素的意思是指山民的話(質樸,沒有什麼文采。)

  2、山民說的哪幾句質樸的話,讓作者認為包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呢?請迅速默看課文3—5自然段中作者與挑山工的對話,找出這幾句話用橫線勾出來。

  3、出示這幾句話,抽人讀。山民說“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從這幾句話中找找遊人和挑山工還有什麼不一樣。

  (1、遊人東看西看、玩鬧;挑山工不那麼隨便

  2、遊人走走停停;挑山工一個勁往前走。)

  4、馮驥才從山民的這幾句樸素的話中,悟出了意味深長的哲理。對比挑山工和遊人登山的不同之處,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能後來居上。)

  5、透過對比我們悟出,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能後來居上。

  你看,(師範讀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腳下的石階是那樣的陡,似乎每走一步都會耗盡他所有的力氣;前方的山道是那樣的長,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然而,挑山工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一次又一次地到達頂峰!為了讓挑山工的這種精神鼓舞自己,鞭策自己,作者畫了一幅畫。【出示圖畫】這幅畫一直掛在作者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作者需要它。

  這裡的“它”指的是什麼?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

  是的,作者需要的是那種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讓我們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朗讀中,讓這種精神永遠鞭策著我們向前進!(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體會作者語言中體現出來的畫家特色。

  1、課文學完了,那青山綠水間的一抹紅,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久久不能退去。作為一名畫家,作者十分擅長抓住斑斕色彩來描繪生動的畫面。像這樣的像這樣的外貌描寫在課文中還有幾處:(引讀)

  當作者第一眼看到挑山工時:

  再次相見挑山工脫掉外衣時:

  與挑山工愉快交談時:

  我虛心向挑山工請教時:

  這些色彩鮮明的詞語,讓整篇文章充滿了畫面感,也讓挑山工形象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拿起你的筆,抓住這些詞語,你也來寫一寫你心目中挑山工的樣子吧。(可以按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也可以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同學們對挑山工的外貌進行了集中描寫,讓挑山工的形象變得那麼飽滿,躍然紙上。那麼作者為什麼不在最後對挑山工的外貌進行集中描寫,而要分散到文章的各個部分呢?(與情節的發展有關,與表達中心有關。)

  可見,外貌描寫不僅可以集中進行,也可以根據情節的發展、中心的需要分散到各個部分。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習作中能嘗試用用這種方法。

  五、總結。

  最後,讓我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學習:馮驥才的《挑山工》,既是一篇意境深遠的散文,又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稱得上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意!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依據

  人教版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五冊第二組第5課

  二、設計思路

  課文篇幅較長,文章結構比較特殊,因此,在經過反覆研讀教材,深刻體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溫度、重度和厚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後,我決定對教材進行合理剪裁,大膽取捨,實現長文短教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領悟文中蘊含的哲理。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聯絡生活實際,領悟文中蘊含的哲理。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與話中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五、教學準備

  摺尺、挑山工影片片段、閱讀卡片

  六、教學流程

  (一)結尾匯入、設定疑問

  1、利用談話匯入,展示一幅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從這幅畫中得到了那些資訊?並總結出挑山工的定義。

  2、告訴學生這幅畫就是作家馮驥才從泰山回來畫的一幅畫。引導學生用心讀最後一段。

  3、利用多媒體出示文章最後一段。作者說:“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引導學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呢?設定疑問,預留懸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板書:三:(7)歸來作畫

  1(二)求疑閱讀,探究文章

  1、自讀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線?(摺尺形路線)

  2、提問:什麼是摺尺形路線?

  指名讀並觀看一段挑山工影片片段,選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挑山工走的路線。

  3、追問: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好處:會使扁擔前面的東西不碰到石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

  缺點:會使路程加長,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利用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

  4、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一個奇怪的現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於遊人。

  板書:一:(1、2)走摺尺形路線,但卻常常領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課文

  1、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與同一位挑山工有幾次見面?在哪裡見的?看見挑山工正在幹什麼?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回答。

  2、透過合作填寫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謎。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點

  1、教師帶著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兒。

  2、引導學生理解你們與我們的走法

  你們(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很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

  我們(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聽完挑山工的話後的反應,讓學生再次朗讀挑山工說的話並與學生合作探討挑山工話中蘊含的哲理。

  4、教師總結

  哲理:無論幹什麼事,都要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板書:二(3、4、5、6)山中相遇,交談解謎。

  (五)重現問題,領悟哲理

  1、指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2、學生領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這種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

  (六)聯絡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悟並寫在閱讀卡片上。

  2(七)感情昇華,贈送話語

  教師贈送學生一段勵志的話。

  (八)作業

  結合文章內容,聯絡自己實際寫一篇小作文。

  六、教學反思

  教授《挑山工》後,我被挑山工們的精神感動了。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內涵對我也啟發很大,讓我對語文課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明白在語文課上既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又要培養深刻理解課文,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還不能讓別人誤認為這是一節品德課,在這兩者之間掌握好度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理念: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充分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利用質疑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讀——感悟——讀的指導下領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表達能力。體現讀寫結合的課題思想,給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10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啟動思維

  1、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圖揭重點,啟用思維

  1、文中具體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畫下來,請大家看一看。(把圖端端正正掛在黑板中央)

  2、找出與圖相對應的小節。

  3、根據預習,自由選擇情感朗讀

  (評析:此環節利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課文的中心內容,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為學生後面的學習創造時間條件,並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自由選擇情感朗讀,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

  4、讀完這一節你們對作者的這種作法有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泰山美景那麼多,為什麼畫這樣一幅畫?

  (2)為什麼一直把他掛在書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麼?

  (評析:根據小節內容,自由思考,自由提問,教師只做整理、排序、篩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潛心會文,主動思維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果索因。教師提供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他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①看書說;②看圖綜合說;③自己感受說;④指導讀書。

  教師相機點撥:印象深是作者善於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特徵。

  2、我見挑山工幾次超過我們,為什麼感到驚訝?

  引導學生聯絡前文找出挑山工與遊人的不同點,並相機板書。(見板書設計)

  3、為什麼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呢?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挑山工說的那段話,並用投影展示那段話。

  4、擬出關鍵詞並板書。(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5、我從挑山工的話裡聽出了什麼?

  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評析:此三個問題圍繞學生的疑問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達,超文思維

  1、自我檢測自己的問題;

  2、聽了挑山工的話有何想法,對你有何啟發?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或聯絡曾經看過的寓言、童話。

  3、激情總結:

  其實,不僅那位作家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請你用一句話表達一下你的需要?

  (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絡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裡,內化為自我認識)(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絡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裡,內化為自我認識)

  4、作業設計

  1、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寫下來。

  2、填空: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評: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寓意較深。按部就班的講解務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使文章支離破碎。根據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膽取捨,即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學習中心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時間條件,並採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自問、自索、自答、自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附板書設計:

  挑山工負重緩慢路長

  (一個勁兒朝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遊人輕鬆輕快路短

  四年級語文下冊《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了我登泰山的時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為什麼他們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作者從他們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諦:認定目標,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向上攀登,征服一個個困難,定能達到勝利的頂峰。

  二、設計理念

  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學習語文的激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白“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理解“一個勁兒”背後的內涵感悟生活真諦。

  四、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理解“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的原因。

  2、從外貌入手,以泰山為背景,遊人為襯托,揣摩挑山工的語言,理解“一個勁兒”背後的內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諦。

  五、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初步感受“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挑山工》這篇課文,同學們都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遊人慢”,其實這也是作者心中覺得奇怪的地方,那麼這個問題挑山工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說的那番話。

  2、出示挑山工說的話:“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並讀一讀。

  3、從挑山工的這番話中你感悟到了什麼?

  預設一:遊人是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預設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堅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課文哪個詞語寫出了挑山工堅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書:一個勁兒

  5、“一個勁兒”是什麼意思?(聯絡上下文,不是漫無目的,腳踏實地)你有沒有一個勁兒地往前走或者一個勁兒做事情的時候?

  6、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由說。

  7、對!這就是一個勁兒,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二)從外貌入手,進一步理解“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個勁兒往前走的?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2-6自然段。

  (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一個勁兒地在讀書,誰先來說說?)

  2、學生彙報交流

  3、我們哪幾次遇到他的時候,他總是悄悄地超過我們?請同學到課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腳下——回馬嶺——五松亭——山頂(板書)

  5、我在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樣的?

  6、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矮個子臉黑生生眉毛很濃潔白的牙齒

  白土布褂子紅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讀詞語

  8、挑山工的外貌看起來好象和一般人不一樣,你能想象一下挑山工的生活,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9、對呀!這就是我遇到的一個勁兒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堅持不懈地挑著擔子這就是一個勁兒。

  (三)從與遊人的對比中,深刻感受“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總是這樣一個勁兒地往前走,他與遊人走得不一樣。

  (出示練習)當遊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當遊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當遊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2、他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著一個目標向前走,這就是一個勁兒。

  (四)從氣候變化與地形陡峭,提升“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1、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往前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啊?

  2、學生說:陡直的,充滿荊棘的

  3、泰山資料介紹

  4、就是在這條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身穿紅背心,被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的挑山工,一個勁地往前走,他們只是偶爾地走一兩天嗎?

  5、學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當狂風撲打的時候,當驕陽似火的時候,當大雪紛飛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7、補充關於挑山工的資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難,朝泰山頂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這就是一個勁兒。再讀句子:“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9、這就是我們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們(讀描寫外貌的詞語),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拓展寫話,總結昇華“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形象。

  在那陡直的山道上,此時此刻,你的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

  教學反思:

  本課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課時的確定,再到教學過程的設計,我覺得自己猶如經歷了一次蛻變。怎樣使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寬度,又紮實呢?我選擇的是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到底該給學生留下些什麼呢?在查閱了資料和請教了老師之後,我豁然開朗,正如他們所說的留下人物的形象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鮮明的印象?想想我們平時與人交往,總是先看他的外表,然後再一步步熟悉他(她)的性格及他(她)的為人,讓人物在學生的心目中立體起來也許也該經歷這麼一次過程吧!

  那我的教學設計也應該是層層深入,有梯度的前行。於是本課教學我抓住“一個勁兒”為切入點,從外貌入手,以泰山為背景,在與遊人的對比中,揣摩挑山工的語言,引領學生思維由低到高不斷向前發展。本課我採用了板塊式的教學設計,在串聯每個板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語言太蒼白無力,不能很好地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語文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多麼重要,也許那樣我上起語文課來會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