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矛與盾的教學設計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指導寫字的多媒體課件。

  2、矛和盾的圖片。

  3、錄音機及本課的朗讀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4、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4、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⑴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⑵“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2、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⑴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⑵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蒐集能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1、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2、“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1、學生自己先帶著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2、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3、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4、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1、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2、齊讀這段話。

  3、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1、練習其他7個生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1、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做到課文讀通順流利。

  2、在語言轉換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於”等詞語。

  〖教學重點〗

  1、課文讀通。

  2、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有關詞語,知道不集合的缺點。

  一、閱讀單元導語,瞭解單元主題

  二、瀏覽本組內容,瞭解課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談話: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什麼?

  (請讀書後,說說人們想到了什麼?)

  四、讀後交流: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提問:認識這些字和詞嗎?讀一讀。(指名讀,學生邊聽邊正音)

  2、你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說說你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預習時,自主識字。)

  3、談話:現在我們讓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考考你是否還認識它們。學生小聲自讀課文,鞏固生字的識記。

  說說讀後,人們想到了什麼?

  組織討論:矛和盾的集合。

  五、再讀課文,要求是讀熟

  提出要求:看看課文寫矛和盾不集合時的缺點有哪些?

  在哪裡寫的?

  找出來讀讀。

  學生讀句子,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衛)等關於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於坦克的詞語;

  3、理解“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劃出來———彷彿這三個詞就寫在畫面上,讀出來————插上一對翅膀,一對想象的翅膀,讀著讀著,畫面就看“活”了;

  4、儘管這只是一場朋友間的比賽,但是依然十分緊張。

  六、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及時評議。

  兼顧單元目標,有整體感。

  開頭的設計想到學生已經預習的真實情況。但提出“人們想到什麼?”的導語,學生還是需要認真讀書。

  如何把課文讀熟?是重點,這樣的設計找到了結合點――各自不集合的缺點。課文熟了,不集合的缺點給學生的思想更明確了,有利於學生對想到集合的鋪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2、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教學重點〗

  1、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一、分離有缺點,科學家是如何想的?

  1、發明家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呢?

  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

  讀完後,嘗試根據下面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結:這個過程,就是發明坦克的過程,就是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考過程。集合是一種想問題的方法,是發明的一種方法,帶著這樣的理解,一起讀題目。

  二、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

  1、課件出示坦克圖片,邊欣賞邊議論。

  2、讀課文第5節,要努力繪聲繪色地讀,以你的聲音表現你的感受。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3、“大顯神威”什麼意思?聯絡第5節課文說說大顯神威的情景?(隨機出示螢幕閱讀補充材料1),這是一段對戰鬥場面更具體的記錄,鼓勵優秀學生加大難度從短文中再找找“大顯神威”的情景。

  4、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麼?

  出示句式(寫一寫):這樣的集合真(棒、好、妙極了等)—————————。

  啟發:彷彿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會對發明家說什麼?請寫下來。

  如:(一個能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5、小結: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

  三、用講授和舉例等途徑,理解課文告訴大家的道理

  1、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也能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其實有許多新的產品、新的發明創造,甚至大型的建設專案,都包含著這種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筆”、“橡皮鉛筆”、“小靈通”、“電動腳踏車”、“高速公路”、電視電話、蛋卷冰淇淋、雞尾酒等。

  2、讀文後“泡泡”裡學習夥伴的話“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提問:你能舉例說明這句話嗎?

  先分組討論,再在全班交流。

  3、小結歸納:我們應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觀察。從你的發現中受到啟發,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內容。

  同時板書出示:(

  )和(

  )的集合

  引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4、總結:集合不僅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記住“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你就會收益終身。

  四、作業

  1、抄寫用詞語很好的句子。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在晨會等時間介紹。

  難點的理解過程分化為一個一個步驟。

  透過讀來感受,常識性課文中的情感體驗。

  寫的訓練。

  歸結到自己生活。

  教師的總結是提升與提煉,昇華對課文的理解。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三、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揭示學習內容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螢幕(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裡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衛,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透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字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螢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

  (設計意圖: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透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學生寫。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用聯絡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裡,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麼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矛隊讀。第二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盾隊讀。(板書:鐵屋子)。

  帶著感情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兩個“!”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悅,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字的對話。)

  3、盾大得像個鐵屋子(大螢幕出示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字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裡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板書:槍炮)看大螢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著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麼?相機板書:坦克。(大螢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絡課文、看著板書,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字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螢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於一身的威力,與文字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大螢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絡課文,看著板書,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說。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字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字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字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注:“矛、盾、集”以紅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4

  一、預習課文 發現問題

  在《論語》中記載著孔子這樣一段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對問題進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際,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來講,這種狀態叫"憤""悱"。這時只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稍加啟示引導,就可使學生豁然醒悟。而學生的"憤""悱"又必須以自主的閱讀、思考、探索為基礎。因此,應幫助學生養成課前自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查詢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使學生逐步做到課前"有備而來"。

  二、整體感知 初讀質疑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當尊重他們的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他們的學習潛能很巧妙地牽引出來。

  在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在學生課前預習質疑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並提煉出兩個重點問題:1。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2。"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啟示?這一提煉,既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又帶著他們直奔文章的關鍵處。此環節的設計使以後的教學呈輻射狀,可謂萬變不離其宗。

  三、以疑促讀 交流感悟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 在學生渴求瞭解問題的答案時,教師並不急於解決,而是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書,改變"被動接受" 的局面,讓學生進人積極的讀書狀態,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思考中尋找答案。

  在自讀解疑的基礎上,再將學生按同質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小組內的漫談(指不拘形式地就問題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使學生讀中有思,以想促說。團坐的四人小組既體現團體合作的精神,又發揮個人才智,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學生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並做好記錄。教師巡迴指導,在關鍵處、學生疑惑處加以點撥。接著請學生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其他小組的代表可以在別人發言的基礎上補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問,有不同意見也可進行當堂反駁。教師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以疑促讀,既把握了課文的命脈,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感受,維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生思維浪花相互激趣、強烈碰撞的資訊交換場。

  質疑是學生求學的重要途徑。在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逐步深人,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因此上課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提問,互相交流。例如,什麼叫大顯神威?坦克為什麼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於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優秀品質。這樣的質疑,無疑從另一個角度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讀中悟理 深悟寓意

  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一方面進行思維活動,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較為抽象,如能將課文和事例融為一體,在事例中感悟語言,在事例中理解課文,那麼教學就會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為了對這句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從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出發,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使學生摒除抽象教條的分析,透過具體鮮活的事例體會"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的含義。這樣讀中悟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落到實處。

  五、積累語言 課外拓展

  語文的學習很難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本文簡潔流暢、用詞生動,是指導學生準確用詞的範例,可要求學生將生動傳神的詞語摘抄下來加以積累。

  學生的智力背景越廣闊,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學道理,瞭解發明家的靈感緣於他們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品質,應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課後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次故事交流會。

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透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一、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匯入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匯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二、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

  1、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2、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想法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3、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4、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⑴ 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⑵ 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透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才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裡,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絡,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1、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雜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裡不明白的地方。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