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範文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34~35頁。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結合現實的情境,透過自主觀察、比較和歸納,引導學生在眾多數學現象中體驗並發現小數的性質。例4聯絡學生熟悉的“購學習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學生進行比較的需要,再透過用不同方法對橡皮和鉛筆單價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試一試”則藉助直尺圖使學生再次體驗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綜合、歸納兩組等式的特點,從而發現小數的性質。例5及相應的“試一試”則是突出小數性質內涵—— “0”在小數末尾的專項教學,同時學習應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透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

  2、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初步感悟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同時滲透事物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發衝突

  1、談話:數的王國裡有許多神奇的現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麼意思?(一個也沒有)別小看這個“0”,它的作用可大著呢。看,在整數5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發生了什麼變化?添上兩個0呢?(螢幕依次出示一組數:5,50,500)

  我們再從右往左看,500去掉一個0,發生了什麼變化?

  2、引發猜想:如果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又會怎樣?猜猜看。(學生自由發表,可能出現兩種意見:

  ①受整數末尾添“0”的思維定勢,認為小數大小也會隨之變化。

  ②由錢數等生活經驗認為小數大小不變)

  誰的猜想正確?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證明?(舉些例子)

  二、例項作證,體驗小數性質的合理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創設購物情境:兩位同學去書店購買學習用品後在交流購物情況:小明:“我買1枝鉛筆用了0.3元。”小芳:“我買1塊橡皮用了0.30元。”你從圖中能獲取哪些資訊?

  (2)提出問題:橡皮和鉛筆的單價相等嗎?為什麼?你能想辦法證明嗎?先獨立思考,有想法後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學生活動後組織全班交流,可能出現如下的比較方法:

  ①用具體錢數解釋: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圖表示:把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別用0.3、0.30表示。因為陰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

  ③結合計數單位理解: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所以0.3=0.30。

  (4)感知與體驗:同學們想出了多種辦法都能證明0.3元=0.30元,說明這兩個小數確實相等。

  教師引讀0.3元=0.30元,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麼變化?小數的大小怎樣?你有了什麼想法?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2、試一試,加深體驗

  談話:看來剛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當然,僅僅用一個例子證明是不夠的,還得找些其他例子進一步研究,看看這是否是普遍的規律。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學生尺,你能比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部分學生可能有困難,隨後出示書上填空,看圖填一填,再比較。

  (2)交流比較方法: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可能出現如下的方法:

  ①結合直尺圖說明:由100毫米=10釐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來證明嗎?

  ②用計數單位說明。0.100是100個0.001,就是10個0.01,也就是1個0.1。

  (3)感知與體驗:教師引讀:0.100米=0.10米=0.1米,小數是相等的。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怎樣變化,小數大小也不變?

  使學生初步體驗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總結體驗,概括表達

  上面的兩個例子,小數大小都沒變。從左往右看,小數在怎樣的情況下,大小是不變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後組織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兩次的發現用一句話概括: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剛才我們是從左往右觀察,得到了小數的性質。那麼從右往左看,你又能發現什麼?

  4、突出“末尾”,體驗內涵

  牛奶 2.80元

  麵包 4.00元

  汽水 3.05元

  火腿腸0.65元

  (1) 小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張購物單(出示例5):

  合計 10.50元

  請你幫他找一找:這些物品的價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後進行全班交流:

  ①2.80元=2.8元。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想法一:根據小數的性質,直接去掉末尾的“0”。

  得到2.80元=2.8元。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證明嗎?

  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

  想法三:2.80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2.8也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

  談話:根據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證明了2.80元末尾的“0” 能去掉,看來小數的性質確實是合理的。

  ②3.05元中的“0”能去掉嗎?為什麼?可以結合具體數量解釋: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兩者不等。也可以結合計數單位解釋。

  由此看來,小數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數哪裡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數末尾的“0”,小數的大小才不變。)

  (2)口答練習六第1題:下面各數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為什麼?

  三、解決問題,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1、小數的化簡

  根據小數的性質, 2.80元就等於2.8元,所以我們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化簡下面的小數:0.400 0.080 1.750 29.00

  學生獨立思考,口答。提問:化簡0.080,“0”都能去掉嗎?

  2、小數的改寫

  試一試: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0.4 3.16 10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空。

  完成後交流結果,並提問: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麼知識?為什麼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 “10”是整數,怎樣把它改寫成大小不變的三位小數?

  小結:去掉小數末尾的“0”化簡小數,或者在小數末尾添上“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這些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在不改變小數大小的前提下進行的。

  如果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必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

  四、鞏固應用,深化小數性質的體驗

  1、完成練一練第1題。觀察數軸圖,照樣子在方框裡填上合適的小數。

  完成後觀察每組中的兩個數,你有什麼發現?

  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組裡的兩個數對應於數軸上的同一個點,說明小數的性質確實是存在的。0.1=0.10,數軸上這個點還可以用哪些小數來表示?

  2、完成練一練第2題。先塗色表示各小數,再比一比。

  交流時結合塗色部分說說塗色時的感受:為什麼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

  教師就圖小結: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數末尾,不會改變原來數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數末尾,小數的大小隨之發生變化。

  3、完成練習六第2題。學生練習後提問:為什麼不把0.018和0.180連起來?

  4、完成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改寫。

  交流時重點指導0.5400,80的改寫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有的需要去掉小數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

  5、完成練習六第5題。

  提問: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小數末尾添上0的數?(商場的標價上)

  學生獨立改寫後交流。

  談話:用“元”作單位表示錢數時,因為人民幣“元”後面還有“角”、“分”,所以錢數一般改寫成兩位小數。比較一下,用“元”作單位改寫成兩位小數後有什麼感覺?(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五、總結延伸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麼探索小數的性質的?透過對整數末尾0的變化的研究,我們提出了小數末尾0變化引起變化的猜想,並透過生活的例項發現了小數性質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透過在小數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其實,數學王國裡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透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猜想

  1、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商場、超市觀察商品的標價籤。

  生:一塊橡皮2.00元,師:是多少錢呢?

  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師:是多少錢?

  生:3元5角

  師:老師看到超市裡一種西瓜的單價是1.20元,同樣的西瓜水果攤上寫的是1.2元,哪兒的單價貴呢?

  師:為什麼1.2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究竟可以添幾個零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

  2、利用米尺,找等量關係。

  看米尺寫出:1分米=0.1米,10釐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為1分米=10釐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後,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說明什麼?(三個數量相等)

  師: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二、探索新知 驗證猜想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個結論,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1、比較0.30與0.3的大小

  2、師:想一下你用什麼辦法來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呢?

  3、生1: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裡塗色比較。

  課件出示百格圖,塗30格陰影部分,師: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課件演示:在百格圖裡去掉10條線,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從左圖到右圖有什麼變了,什麼沒變?(份數變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

  4師:0.30與0.3相等,證明剛才這個結論是對的。

  5生2:從數位順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數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餘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

  判斷: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星期天小明幫媽媽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標價7.09元的薯片,小明說我學過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師: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

  生:不能,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

  師:那整數有這個性質嗎?

  問:小數由0.3到0.30,你看出什麼變了?什麼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6、提醒注意:性質中的“末尾”跟一般說的“後面”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