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心木》教學設計(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種樹喻育人的特點,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儀、膠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範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學生自學課文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從課文中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比如,“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枯萎(wěi),不讀(wéi);字形易錯的:汲水。“汲”字,與“及”區別。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3、默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⑴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為什麼不會枯萎?
⑵ “我”從種樹人的一話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四、練習讀熟課文,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全文並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
1、思考:讀了這篇文章,聯絡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麼?
2、練習背誦此自然段。
二、細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1、默讀課文,自學。(投影出示)
讀句子,聯絡上下文回答括號裡的問題: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第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出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2、小組討論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讀這一句話,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
三、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說明:課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四、總結深化
本文作者課文借種樹喻育人的特點,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五、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熟課文。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絡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物,感知特別的“桃花心木”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交流相關資料(文字、圖片),瞭解桃花心木。
提問:能用文中的詞語來形容桃花心木嗎?(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優雅自在、生機勃勃……)長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書上寫到了嗎?(與屋頂一般高)
(二)整體感知,感悟特別的“種樹”
1、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筆直、優雅自在、充滿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是怎樣由一棵僅及膝蓋的小樹苗漸漸長成的呢?其中需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桃花心木講了一件什麼事,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板書:種樹)
2、默讀課文、瞭解“種樹”。
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請默讀課文,勾畫出寫種樹的有關句子,放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
“他來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教師引讀,學生跟讀)從這幾個“有時”中,你體會到什麼?
的確,這是一種特別的、甚至讓人覺得奇怪的種樹方式。讀到這裡,你心裡一定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猜想或疑問。同學們,如果此時種樹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問他什麼?
3、有感情地朗讀—11段。要求:想象當時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精讀細品,感動於樹木生長的“不確定”
1、種樹人這樣做有道理嗎?齊讀第十二段,思考:種樹人為什麼要將種樹和種菜、種稻子相比?種樹與種菜、種稻子到底有什麼不同?再次輕聲讀第十二段,從文字中尋找答案。(板書:百年)
2、用想象再現形象。
歲月悠悠,變幻莫測。如果你就是一棵僅及膝蓋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這漫長悠遠的成長曆程中,你可能會遭遇些什麼?必須面對些什麼?(乾旱、洪水、蟲害……)你又是怎麼想、怎樣做的呢?請大家發揮想象,然後把想到的說給同桌或同組同學聽一聽。(學生說)而這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小樹苗事先可以預知的嗎?(板書:不確定)
3、口頭說話練習。
大家現在一定明白了,種樹人用這樣特別的方式種樹。是因為他太懶嗎?是因為太忙?種樹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嗎?誰能把這段話換種說法?(課件出示)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不來澆水,每天澆水不定時也不定量,樹苗就……”(板書:找水源紮根長成大樹)
4、抓關聯詞語,悟表達方法。
課件出示(隱去括號裡的關聯詞):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不看書,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樹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嗎?(說不太清楚)
(出示關聯詞語)作者就是用這樣幾個關聯詞,將想要表達的意思一層一層表述得清清楚楚。試著把這段話背下來吧!(教師引讀提示語,學生背誦相關段落)
(四)悟情明理,頓悟人生歷程中的“不確定”
課件出示: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聯絡前文。
文章讀到這裡,老師不禁要問:作者僅僅是在講怎樣種樹嗎?(板書:育人)讀一讀第十四段,想一想這裡的“不確定”是什麼意思,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麼不同。
2、聯絡生活。
聯絡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實際經歷的事情,結合人的成長過程,談談你對“不確定”的理解。(提示:可以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點評時強調原文中的“很少的養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面對這些不確定,我們應該怎樣鍛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板書:經受磨鍊獨立自主努力成長)
3、齊讀最後一句。思考:為什麼“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顧課題。小結寫作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2、我們還學過哪篇課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3、推薦閱讀:《心田上的百合花》。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3
主要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讀
1、初讀。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美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或選擇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獲得情感的愉悅。
【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對種樹人言行的悟
1、悟種樹人澆水事實。
“樹苗種下以後,……有時水澆得少。”
(指導要點:從時間不定、澆水量不定體會種樹人澆水的沒有規律。)
2、悟種樹人如此澆水的道理。
“種樹不是種菜種稻子,……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也是風一吹就倒了。”
(指導要點:種樹人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不定期定量澆水是模仿老天爺的下雨,是給樹苗一個和自然相似的生長環境,對樹苗生長有很大的好處。二是說假如定期定量給樹苗澆水,會帶來什麼後果。以上兩點都要引導學生感悟,要讓學生明白兩層意思表達同一個思想,從正反兩方面說明無規律澆水的科學性。)
(二)對“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對種樹人澆水行為的疑惑。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隔那麼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的人怎會知道會有幾棵樹枯萎了呢?”
“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的人怎會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
(指導要點: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假如沒讀到這篇課文,也沒看到有人這麼給樹澆水,自己會怎麼想?從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對在不確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到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指導要點:1、聯絡到“樹”:澆水無規律,樹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確定中生活,鍛鍊獨立自主的心。要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理解什麼是“生活的不確定性”,在不確定中生活有什麼好處。如學習中的不順利,遇到難題自己做,能提高做題能力,如果一遇到難題就有人講解,那麼再遇到沒做過的題型就做不出來;工作中的不順利,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增長才幹,假如別人給創造好各種條件,一有困難就有人幫忙,就不可能磨鍊克服困難的意志,不能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直率地說
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發表自己的見解”。發表自己的見解,就是怎樣想就怎樣說,直率地說,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不怕說錯。
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下面的話題說,老師給予指點: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你希望學校或家庭用什麼方式教育你?
3、當你今後走上社會,可能會遇到什麼挑戰?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體會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及出現的新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種樹人的話
教學過程
一、啟讀,激趣質疑引入文
1、教師講述《夏令營中的較量》。
2、請學生自由發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些什麼想法?
3、小結:同學們,我們這次的較量誰輸了,輸在哪裡?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裡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整體感知觀其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
(師生共同正音,並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度予以表揚。)
三、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1、教師:同學們,讀書只做到正確流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書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麼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2、再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反饋學生畫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點句段,感悟育人真諦。
學習12、13自然段。
①指名讀。想一想:這兩段主要講什麼?
②逐句品讀。引導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並相機指導朗讀。
③全班交流自己從讀中體會到了什麼?
④教師小結。
學習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課文,全班齊讀。
②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讀後的感受。
③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理解:”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④學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15、16自然段
①願意讀的同學一起讀。
②小組討論:桃花心木為什麼不會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議。
四、展讀,聯絡實際話育人
1、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交流。
①同桌組合練習。
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可以自由發揮。
2、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
同學們,成長為一棵抵禦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於不懈的努力。在挫折與逆境中鍛鍊、成長,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成才之路。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反覆誦讀文章中描寫桃花心木的句子,積累文中描寫樹的詞,並嘗試用文中的詞,自己的詞來讚美桃花心木。
3、抓住重點句段,聯絡生活實際,重點從“從從容容”一詞,感悟這是一個怎樣的種樹人,並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質疑
1、你最喜歡的書?
2、你最喜歡的作家?
今天,我要把這位朋友真誠地介紹給大家,並將他的一篇散文與同學們分享,同學們願意嗎?(真好,有了好東西,能有人與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種莫大的快樂!)這篇散文的題目是──《桃花心木》。看老師寫完題目,心裡面有什麼疑問嗎?
二、初讀課文,瞭解桃花心木:
1、好,聽老師來讀課文,到文章中去找答案,並把能解答問題的有關詞句劃下來。
2、現在明白什麼是桃花心木了嗎?簡單點說,一個字,桃花心木是──樹,怎樣的樹?
3、真棒,能馬上用文中的詞(句)來形容文中的事物。
4、文章中描寫桃花心木的句子主要有兩處,咱們一起來讀讀。
5、這是剛才同學們提到的一些詞,我們一起來讀讀,然後我們來說說,你最欣賞它哪個特點?
6、誰能讀出桃花心木的這些特點?誰先來試試?我們一起來試試。
7、就這樣,讀著讀著,你心裡產生了怎樣的感受與想法?你真希望怎樣?
8、剛才,我們是用文中的詞來形容桃花心木,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詞來(如剛才那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詞來形容桃花心木嗎?)
9、看,這就是桃花心木(看圖),讓我們漫步在這桃花心木的林蔭道中,把這美麗的桃花心木記在心中──讀。
三、細讀課文,瞭解種樹人:
1、看到這些美麗的樹,你心裡還會產生怎樣的疑問?──是一個怎樣的人種出了這麼美麗的樹?
2、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細細地去讀課文,再看看課文中哪些詞可以用來形容種樹人。
⑴個子很高。
⑵奇怪的人。
(種樹苗的人三個“不一定”:澆水時隔的天數不一定,澆水的時間不一定,澆水的量也不一定,反正就是“不確定”。)
⑶做事從從容容的人。
(什麼叫從從容容?(保留學生的回答)從從容容的反義詞在這裡可以有哪些?
(慌慌張張、急急忙忙、顧此失彼、手忙腳亂、甚至傷心哭泣,捶胸頓足……)
讓我們來讀讀這個句子──
(種樹人不是很怪嗎?作者究竟是從他的哪些舉動中體會到了這種從從容容?文中沒有具體描述,但我們可以想象!) 請同學們細細讀讀文章3~10自然段,你一定能看見什麼,聽見什麼。
有風吹過的清晨,或烈日當頭的中午,或沐浴著夕陽餘輝的傍晚,你還看到了什麼?(你一定看到了什麼──種樹人那從從容容的身影!)──讀句。
⑷讀到這兒是不是又有疑問了?種樹人為什麼能這麼從從容容?
⑸交流,引出文章的12、13自然段。
⑹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男生讀12自然段,女生讀13自然段。看看,這兩段話分別是從哪兩方面來說理的。
⑺發現了嗎?12自然段是人正面來說,而13自然段則從反而來講,這樣一正一反就把道理說得深入人心了!如果讓你在這兩段中挑選一句話來概括種樹人的這一番意思,你會選哪一句呢?──齊讀:“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3、現在你明白種樹人為什麼那麼從從容容了嗎?因為,他知道──(讀句)
4、現在你知道什麼叫“從從容容”了嗎?再讀種樹人從從容容的句子。
5、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詞來形容一下這位種樹人嗎?
五、再現結尾,寫下心語:
1、在種樹人獨特的照顧下,“現在,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又是一年春來到,昨夜春雨瀟瀟,窗外傳來沙沙的響聲,那分明是桃花心木的訴說,它在對種樹人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2、交流。
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樹而及人,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出示14自然段中的一段話,齊讀。)
老師相信: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會對這番話有更深的感觸,而在不確定的生活中,常想想這句話,又能使我們充滿力量!
師: 看,林清玄就是這樣一位作家,他善於在生活中觀察思考,記敘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告訴我們一些做人的哲理,他的文筆清新流暢,總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
《桃花心木》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桃花心木》選編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透過閱讀,領會作者的見解,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閱讀的能力,並聯系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在學習中,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的教學,要把大膽提問,感悟人生哲理,引導學生髮表見解作為重點。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單元9個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賴”“一旦”“一番”“鍛鍊”“優雅”“勃勃生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借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不確定”在種樹中指什麼?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又指什麼情況?在如:“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會因所處的環境的艱辛而變得深刻。”這句話的理解,進而悟出課文是借種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介紹桃花心木
1、提示課題,齊讀課題。
2、學生交流對桃花心木的瞭解後,教師展示材料,介紹桃花心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⑴同桌互相輪讀課文,互相正音,教師隨機抽測。
⑵交流學生字情況並進行識字教學。
⑶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不懂的地方相互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記下來,全班共同解決。
2、整體感知:
重點引導說說寫件什麼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接著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見解。相機讓學生找出寫怎樣給樹苗澆水的段落,寫為什麼這樣澆水的原因的段落,寫作者感想的段落。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要特別注意指出不明白的句子。
4、教師梳理問題,小結,相機板書:種樹→育人。
【設計意圖:儘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難點,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適當的點撥。】
三、研讀課文,體會用心
1、提出研讀問題:
圍繞“不確定”這個詞來體會作者是怎樣明白種樹人那樣澆水的用心,又是怎樣從種樹這件事懂得育人的道理的。
【設計意圖:“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課總體結構上說,是以“不確定”這個詞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並藉此串連起事理和哲理的。在本文中起這樣作用的語句還有“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另外,作者的認識變化過程(如“奇怪”等一連串體現作者認識變化的詞句),也可以作為學習的線索。】
2、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聯絡種樹人的話,感悟“不確定”的意思。
⑵聯絡第三、四自然段,感悟種樹人澆水的“不確定”。
⑶發表見解,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以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從如下四個方面對“澆水方法有沒有道理”發表見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學會發表見解的方法:
①聯絡種樹人的話,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麼壞處?)來說。
②聯絡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麼好處?)來說。
③聯絡最後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後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麼樣呢?)來說。
④聯絡生活經驗,從自己種樹種花的經驗來說。
【設計意圖:“種樹人這樣澆水有沒有道理?”這個問題,對於學生並不難於理解,在這裡用了較大的力度來進行引導,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學會發表見解的方法。發表見解,在這裡首先要先說“有”還是“沒有”道理,然後要說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那麼理由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透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於發表見解的方法也就比較明確了。這便於落實本冊本組讀寫訓練重點專案(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要求。】
⑷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麼?假如你是那棵被風颳倒的樹木,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麼?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樹苗,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麼?
⑸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按照下面程式,指導讀好種樹人說的兩段話:看動畫(把種樹人所說的話中有關內容製成動畫)聽錄音朗讀→創設情境(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我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麼對我說這一番道理的?)→“語重心長”是什麼意思?請你選擇一兩句試著讀一讀→同學評價,再試著讀一讀→教師範讀→指名數位試讀→全班齊讀。)
3、引導小結。
第二課時
一、積累詞語,概述複習
1、創設情境,積累詞語:
透過比賽搶答的形式讓學生讀讀課文,感悟詞意,積累詞語:
“汲水、枯萎、依賴、一旦、鍛鍊、優雅、不確定、算不準、勃勃生機、語重心長、狂風暴雨、從從容容、莫名其妙、獨立自主、百年的基業”。
2、選詞填空,複習舊課:
對種樹人的話及用心進行概述,讓學生選擇詞語填空,並齊讀:
“由於老天下雨總是____的,如果無法在____中____生長,樹苗就會____;即使幸而存活,但是它的根卻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____遇到____,也會一吹就倒。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打好____。種樹人模仿老天下雨的樣子,澆水沒有規律,澆水時間____,澆水的量也____,他是想讓樹苗不要養成____的心,要學會____,拼命紮根、找到水源,才能長成____的百年大樹。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設計意圖:本環節創設比賽搶答情境,教師先提出比賽規則“師說詞意,生搶答詞語”,然後要求學生讀課文猜測教師會提出哪些詞語,這樣學生邊讀課文,邊尋找詞語,感悟詞意;搶答後,學生領讀、齊讀,又進一步地識記詞語,積累詞語;最後,讓學生選擇這些詞語進行填空,引導學生對所積累的詞語,進行運用練習。這樣,把感悟、積累、運用連為一體,詞語教學到位,學生興趣濃厚。同時,學生自讀課文,填空的內容又是種樹人澆水原因及用心的概述,即複習舊知,又為新課作了準備。】
二、再研課文,感悟哲理
1、提出本節課學習任務:
繼續圍繞“不確定”這個詞來學習第十四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感想和見解。
2、體會句子含義,感悟人生的哲理:
⑴理解“不確定”的意思。
⑵聯絡生活例項,感悟生活的“不確定”(先讓學生聯絡例項,教師酌情補充。)
⑶討論句子的含義,感悟人生哲理: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填空齊讀:
“由於不只是老天下雨(自然界)是不確定的,____也是不確定的,所以,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只有在____中生活,只有在艱苦環境中____,才不會養成____的心,才能學會____,才能____。”
⑷指導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第十四自然段。
3、聯絡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⑴聯絡“中日夏令營”事例,發表見解:中國兒童要怎麼做才不會輸給日本孩子?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交流講述《中日夏令營的較量》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中國兒童要怎麼做才不會輸給日本孩子?在此,在學生學習課文,充分感悟人生哲理後,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能發。】
⑵讀了這篇課文,聯絡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什麼?引導:
①聯絡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對自己的父母說些什麼話嗎?
②聯絡老師的教育方式,你想對自己的老師說些什麼話嗎?
③聯絡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對自己也說句什麼話嗎?)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用贈書籤的形式,激發並引導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設計意圖:語文的學習,重要的一項是讓學生積累語言。教參指出,“課文的背誦,是讓學生背自己喜歡的部分,既不要加以限制,又要做必要的引導,使學生所背的內容既是學生所喜歡的,又不是無關緊要的部分。”如何做到這點,是比較困難的。教師用書籤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本文的重點句子進行表情朗讀、背誦積累。這樣,興趣激發了,學生既能根據自己的喜歡來背誦,又不會對重點內容有所忽視。】
2、總結全文。
3、拓展延伸(課外語文實踐):
⑴必做題(②③做在作業本上):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②抄寫生字詞,並互相聽寫。
⑵選做題:
①小練筆: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日記、隨筆、書信等)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②拓展閱讀:
閱讀有關張海迪、陳景潤、愛迪生等文章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找時間跟自己的小夥伴講一講他們的故事。
③發表見解:“懶老師”的教法,你贊成不贊成?跟同學們說說你的見解。{補充閱讀材料附後}
【設計意圖:透過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感悟的基礎上有自己的閱讀感受,誘導學生學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由於學生的經歷不同,肯定見解各異。在交流時,能夠聯絡自己的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板書設計】
樹人(借種樹喻育人)育人
澆水無規律不確定中生活
會找水源深化感知
拼命紮根轉化能量
長成百年大樹經得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