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學設計範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侮辱、規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透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尊嚴的。

  4、透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重點:

  1、瞭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透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演示、影片短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師:良好的應變能力往往可以使你處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師帶了兩個問題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應變能力,你們敢接受挑戰嗎?(出示問題:1、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你知道海涅是怎麼回答的嗎?2、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你知道歌德是怎麼反駁的嗎?)

  師: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對方所提出的刁難,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辯的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講解課題:

  ①、晏子是春秋時齊國大夫,關於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②、講解“使”、“楚”,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③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2、師:同學們的求知慾還真強,接下來就請你們以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資料,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檢查預習情況,進行生字教學: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要檢驗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詞)誰願意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把這些詞語讀準確?

  ②、理解詞語意思;

  ③、交流易錯字(生說,師補充)

  4、師: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掌握得很不錯,看來大家課前的預習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生:讀課文;自由發言。(相機板書)

  5、師: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你知道課文的哪一部分是講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嗎?

  生:(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概括起因、經過、結果)

  三、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晏子憑藉自己的機智贏得了楚王的尊重。課文是怎樣寫晏子使楚的呢,我們現在一起來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①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②、區別“大(dà)夫”與“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職的名稱,後者指醫生。)

  ③、一、二自然段講的是事情的起因,具體交代了什麼?(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春秋末期、楚國境內、楚王和晏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仗著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呢?課文的3—5自然段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晏子三次智鬥楚王的故事,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故事。

  ①、同桌之間(一個扮演晏子一個讀旁白)互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並交流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畫出晏子應對的語句。

  ②、指名回答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麼應對的?

  ③、出示晏子的話,指名讀;晏子的這句話有什麼隱藏的含義嗎?誰找出來了?

  ④、師:也就是說晏子鑽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認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說,你們這兒分明是個狗洞,我訪問狗國才鑽狗洞,我要是從這裡進去,你們楚國就是個狗國。可是,晏子為什麼不這樣說呢?

  生:晏子是齊國的使者,表面上還要尊重楚國;晏子不能剛到楚國就激怒楚王,那就進不了楚國了……

  師:晏子與楚王第一回合的較量結果是怎樣的呢?你們覺得晏子的口才怎樣?有誰想來讀讀這段話?

  3、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師:《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講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國的過程中,晏子三次智鬥楚王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個故事,誰來回憶一下還沒見面時,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麼應對的?

  二、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1、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堂堂的一國之君楚王還沒有和晏子見面,就已經敗下陣來,又豈能善罷甘休呢?

  ①、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又想了什麼辦法來侮辱他?

  ②、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從這句話中你聽出了什麼?

  ③、這裡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儀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當時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嗎?(讀出不屑的語氣)

  ④、楚王侮辱齊國沒人才,晏子是怎樣回答的?齊讀這幾句話,指名回答你讀懂了什麼?

  ⑤、你能用三個成語來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幾個句子嗎?

  晏子誇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藉機讚揚了齊國。

  ⑥、出示晏子的話:“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說謊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指名回答晏子為什麼要先說這句話。(這樣其實是設了個陷阱,為下面間接貶低楚國做鋪墊。這樣楚王就沒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楚國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說什麼?

  ⑧、面對晏子的應對,楚王只好怎麼樣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張巧嘴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一起欣賞、體會一下晏子的聰明才智。(一、二組讀楚王,三、四組讀晏子)

  2、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課文講了晏子三次智鬥楚王,第三鬥是怎麼樣的呢?請你們快速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①、指名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②、晏子舉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麼?這裡的兩個“水土”意思一樣嗎?

  ③、這裡,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他的機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讓我們來演繹一下他的精彩辯言吧。(分角色朗讀該段)

  3、小結三個故事,填寫表格;

  4、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在晏子三次靈活的、機智的反駁下,最終的結果怎麼樣?

  ①、出示該段,生齊讀;

  ②、“不敢不尊重”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換種說法可以怎麼說?

  ③、與陳述句進行對比,理解雙重否定句加強語氣的作用。

  三、觀看影片(5分鐘左右),總結全文。

  1、師: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國,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當時的精彩畫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晏子獲勝的法寶是什麼?

  (①、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②、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③、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晏子的確才智超群,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稱他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師:晏子成功使楚,齊王決定重賞他,於是需要擬一份詔書,對晏子作一個全面、客觀地評價,你能幫助齊王完成這一工作嗎?(聰明才智/維護齊國尊嚴/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辯/機智靈活/沉著冷靜……)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並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晏子是怎樣智鬥楚王的,為什麼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於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麼解釋?並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裡到哪裡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訪問狗國得鑽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麼只好吩咐開啟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為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後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機智果敢,善於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課本劇表演比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3

  一、理解課題,匯入課文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領略《楊氏之子》的聰明才智。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很多。

  師:兩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起齊國,我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經常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板書)生書空。

  師:你對晏子有哪些瞭解?

  恩,對。課前預習課文了。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同學們看!(出示課件晏子資料)

  師:他原名叫晏嬰,為什麼叫晏子呢?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子呢?

  哦,這是你的觀點。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我稱為姜子行不行?

  對,不行,為什麼?不知道,沒關係,其實呀“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還有哪些人被稱為子?

  師:同學們的課外語文知識積累還挺豐富啊。學習語文要經常注意課外積累。說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去看《晏子春秋》。這節課我們就走進他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板書:使楚)

  師:使楚什麼意思啊?

  師:看來課文大家預習的不錯,這些詞語你會讀嗎?(出示課件詞語)

  快,自己先讀讀。

  誰來自告奮勇的第一個讀?

  他讀得真好,剛才侮辱和規矩他都讀對了。

  侮辱兩個上聲在一起,第一個要讀成二聲的。

  規矩中矩單獨出現讀三聲,規矩兩字在一起就讀輕聲。

  再讀。接著來。你讀的很準確,你來,聲音很響亮。

  你真棒,連多音字都能讀準確。

  師:快讀給同桌聽聽!看誰最會當小老師。(同桌讀)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咱們一起來讀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詞語讀得這麼好,課文一定預習得也不錯。

  誰來說說課文講了幾件事,哪幾件事?

  課文講了三個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宴(板書)

  2、晏子出使楚國就是使節,使節什麼意思?(就是帶著國家交給的重任去訪問別的國家)

  既然晏子使楚,那楚王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呢?(用簡練的話說)

  第一次想讓他鑽狗洞,第二次說這個國家沒人,瞧不起他,說怎麼讓他這種人來了。第三次說齊國人沒出息。說得很簡練,很完整。

  3、師: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師:快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

  “不敢不尊重”是尊重還是不尊重?那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以後,楚王尊重晏子了。

  師:有否定詞“不”。像這樣一個句子裡有兩個否定詞的句子是雙重否定句。雙重否定句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但它比肯定句表達的程度更深,語氣更強烈。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為什麼楚王尊重晏子了呢?請同學們迅速課文,看看故事中楚王和晏子的'對話:晏子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把楚王說得用直線畫下來。晏子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來。想一想晏子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機智聰明、口才出眾)你從哪體會到的?

  (一)第一個故事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1、師:這段話你讀出了什麼?(感覺晏子不太服氣,因為去拜訪別人,別人應該親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讓他進去,還要讓他去鑽狗洞,所以晏子就說了這段話來讓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負的。)

  你從哪個句子或者哪個詞語最能看出晏子的不服氣。

  師:聽了他的解讀,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

  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

  2、這段話好在哪兒呢?

  (晏子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諷刺了楚王。)

  晏子用推理(板書)的方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讓他鑽狗洞,楚國就是——狗國。

  3、感情朗讀:晏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裡藏針)

  師:你看這晏子多會說話啊。我們繼續談,看看還有哪裡能看出晏子的機智、口才出眾?

  (二)第二個故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1、師:在原文裡有這樣的語句,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lǘ},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後人在晏子說的這段話裡概括出了三個成語,你知道是什麼嗎?

  揮汗成雨,摩肩接踵(比肩繼踵),張袂成陰。

  師:這三個成語的意思在課文中都有對應的句子,用曲線畫出來。

  生:“張袂成陰”的意思是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揮汗成雨”就是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師: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裡。

  (待學生寫完。)來一起讀一遍——

  生讀: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繼踵。

  晏子用誇張(板書)的手法形容齊國人多,楚王的話中的“人”指的是什麼人?(人才)他的意思是?(侮辱齊國沒有人才)晏子卻誇耀——齊國百姓人口眾多,將楚王說的“人才”換成老百姓,藉機讚揚齊國。

  2、師:閱讀課文並不難,只要你看明白問題,用心在文章裡找,就一定會找到正確的答案。

  3、感情朗讀。齊讀課文。齊魯大地地大物博,人才輩出。讓我們一起自豪地讀讀?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1、晏子真的不中用嗎?他為什麼這樣說?

  謙虛/貶低自己,其實是諷刺楚王。

  2、我們繼續推想這段話的妙處。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

  “我”最不中用—訪問()

  所以楚國是(最下等國家)

  3、如果晏子直接說“楚國是下等國(板書)”行不行?晏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三)第三個故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麼?

  透過推理想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2、師:你說得太好了,條條都在理,他可真瞭解晏子。其實,在原文裡頭,晏子說了一句很簡單的古文。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同樣道理得出,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說明齊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好,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說明楚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不好,從而理解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晏子用柑橘比喻人,用打比方(板書)的方法說明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板書),使好人變成盜賊。

  師:這是個對比句,快快背進腦袋裡,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

  3、感情朗讀。(中等生/優等生)

  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也許”不是肯定的意思,反駁強勁又不失禮節。你想怎麼讀?

  為什麼晏子不直接說就是因為楚王的無能使得楚國風氣不好呢?

  春秋五霸中,秦國在西部實力最強,其他四國在東部,晏子出使楚國,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勢,與楚結盟,共同抗擊秦國。

  現在你瞭解為什麼晏子如此說話了麼?

  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晏子是為了齊楚結盟才出使楚國的,因此晏子說話特別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的方法,他是一個不辱使命的人。

  五、小結,評價晏子口才

  我們可以從故事中可以體會晏子是什麼樣的人?機智、愛國。

  師:是呀!正因為這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我們記住晏子,喜歡晏子的同學可以從網上搜一些晏子的資料,也可以閱讀《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4

  一、匯入課題

  1、簡介晏子。古時候有個人名叫晏嬰,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們差不多高,他是齊國的大夫,也就是宰相,這個人啊,很有才幹,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他的名字。(板書:晏子)“晏”字上邊寫個“日”字頭,下面寫個“安”字,這是一個生字,請大家一起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晏子的故事,請大家開啟書,翻到214頁,一起讀課題——(板書:使楚),“使”什麼意思?(真不錯)晏子使楚呢?(說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這句話講的詳細一些呢?比如加上時間什麼的(非常好!真厲害!)

  二、自由讀課文

  過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讀順,開始——

  1、學習生字

  這裡有幾個生字詞,老師來檢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沒有,同學們先自己練一練。(好)誰願意來讀?(真不錯!)

  a:晏子大夫臨淄

  b:楚王大王大臣們欺君之罪

  c:強盜犯罪囚犯

  d:春秋末期晏子楚國楚王侮辱尊重

  (你們能選用上面一組詞語中儘量多的詞語說一句話嗎?)

  2、剛才你們朗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呢?晏子怎麼樣?所以我們對晏子非常——(佩服)(板書:晏子)

  那楚王呢?楚王這樣子,真是讓人氣憤。(板書:楚王)

  三、師範讀課文,深入瞭解課文。

  1、過渡。課文什麼地方讓你最氣憤?什麼地方讓你最佩服?老師朗讀課文,你們仔細聽,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2、範讀課文。

  3、提問:我們來解決剛才的問題。

  (1)課文什麼地方讓你最氣憤?為什麼?誰來說說,還有誰願意說?(稍加點評)是啊,晏子作為一個使者派到楚國去,楚王竟然還這樣——(侮辱)他(板書:侮辱),真是令人氣憤啊!

  (2)課文什麼地方讓你最佩服?

  小結: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駁(板書:反駁)真令人佩服啊!

  聽完了整個故事你高興嗎?(我非常高興。)高興什麼?(板書:不敢不尊重)是啊,晏子出使到楚國,三次受到楚王的侮辱,他都一一反駁,最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多麼令人高興啊!(板書連線)

  四、深入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渡。

  (1)下面就先來看看晏子與楚王的第一次交鋒,好好欣賞一下晏子這位外交家的語言魅力。請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

  (2)指導朗讀。

  晏子剛到楚國,楚王就叫人把城門給關了,讓晏子從狗洞裡鑽進去,(出示圖1)晏子是怎樣說的?指名說。晏子作為外交官,他是這樣說話的嗎?(不是)應該是——(不慌不忙,沉著冷靜。)該怎麼把它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先練一練。

  出示幻燈: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①指名讀,指導朗讀。(第一句要肯定,當然,到底要強調)(真不賴,誰能讀得比他更好)(我發現他有一個地方讀得很好,如果把第一句讀得再肯定一些,就更好了。(很不錯,當然(到底)兩個字讀得很好)②齊讀。請大家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③誰能站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交家,手指著這個城門,加上動作、神態讀一讀,④指名讀。(你來試一試,不錯。很好,真有外交家的風采。)

  3、轉換角色練習,體會弦外之音

  (1)練習傳話。(速度慢)你們說,接待的人會怎麼把晏子的話傳給楚王呢?你們能不能噹噹接待的人傳傳話呢?請同桌同學先練一練,一個當楚王,一個當接待的人,待會兒換過來,看看哪桌同學練得最認真!出示幻燈: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2)傳話。誰來噹噹接待的人傳傳話。指名傳話。對,是這樣的。那傳話的人見了楚王,直接就這樣說嗎?

  (3)表演。現在我就是楚王,誰願意當接待的人上來報告。(師敘述:今天那五尺來高的晏子肯定得從那洞裡鑽進來,可有好看的啦!)……啊?如果……那……我……哎……

  同學們,楚王聽了接待的人的稟報後,會怎麼想呢?請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師這裡的句式,(幻燈:楚王想:晏子說—————,如果——————,那——————,哎—————。)輕聲地說一說。誰來說?還有誰願意?

  是啊,楚王考慮再三,沒有辦法,只好(出示第二幅圖)——同學們,學到這裡,你們對晏子佩服嗎?(佩服地五體投地)我們再來讀讀晏子的話。出示幻燈: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小結:面對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著——冷靜,憑著他的三寸不濫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認輸。我們一起來讀好這段話。

  準備練習:

  練習1

  能維護自己和國家尊嚴,是個愛國的人。

  晏子能維護齊國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

  能巧妙戰勝對手的人,是個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辯的口才戰勝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3

  龍港一小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的,

  我是龍港一小的學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第一次的交鋒以楚王失敗而告終,那第二、第三次又是怎樣交鋒呢,誰輸了,誰又贏了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來欣賞。

  板書設計:

  26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楚王

  反駁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透過對本文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藝術魅力,從而愛上語言,在今後的生活中學會主動地積累語言,學會主動地去表達,特別是能夠利用課外時間,有意識地多看課外讀物,多朗讀;讓學生透過本文的學習,學會作者運用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的表達方法,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敘述。明白敘事性文體主要的板塊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經過,和事情的結果,而事情的經過是文章的最為重要的部分,使學生明白,在自己的習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得具體。

  總的來說:我設計本文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一是口頭表達,學會說話;二是學會書面表達,學以致用,學會書面表達,學會習作。

  教學目標:

  1、會寫“侮、辱”等十四個字,會認“敝、柑”等八個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格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晏子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清文章寫作脈絡,知道作者表達的順序,習得一些寫記敘文的方法。

  3、反覆誦讀晏子的語言領悟其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1、體會晏子的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晏子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2、理解晏子語言的妙處,習得一些語言表達的藝術。

  學法和教法:

  學會快速瀏覽來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用邊讀邊想讀書法在書上批註;學會用簡潔精練的語言表達;學會提出有創見的問題;學會從文章主要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達的主題,並從中領悟主題與內容之間的關係;從例文中習得表達技巧,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透過感情讀來領悟作者的感情,並與之產生共鳴,從而獲得讀書的樂趣。

  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從中領悟作者在表達的感情;注意每個知識點的過渡,儘量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內容,從而領悟到一些作文表達技巧和學會謀篇佈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會寫十四個生字,會認八個生字;初讀課文,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理清文章脈絡;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幾次侮辱晏子;具體學習一到三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會說的說得人笑,不會說的說得人跳”。語言是一門藝術,會用這門藝術的人,立於別國的廟堂之上,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用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用一槍一彈,打得敵人節節敗退,讓敵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預習了這一課,知道我要說的是——晏子。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一課《晏子使楚》,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歷史名人,去了解他、學習他。好嗎?

  二、板書課題、釋題、師範讀。

  三、學生自讀,自行解決以下問題。

  1、過渡:同學們,你們在課外對本課已進入了認真的預習,剛才又聽了老師的範讀,下面看投影上面的問題然後,自己默看課文,回答以上的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問題是:課文的時代背景?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請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麼?結果是什麼?寫事情經過的時候,寫了楚王和晏子的幾次較量?

  2、指幾名同學來回答,老師相機糾正,總結。

  四、學習課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礎差的學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檢查剛才的學習所得。

  (2)師引導:正是因為楚國和齊國都是大國,才為下文的故事發展作了鋪墊,如果楚國不是大國,他就不敢那樣狂妄,也就不會有下文故事的發生和發展。請同學們繼續看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過渡:上文作者告訴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接下來開始講述故事,大家一起說:作者首先告訴了我們——事情的起因。對,同學們說得很好。大家一起把這一段話讀一下。在學生讀的同時,師相機板書:起因: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顯威風。

  (2)師引導:同學們敘事性文章,一般來說作者要先告訴我們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詳細描寫還是一筆帶過?對!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緣由,要簡單的描寫,而重點應在事情的經過。下面進入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們一起來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說說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應對?(投影出示問題)

  ——國王讓關上城門,讓晏子從城門邊的一個五尺來高的洞進去。

  ——晏子說,如果楚國是狗國,他就進狗洞。

  (2)畫出晏子的語言,多讀幾遍,體會妙在什麼地方?(投影出示問題)

  指幾名同學回答,學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師要做適當的總結,(見下)

  妙在:將計就計,讓楚王沒有選擇地開啟城門。

  (3)學生讀晏子的語言注意讀出不卑不亢的語氣。師相機板書:經過國王出招:關城門開狗洞;晏子應對:是狗國進狗洞結果:只得開啟城門

  4、解決生字詞

  過渡:同學們剛才,楚王和晏子的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勝,楚王慘敗而告結束。更精彩的兩局我們留待下一節課繼續學習。下面我們來解決課文的生字詞。請同學們把生字的拼音標註出來,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把你認為難寫的字多寫幾遍,給你們三分鐘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OK?好!現在開始。

  師巡視全班,關注那些平時好寫錯字的同學。之後,指幾名基礎最差的學生板演。

  5、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穫不少:我們知道了本篇課文寫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過招,以晏子勝,而楚王敗而告結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大家都學會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老師為你們認真學習的態度感到高興,這節課老師很輕鬆,很開心,感謝同學們。

  6、作業:抄寫生字一個字寫三個,並組詞。讀晏子的話體會其奧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過妙,體會其語言的妙處。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文章脈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好敘事性習作的謀篇佈局。進一步學習晏子的能言善辯,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過渡:上一節課,同學們對課文有了大致的瞭解,特別是對晏子在第一回閤中的精彩登場拍手稱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晏子更加精彩的語言藝術會令我們深深折服。那麼,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大家一起說。對!第四自然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1、學生默看第四段,一邊讀一邊想。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國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應對?(投影出示問題)

  2、指名說一說。

  3、師引導學生用簡潔概括的語言來表達。

  ——楚王:侮辱齊國沒有人才;

  ——晏子:最無能的我只配訪問最下等的國家;

  4、晏子的話妙在什麼地方?(投影顯示問題)

  這樣的問題學生很難回答,需要老師引導說出:將計就計,有力地貶低了楚國,讓楚王有苦說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結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麼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種自信的笑,以牙還牙之後,帶著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慘敗之後,無可奈何的笑,是一種難過的苦笑。

  7、學生讀第二次晏子應對的語言,注意感情。師相機板書:

  ——只好陪笑。

  二、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過渡:

  楚王前面兩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透過攻擊他本人,來達到攻擊齊國的目的,結果,楚王不但沒有討到半點便宜,反而落得慘敗。我們知道楚王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他會想去什麼壞點子呢?我們同學課外做了很好的準備,已經知道,現在楚王開始把進攻晏子的矛頭直指齊國,他抓來一個人,說是齊國的一個小偷。這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講到,對第五自然段,下面我們進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OK?同學們都喜歡動腦思考,經常能提出很好的問題,下面老師把這段時間交給你們,讓你們把提問。

  (讓學生質疑提問: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學生先自答,學生答不上來的,老師相機引導答疑。)

  1、楚王出了什麼招?晏子如何應對?

  國王:隨便抓一個人誣衊齊國人沒出息;宴子:齊國人在本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為盜,是因為兩國的風氣不同。

  2、晏子的話妙在什麼地方?

  過渡:前兩次較量,晏子都是將計就計,這一次,他用了什麼方法來維護國家的尊嚴?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對,晏子用一個生動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齊人為盜的原因,而且,批評了楚王治國無方,致使民風很壞,讓好人到了楚國也變成了壞人。有力地打擊了楚王。他的話妙哉?對!太神妙了!

  3、較量結果,楚王慘敗,找到原文的句子來說明?

  ——楚王只好賠不是。

  4、學生認真讀晏子的語言,邊讀邊體會其妙。師板書:楚王只好賠不是。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段。

  師過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勝而楚王敗而告終,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擊要重。從此以後,想要侮辱齊國,顯顯威風的楚王,怎麼樣?對!不敢不尊重晏子。請同學們看到課文最後一段。

  1、全班齊讀。

  2、把這個雙重否定句改為陳述句。

  ——從此以後,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顧全文,藉助板書,理清文章的脈絡。

  過渡:

  同學們,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徑,也就是有一定線路。我們學習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脈絡,這對我們的習作是有幫助的。下面我們藉助板書,回顧一下文章的脈絡。

  1、指幾名同學說。

  2、師引導總結。

  先寫事情的起因,簡單的一句話。然後,寫事情的經過,經過寫得很詳細,寫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較量的三個回合。最後寫事情的結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在寫敘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而且,要注意詳略的安排,這樣,才顯得我們的思路清楚。

  五、總結:

  1、學生說一說學習本文的收穫。

  2、老師總結。略

  六、作業:

  1、課外找一些有關語言藝術方面的文章,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

  2、小練筆。寫一篇記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特別注意經過部分要詳寫。

  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顯顯威風

  經過:三個回合只好開城門——只好陪笑——只好賠不是

  結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學後記:

  本文教學成功點在於:抓住重點,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較量作為重點來講。這個重點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學生參與很積極。另外,注意讓學生體悟,晏子語言的藝術性和魅力所在,學生,雖然不能表達不出來,但是,他們從內心明白,巧妙機智的語言對於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然後,對於晏子的幾次應對的語言,主要引導學生多讀,儘可能讓他們把設身處地來讀,讀出晏子的語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愛上語言,愛上語文。注意文章的脈絡思路,讓學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內容,學生,都能很好地說出本文的行文路線,重點放在什麼地方。並且知道敘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點在事情的經過。本文教學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內容安排略多,給學生讀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對學生的要求過高一些,比如,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說出晏子每次回應的語言各妙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太多的時間,讓學生少了一些讀的時間,同時,也影響到教學原來的熱烈氣氛。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2、技能目標: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3、情感目標:

  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關鍵】

  讀出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理解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係,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過程】

  一、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三段,知道了齊、楚兩國都是大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仗著自己國勢強盛,趁機侮辱晏子,結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研讀課文第二段,你認為重點的句子劃一劃,想一想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師: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生:晏子與楚王的三次交鋒?

  師:你懂了哪一句,請說一說:

  一次交鋒: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鑽進去。

  (理解:“古代5尺來高”相當現在的的4尺不到(準備一根4尺長的繩子,讓學生加深瞭解長度。)

  師:楚王為什麼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師:晏子怎麼回答的?

  生:“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出示課件)

  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狗洞,楚國讓我鑽狗洞。

  推理:所以楚國是(狗國)。

  師: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繼續侮辱晏子。

  師:請找一找有關句子。

  二次交鋒:

  生: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聲”。

  生:從神態看,楚王對冷笑一聲十分輕蔑。

  生:“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大夥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誰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個成語:

  生1:舉(袖)成(雲)

  生2:揮(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這些句子都說明人多。

  “既然有那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訪問上等的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推理:所以楚國是(下等國家)。

  師:到這裡,楚王認輸了沒有?

  生:沒有。

  師:你從哪裡看出來?

  三次交鋒: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

  師:“笑嘻嘻”是真的發誓內心的笑嗎?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板書:類比推理:

  生於淮南──橘生長於齊──安居樂業

  橘水土不同人(不盜)

  生於淮北──枳一到楚國──強盜

  (生活環境不同,導致本質的改變)

  圖(講的內容同上)

  齊: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推理:所以楚國是(環境不好,社會風氣差。)

  二、分角色讀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師:扮演武士。

  連環畫複述這三次交鋒。

  轉換角度: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講三個事故事說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卻說:“而我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批評家過去。

  故事二:

  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故事三: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長得很胖,又愛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貴族看到他在散步,便衝著他大叫:“你看,來了一朵烏雲!”

  “怪不得蛤蟆開始叫了!”克雷洛夫看著雍腫的貴族答道。

  三、深入探討

  1、晏子對楚王回擊的目的是什麼?

  2、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3、你覺得晏子的辯論有無漏洞?如果是你,會怎樣應對楚王?

  四、小結

  這則歷史故事深刻的諷刺了楚王的自作聰明,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與人,自討沒趣。

  五、展示

  師:齊王。

  生:無晏嬰政不清。

  師:孔子。

  生:古今少有賢人。

  史學家司馬遷:“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外交活動)

  假如晏嬰還在世的話,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個僕人,也是我高興和嚮往啊!

  六、結束語

  師: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充滿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7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課中資訊科技手段運用了多少,也不是看資訊科技運用的技術含量有多高,而是看資訊科技是否促進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這些恰好是傳統教學手段實現不了的,或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一文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藉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課文透過三個小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智慧,體現了晏子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的論辯、反擊技巧,和他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序,先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間敘述了晏子與楚王三個回合的鬥智過程,最後以一句話交待出鬥智的結果。結構精巧,緊湊完整,故事情節有起有落,矛盾衝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絃。既乾淨利落又風趣幽默,具有極強的故事性。課文敘述語言簡潔生動,透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寫楚王與晏子的對話,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冷笑、招待、盜賊、柑橘、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透過補充、比較等形式品讀晏子語言的巧妙之處,感受他的能言善辯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品讀晏子的語言,感受他能言善辯的口才。

  課前準備

  補充材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

  2、學生彙報收集晏子資料。

  3、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預習情況。

  大螢幕展示生字:

  侮辱謊敝矩囚嘻

  臣淮柑橘枳賊賠

  ①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②交流識字經驗。

  ③教師提醒並範寫容易寫錯的字:謊敝臣。學生練寫。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4.提出問題: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應對的?認真讀文,把晏子的話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他每次說的話妙在哪裡?並說說晏子是個怎樣的人?閱讀時如果遇到問題做出標記,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提出來全班共同研究解決。

  三、研讀文字體會語言藝術

  1、以小組為單位彙報沒解決的問題。

  預設生:(1)晏子為什麼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呢?

  (2)晏子為什麼裝著很為難的樣子?

  (3)為什麼偏偏在招待晏子的酒席上會有武士押著囚犯經過?

  (4)晏子說的“水土不同”怎樣理解?

  2.現在請同學們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應對的?晏子是個怎樣的人?生彙報,教師適時板書。

  3、請同學們仔細品讀第3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多讀幾遍,然後想想從晏子的話裡你感受了什麼?體會他說的話妙在哪裡?同時解決第一組提出的問題。

  (1)大螢幕出示:“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2)指名讀,說說妙在何處?

  (3)我們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補充完整:

  大螢幕展示: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

  (4)晏子為什麼不把話說透呢?(作為大使說話既顯得彬彬有禮,又讓楚王不得不開啟城門迎接,綿裡藏針??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感情朗讀這句話。誰來噹噹晏子再讀讀這句話?

  4、晏子見到楚王后又接連受到侮辱,那他又是怎樣應對的呢?請同學們仔細品讀第4、5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多讀幾遍,然後想想晏子的話裡妙在哪裡?同時解決第二、三、四組提出的問題。

  (1)大螢幕出示:“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①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晏子把齊國的人多勢眾表現出來了,晏子的話柔中帶剛,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讓楚王無言以對。)

  ②積累與這段話有關的三個成語(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並記住它。

  (大螢幕出示)晏子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③想想這裡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

  ④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2)大螢幕出示:“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①晏子的話裡藏著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②在這話裡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有所以,就必須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讀讀。

  ③晏子為什麼不用“因為”這個詞呢?

  (3)大螢幕出示:“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這段話嗎?為什麼說是“水土不同”?

  ②這段話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類比)

  ③積累與這段話有關的典故:

  (大螢幕展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④分角色朗讀第五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展開想象、揣摩人物情感變化,有感情地朗讀晏子與楚王的對話。

  2、品味晏子的話語,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嘗試從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機智和愛國精神。

  3、激勵兒童從小樹立維護祖國尊嚴的意識,在創設的情境中嘗試運用得體的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透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在創設的情境中嘗試用得體的語言表達。

  教學時間: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回合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個詞來連線他們,你覺得應該是哪個詞?(學生試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麼?(生自由讀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話告訴我們這場較量的結果,請同學們找出。

  師板書: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齊讀)

  4、本來想侮辱,結果卻不得不尊重,這中間到底經歷了怎樣精彩的較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歷史,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段,看老師要求: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回擊的?2體會晏子的語言妙在哪裡。3把你體會到的記在空白處。

  5、生自由讀,讀後交流這三個問題。

  訪問狗國,鑽狗洞。

  我訪問楚國,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

  6晏子是怎樣說這番話的?可以看出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7、結果怎樣?楚王是怎樣開啟城門的?(只好)

  一個只好透著不甘心、不情願,所以我們看他又抓住了燕子的什麼弱點來侮辱?

  (二)、學習第二回合

  1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來學習第四自然段。課件出示要求:1小組同學用分角色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2體會語言的妙處。3把你的收穫說給小組同學聽。

  2全班交流收穫。

  說說幾個誇張句子相對應的成語(聯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訪問上等國家,就派上等人去。

  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國,所以楚國是()

  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見解。體會語言妙在哪裡。

  (三)學習第三回合

  1此時,結局怎樣?(只好陪著笑)。楚王表面笑,心裡怎麼能善罷甘休啊?用學習三四段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五段。

  2分角色讀第五自然段

  3小組自由彙報,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指導點撥。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因為水土不同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做盜賊,因為()

  4所以楚王只好賠不是,想像一下楚王怎樣賠不是。

  三、總結

  由於晏子的機智勇敢、有禮有節、高超的辯才,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果:齊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拓展延伸

  其實,古今中外,象晏子這樣維護祖國尊嚴充滿語言藝術魅力的故事還有很多,誰願意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五、總結

  你對晏子此次出使楚國的表現滿意嗎?我們送他一副對聯,齊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500年過去了,楚王和晏子的故事仍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和啟迪,留在我們心中的是尊重。希望同學們在長長的一生無論面對困境還是侮辱都能活出一箇中國人的尊嚴,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贏得在世界上的尊嚴!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離現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楚國威風,三次企圖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機智,巧妙地使楚王陷於被動、尷尬的境地。從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語言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幽默而尖銳,值得細細品味。課文的重點是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對待的。難點是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學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年,距現在兩千多年,離學生較遠。讓學生課前蒐集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於“出使”、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有助於學生走進文字。另一方面,晏子的語言極富邏輯性,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設計理念]

  本設計以“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主線,從“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態度”兩條線來體會,用抓重點語句談理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多種交流形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從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出發,充分估計學情,隨時調整設計,體現教師、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資料的蒐集與運用,既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又拓展和延伸文字,達到立體感悟的目的。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10個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距現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介紹晏子故事的文章。(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zǐfajubúshi

  訂正字音:晏子打發規矩賠不是

  2、在預習生字、新詞時,你有什麼提醒大家的?

  撒謊(別多寫一點)規矩(最後一筆是┖)

  3、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於出使和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記錄: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讀後小組內交流。(簡單的問題互相幫助,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存下來。)

  3、集體交流: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為什麼“楚王只好吩咐開啟城門”?為什麼“楚王只好陪著笑”?為什麼“楚王只好賠不是”?

  ②晏子為什麼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

  ③兩個“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嗎?

  ④楚王為什麼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師生共議明確學習方向,擬定學習方案。

  1、嘗試擬定學習方案。(結合課文的重點,圍繞你要研究或想解決的問題,擬定學習方案。)

  2、師生共同修改、整理:

  學習提示: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三次企圖侮辱晏子,結果卻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自學:

  1、抓住晏子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

  2、抓住楚王的態度變化及其原因來思考;

  3、任選課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展開想像,還可以合作排演課本劇。

  五、按照所選或自擬的學習提示自學。(時間根據學生需要靈活掌握)

  六、作業:

  必做:1、抄寫詞語、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2、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選做:閱讀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叢書中的《春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