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範文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逖北伐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透過合作學習,把握故事內容。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二、過程與方法

  自學指導,小組合作,教師引導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四)【教學方法】

  以自學指導的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小組合作等各種形式中理解課文。

  (五)【預習要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邊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疏通文意。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雞守信不失時,能催人奮進,故古人以“聞雞”而激勵自己,有“聞雞起舞”“枕戈待旦”之說。語出《資治通鑑·晉紀》:“晉朝愛國祖逖名將,他和劉琨青年時代同為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對於當時國家的內憂外患懷有共同的報國之心,為了練就殺敵建功的本領,兩人同睡一床,每夜聽到雞啼,便躍然起床習武。後來祖逖果然領兵北伐,收復失地。

  二、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19年,主持編寫了我國現今為止最大的編年體(體例)史書《資治通鑑》,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史。

  2、背景介紹: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西晉王朝爆發了爭奪中央統治權的八王之亂,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大量的'人民南遷江南。

  三、讀準字音

  少shào有大志 主簿bù 蹴cù 琨覺jué 左丞相睿ruì 中流擊楫jí

  起冶yě 鑄zhù兵 糾合 驍xiāo健 軍諮zī 祭酒 召募mù 千人廩lǐn

  四、自學指導(一)

  1、不懂的字詞句,可詢問組長。

  疏通文章大意——小組間相互翻譯。(做到字、詞、句皆通曉)

  2、自學檢測——難點句子

  1)中夜聞雞鳴,蹴琨覺。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

  2)大王誠能命將出師。大王您如果能派遣將領率兵出師。

  3)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帶領他的一百多家世族武裝渡過長江,船到江心,敲打著船槳發誓說。

  4)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自相殘殺,從而讓戎狄乘虛而入,屠戮中原。

  5)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全國各地的英雄豪傑,聽見訊息就起來響應的一定大有人在。

  6)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我如果不能(驅逐戎狄)肅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話,有大江作證!

  五、自學指導(二)

  (師:據歷史記載,祖逖率軍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成為一代名將。)

  1、請結合課文,請你找找祖逖成為一代名將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

  主觀原因:

  (1)“初,范陽祖逖,少有志”——素懷大志。

  (2)“中夜聞雞鳴……因起舞”——刻苦磨練自己的意志。(即成語“聞雞起舞”)

  (3)“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具有憂國憂民的思想。結合下文還可看出:他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4)祖逖大膽進言,司馬睿並不真正重用他,而他依然“糾合驍健”、“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敢於進言、身體力行(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精忠報國。(師:換言之,文中的祖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祖逖形象:素有大志;愛國憂民;觀察敏銳;膽識過人。

  即,祖逖少有大志,聞雞起舞,具有憂國憂民的品格、為收復失地而大膽進言,身體力行的膽識。在不被重用的情況下仍然傾盡家資招募兵士,進行北伐。

  (師:思考——祖逖的膽識和意志和他的少年時代有什麼關係?)正是因為祖逖少年時代素懷大志,聞雞起舞,刻苦地磨練自己,才造就了他過人的膽識和堅強的意志。客觀原因:

  “晉室之亂……望風響應者矣”——祖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時世造英雄。

  2、本文中有些語句已濃縮為成語,請把它們找出來,說說它們的含義。聞雞起舞:後用來比喻志士及時奮發。自相魚肉:比喻內部自相吞併殘殺。望風響應:風,氣勢、聲勢。看見對方的聲勢而積極響應,或按對方的要求去做。擊楫中流:比喻收復失地,振興事業的決心。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情急切,毫不鬆懈,時刻準備迎戰。

  六、知識拓展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明)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宋)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清)

  蒲松齡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七、課堂小結

  八、當堂檢測

  祖逖北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透過合作學習,把握故事內容。

  2、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過程與方法

  自學指導,小組合作,教師引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出現的成語,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故事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

  【預習要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邊在生字、多音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評

  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學習、積累下列重點文言詞彙。

  (一)一詞多義

  使: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 )使自召募( )

  將: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 )

  (二)詞類活用

  糾合驍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

  (三)古今異義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古義:今義: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彙:“因”“糾合”“怨叛”“魚肉”“素”“屯”;注意4個字的寫法:“蹴”“睿”“驍”“廩”。

  2.翻譯重點句子:“‘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

  3.學習本文透過言行描寫及抓住重點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運用成語“聞雞起舞”“自相魚肉”“望風響應”.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據歷史所記載,祖逖率軍北伐後,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結合課文,談談他如何體現出一代名將的膽識。

  四、精講點撥

  預設問題:分享積累《資治通鑑》中的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