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梁任公的演講特點,掌握批註式閱讀這一方法。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透過批註式閱讀法和自主讀文、合作交流這一過程,個性化的解讀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師風範,學習梁任公身上的寶貴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透過批註式閱讀法體會梁任公演講時的風範。體會梁任公充滿激情演講背後的真誠。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透過作者的生平匯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維新派的領袖、是影響徐志摩一生的恩師,他的孩子們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他的長子迎娶了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誰了嗎?對,就是梁啟超,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大師,走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批註閱讀

  1.出示金聖嘆批水滸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批註式閱讀。

  2.介紹批註式閱讀的常用“型別”。

  明確:

  (1)感受式批註:閱讀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種方式利於深入文字,把握文章核要。

  (2)點評式批註:對於文字的內容或語言做出個性化的評價。

  (3)聯想式批註:意在培養髮散思維,透過對於文字內容的理解聯想到其他的知識,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一篇文章等等。

  3.運用學習的批註式閱讀法開展個性化閱讀,要求至少運用兩種常用的批註型別。

  (三)抓住重點,理解道理

  1.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麼在別人分享的時候也要積極地記錄對自己啟發的亮點,將口頭的交流落實到書面之上。

  2.各小組內推選精彩的批註在全班分為內進行交流。

  預設: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批註:民國政局動盪,作為維新派的領袖看慣了政治與利益之間的醜惡聯絡,不談不是不關心而是失望是嘆息,轉而學術一是怡情,二是低頭走路。

  (2)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裡坐滿了聽眾,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批註:作者簡單的幾筆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內容豐富的畫面:坐滿了聽眾—對於梁啟超先生的仰慕人數之眾,對於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

  (3)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築公竟渡河!築渡河而死;築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了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註:梁先生的深度既體現在這裡,十六字後面的內容便有十幾頁的文字、十六字後面畫面便有半部電影、十六字後面的體會便是梁先生內心的浩瀚。

  (4)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批註:帶入感極強,如果你此時是坐在座位上,那麼你會覺得自己就置身於梁啟超的講臺之下,在梁先生記憶起來的瞬間,你前傾的身子才會在座位上有所著落。這樣的寫法甚好,可學。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回顧批註式閱讀的學習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

  2.整理歸納課上記錄的批註,思考“質疑”“批判”這兩個詞的深層含義,並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著重引導學生掌握批註式閱讀,但在小組交流階段會出現有的學生直接找出文中的最後一句或者中間一句,那麼在全班交流批註時就會出現對於理解文字引導性不強這一個問題,課下我也做了積極地反思應該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明確的具體引導,這樣會使整個課堂更加的高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註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蒐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註。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匯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徵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後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註。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刪約);

  ⑷不少人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⑴禿頭頂不是在醜化梁啟超嗎?

  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麼作用?

  ⑶寫我二十多年後渡河,用意何在?

  ⑷熱心腸體現在哪裡?

  4、探究明確:

  ⑴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讚美之詞。

  ⑵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後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註:

  ⑴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註: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啟超沒什麼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註: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註: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註: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註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三、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字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並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註。品人作旁註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佈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⑴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⑵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⑴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⑵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透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並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所謂品文就是品賞文章。所謂品人就是品評人物。

  品文是從教書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從育人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對學生的心靈進行薰陶,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評價標準】

  只要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點收穫,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並作出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如: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與人合作、共同探究;會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達等。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可能問題及預案

  一、匯入新課(競猜題:猜猜他是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曆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餘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詩經》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們就要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梁啟超。

  二、課文分析(品文與品人)

  問題設計:

  梁實秋是名人,他以創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拿下來,就當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寫的,大家試著批改他的文章,給它寫評語,作旁註。

  教師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並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明事知理

  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步驟:

  1、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並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生生、師生交流:讓學生帶著獨立思考後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後拿出小組的意見;

  3、生生、師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就某一個問題闡述本組觀點,以求最終解決問題。

  能夠透過本課的學習,積極思考,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事理。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學會分析與概括,學會表達與交流,並賞析文章寫人的技巧

  讓學生明事知理。

  學生對答案是否有統一標準,可能會有疑慮。此時教師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自己的新見,以實現閱讀的個性化目標。但要強調一點:任何觀點的背後,都得有論據作為支撐,你得自圓其說。

  學生的感悟可能會有很多,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作業佈置】

  片段作文練習: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寫作第三單元:“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

  1、從肖像、語言或神態等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

  2、模仿寫作:記××老師的一次講課。

  (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板書設計】

  品文:即品賞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

  品人:即品評人物。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4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板書)。從文題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次“演講”,其主人公是“梁任公”。那麼梁任公先生的這次演講成不成功,精不精彩呢?

  二、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你認為能夠體現出這次演講成功與精彩之處的文字,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三、小組討論

  小組之間相互討論,並在書上的相應位置記下討論結果。

  四、展現成果

  (小組代表發言)

  1、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點撥:透過對比(板書),來說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書)。

  2、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製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

  點撥:“預先寫好”,“整整齊齊”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認真負責(板書),“秀麗”,“美觀”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修養很高(板書)。

  3、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裡坐滿了聽眾,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點撥:“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不算英俊,但是由於作者對先生懷有無限的景仰之情,所以先生的“缺點”反成了優點,成了梁實秋喜歡先生的理由。“長袍”是中國文人的傳統服飾,但“肥大”卻表現了任公先生不喜被束縛,崇尚自由(板書)。“步履穩健”可以看出先生的從容不迫、悠閒自然之情,“風神瀟灑”(板書)凸顯梁任公年歲雖長,不改才子本色,“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更顯其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靈氣一看便知。

  4、他走上講臺,開啟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

  點撥:“掃”字可見先生的沉著冷靜,“翻”字形象地刻畫了梁任公做思考狀,“點”字又表現其自信。“啟超沒有什麼學問——”可見其謙遜(板書),“可是也有一點嘍!”又見其自負(板書)。這樣一個風趣幽默(板書)的形象躍然紙上。

  5、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二十餘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點撥:突出先生的演講的影響深遠,以及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也見演講的生動形象(板書)。

  6、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

  點撥:突出先生的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板書)。

  7、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

  點撥: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感受文中強烈的情感(板書)。

  ……

  五、總結成果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寫出一句話,來總結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點評學生答案)

  參考答案:梁啟超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風神瀟灑,有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或“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板書)

  六、手法探討

  如此生動形象的人物,文中是用什麼手法表現、刻畫的呢?

  (學生討論)

  點撥:語言、神態、肖像、動作等細節描寫(板書)。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板書)。

  七、實踐練習

  這樣刻畫人物的方法你學會了嗎?請以《記牛老師的一次講課》為題,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學生例文:

  記xxx老師的一次講課

  熊思聰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萬里無雲的下午,教學樓的教室裡坐滿了學生,隨著一陣上課鈴響,走進來一位高大威“梧”,儀表堂堂的人物,穿著西裝,步履穩健,神采飛揚,面帶微笑,這就是“劉”老師。

  他走上講臺,微笑著對同學們,再回過頭看一下黑板,然後迅速轉過來,頭一句是:“上課。”同學們本來還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便馬上安靜下來,(他)隨後翻開書,與我們講課。

  他講課也是極具特色的,先是走下臺來,左右巡視,來查探同學們是否做好課前準備,然後點點頭,依舊是微笑著,來開始講了。

  記“劉”老師的一次講課

  我清楚的記得,在一個烏雲密佈的下午,xxx班教室裡坐滿了聽眾。隨後走上了一位高大威武,穿西裝和皮鞋,步履穩健,面帶笑容(的人物),這就是“劉”老師。

  老師博聞強記,滿書筆記,大部分講課內容都能背誦得出,有時他不記得,他就上臺瞥一下課本。講到緊張處,老師便露出一臉笑意。他風趣的話語,讓我們在“坐”聽眾狂笑。真不風趣!

  (點評:兩篇文章都有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手法,符合練習的要求。但要深入細緻的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必須要仔細觀察,如“面帶微笑”,“面帶笑容”是如實描寫,但還可深入,描寫笑容中的不同,刻畫人物的個性。文章要紀實,如“萬里無雲”,“烏雲密佈”這是矛盾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描寫。注意文中的錯別字。)

  八、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刻畫人物的方法,如果大家留心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在《記念劉和珍君》中透過敘事來刻畫人物,在《小狗包弟》中隱藏在字裡行間中的真摯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夠認真體會,並學會運用。

  九、板書設計

  講稿 認真負責修養很高

  人物 風神瀟灑崇尚自由

  記梁任公先生開場 謙遜自負風趣幽默正面描寫

  的一次演講講演 學識淵博旁徵博引(細節描寫)有學問

  情感強烈率真酣暢有文采

  背誦 自由灑脫有熱心腸

  對比印象深刻生動形象側面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