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貓》教學設計(15篇)

《貓》教學設計

《貓》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貓》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貓》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斯、決、溫、窩、綿、糖、整、炸、夾、嘆”10個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並記憶“決、溫、夾、嘆”4個字;積累詞語“忙忙碌碌”、“千千萬萬”。

  2、朗讀課文,能做到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燕子、蜜蜂、花貓說話時的不同語氣(感嘆句、問句)。根據要求,邊讀邊圈畫相關詞句。

  3、能在熟讀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到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一種快樂。

  學習重點和難點

  1、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燕子、蜜蜂、花貓說話時的不同語氣。

  2、能在熟讀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到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是一種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照片,讀準詞語“波斯貓”,學習生字“斯”。

  出示一張波斯貓的卡通圖片

  板書:波斯貓

  請大家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藉助圖片,瞭解“波斯貓”的簡單特點。

  出示:波斯貓組照

  師介紹:波斯貓是貓中的貴族,它們顏色多樣,姿態各異,美麗可愛!這些惹人喜愛的小寵物深受人們的寵愛。

  板書:寵物

  寵愛

  3、揭示課題。

  可是就有那麼一隻波斯貓,雖然受到了主人的寵愛,卻還是感到生活中沒有快樂。

  出示課題:23、沒有快樂的波斯貓

  齊讀課題

  說明:

  本文由一組顏色、動態各異的波斯貓漂亮照片引入,讓學生直觀感受波斯貓是深受寵愛的寵物,幫助學生明確波斯貓是一種寵物這個基本概念。作為寵物它受到了人們的寵愛,但是它卻沒有發現身邊的快樂,進而產生疑問,整體進入課文的學習,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

  揭示課題時,結合生字“斯”幫助學生複習整體認讀音節,關注平舌音的朗讀要到位。老師示範性地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掌握正確的書寫筆順,有利於更牢固地識記生字。

  二、初讀課文,反饋預習,學習生字

  1、檢查交流讀文,及時正音。

  2、重點反饋個別字詞讀音。

  整夜溫暖(分清前、後鼻音)

  夾著尾巴(三拼音)

  油炸魚(多音字)

  (1)自由讀。

  (2)小老師領讀。

  3、遊戲激趣,辨字組詞。

  小遊戲——辨別雙胞胎。

  斯——期 綿——棉 決——快 炸——昨

  (1)教師示範、指導。

  (2)同桌練習。

  (3)開火車交流。

  (4)出示詞語,男女生配合讀。

  說明:

  經過一年的新教材學習,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和積累了一些學習生字的方法,所以對他們在生字學習的指導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生字教學時可以採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比如揭示課題時,集中學習“斯”,並複習了整體認讀音節;讀文反饋時,關注讀準“整、溫”的前、後鼻音,注意“夾”這個三拼音的正確拼讀以及“炸”這個多音字的正確區分。學習時可以採用先小組交流、後大組反饋的形式,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大面積地分散學習。透過互動,幫助預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生字、讀通課文,幫助有一定學力的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對字義的瞭解,則放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透過讀文,結合具體的語境,隨文理解字義。

  三、細讀課文,圈劃詞句,瞭解內容

  (一)細讀課文,體會波斯貓生活的無憂無慮。

  1、自讀課文,根據要求圈劃有關詞句。

  默讀課文,邊讀邊找,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人們對貓的寵愛?

  交流出示波斯貓說的三句話。

  輕聲讀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找,句子中哪些詞句可以讓你感到人們對它非常寵愛呢?找到了和同桌交流交流。

  2、集體交流。

  (1)結合交流,相機板書:軟綿綿的沙發

  吃不完的蜜糖

  香噴噴的油炸魚

  (2)指導片語的朗讀,讀出波斯貓的無憂無慮。

  (3)串讀板書,感受波斯貓生活得無憂無慮。

  說明: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從相互的交流中,獲得資訊,得到啟示。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這些重點片語,併為後面完成課文內容的填空做好準備。

  知道片語的朗讀前,老師可以適當就板書內容進行一下小結,重在示範讀好這些片語,引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3、指導句子朗讀,體會波斯貓苦惱的心情。

  但波斯貓卻不這樣想,請再讀讀波斯貓的話,想想波斯貓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自由練讀。

  指名讀,隨機評價。

  4、總結過渡。

  教師引說:不知道快樂是什麼,波斯貓真苦惱啊!於是他去……

  板書:燕子、蜜蜂、花貓

  說明: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讓學生歸納波斯貓很苦惱。老師要相機點評,指導學生讀出波斯貓那種懶洋洋的,瞧不起,不屑一顧的語氣。老師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讓學生也能感受到自己朗讀的“快樂”。

  (二)細讀課文,瞭解感受什麼是“快樂”。

  1、各種形式朗讀文中的三組對話,熟知對話內容。

  (1)出示三組對話,同桌分角色練讀,讀出問答的語氣。

  (2)指名朗讀。

  (3)師生配合讀。

  2、瞭解感受小動物們“快樂”。

  (1)從燕子、蜜蜂、花貓的回答中,你知道在它們眼裡,快樂到底是什麼嗎?

  請大家再認真讀讀它們的回答,邊讀邊想。

  同桌討論。

  (2)指名交流讀句,談體會。

  ☆ 燕子:

  xián

  相機板書:一口一口 銜泥造窩

  指導讀好詞語。

  ☆ 蜜蜂:

  相機板書:千千萬萬 採蜜釀蜜

  補充資料:1只蜜蜂往返10次採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1滴蜂蜜。

  指導讀好詞語。

  ☆ 小花貓:

  相機板書:整夜整夜 捕捉老鼠

  指導書寫“整”。

  指導讀好詞語。

  (3)朗讀小動物們的話。

  3、藉助提示,練習說話,瞭解感受什麼是“快樂”。

  三個小動物對快樂的理解各不相同,請藉助提示,把讀懂的內容說一說。

  出示:燕子覺得___________,讓自己能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快樂的。

  蜜蜂認為___________,給別人品嚐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快樂的。

  花貓感到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是快樂的。

  自由練說。

  集體交流。

  師生配合說話,明確小動物們各有各的快樂。

  說明:

  閱讀教學要體現以讀為本,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用有指向性朗讀,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引導學生品詞品句,讀中感悟。

  初讀課文,讓學生在反饋預習的同時,對課文的內容再一次進行了解,然後談談寵物波斯貓是如何受到主人的寵愛的。透過讀文找到有關句子,抓住關鍵詞語,透過朗讀來體會波斯貓受到的寵愛。

  細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組對話,讀好對話中問與答的語氣。在讀通句子,讀好句子的基礎上,結合關鍵詞語,聯絡上下文,來領悟三種小動物對“快樂”的理解。隨著讀文的不斷深入,學生對“快樂”的感受就越來越清晰了。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運用填空提示,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燕子、蜜蜂、花貓的快樂,從而懂得每個人對快樂的感受不一樣。

  四、課外延伸,練習說話,感悟道理

  1、交流個人對快樂的認識。

  (1)小動物們的話一定給大家不少的啟發,那麼你感到快樂是什麼呢?

  (2)積累名言,加深感悟。

  讀讀記記:創造是快樂的。

  給永遠比拿快樂。

  分享是一種快樂。

  2、藉助提示,練習說話,感悟“快樂”。

  (1)波斯貓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齊讀最後一節。

  (2)出示:波斯貓呀,我想對你說……

  快過來波斯貓,聽我告訴你……

  請任選一句話,作為開頭來說一說。

  說明:

  新課標提出要透過語文學習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而名言、熟語也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讓學生儘早誦讀,瞭解,積累,可以使學生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豐富文化積累、生活積累既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又是促進語言發展的手段。少年時代記憶力最強,適時地讓學生積累一些,這對提高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品德,成就一生的事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學中,在學生初步感受到什麼是快樂的基礎上,讓學生記誦一些關於“快樂”的名言、熟語。它們是課文主題的高度的提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初步懂得或者淺顯體會一些道理,使品德教育與語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緊緊相連。

  結合名言,進行說話訓練,想想如何勸勸這隻波斯貓,讓它也能變得快樂。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課文內容,結合板書提示,透過互相介紹,展開豐富想象,學習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五、複習鞏固,總結提升

  1、總結全文,初步明理。

  作為寵物的波斯貓能給很多人帶來快樂,他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啊!

  出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

  齊讀句子。

  2、鞏固讀詞,

  快樂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我們要善於發現它們。

  說明:

  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都要注重對“快樂”這個概念的滲透。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朗讀課文的點評,以及教學環節的過度,都要有意識的突出教師讓感到快樂的事,引導學生感受是麼是快樂。

《貓》教學設計2

  《麵包房裡的貓(一)》是一個童話故事,

  (一)品讀童趣

  童話深受孩子們喜歡,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入童話去想象,去表現。讓學生在整個閱讀中勾畫有趣的句子,品讀有趣的句子,透過創設情境,用多種方式的朗讀,感悟貓變化的神奇,有趣,感受童話的魅力,透過讀來品讀童趣。

  (二)理解運用詞語

  在這節課上,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如: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藉助課件,收集資料,資料等。同時,在找有趣的句子中,透過讀,補充句子,說話,訓練學生學會運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使句子表達得準確,清楚。在訓練用“起初??接著??後來??再後來??最後??”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說話時,出示句子補充填空,讓學生學會有條理的表達。

  (三)讓學生自由想象

  這篇課文運用了大膽、合理、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我也讓學生依據文字想象。如在莫格把房子脹塌了後,鎮上的人都很震驚。這隻貓沒完沒了的長,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讓學生也大膽的去想象。學生們的回答一個比一個有趣。有的說:它會長得比房子還高,一腳就會踩癟汽車。有的說:它的嘴巴長得很大,一張嘴就讓人們害怕,怕它吃人。還有的說:它一呼吸就吹起一陣大風,房子直搖晃,人們太擔心了。

  上完課後,很多老師給我提出建議,特別是李莉老師的評課讓我學到很多。我覺得在指導學生讀時不到位,沒有充分的運用自己的激情,用老師自身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評價來調動學生讀的興趣。再上這類課型時,我一定注意要從作者和自己的想象中,從對文字的理解中找到“趣”點,指導學生充分朗讀。

《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闢、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貓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出示掛圖。

  2、認識貓:

  家貓、波斯貓。

  3、學生介紹貓。

  4、師予以歸納: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幹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5、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學習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後出示生字卡讀、記。

  2、形近字練習:

  慮( ) 稿( ) 要( ) 虛( ) 搞( ) 耍( )

  三、學習課文

  1、作者分別寫了什麼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

  2、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麼特點?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學第4自然段:

  讀懂什麼就說什麼?

  生彙報讀懂的內容。

  學生A:讀懂了小貓很淘氣,好玩。

  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淘氣,好玩?找出來,讀一讀。

  引導朗讀:要讀出小貓的可愛。

  學生B:讀懂了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

  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可愛來。

  學生C:讀懂了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

  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

  2、歸納引導:

  ⑴ 這麼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貓,你會怎麼評價它?根據老師的指示說說:

  這是一隻__________________

  ⑵ 老舍老生又是怎樣評價它的,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

  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⑶ 你讀了課文和老舍先生產生的感情一樣麼?說一說。

  (喜歡、喜愛)

  ⑷ 大家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

  讀出喜歡的感情。

  五、小結

  一隻可愛的小貓,全身都洋溢著淘氣與生氣,它長大後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明天再學。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完成思考·練習第1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聽寫鞏固詞語:

  憂慮 呼喚 抓癢 遭殃 責打 生氣勃勃

  2、昨天,我們學了小時候的貓,現在大家來完成一項練習:

  小時候的貓很(淘)(氣),它是那樣的(生氣勃勃),(天真可愛),我非常(喜歡)它。

  3、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大了的貓。

  二、講讀第1~3自然段

  1、講讀第1自然段:

  ⑴ 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哪一句話寫?

  (我們家的大花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⑵ 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在哪?找一試,用畫出來。

  學生彙報。

  (師相機輔導)

  ⑶ 師肯定引導:

  對,大家一起讀一讀句子,注意要讀出貓的古怪來。

  (又老實又貪玩)

  繼續彙報。

  ⑷ 師引導:

  說得對,現在大家再讀一讀這些句子。

  ⑸ 解詞:

  誰來說說“盡職”與“屏息凝視”的意思。

  “盡職”指盡到責任。

  理解“屏息凝視”的站起來說一說再做一做。

  一生講並演示以加深理解小貓的盡職。

  “屏息凝視”:指控制呼吸並專注地看。

  ⑹ 現在根據老師提供的練習來說一說貓的古怪性格:

  大花貓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

  ⑺ 師相機板書:

  又( )又( )又( )

  ⑻ 這樣的貓,大家喜歡麼?喜歡的站起來讀一讀。

  2、自讀第2自然段:

  ⑴ 剛才大家學了第一自然段,誰知道老師是抓住哪一句話來講的?

  (第一句話)

  ⑵ 現在我們自學時也要抓住重要的詞、句來學習,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分鐘自學,討論)

  ⑶ 評講:

  讀懂第二自然段的舉手。

  學生彙報。

  歸納引導:

  文中的“幾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幾個小腳印”?

  (不能,“幾朵小梅花”寫出了老舍先生對大花貓的喜愛之情。)

  師歸納引導:

  大家說得對,這高興與不高興變成反義詞怎麼說?

  高興──生氣

  師:這高興與生氣時的表現也是貓的性格,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這隻大花貓的性格有什麼特點?

  (古怪)

  ⑷ 對,大家把這隻古怪的大花貓讀一讀。

  ⑸ 這隻古怪的大花貓給你什麼印象?說一說:

  這是一隻(古怪、可愛)的'大花貓。

  3、獨立學第3自然段:

  ⑴ 總結前兩段的學習方法,遷移獨立學第3自然段。

  ⑵ 師檢查輔導:

  ① 找一對反義詞:

  害怕──勇猛

  ② 把體現害怕與勇猛的句子讀一讀。

  ③ 這害怕與勇猛也是大花貓(古怪)性格的表現。

  三、小結

  這隻大花貓真(古怪),真(淘氣),真(可愛),真討人(喜歡)。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2、3題。

  【板書設計】

  15 貓

  老實、貪玩、盡職

  一、古怪 高興時、不高興時 什麼都怕、勇猛 喜愛

  二、可愛──淘氣:沒玩沒了、膽大

《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注意積累重要字詞;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能結合文意品味語言,解釋詞義。

  2、通讀課文,能把握文章情節,概括文章內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領悟作者寫作意圖,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難點)

  教學流程預設:

  一、導:

  師:貓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動物。今天課前,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關於貓的影片材料,請大家欣賞。

  生看影片“世界上最搞笑的貓”。

  師:看了這段影片,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覺得貓是怎樣的小動物?--生談看法。

  師: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先後養過三隻小貓。從這三次養貓的經歷中,他又感受、領悟到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貓》。

  二、讀

  1、請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到底寫了些什麼?讀完文章後,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麼?

  2、生談自己最想搞明白的問題。

  3、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請思考:文章寫了什麼人?寫了什麼物?又寫了什麼事?--師生互動明瞭

  三、議

  1、文章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幾隻各不相同而又活靈活現的小貓躍然紙上。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讓你選擇,你會領養哪一隻小貓?

  生獨立思考後交流,在師生互動中追問如下問題:這隻貓有什麼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然後引導學生朗讀、品味關鍵語句。

  以下為備用材料:

  (1)關於第一隻貓

  特點:活潑可愛

  關鍵語句: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陽光裡滾來滾去。/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詞語滾來滾去等)

  (2)關於第二隻貓

  特點:更活潑更有趣

  關鍵語句: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品味其中的動詞)

  (3)關於第三隻貓

  特點:憂鬱懶惰

  關鍵句: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遊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憂鬱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 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品味若有若無)

  2、師:然後,這三隻貓的結局各不相同:他們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為什麼?也許就是因為這隻貓的憂鬱懶惰,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外表醜陋,讓人既可憐又可厭,這隻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從頭再來,你認為文中的“我”會更願意再養哪一隻貓?

  1、對第一隻貓

  “我”的態度:感覺到它的可愛,討人喜歡,對它的病亡感到一縷酸辛、可憐,表示要再要一隻。

  2、對第二隻貓

  對它的被捉感到悵然、憤恨並咒罵,對它的丟失很不高興,心裡牽掛;好久不養貓。

  3、對第三隻貓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決定自此,永不養貓。

  五、辯

  然而,雖然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貓終究是貓,它是不能說話的,生活也無法從頭再來。因此,作者只有用質樸的語言、動情的敘述告訴我們他的教訓和反思。那麼,我們能不能從中讀懂他的思考呢呢?

  1、有人讀了文章後得到了這樣的啟發:從第二隻貓的討人喜歡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讓自己活潑些開朗些,這樣才能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尤其在注重團隊精神的今天,更應善於與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體中去。

  2、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師生互動中完成對文章主題的多元解讀。以下為備用說法:

  (1)從第三隻貓的死,我們應該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2)從家裡人對待第三隻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活潑開朗,有真才實學;應該適當地注意自己的外表,這樣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不好印象。

  (3)從家裡人對三隻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對人時不能以外貌和性情來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

  (4)三隻貓都是社會中的弱小者,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因此,作為社會中的弱者,應該自立自強,這樣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六、結

  1、師:正如剛才同學們多樣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訴我們的那樣,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樣的收穫。但《貓》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有善於反思、勇於自責的精神,要學會從生活和經歷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這一點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樣,讀了文章後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這麼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感受:活潑可愛小貓咪, 病死亡失人惋惜。

  憂鬱懶惰醜陋貓,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詩填寫並交流。

《貓》教學設計5

  我教完《大熊貓》一課後,反思如下:

  一、猜謎匯入。

  在匯入時,我以猜謎語的方式匯入。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積極思考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字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拓展延伸。

  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佈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這堂課體現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理念,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搜集資料、去讀書、去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

《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激趣

  1、師展示“貓”圖片,複習上節課知識—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有什麼特點?

  生答後師板書:

  性格古怪、淘氣可愛

  2、談話激趣:

  老舍爺爺是一個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具體的法寶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你們願意嗎?現在,請同學們帶上你智慧的鑰匙,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悟寫法

  1、學習前三個自然的寫法:

  ⑴ 引導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師問: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貓的性格古怪?

  ⑶ 引導學生髮現作者是如何把這些特點寫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齊讀。

  ② 瞭解貓“老實、貪玩、盡職”各表現在什麼地方?

  ③ 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現把文章寫具體的第一個法寶是:

  運用具體的事例把特點寫清楚。

  ④ 師小結提示:

  因為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平時什麼都怕,有時又很勇猛,這些特點看起來相互矛盾,但又都是事實,所以作者說貓的性格古怪。也就是說課文前三個自然段都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⑤ 讓學生髮現把文章寫具體的第二個法寶是:

  圍繞中心意思從幾個方面具體寫,也就是先總述後分述,文章才會顯得有條理。

  ⑷ 指名讀1、2、3自然段,要求:

  讀出古怪的語氣,生互評。

  2、學習第4自然段:

  ⑴ 默讀第4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感悟到小貓的淘氣可愛?

  ⑵ 讓學生從閱讀中感悟作者把小貓淘氣可愛的特點寫具體的法寶是:

  抓住動作進行細緻刻劃。

  ⑶ 有感情齊讀第4自然段,表現出貓的淘氣可愛。

  三、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1、師以“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為例,示範如何品析詞句。

  2、由學生髮現品析詞句的方法(找──圈──悟──讀)師加以肯定,並透過投影出示“學法”。

  3、生依據學法在課本上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師相機補充。

  5、思維拓展:

  透過交流,我們深深體會到主人是那麼愛貓,假如你就是一隻貓,主人那麼喜歡你,你會怎麼做?

  6、相機引出問題:

  老舍爺爺是怎樣表現貓和他的親密關係呢。

  7、透過理解“蹭”的意思,領悟老舍爺爺用詞的準確性。

  8、師小結:

  老舍爺爺這篇文章,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作者把貓當朋友,當家人,當孩子,體現出“人愛貓,貓親人“的人間真情。

  9、生有感情朗讀全文,要求:

  能體現出“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

  四、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找到了那麼多寫作法寶。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可在老舍爺爺的筆下卻是那麼可愛。這說明了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感受。我們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還能創造美。

  五、佈置作業,寫法遷移

  課外觀察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並把觀察所得寫成一篇觀察日記。

  【課後反思】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並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為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做到“活而有效”,我剛開始時透過談話激趣,激起閱讀課文的興趣。接著透過引導學生學習1~3自然段,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我覺得透過這樣有效地學習,能較好地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然後安排“品味詞句,體會感情”這一環節。安排這一環節時,我先有意作個示範,讓學生明白怎樣講析,在此基礎上,再放手讓學生自主研讀,教師巡視指導,掌握自主研讀情況,小組或同桌合作,最後組織課堂交流,教師隨機點撥,深化和評價。我覺得這樣較能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研讀課文,有效鍛鍊學生提取、處理資訊能力,從而把反覆誦讀課文與研究性學習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擺脫以繁瑣提問作情節分析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享有充分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說。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積極性和自豪感,真正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將“讀、說、悟、寫”融為一體,將學生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但上完這節課後,我深深覺得如果課前能準備一些“小貓淘氣可愛”的動畫或圖片,也許效果會好一些,從觀察動畫入手會更直觀地感受到貓的“淘氣可愛”。

  【點評】

  江賽卿老師經過充分準備和精心設計,於11月1日上午為我們上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貓》的公開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展示出了江老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給聽課者留下較好的印象,我們四年段語文教師聽了這節課後認為有如下特色:

  1、教師能熟悉教材,目標明確,圓滿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2、指導到位,從詞、句、片斷品析、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的滲透等方面都淋漓盡致地展開,如對第一自然段的指導“貓”有老實、貪玩、盡職的特點,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得到了什麼啟發(或明白了什麼),一層一層地由淺到深地引導學生分析,最後再從教師的領讀,學生的接讀,讓師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3、教師能充分發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學生的動手、動腦、合作的能力都得到較好的訓練。

  4、教師在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和相信學生,課堂師生關係融洽和諧,採用積極性評價。

  要說不足嘛,那也是難免的,本節課缺少的是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訓練,沒有留下學生質疑的時間。總之,我們認為這節課雖然樸實,但也精彩。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執教者與作者之間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關注生活,留心身邊的事物,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正如老舍先生在《養花》一文所說:只要會開花,我就高興,至於花開得大小我是不計較的。

《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三隻貓的特點。

  2.品味細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平等對待、關愛、善待生命。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1、新課匯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鄭振鐸先生家也曾養過幾只貓。今天,就讓我們去聆聽一段生動感人的養貓的故事。

  二、預習檢查

  1.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汙澀( )慫恿( )蜷伏( ) 懲戒( ) 悵然( ) ......

  詛罵( )紅綾( ) ..

  2.作者介紹。(1分鐘記憶黑色字型)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三、默讀,感知文意(默讀注意事項)

  (1)、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默讀要求:1.不出聲。2.不指讀、不倒讀。3.一分鐘不少於500字。全文大概2500字左右,所以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帶著這個問題快速默讀文章。

  (2)、文中寫了三次養貓的經歷,這幾隻貓有什麼不同?(比如從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我的感情等方面來找。)

  第一隻貓 第二隻貓 第三隻貓

  來歷:

  外形:

  性情:

  地位:

  結局:

  我的感情:

  (這位同學的思路很清晰,你能不能把第一隻貓用自己的話介紹給大家。) 教師小結: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作者和家人對三隻小貓的感情是不同的。

  四.品讀,體會情感

  有一位表演藝術家說,人的喜怒哀樂,連最微妙的情緒,都可以透過聲音表達出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了三隻小貓,卻有三種感情。請從文中找出體現“我”和家人對小貓態度的語句,並藉助你的聲音讀出作者的情感。(在組內試讀並說明理由。)

  教師小結:很明顯,我和家人對第三隻貓的感情與前兩隻貓形成了一個鮮明地對比。那麼在本文中,我究竟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五、悟讀,感受哲理

  作者在文中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六、教師小結

  在這篇文章中,不僅是描寫了貓的外形、動作和神態, 同時運用比喻等修辭,生動形象地體現出貓的活潑、可愛,而最使我們能刻骨銘心的記住這三隻貓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於情。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們學到了如果我們再描寫動物的話,不僅要描寫它的特點,更應該注入自己的感情。只有這樣,我們寫出來的文章不僅會有廣度,更會有深度。

  七.作業

  描寫一隻你喜歡的小動物。

  要求:1.要有外形、神態、動作等描寫。

  2.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3.不少於600字。

《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課文中14個生字,學寫“爪”“黑”兩個生字,注意筆順及間架結構,學會新詞;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及進食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透過網站瀏覽、品讀課文、理解詞語,讓學生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熊貓、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與保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去喜愛動物,在讀中培養語感。

  三、教學準備:

  資訊科技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了一位新朋友,它就藏在這片竹林裡,它是誰呢?快來拼一拼吧!(學生完成拼圖遊戲)

  小朋友們快看,我們的新朋友是誰呀?(板書課題:大熊貓)

  讓我們大聲地跟它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

  (二)、誦讀課文,體會感悟

  1、自讀:

  課文是怎樣介紹大熊貓的呢?自己先讀一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準的字,你準備怎麼來認識它們呢?(點明學習方法)看來,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讀好課文的金鑰匙,現在開始讀吧!讀完用正確的坐姿告訴老師,你讀完了。

  2、互讀:

  你們讀得真認真啊,認真讀書一定會有收穫。現在,老師想請你做小老師,檢查一下你的同桌課文讀得怎麼樣?同桌小朋友可以兩個人讀一本書,也可以一個人一個人的讀,如果他讀得好,你可以誇一誇他,如果他遇到困難,你就幫幫他。

  3、範讀:

  看你們讀得這麼認真,老師也想讀一讀這篇課文,現在,你們是我的小老師,聽一聽我讀得怎麼樣。(師讀生評)

  4、指讀: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讀課文接力遊戲,看誰聽得認真,讀得好!

  (三)、學習字詞

  1、認識生字

  大熊貓說:“既然小朋友們對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瞭解的這麼清楚,我還想給你們介紹一些生字朋友,你認識它們嗎?

  (物、數、胖、尾、巴、全、黑、圓、候、活、喜、皮、爪、呼)

  2、結合課文與圖片學習生詞

  你們真是識字的小能手!看,課文裡的詞語娃娃也期待著我們讀一讀呢!

  (珍貴、動物、胖胖的、尾巴、全身、黑色、圓圓的、毛茸茸、小時候、爬上爬下、頑皮、爪子、呼呼大睡、竹葉、竹筍)

  (四)、書寫生字

  書寫“黑”、“爪”兩個字

  (多媒體方式呈現筆順、讀音、組詞、筆畫、部首等,學生自學)

  (五)、網站瀏覽,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想更深入的瞭解你的新朋友大熊貓嗎?快上大熊貓的網站上看一看吧!(學生自主瀏覽大熊貓網站)

  透過瀏覽網站,你瞭解了關於大熊貓的哪些知識呢?

  (六)、問卷調查,理解感悟

  小朋友,學習了課文,你們的新朋友大熊貓想知道你們喜歡它嗎?它特意準備了幾個小問題想考一考你們,只有聰明的小朋友才能成為它真正的朋友喲!

  (學生自主完成網站上課文知識小問卷)

  (七)、總結全文

  大熊貓無論是在外形上,還是在活動上、在飲食上,都是那麼活潑可愛、憨態可掬,難怪成了動物園裡最吸引人的珍貴動物呢!其實,大熊貓還是我國的國寶呢,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大熊貓將做為吉祥物之一,代表全國的小朋友,歡迎世界各地的客人來到中國!我們喜歡大熊貓,更要懂得保護它。不過最近,大熊貓的家鄉四川省發生了強烈的地震,摧毀了大熊貓的家,也摧毀了千千萬萬個小朋友的家,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受災的小朋友和受災的大熊貓渡過難關,重建家園,好嗎?

《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

  4、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生動的細節描寫,理解蘊涵的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並瞭解作者

  課前30秒圖片(漂亮、可愛的貓)欣賞,觸發學生愛的情感。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

  汙澀紅綾慫恿悵然蜷伏悲楚懲戒妄下斷語

  2、理解詞義

  慫恿:鼓動別人去做。

  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妄下斷語:不經考慮地說出斷定的話。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感知文意,完成下表

  第一隻貓

  第二隻貓

  第三隻貓

  來歷

  隔壁要來的

  舅舅家抱來的

  蜷伏在家門口,張嬸拾了進來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後來,光澤的毛也汙澀了

  渾身黃色,很可愛

  毛色花白,並不好看,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

  性情

  活潑

  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

  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地位

  寵物,相伴的小侶

  寵物,親愛的同伴

  若有若無,不大喜歡,不大注意它

  結局

  病死了

  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

  死亡

  對我的感著一縷的酸辛悵然,憤恨詛咒偷貓賊內疚,更難過

  影響

  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更感到難過得原因是: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於“我”。“我”主管臆斷,斷定鳥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卻無法辯訴,最後死在鄰居家的屋脊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挽救的

  2、根據上表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三、研讀課文

  1、文章生動的記敘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過。其中,前兩隻貓活潑、有趣,找出相關句子作分析。

  (1)、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

  (2)、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3)、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

  (4)、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

  (5)、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抓捕什麼似的。

  這一組句子,從細小的方面寫盡了前兩隻貓的活潑可愛、頑皮淘氣。這樣的描寫,叫做細節描寫。它可以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情趣。

  2、第三隻貓難看也罷、憂鬱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麼?(跳讀第17-29段)。

  ——被主人誤認為偷吃了芙蓉鳥。

  3、“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

  ——“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4、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

  ——只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

  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臺,嘴裡銜著一隻黃鳥”。

  5、事情澄清後,“我”心裡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齊讀第30、31段。

  ——這是我的懺悔。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6、第二隻貓丟失,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遠不養貓。”試著聯絡文中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第二隻貓是舅舅送的,比第一隻貓更有趣,更活潑。全家人都很喜歡它,然而不幸亡失。“我”感到“悵然,憤恨”,所以“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不是“我”抱來養的,是全家人都不喜歡的可憐的難看的憂鬱的,懶惰的貓,然而由於作者對貓的誤會,又親自制造了貓的悲劇,所以深感內疚,為了不再看到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四、課堂小結:學了本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做事不能單憑主觀臆斷,那樣會留下痛苦的回憶;冤枉了別人,如果對方難以辯解,那更會給自己留下痛苦。

  第二課時

  一、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

  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

  銜接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丟擲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

  二、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按句式說話:“對於,我想說:”

  1、對於作品中的“我”,對於“我”妄下斷語打死可憐貓的事件,我想說:

  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教師引導: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2、對於作品中的貓,我想說:

  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著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為冤案的犧牲品;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四、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鄭振鐸先生的《貓》,讓我們有了許多感悟。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時,一定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發揚長處並讓它超常發揮。這樣,你的命運才有可能改變。因為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同學們,不論走到哪裡,你們一定要讓自己成為最好的——最綠的小草,最純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佈置作業。

  板書貓

  第一隻貓

  第二隻貓

  第三隻貓

  來歷

  隔壁要來的

  舅舅家抱來的

  張嬸撿來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

  渾身黃色,很可愛

  毛色花白,並不好看,瘦,毛被燒脫了幾塊,更覺難看。

  性情

  活潑

  較第一之更活潑,更有趣,會捉鼠

  天生憂鬱,不活潑,懶惰

  地位

  寵物

  寵物

  若有若無,不大喜歡

  結局

  死亡

  丟失

  死亡

《貓》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闢、遭殃、責打”等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感情。

  4、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淘氣可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和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貓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歡貓,養貓。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歡貓,養過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貓》就是他長期細緻地觀察貓寫下的。課文是怎麼寫貓的?寫了貓的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學習。

  二、生自學生字詞,並檢查自學情況

  三、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1、課文主要寫什麼?題目告訴了我們課文重點介紹的是貓。課文寫了幾隻貓呢?

  2、課文主要從幾方面來寫?

  四、學習第一部分內容

  1、自學存疑。

  2、小組討論:

  ⑴ 貓的性格“古怪”表現在哪幾方面呢?

  ⑵ 作者為什麼說大花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誰也不理,它什麼樣“都怕”,可又很“勇猛”,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⑶ 作者是怎樣把大花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3、指導感情朗讀。

  五、佈置作業

  1、練習感情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貓的可愛。

  二、學習第二部分內容

  1、提問:

  大花貓小時候是什麼樣子呢?它又有什麼特點?

  2、自主讀書、思考。

  3、組內交流。

  4、班上彙報。

  5、討論:

  作者是怎樣寫出貓小時候的淘氣、可愛這一特點的?

  6、組內交換意見,並指名彙報。

  7、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的句子,給大家讀讀。

  8、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三、回顧全文,體悟作者觀察、描寫的方法

  1、點拔:

  這篇課文重點介紹的就是貓的性格特點。大花貓性格古怪,小時候又很淘氣,作者是不是討厭它?

  在作者的心裡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一樣。文中有許多語句真實地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 之情,請找出來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2、說一說作者為什麼把貓寫得如此逼真?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覺得好的句子摘抄下來。

  3、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日記。

  【教學反思】

  一、整體切入,綱舉目張

  在深讀課文時,從解題引發,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堅持從整體切入課文,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引導學生縱覽全文,把握整體。

  教者大體分三步組織教學:

  1、從題入手,抓住主線,認識貓的數量。

  2、自主發現,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貓的特點。

  3、自由擇讀,抓住具體表現,體會貓的可愛。每一步都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功效,實現了高效的閱讀教學。

  二、閱讀自主,行動自由

  教學中較好地運用了選擇機制,實施了彈性化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的閱讀具有較大的自由度。

  如閱讀內容的自我選擇:這是隻怎樣的貓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自己的閱歷、自己的認識、自己的體驗,自由表達帶有個性化的理解;如閱讀情感的自我選擇:挑出自己覺得貓最可愛的地方談談體會,讀出情感。學生有權決定談自己最喜愛、談自己能談的。這樣做,開拓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給了每一位學生同時、同等參與學習的可能。你的一點,他的一點,相互交流,在教師的點撥勾連下“點”又組成了“面”,昇華了學生的認識。

《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物、數、胖、尾、巴、全、黑、圓、侯、活、喜、爪、皮、呼”14個生字;會寫“巴、爪、皮、雙、許、動、全、黑”8個生字,學習三個新部首:“言字旁、人字頭、四點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觀察,並透過觀察與學習,瞭解大熊貓,認識大熊貓,喜歡大熊貓。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認準14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難點:、朗讀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個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物、數、胖”等14個生字,會寫“巴、爪”等8個生字。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揭示課題

  1、謎語激趣

  2、板書課題———大熊貓,齊讀課題。

  3、學生自由發言:看到大熊貓你想說什麼?、[此舉在於發展學生的語言,同時激發學生對大熊貓的情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匯入: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關於大熊貓的課文,課文中介紹了什麼內容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讀通全文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認會。(看生字表、看查字表,問同學、老師)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3、出示詞語(小黑板)(1)自瀆、(2)齊讀、(3)指名讀

  檢查識字情況:、老師抽讀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或遊戲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學生讀後交流,師做恰當的引導或訂正。)

  2透過朗讀,你知道了什麼?指導朗讀

  3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寓學於練:

  1、口頭填空:

  大熊貓小時候很_____________,喜歡_____________,像個___________。長大後不大愛______________,愛_____________。

  2、讀一讀,說一說:

  大熊貓走來走去找東西吃,

  小鳥在風雨中__來__去,迷了路。

  小魚在水中__來__去做遊戲。

  小狗在院子裡__來__去,找骨頭吃。

  五、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樣子(很可愛)

  7、大熊貓、小(很活潑)

  大(愛睡覺)

  愛吃(竹子、竹筍)

《貓》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2、體驗、探究小說主題的多義性。

  3、品味細節描寫。

  教學的重點:

  體驗、探究小說主題的多義性。

  教學方法:朗讀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1、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學生朗讀,勾畫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理解作品內容。

  一、匯入

  1、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段生動感人的養貓的故事,來體驗一種發人深省的養貓的經歷,讓我們走進鄭振鐸的小說《貓》。(出示課件——貓)

  2、預習檢測

  全文共寫了幾隻貓?重點寫的是哪一隻?

  二、理解

  1、作品中所描述的貓,你最喜歡哪一隻,為什麼?請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我喜歡第___只貓,因為它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體表現這一特點的細節描寫)。

  大家喜歡的基本上都是前兩隻,不喜歡第三隻,為什麼呢?第三隻貓是怎樣一隻貓呢?我們來看看。

  2、閱讀寫第三隻貓的段落,勾畫相關語句,用“這是一隻——的貓,你看——”的句式說話。

  (可憐——來得可憐,活得可憐,去得可憐。)

  3、這三隻貓的結局是怎樣的?在文中找出這句話,體會它在結構上的作用。(亡失——總領全文)

  ——關於貓的悲劇。

  三、體驗

  1、第三隻貓為什麼不招人喜歡?如果是養第一或第二隻貓時芙蓉鳥被咬死了,我可能會怎麼樣?(各抒己見)

  (個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學生自擬格言:A努力完善自我!B弱小就要捱打!C努力拼搏,奮發向上。D你想得到幸福嗎?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關於性格的悲劇。

  2、貓的悲劇僅僅是因為性格嗎?作者對這三隻不同的貓的亡失又是怎樣的態度呢?(朗讀指導——讀出感情)。為什麼“我”對於第三貓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哪些語句表達了這種難過之情?(齊讀,品味難過之情,引匯出“愧疚”)(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簷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關於愧疚的文章。(只是對第三隻貓感到愧疚嗎?我到底愛前兩隻貓嗎?)

  四、探究

  1、為什麼要寫一篇關於貓的小說呢?僅僅是要表達對貓的愧疚之情嗎?(插入作者及作者的創作理念。)

  鄭振鐸:現代作家、學者、翻譯家。福建省長樂縣1920年底,與茅盾、葉聖陶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曾創辦我國最早的兒童刊物《兒童世界》,並主編《小說月報》

  五四前後,科學、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義、個性解放等思想已經傳入中國,鄭振鐸勇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並身體力行。

  他以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熱烈、真摯的情感,純樸、坦率的童心努力探討人生的真諦。他說“文藝的物件,應該是被侮辱被踐踏的血和淚”。

  貓——小人物

  ——關於小人物的悲劇。

  2、小人物可以逃脫自己的悲劇嗎?貓逃了嗎?

  ——關於社會的悲劇。

  3、小結:這些對作品深層次的感悟,其實就是作品的主題。有許多作品,從不同角度看,對主題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所謂主題的多義性。

  五、昇華

  課堂結語:同學們,我們讀鄭振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哪裡是在寫貓呢?分明是一幕世態人情的寫真!那滲透在字裡行間的一種真情,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學作品藝術上的美的體現。請關愛生活中的“可憐貓”!

《貓》教學設計13

  【教材解讀】

  《貓》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5課,作者是老舍先生。這篇課文以樸實而生動的文筆介紹了貓的性格古怪和剛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感情真摯,文風親切自然,語言平實,毫無雕琢,讀後令人難忘。

  《貓》是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選編《貓》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透過閱讀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

  2、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用事實說話的寫作方法,體會老舍先生的語言魅力。

  【教學難點】

  1、 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 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同學們,請看大螢幕(出示以貓為背景的課題 貓),喜歡這種小動物嗎?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喜歡的理由好嗎?

  (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說一說喜歡貓的理由。)

  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貓,他除了喜歡貓之外,還有一項了不起的本領——寫文章。於是,他專門為貓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寫得太好了,就被編入了我們的教材,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貓》。板書:貓 (作者:老舍)

  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過渡:之前老師佈置大家用“五步讀書法”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預習的效果。

  三、梳理框架,重點學習1——3自然段。

  過渡:老舍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凡大作家寫文章最講究的一點就是選取適合的材料。老舍先生寫《貓》也是這樣,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取了兩種貓來寫,一是成年的大貓,一是未滿月的小貓。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看看哪裡寫的是成年大貓,哪裡寫的是未滿月的小貓。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大貓(1—3);小貓(4)

  師:下面,我們就重點透過1——3自然段的學習,感受老舍先生的語言魅力,體會其蘊含於字裡行間對貓的感情。

  (一)學生分自然朗讀課文。(教師藉機點撥,指導投入感情讀書。)

  (二)再讀課文,劃出中心句。

  師: 1——3自然段是圍繞一句話展開寫,同學再默讀速想:1—3自然段圍繞哪句話寫的?

  (貓的性格的確有些古怪。)請同學們把這句話畫下來吧。像這樣根據了一段或幾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什麼句?(中心句)

  過渡:1——3三個自然段都是圍繞:貓的性格的確有些古怪來寫的。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自然段。

  (三)請同學們認真默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寫出了貓哪些古怪的性格?

  根據學生回答,引導歸納並板書:老實 貪玩 盡職

  1、 指生讀“老實”句。

  師:這兩句話有什麼關係?作者用了一種方法,讓我們覺得這貓真的是太老實了?(學習作者用“事例”寫貓的方法,真實可信。)請同學們用線畫下舉例子的句子。(師在大螢幕上塗紅)

  2、請大家再看一看“貪玩”“盡職”的句子裡,哪是舉的例子?(指生回答)也畫下來。(師在大螢幕上塗紅)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理解運用兩個關聯詞:任憑……也…… 非……不可……

  3、師生合作讀課文。師讀:貓的特點的句子,生讀:舉事例句。

  小結:這種舉事例的方法,有什麼好處?(真實可信,內容具體。)

  過渡:第一自然寫了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那麼二、三自然段又寫了貓哪些古怪的性格呢?

  (四)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畫下最能表現貓性格古怪的句子。

  交流彙報。

  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高興”句子。

  1、老舍先生從哪兩個方面寫了貓高興時的表現?(動作 叫聲)讓學生圈出寫貓動作的詞:蹭、伸、跳、踩。

  2、從這幾個詞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貓?(調皮、淘氣、搗亂)這麼調皮這麼淘氣,還給老舍先生搗亂,老舍先生為什麼還喜歡它呢?(引導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如子的感情。)

  3、貓的叫聲連用了四個詞,還有一個特殊的描寫聲音的詞——“咕嚕咕嚕”,只有在什麼情況下,貓才會有這種“咕嚕咕嚕”的聲音?

  4、淘氣

  哪些地方寫貓的淘氣,找出關鍵句。還有從幾方面寫小貓的淘氣?

  體會到:a.什麼東西都玩

  b.玩起來不怕率跟頭,也不怕撞疼

  c.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闢新的遊戲場所。

  耍個沒完

  小貓:淘氣 枝折花落

  四、小結:

  在這一段中,老舍先生直接用事實說話,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貓古怪特點。而且,老舍先生用了極富變換的動詞、擬聲詞、恰當的關聯詞把貓的調皮、好動、可愛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讓我們感受了他的語言魅力。有人這樣評價老舍的語言:(大螢幕出示)一、用字,活中求變;二、句式,長短相間;三、修辭,真切自然;四、語言,傳神有味。

  五、拓展作業。

  老舍先生的愛好非常廣泛,除了愛養貓外,還愛打拳、唱戲、說相聲、養花等等。尤其是對花的喜愛非同一般,為此還寫了一篇《養花》的文章。請大家認真閱讀,重點標畫:體現老舍先生愛花的句子。

《貓》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教學目標】

  1、 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枝折花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描寫中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課件 生:蒐集生活中小動物的圖片,辦一期展覽。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展示,插圖揭題。

  1、同學們,從你們帶來的照片來看,大家都非常喜歡小動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想見識一下嗎?(出示貓的圖片)這小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來,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它(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 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找找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大花貓,同學們都說到它的古怪,請你馬上來找找,大花貓的古怪具體表現在哪裡?

  二、重點研讀第1——3自然段。

  1、講讀第1自然段。

  (1)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在哪?找一試,用畫出來。

  (2)師肯定引導:對,大家一起讀一讀句子,注意要讀出貓的古怪來。(又老實又貪玩)

  (3)師引導:說得對,現在大家再讀一讀這些句子。

  (4)解詞:誰來說說“盡職”與“屏息凝視”的意思。

  盡職:指盡到責任。

  師:理解“屏息凝視”的站起來說一說再做一做。(一生講並演示以加深理解小貓的盡職。)

  屏息凝視:指控制呼吸並專注地看。

  (5)現在根據老師提供的練習來說一說貓的古怪性格。

  (6)師相機板書:老實、貪玩、盡職

  (7)這樣的貓,大家喜歡麼?喜歡的站起來讀一讀。

  (8)齊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還讀到了什麼。(學生會從文章的寫作手法上入手,教師相機引導,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精妙的寫作手法。)

  2、自讀第2自然

  (1)剛才大家學了第一自然段,誰知道老師是抓住哪一句話來講的?(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2)現在我們自學時也要抓住重要的詞、句來學習,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鐘自學,討論)

  (3)評講:讀懂第二自然段的舉手。

  學生彙報:

  歸納引導:文中的幾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幾個小腳印?(不能,幾朵小梅花寫出了老舍先生對大花貓的喜愛之情。)

  師歸納引導:大家說得對,這高興與不高興變成反義詞怎麼說?(高興;生氣)

  師:這高興與生氣時的表現也是貓的性格,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這隻大花貓的性格有什麼特點?

  生齊說:古怪

  (4)對,大家把這隻古怪的大花貓讀一讀。

  (5)這隻古怪的大花貓給你什麼印象?說一說。

  3、獨立學第3自然段。

  (1)總結前兩段的學習方法,遷移獨立學第3自然段。

  (2)師檢查輔導;

  ①找也一對反義詞。

  (害怕)(勇猛)

  ②把體現害怕與勇猛的句子讀一讀。

  ③這害怕與勇猛也是大花貓(古怪)性格的表現。

  三、小結。

  1、透過今天的學習,誰來說說你覺得作者筆下的貓是怎樣一隻大花貓?

  2、多媒體出示:這是一隻既( )又( ),既( )又( ),高興時( ),不高興時又( ),膽小時( ),膽大時又( )的古怪花貓啊!

  3、總結寫作方法:圍繞中心句,用具體事例介紹特點。

  4、 老舍先生的筆墨多麼酣暢淋漓,那古怪的大花貓是那麼的惹人喜愛,現在我們將要走進滿月的小花貓,去看看它又是怎樣的。是用哪些具體例項來介紹小貓的?

  四、寫作練筆(大螢幕出示寫作內容):

  1、學習圍繞中心句,用具體事例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

  2、學生練筆,集體交流,評析。

  【板書設計】

  15、 貓

  老實 貪玩 盡職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溫柔可親 一聲不吭

  (中心句) 什麼都怕 那麼勇敢

  小貓 淘氣 耍個沒完沒了

《貓》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枝折花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

  3.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體悟重點詞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和字裡行間蘊涵著的“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情趣,從而樹立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前三個自然段中貓性格古怪的具體表現和這些表現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難點】

  體會字裡行間蘊涵著的“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情趣,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

  【教學準備】

  1.教師: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有較多的瞭解;

  2.學生:蒐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並能對其進行扼要的整理;有條件的可以實地觀察貓。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1、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動物小朋友?(教師板書:貓)誰能說說你印象中的貓是怎樣的?

  2、指名說。

  3、揭示課題。

  (1)如果學生能說得比較細緻,就及時予以鼓勵:你真會觀察!已經學會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樣去仔細地觀察事物了。揭示課題。(指明學生回答印象中的貓,發現大家對貓的印象算是比較細緻的,如:眼睛晚上會發光,太陽底下會迷成一條線;爪子上有肉墊,走路沒有聲音等。)

  (2)如果說的只是粗線條的:你們所說的貓如果要老師畫出來的話,我就畫不出來了,因為你們沒有把貓的形象說具體、細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麼樣的。

  二、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要讀準生字字音;②把句子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新詞:很乖任憑盡職抓癢咕嚕淘氣開闢遭殃枝折花落生氣勃勃性格屏息凝視稿紙(生字詞檢查,可以請幾位同學領讀,再全班跟讀的方式來學習掌握)

  3、重點指導:“乖”字書寫;多音字“折”“屏”讀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完成填空題:課文共有()個自然段,第()至第()自然段是寫大花貓();第()自然段寫滿月的小貓的()。(這個框架幫助學生更快的感知整篇課文,起先行組織者的作用)

  2、請4位同學同時站起來,一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學生拿筆圈出文中所有描寫大花貓性格的詞語。(這個環節可以檢查學生句子是否讀的通順)教師隨機板書:隨機板書:(a老實—貪玩—盡職b溫柔可親——一聲不出c膽小——勇猛)(這個環節學生比預想的完成的出色,板書很清晰明白的時候,教師可以不必再次強調,讓學生自己來說,自己看明白。)

  四、精讀課文,情感昇華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指名讀(多位)。

  2、出示句子“任憑誰怎麼呼喚,她也不肯回來”你體會到貓什麼樣的性格?用“任憑……也”造句。(學生回答“固執”,在用“任憑……也”說話的時候,只指名2位學生回答,感覺不夠,可能學生對於這個句形還是沒有掌握。當學生朗讀的很好時,教師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很寬泛的“很好很好”。象這個句子,就可以這麼評價:“可以聽出,你真是隻貪玩的小貓啊”)

  3、找出文中描寫大花貓“盡職”句子。

  a、句子“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體驗“非……不可”看出大花貓的什麼性格?(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也是要注意的地方,雖然在讀句子時“非”字要突出,但不能評價學生的朗讀說:“非”這個字讀的很好,可以評價為:你彷彿讓我看到了一很盡職的大花貓。)

  b、品味“屏息凝視”①說說什麼叫“屏息凝視”。②辨析“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③指導朗讀:連幾乎聽不到的呼吸聲都要控制,那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表現?④創設情境進一步體驗:同學們找準目標,屏息凝視十秒鐘,體驗貓的盡職。4、以多種形式進行練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5、可以從大花貓的三種性格入手,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背誦課文。

  b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體驗什麼是“蹭”①蹭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從“蹭”字發現貓的溫柔可親,體驗老舍先生多麼愛貓!)②請和同桌蹭蹭,你有什麼感覺?③把這種體驗放在朗讀中,應該怎麼做?

  3、教師激趣:你聽,貓它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的叫喚,怎麼樣的呢?能不能想象一下。(教師要真正進入,採用豐富的言語引導學生進入創設的情境。)

  師:也許我們的貓,剛剛吃飽喝足會心滿意足地長叫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剛聽到主人的召喚,會乾脆利落地短應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在外面瘋跑了一天一夜,碰到了一隻勢均力敵的貓,啊,要打架啦,它會粗吼一聲──

  生:喵──

  師:也許我們的貓,正伸出脖子來讓主人幫它抓癢,它會非常受用地細叫一聲──生:喵──

  師:這“豐富多腔”的聲音是不是特別美妙啊?我們以前生活中也接觸過貓,你有發現貓這些豐富多腔的叫聲嗎?看來老舍先生真的是很愛貓啊。

  4、教師質疑:貓跳到桌上,在稿紙上踩印的為什麼是小梅花啊?

  ①這小梅花是指什麼啊?

  ②比較(小組分別讀一句)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髒腳印。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讀出了什麼感情?(預設:一組讀出第一句中的討厭感情,另一組讀出第二句中喜歡的語氣。)

  5、教師小結:我們課文的字裡行間都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熱愛之情啊!

  c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貓,膽小又勇猛,用課文中的那個詞語可以來形容(古怪)。遇上蛇都敢鬥一鬥,貓確實夠勇猛。

  3、請學生再次朗讀,注意讀出貓的勇猛和作者的自豪之情。

  五、教師小節

  一隻小小的貓,大作家老舍先生卻把它描繪的這麼生動活潑,此刻,你是否很想去看看,這些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小貓是否真的這麼古怪和可愛呢?好好去觀察你身邊的這些小事物,你會發現原來他們都是這麼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