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美傳神而富於意蘊的特點。

  2、調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瞭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賞讀基礎上熟誦全文

  【教學難點】

  寓情於景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就要會醉於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另種文體,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學過程

  (一)讀其文,疏其義

  1、對於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分組活動)

  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

  老師在螢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遊佳境

  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

  (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三)體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那麼作者寓於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後,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髮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四)探尋藝術的魔棒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採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總結學生的發言得:

  1、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髮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詳寫動態略寫靜態。

  4、善於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

  a、“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

  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裡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琅琅上口;用詞精當優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湧,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許美景中自然產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隱逸情懷。

  (五)小結本文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思想

  1、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單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的名篇,極具審美價值。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比較注重“字字落實,句句清楚,條分縷析”,儘管文章中許多字詞有文言詞法可講,文章的結構也有分析的餘地,但以此法來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寡然索味,學習興趣不大,況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優美的意境。所以,根據此教材的特點,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審美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透過自主地朗讀、品味、賞析、想象和聯想等一系列審美的體驗來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意圖。椐此本文定為用賞讀課型來教學。

  2、一般文學作品的藝術世界是由三個世界壘加而成:語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藝術世界的實體。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透過對文字的朗讀來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在腦海中呈現出作者所描繪景色的畫面,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在腦中要有“一幅畫景”或是“一幅戲景”;最後,再根據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據審美認知規律來安排教學的步驟猶為關鍵。

  3、一直很欣賞葉聖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教材只不過是個例子,透過此文的教學,為的是培養學生對寫景佳作的一種閱讀和欣賞能力,因此,學生在審美感悟過程中,教師對審美規律的歸納小結也是必要的。同時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記》既是拓寬教學內容,又是鑑證了學生對寫景小品文的閱讀欣賞能力。

  4、想像和聯想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材和課型的特徵為培養想象和聯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懷

  2、培養學生對寫景佳作的鑑賞能力。

  3、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三、課時按排:

  一教時

  四、教具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根據課文內容、意境剪輯的視聽光碟。

  3、錄音機。

  五、課型:

  賞讀課

  六、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

  1、請學生說出有關描寫江河、湖海、泉水、瀑布等有關“水”的詞語。

  (1)教師示範舉例。

  (2)學生舉例。

  [說明]本教學環節意在調動學生大腦中原有的積累,啟動思維,使其進入學習狀態,同時又與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內容掛上鉤。

  (二)導之以讀,感受語言美

  (1)明確朗讀應注意的技巧。

  (2)聽著名播音演員趙兵朗讀的課文。

  (3)學生散讀。

  (4)集體配樂齊讀。

  [說明]本教學環節意在透過讓學生自主朗讀、自主涵詠來初步感知文意。

  (三)引之以析,鑑賞意境美

  (1)根據文字,呈現圖景。

  (2)依據情景,品讀、欣賞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

  (6)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全文,配以視聽光碟,營造欣賞的氣氛。

  [說明]本教學環節意在透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在腦中閃現文意的畫面,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句來品讀、感悟、賞析,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賞寫景小品的特點。

  (四)拓之以文,掌握審美規律

  (1)朗讀袁中道《江行日記二則》(印發資料)

  (2)思考日記寫了什麼內容,體現了作者什麼情感。

  (3)理解並想象“天然一幅煙江幛子”。

  [說明]本教學環節設計意在讓學生透過拓展閱讀,鞏固欣賞寫景小品的能力,培養想象和聯想能力。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3

  【教學要點】

  1、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2、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3、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於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教學步驟及具體教學內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

  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讀課文及註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遊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遊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4、學習第二段:

  ⑴翻譯本段;

  ⑵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5、學習第三段:

  ⑴朗讀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後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6、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7、作業:

  ⑴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完成練習二,區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文從題目看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但與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敘述,而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作者描繪了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麗景緻,是一篇寫景美文。文章形聲兼備,虛實相間,動靜互見,駢散相間,藝術上也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朗讀訓練:讀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美傳神而富於意蘊的特點並背誦。

  2、能力訓練:調動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寫的藝術處理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提高審美能力。

  3、學習積累文言詞彙。

  4、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對鳶飛戾天兩句的理解。

  【教學建議】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寥寥百餘字,將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閱讀此文令人悠然神往,彷彿也置身於其中領略山水之美。故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透過讀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讀的指導。其次,就是要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意境美及作者寫景的心境與寫作特色。至於文中的難點講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課時指導學生自讀。

  【教案設計】

  一、匯入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不勝數。誰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誰就會醉於山水。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風景區?

  (學生回答)

  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拍攝於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後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遊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後,就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題目中與是給的意思。書是書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

  二、賞讀

  1、仿例讀:

  教師引入:先請同學們聽配樂示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聽清句子的停頓。聽完請同學們仿照示讀放聲自由朗讀。(配樂示讀)(仿例朗讀)

  2、美讀:

  教師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讀時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吐字清晰,音韻和諧。要注意停頓,節奏要隨情隨景而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於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這樣,才能讀其文,感其美,會其情。(美讀。可配樂進行)(讀後學生互評)。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師引入:透過美讀,我們初步感受了文章的美感。但要進入其佳境,還必須深入理解文意。請同學們對照註釋,將文中的景物用現代漢語描述出來。

  (學生描述並展示)

  2、進入佳境: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隨大螢幕的景色,聽著音樂,再請一位同學作導遊,帶我們進入作者為我們描繪的富陽至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麗佳境吧。

  (學生導遊講述:天高雲淡,神清氣爽。讓我們乘坐小船,穿行於奇山異水間。水是青的,天是藍的。魚兒在水石間戲耍,船兒在急流中風行。夾岸寒樹頓生秋之氣,兩壁猿聲送輕舟萬山。泉水叮咚叮咚地響,鳥兒在林間歌唱,蟬兒在枝頭鳴叫)

  四、述美

  教師引入:同學們,隨著這位同學的導遊,我們在品味了這一份美感後,下面四人小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後小組代表採用我讀,感到或字詞甚妙,寫出了的模式,向全班進行交流。

  (討論、交流)

  五、體情

  教師引入: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那麼作者寓於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如不能理解則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啟發: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六、品辭章

  教師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採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學生品讀,邊讀邊圈點批註)

  1、可啟發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品味:

  ⑴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以奇山異水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

  ⑵動靜結合搖曳多姿。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詳寫動態略寫靜態。

  ⑶兼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風煙俱淨,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迴百轉的特色,也表現了作者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閒適心情。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⑷巧用修辭。比喻、誇張、對偶句式的運用使讀者陶醉於奇山異水之中。

  七、總結

  教師引入:這篇文章我們就學習到這裡。誰來說一說這節課學習有哪些收穫?

  (學生總結)

  八、拓讀

  教師引入:課下如有興趣再閱讀一下陶宏景的《答謝中書》,看看兩文有什麼異同。

  答謝中書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八年級《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透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後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後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於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媒體設計】

  利用多媒體裝置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薰陶、感染。也有助於學生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代人的感受,那麼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並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麼優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麼寫成的呢?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恆呢?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相應的語句。

  六、佈置作業

  1、找出寫景句,看作者都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的,描寫的是動靜還是靜景。

  2、背誦、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