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語文選修課唐代送別詩鑑賞教學設計範文

語文選修課唐代送別詩鑑賞教學設計

語文選修課唐代送別詩鑑賞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選修課唐代送別詩鑑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瞭解送別詩內容分類方法;

  把握送別詩各異的情感;

  體會詩歌韻律美。

  能力目標:透過對送別詩的鑑賞瞭解有關的詩歌知識,掌握相關詩

  歌的鑑賞方法。

  德育目標:瞭解祖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送別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送別詩中情感的細微差別。

  教學型別:教學反饋型

  輔助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步驟:

  教師課下指導(一):

  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分別就送別詩中悽清感傷之別,清新樂觀之別,和滲透身世際遇之別的送別詩進行解說欣賞,第四組則進行總結。

  教師課下指導(二):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悽清感傷之別佔了送別詩的極大比例。傷別之中又有不同的類別,如親人之別,友人之別,情人之別等等。在選擇欣賞解說的詩歌篇目時應該注意面,避免偏激。

  學生活動:第一組悽清感傷之別

  導語:有一種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貴,這就是離別之情。如果說愛情是纏綿悱惻的悲歌,那麼友情則是情牽意繞的古曲,而親情更是感天動地的樂章。離情中有情人晶瑩的淚水,有朋友的依依不捨,有母親鬢邊的白髮,更有赤子拳拳的情懷。也許相見就意味著離別,離別就意味著傷感,但有誰能否認這離別是美的,這傷感也是美的。濃烈的感情化作語言的珠璣散落在歷史的盤中。

  入選篇目:

  無

  題(李商隱)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送李端(盧綸)

  教師課下指導(三):

  正如並非所有的聚會都令人歡欣一樣,並非一切離別都讓人傷懷。有一些詩人對離別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其清新樂觀的'精神境界會讓人耳目一新,瞭解它們,才能更好地瞭解送別詩。

  學生活動:第二組清新樂觀之別

  導語:第一組的同學告訴我們,離別是一種痛,痛得令人肝腸寸斷,我想問一句,難道離別只有漣漣的淚水和無盡的哀傷嗎?不。透過我們課上的學習和課下的閱讀積累,我們發現:有相當多的詩人敢於跳出送別詩傷感的通套,他們的詩別開天地,或對美景加以讚揚或對友人寄以祝福,清新秀麗,為送別詩添上了明快積極的一筆!

  入選篇目:

  送人遊嶺南(戴叔倫)

  黃鶴樓送孟皓然之廣陵(李白)

  送梓州李使君(王維)

  送桂林嚴大夫赴任(韓愈)

  教師課下指導(四):

  從古到今,離別往往是最讓人感慨萬端的一件事情。離別的感情,往往會激發人們更多的感觸,而這感觸又往往與身世際遇有關。

  學生活動:第三組滲透身世際遇之別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問題:李白是如何將豪放之語與悲傷情懷有機融合在一首詩歌中的?(賞析後全班同學討論)

  小結:剛才同學們講傷別、喜別,都是離人一時心情的起伏。而如果一首詩,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長久以來多舛命運的感情積澱,那麼它所表達的離情別緒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這就是我們組講解的送別詩,它寄無限人生感慨於依依惜別之中。分析這樣的詩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時期來看,像李白,他豪邁的語言歸結於他豪邁的性格,悲傷的格調則歸結於長期不平的際遇。

  多少人鮮活的生命歷程構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別詩史。詩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卻是詩歌的全部。當離人的眼淚化成鑽石,當離別的悲歌化為永恆的樂章,讓我們期待重逢在燦爛的季節!

  教師課下指導(五):

  我們將送別詩按內容劃分為三大類,並不是說要把所有送別詩歌的內容生硬分離歸入其中,我們應該知道,許多送別詩歌中的情感是複雜的,其內容和情感的複雜與多元性為後世文學創造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要想真正瞭解和把握它,還需要欣賞者細細體會。

  學生活動:第四組總結

  冬夜送人(賈島)

  別董大(高適)

  於易水送人一絕(駱賓王)

  明月夜留別(李冶)

  學生總結:中國是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壇上湧現出千百為傑出的詩人和不計其數的優秀作品。可以說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化中最珍貴的瑰寶,而送別詩則以它獨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生活中幾乎處處可見送別詩的倩影,因此,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細細觀察和體味。

  附:教師導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分離與相聚切割又彌合著漫漫人生。從古到今,離別往往是最讓人感慨萬端德一件事。

  生離死別是情感的極至,詠別是歷代詩歌永久的`主題。唐人離情詩中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內容各異,情感各異。

  有的纏綿悱惻,悽清感傷;

  有的清新樂觀,灑脫放達;

  也有的離傷中透出身世之感,際遇之悲。

  下面請各組同學就這三種類型分別加以鑑賞分析。

  教師總結:各組同學的分析鑑賞十分出色,各有側重,切入巧妙。反覆的誦讀和精彩的賞析將我們帶入深沉悠遠的離情氛圍。當我們隨悽清哀婉的送別而輾轉傷懷時,當我們為清新明朗的送別而歡欣鼓舞時,當我們為離傷中滲出的身世之感際遇之悲而扼腕嘆息時,我們已經走進了送別詩。只有走進送別詩,才能感受到詩歌美麗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長韻味;只有走進送別詩,才能感受到詩歌優美的詞句中蘊含的深沉魅力。

  教學後記:

  1、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們發現,適當引導和指點後,整節課的難點便不在理解詩歌,而在於誦讀詩歌。如果能在今後的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誦讀能力,對詩歌的理解會大有幫助。

  2、努力做到將知識性與文學性有機結合起來而不顧此失彼,將是本課今後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