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1

  一、說教材

  1.選材貼近小班幼兒的生活。大米飯是我們南方的主食,俗語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那麼大米飯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

  2.鍛鍊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現在的寶貝都是獨生子女,只要口一張,眼一眨,大人就知道寶貝要什麼,導致與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極差。

  3.適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透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在“揉揉”“搓搓”“塗塗”“貼貼”的過程中,學習將皺紋紙團壓搓圓的技能,充分體驗手工製作帶來的快樂。

  4.提供充分有效的活動準備。教師給幼兒的準備要充分有效,這是美術活動成功的前提。具體活動的準備:

  (1)人手一張畫好碗狀圖形的有色粉畫紙。

  (2)皺紋紙若干、膠水人手一份。

  (3)小動物若干,一碗白米飯。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知識目標:欣賞米飯的形狀、色彩,知道米飯是一粒一粒的,並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

  2.技能目標:嘗試將皺紋紙揉一揉,搓一搓,蘸上膠水,製作香噴噴的大米飯。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大膽操作,體會運用獨特方法進行製作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

  學習用揉、搓、塗、貼的技能,製作香噴噴的大米飯。

  活動的難點:

  把米飯裝進碗裡堆得高高的,不從碗裡掉下來。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活動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講解示範法和指導法,來適應教學內容傳遞的需要和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進行教學。透過操作與語言的緊密結合來突出重點,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生疏為熟悉的辦法來突破難點。用簡潔的、遊戲化的語言進行演示與講解,使操作的每一個步驟和要求形象化、具體化,易為幼兒所理解與掌握。同時,我還運用了興趣式指導和滲透式指導法。從幼兒出發,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

  如:搓圓的技巧,我是利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強化:“揉一揉、搓一搓、圓又圓、塗一塗、貼一貼;”再如,要求幼兒米飯做的多,是這樣說的:“米飯做得滿滿的,小動物才會吃的飽飽的”。從而避免說教式的提要求和示範。

  透過教師的演示,兒歌式的強化,幼兒在自然輕鬆的氛圍中邊聽邊看,在邊說邊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領會了搓圓要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說過程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情境“動物幼兒園又新來了朋友”為中心主題,以教師的示範幼兒練習為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

  總的活動流程是:情境匯入→教師示範→幼兒練習→活動評價(展示幼兒做的米飯,請小動物品嚐)。

  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1.匯入:以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創設富有童話色彩的情境,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各種小動物),易於促進師幼、幼幼之間的情感交流。(時間1分鐘)

  2.新授:

  教師示範“香噴噴的大米飯”。透過教師兒歌的形式(拿好一根皺紋紙,揉一揉、搓一搓、圓又圓、塗一塗、貼一貼,一粒米飯做好了),準確的講解示範,使幼兒自然地掌握做米飯的步驟,明確了做米飯的要求。讓枯燥的手工活動變得鮮活靈動,同時,又讓幼兒體驗到“做米飯”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更激起幼兒自己做米飯的強烈願望。(3分鐘)

  3.練習:

  幼兒做米飯,教師巡迴指導。教師觀察幼兒,並用遊戲口吻進行指導(我們要多做一點,把米飯做得滿滿的,小動物才能吃飽),鼓勵幼兒大膽地操作。指導時注意個別差異。(10分鐘)

  4.活動評價:

  請小動物品嚐。以請小動物品嚐的形式進行,既合乎主題情節,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資源,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得到他人的評價,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促進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2分鐘)

  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活動遊戲性、趣味性極強,進一步促使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操作,體會手工製作的樂趣。

  2、瞭解米飯製作的過程,喜歡吃米飯。

  3、嘗試將碎紙屑均勻的灑在塗有漿糊的地方。

  【活動準備】

  1、電飯煲一個,大米若干、水。

  2、白色油畫棒、膠水,碎紙屑,彩色卡紙做的圓形大桌子。

  3、大嘴娃娃彩卡10張,大飯碗彩卡10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談話匯入

  師:“孩子們,來幼兒園一上午了,餓了沒有?今天老師請大家吃香噴噴的米飯好不好!看,老師把東西都拿來了。小朋友們一定要睜大了眼睛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喲!”

  二、觀察教師製作米飯過程

  師:“首先,老師先把大米放在水裡洗一洗,這個步驟叫淘米,完了之後老師在米飯里加了些水,為了讓米飯更好吃,我在米飯里加入蘋果丁,然後蓋上蓋子,最後接通電源。一會我們的米飯就可以吃嘍!”

  三、大家一起做米飯

  1、師:“一會就可以吃米飯了,開不開心。”旁邊傳來一陣哭聲,師:“是誰在哭?哦!原來是這些大嘴娃娃們,他們一定也和小朋友一樣餓壞了才哭的,我們幫幫他們,一起給他們做些大米飯吧!”

  2、討論:“怎麼可以畫出滿滿的一碗大米飯?”

  師:“老師這裡只有一個碗,可是怎麼才能畫出滿滿的一碗大米飯呢?誰能說一說?看老師是怎麼樣做的。首先用白色的油畫棒沿著碗的一邊往上畫直到碗的另一邊,一條米飯輪廓出現了,然後在輪廓裡均勻的塗上一些膠水,最後撒上一些碎紙屑。香噴噴的米飯做成了,聞一聞香不香?小朋友們也來試一試吧?”

  3、幼兒“做米飯”

  幼兒坐在桌子旁邊的椅子上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小朋友們可以畫出與別人不同的米飯輪廓,高高的,平平的,或是被吃了一大口的都可以。不要把材料弄到身上和地上,做完的小朋友請將紙屑放到盤子裡。”

  4、娃娃“吃米飯”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都做出了香噴噴的米飯,來,快把做好的米飯送給娃娃們吃吧。”

  四、吃米飯

  師:“娃娃們都吃到了香噴噴的米飯,填飽了自己的小肚子,非常開心,那位咱們也去看看我們的米飯好了沒有!”

  教師開啟電飯煲,請幼兒看一看米飯的樣子,聞一聞米飯的清香,一起吃米飯。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3

  一、設計意圖:

  孩子的學習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米飯是被認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小朋友幾乎每天都要吃,因此設計這樣一個貼上米飯的活動,既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透過幼兒幫助娃娃做飯吃的情感感知,讓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並且透過學說短句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參加貼上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2、用膠水來貼上米飯,感受活動中的快樂。

  3、學說短句:“白白的,香噴噴的大米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活動重點、難點:

  體驗貼上活動的樂趣。

  將膠水塗抹在一次性盤中,然後將米飯貼上到碗裡。

  四、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一次性盤子膠水音樂抹布用餐巾紙做的米飯拿盆裝好

  五、活動過程

  1、情感感知:激發

  幼兒產生幫助他人的願望

  情景表演:以哭聲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指導語:“誰在哭呀?哦!原來是娃娃。那麼我們來問問娃娃為什麼哭呀?”

  對話:“娃娃你怎麼哭了?”娃娃說:“我餓,我要吃飯。”

  老師:“哦,原來娃娃是肚子餓了,要吃飯,讓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她吧!”

  2、老師示範:

  出示一個一次性盤和小球(用餐巾紙做的米飯)

  師:“這隻盤裡有米飯嗎?”

  幼兒:“沒有!”

  師:“那我們就來燒米飯好嗎?要燒飯呢要先放水(在盤裡塗抹膠水),然後再把米寶寶粘到盤裡。——燒米飯,燒米飯,燒好米飯香噴噴。”一邊念一邊粘。

  3、幼兒開始貼上:

  “下面我們小朋友也來學學燒米飯!”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並給予適當的指導,貼好後請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師:“米飯燒好了,請小朋友聞聞米飯香不香?”(老師做聞的樣子——真香!)

  4、學說短句

  師:“看我們小朋友多能幹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噴噴的米飯都做好了!”

  指導幼兒說“白白的,香噴噴的米飯。”

  活動評價: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幹!

  5、給娃娃送米飯。

  師:“娃娃吃飽了,不哭了,真高興啊!讓我們和娃娃一起跳個舞吧!”

  6、活動結束。

  六、特色體現

  1、體現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特點。

  2、將感知、操作等形式結合起來,不僅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發展,也在情感上得到美的薰陶。

  3、老師的示範、參與和指導,體現了師幼互動的原則。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4

  一、背景資料

  (一)知識背景

  每當我們吃米飯的進修,會想到大米飯是片樣製做出來的,是由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米飯對人類生存起著一定的作用,它的味道好、有營養、吃好了飯才能長身體,長得壯。

  (二)方法背景

  小朋友們可以用小勺、小口袋等玩米,瞭解它的特徵,知道它的用途,並觀察洗米、蒸飯的過程

  二、科技活動方案

  1、問題提出:

  一日唐岱的媽媽入園時對講“唐岱不愛吃米飯,愛吃麵食,中午就讓他少吃一點吧。”由此我意識到,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這和家庭的生活習慣有關,北方的家長就愛吃麵食,這種偏食直接影響著孩子。

  2、適應物件

  3~4歲幼兒

  3、活動時間

  由認識大米的主題活動開始,搞一個系列活動,認識米的外形特徵,用處,瞭解米飯的製作方法,知道香噴噴的大米飯來之不易,更愛惜勞動果實,尊重勞動人民。

  4、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讓幼兒知道米飯的味道,有營養,吃好飯菜身體好,瞭解香噴噴的米飯來之不易,要愛惜飯菜豐富詞彙,香噴噴、噴噴香、營養。

  5、活動資源:

  水、電飯煲、水盆、小水杯、小碗、口袋……

  6、活動過程

  (一)品嚐噴噴香的米飯、米粥。

  聞一聞,味道是什麼?

  嘗一嘗,味道怎樣?

  7、講述噴噴香的飯菜的`作用?

  (1)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我們要吃什麼?

  (2)為什麼我們每天每頓飯要吃飯呢?不吃行不行?

  (3)你喜歡吃飯嗎?為什麼?說說你是怎樣吃飯的?

  小結:我們每天都要吃三頓飯,香噴噴的飯菜為我們提供了生長髮育的所需要的營養,如果不好好吃飯、挑食那對學習發育都會有影響,個子長不高,還容易生病,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吃飽,吃好三頓飯,不挑食,不浪費,那樣身體才好,才會聰明。

  (三)香噴噴的米飯的來歷

  1、噴噴香的米飯是誰做的?

  2、大米飯是誰種出來的?

  3、我們是怎樣做?

  噴噴香的米飯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是廚房的叔叔阿姨做出來的,他們非常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要剩飯菜。

  (四)出示掛圖,複習古詩《憫農》。

  8、活動評價

  小朋友們從始至終都積極圍繞

  活動進行,他們既覺得新奇,又覺得有趣,小朋友們透過玩米、洗米、做飯等過程,瞭解了製作米飯的過程,知道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小朋友們今後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寶寶。

  9、活動的延件:

  知道大米可以製作米花、米酒等等。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將衛生紙揉成團,並均勻地粘在塗有漿糊的地方。

  2.能夠大膽操作,體會手工製作的樂趣。

  3.瞭解製作米飯的過程,喜歡吃米飯。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大米飯圖片、白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1.播放大米飯圖片。

  與幼兒討論大米飯的樣子和味道。

  “你們喜歡吃米飯嗎?”“為什麼?”

  2.我們也來做米飯。

  (1)教師出示大頭娃娃和碗的卡片。

  “這些娃娃也餓了,我們一起給他們做些大米飯吧!”

  (2)教師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畫出滿滿的一碗大米飯。

  引導幼兒把衛生紙揉成團,做成“大米飯”,再用固體膠在“碗”內均勻地塗抹上漿糊,然後把做好的“大米飯”粘在碗裡。

  提醒幼兒儘量不要把材料弄到身上和地上,做好“大米飯”後,將桌上的碎紙放到垃圾盤中。

  3.要吃米飯嘍。

  (1)教師引導幼兒將做好的“米飯”粘在大頭娃娃上(用雙面膠固定)。一邊固定一邊學習說:“大米飯營養多,香噴噴的米飯送給你!”

  (2)將做好的“米飯”展示到主題牆上。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將白色皺紋紙撕下來、搓圓、貼上在飯碗上。

  2.透過討論、示範和實踐,練習搓圓技能。

  3.能夠大膽操作,體會手工活動的樂趣。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畫好碗狀圖形的有色紙人手一張。

  2.每組一份白色皺紋紙、兩份漿糊、抹布。

  3.兩個範例(空和滿)。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學習製作:香噴噴的白米飯

  1.教師示範操作方法(出示空碗範例)先拿一張白紙,撕一撕、捏一捏、蘸一蘸、貼一貼就行了,誰願意來試一試啊?碗裡要裝滿香噴噴的白米飯哦。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引導幼兒在輪廓線內製作,儘量不要把漿糊抹在桌子上和身上。

  (三)展示作品,教師小結

  1.作品展覽,幼兒相互參觀,比一比誰做的大米飯最好。

  2.幼兒拿著自己做的白米飯餵給爸爸媽媽吃,並練習說:爸爸,媽媽,我請你吃大米飯。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 知道米煮熟了,就是我們吃的飯。

  2. 學習將泡沫屑貼上在“小碗”裡。

  3. 知道不能浪費米飯,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圖片、白色泡沫屑、畫好碗的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1. 匯入:拿出準備好的米,請小朋友來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如:顏色、味道、大小)

  2.以ppt圖片加入故事情節的形式將大米展示給幼兒欣賞,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不一樣的小朋友,他給我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來聽一聽故事裡發生了什麼… …

  出示圖片,教師開始講故事

  3.師:我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也來親手做一碗白米飯。

  教師演示做“米飯”的過程:事先在紙上畫好小碗,用固體膠塗在“碗”上,把大米(白色泡沫屑)撒在塗過膠的部分。

  師:米飯應該是在碗裡的,不能貼上到碗外面去,注意先在碗裡塗上膠水,再把“米飯”貼上到碗裡。

  4.請幼兒回到桌上開始操作。

  教師始終在旁指導幼兒,反覆提醒幼兒不能將“飯”弄到碗外面。

  5.教師總結評價。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8

  目標:

  1、介紹自己吃過的中西餐,瞭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嘗試用辯論的方式發展自己的見解,願意傾聽並接納他人的意見。

  3、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工具材料:

  課前幼兒調查瞭解中西餐的特點。

  活動設計:

  一、引出課題

  你吃過西餐嗎?味道怎麼樣?,你覺得中餐好還是西餐好?

  二、兩組自由討論

  1、中西餐有什麼特點?(味道、營養、種類、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麼?

  三、小小辯論會

  1、瞭解辯論規則。

  2、幼兒分兩組展開自由辯論。

  四、幫助小結

  1、中西餐對比,得出各自的優缺點。

  2、我們的飲食。(中餐為主,西餐為輔)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米飯在口腔裡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2、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過程與方法:

  1、用細心體驗、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的方法獲得結論。

  2、透過實驗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米飯與澱粉與碘酒的化學變化實驗。

  教學難點:

  米飯甜味的原因。

  教學準備:

  米飯、澱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帶常見食物

  教學過程:

  一、談生活經驗:

  1、我們每天都吃的米飯,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2、學生談,激起課堂與生活的聯絡。

  二、品味米飯:

  1、要求每位同學都品嚐,馬上請同學邊品邊答味道。2~3分鐘時間後,請同學說說。

  2、思考:米飯是甜的麼?說明了什麼?剛吃的時候怎麼不是,後來怎麼又甜的呢?

  3、試嘗饅頭或麵包1~2分鐘,什麼味道?你覺得它們的甜味與什麼原因有關。(一部分同學有這方面的知識)

  4、閱讀課本30頁資料。認可澱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澱粉實驗:

  1、出示澱粉,觀察感受澱粉。

  2、實驗感受澱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觀察。一定提醒學生滴管頭不能碰到實驗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飯上,觀察,說明了什麼?驗證了我們的資料。

  4、思考:藍色的物質還我們的米飯和澱粉麼?是一種新物質麼?這是一種化學變化。

  四、食物澱粉鑑別:

  活動:我們有了碘酒可以鑑別澱粉的法寶,我們就可以鑑別許多的食物裡是否有澱粉的存在了。推測並驗證你們的食物吧,記錄在31頁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動:在革命時期,需要要寫一封無字密信傳遞資訊,(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密信),誰能幫我們解讀?

  課外活動:製作神秘無字信件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10

  一、 教學目的

  1. 透過比較瞭解事物間的細微差別,瞭解米飯中含有澱粉,澱粉遇碘酒會變色。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3. 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學會使用工具進行驗證的科學方法。

  二、 教學重點

  瞭解米飯中含有澱粉,澱粉遇碘酒會變色。

  三、 教學難點

  1. 讓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觀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

  四、 教學準備

  小組材料:一小團米飯、一些大米、一次性飯碗1只、水桶1只、金屬湯匙1個、澱粉、一次性筷子4雙、蠟燭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紙5張、棉花籤2根、培養皿1只、毛巾1塊、廢物盤1個、塑膠藥匙1個。

  教師材料:一次性筷子1雙、金屬湯匙1個、澱粉1小包、白紙1張、米飯、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籤1根、廢物盤1個。

  五、 教學過程

  (一) 匯入(1分鐘)

  談話:(出示米飯)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米飯。(板書課題:米飯的觀察)

  (二) 觀察米粒與飯粒有什麼有同。(8分鐘)

  1.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米粒與飯粒有什麼不同?

  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比較?

  (大小、軟硬、粘手與不粘手、顏色、形狀、香味、味道)

  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3.彙報比較結果。

  4.有同學發現米飯越咀嚼越甜,我們一起來試一下。(試兩次)

  有誰知道原因嗎?(板書:澱粉)

  (三) 澱粉的觀察(29分鐘)

  1. 觀察澱粉(14分鐘)

  (1) 談話:米飯中含有澱粉,澱粉經過咀嚼後會變成有甜味的糖類。同學們想知道澱粉是什麼樣的嗎?可以用什麼方法觀察?

  學生觀察澱粉,並彙報。(白色、細、滑)

  (2) 剛才,同學們透過看、摸、聞觀察了澱粉,現在金老師把一小勺澱粉倒在湯匙裡,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攪一攪,澱粉會有什麼變化呢?大家動手觀察一下。

  (3) 如果把這澱粉糊用火加熱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想做這個實驗嗎?

  這個實驗要用火,所以特別要注意什麼?(注意:安全)

  學生分組實驗,並彙報實驗發現。(澱粉像米粒一樣加水加熱後變大了。)

  2、碘澱反應(14-15分鐘)

  (1)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點蠟燭、拿米飯,手都弄髒了,現在大家到水桶裡把手洗一下,我看哪個組動作最快。

  洗乾淨了嗎?金老師不放心,我請一樣東西來幫忙。(出示:碘酒)認識嗎?有什麼用呢?教師示範消毒。(給拇指和食指塗上碘酒)

  學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談話:消好毒了嗎?現在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實驗。

  在每個課桌裡都有一張白紙,請大家把它拿出來。現在,請每個同學用這兩個消過毒的手指,撿出4粒米飯,排列在這張白紙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齊,二不要把飯粒弄髒。

  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彙報。

  是不是你把飯粒弄髒的呢?猜測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4) 碘澱反應

  談話:澱粉遇到碘酒真的會變色嗎?你有辦法驗證嗎?(師提示用滴管)好,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實驗,並彙報實驗發現。

  是不是所有含有澱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會變色呢?

  學生檢驗米粒,並彙報。(師板書: 變色)

  (四) 複習鞏固:(2分鐘)

  談話: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你還想研究什麼?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介紹自己吃過的中西餐,瞭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嘗試用辯論的方式發展自己的見解,願意傾聽並接納他人的意見。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工具材料:

  課前幼兒調查瞭解中西餐的特點。

  活動設計:

  一、引出課題你吃過西餐嗎?味道怎麼樣?你覺得中餐好還是西餐好?

  二、兩組自由討論

  1、中西餐有什麼特點?(味道、營養、種類、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麼?

  三、小小辯論會

  1、瞭解辯論規則。

  2、幼兒分兩組展開自由辯論。

  四、幫助小結

  1、中西餐對比,得出各自的優缺點。

  2、我們的飲食。(中餐為主,西餐為輔)

  小班美術《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教學設計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並有節奏地念唱兒歌。

  2、引導幼兒瞭解井岡山革命傳統的由來,鼓勵幼兒瞭解家鄉歷史,激發愛國情感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圖片:紅米飯、南瓜粥、炒茄子、炒野菜。

  2、教學掛圖。

  3、 幼兒用書、磁帶。

  活動過程:

  1、出示紅米飯、南瓜燙、炒茄子、炒野菜的圖片,請幼兒欣賞、辨認。

  (1)逐一出示圖片,請幼兒說說菜名。

  教師:圖片上的是什麼菜呀?用什麼做的?你吃過嗎?

  (2)由四樣菜引出兒歌。

  教師:娃娃特別喜歡吃這四樣菜,每次都吃得精光,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欣賞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聽到的兒歌中的內容。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

  (3)教師邊朗誦邊指出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請幼兒跟著教師邊看圖片邊朗誦兒歌。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兒歌,看看你記住了什麼。

  3、理解兒歌、學習兒歌。

  (1)請幼兒討論井岡山革命傳統的由來。

  ①、教師:你吃過兒歌中說的東西嗎?味道怎麼樣?你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嗎?

  ②、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幫助幼兒瞭解井岡山革命傳統飯的由來,培養愛國情感。

  (2)根據圖片學習、記憶兒歌。

  ①、教師:現在老師做大喇叭,小朋友們做小喇叭,看著圖片一塊來學這首兒歌。

  ②、引導幼兒邊看兒歌邊看圖片邊小聲跟著老師學習兒歌。

  ③、引導幼兒大聲朗誦兒歌。

  教師:現在老師做小喇叭,你們做大喇叭,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兒歌。

  (3)教師將已經記住的兒歌內容圖片藏起來,幼兒朗誦兒歌,檢驗學習效果。

  教師:你哪句兒歌不用看圖片就會說了?我把圖片藏起來,看看大家會不會說兒歌了。逐步將圖片收起,直到圖片全收起來幼兒也能獨立朗誦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