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錶模型。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分(5分5分地數);

  2、能認、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概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2、正確認識幾時幾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再現,匯入新課

  1、這是什麼聲音?鐘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時間王國繼續探索有關時間的奧秘(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認識鐘面

  1、走時時間王國,要想了解關於時間的奧秘我們得先認識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什麼?

  一邊演示,一邊提問:

  A、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多少個大格?我們來數一數

  B、一個大格被短線分成幾個小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

  2、你是怎樣數的?

  (二)認識分

  1、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

  你能記住每個刻度數字表示幾分嗎?和同桌說一說

  (三)認識時

  1、看龜兔賽跑比賽,說說誰贏了?

  分針走一圈是多少?當分針走一大圈的時候時針走多少?時針走一大格時間是多少?

  認識:1時=60分。

  (四)讀時間

  1、我們認時間的時候,不僅要看分針,而且要看誰?

  2、這是幾時?你是怎麼看出來是8時的?

  3、這是幾時幾分?8:05

  寫時間:生說師寫

  那麼這個時間在電子錶上怎樣表示呢?我們來看,因為是5分,不滿10分,所以我們在小圓點右邊的第一位,添寫一個零。(板書:8:05)這個時間我們還可以寫做8時05分。(板書:8時05分)像這樣的時間,你們會寫吧。

  4、讀寫:11:30和3:45

  總結讀時間的方法

  我們要先看時針,再看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三、練習反饋

  1、連一連

  2、寫一寫:91頁1題小紅的一天

  3、學會了讀寫時間,你們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我們一起聽1分鐘的歌曲。

  4、你覺得1分鐘的時間怎麼樣?

  雖然一分鐘很短暫,但只要你不浪費他,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鐘,做時間的小主人,能做到嗎?

  5、小遊戲:時間列車

  時間過得可真快,我們要結束時間王國之旅回家了,用我們手中的智慧卡乘座時間列車回家吧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鍾,學生準備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

  (讓課鈴響)

  師:上課……

  師:哪位同學說說,現在是第幾節課?(第二節課)你知道我們學校第二節的上課時間是幾時嗎?(邊問邊出示課件,課件顯示一個鐘面,定格在9:00)

  2.複習舊知。

  師:你怎麼知道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9時的?(時針指著12,分針指著9,是9時。)

  3.匯入新課。

  (大約過了5分鐘左右,螢幕上的鐘面顯示出9:05)

  師:同學們,你們又知道現在是幾時嗎?

  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

  二、直觀演示,探索新知

  (一)認識鐘面

  1.師:透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鐘面上有些什麼?

  2.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討論交流、互相補充。

  3.學生反饋交流結果,教師用課件演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二)認識時間。

  1.認識分。

  (1)引導學生觀察分針。(螢幕顯示放大的鐘面,演示分針走1小格)

  師:分針是用來表示“分”的,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邊在課件中演示,邊提問:

  ① 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麼?(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 分針指著4是幾分?為什麼?

  ③ 分針指著7是幾分?為什麼?

  2.認識時間。

  (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

  師: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時針指著3多一點,是3時,分針指著1,是5分。)

  師:那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3時5分)

  (2)教學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兩種表示方法在上學期已學過,在些讓學生注意在寫3時5分時,要在兩點後面加一個“0”如:“3:05”)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二、三個鐘面。

  3.認識時、分的關係。

  (1) 學生分組操作。

  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小鬧鐘,撥一撥,看一看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幾大格,並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

  學生反饋,教師出示課件:分針走一圈,同時時針走一大格。

  (3)引出“1時=60分”。

  師: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分?(60分)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1時)

  師:透過同學們的操作,我們知道:1時=60分 (板書)

  三、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1.教師撥鍾,學生說時間。

  2.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鍾,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3.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鍾。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做一做”第1題。

  學生練習時,先說一說: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再把時間寫在每個鐘面的下面。

  2.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別對應多少分,再說一說第一幅圖中的學生在做什麼,讀出時間是幾時幾分,再用兩種方法記錄下來。

  學生完成後,兩人為一小組,相互說說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邊說邊用小鬧鐘把時間撥出來。最後讓幾位說得好的同學說一說,並教育學生要有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3.練習十五第2題。

  先讓學生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再連線。

  五、小結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學到了什麼?

  (下課鈴響,螢幕上的鐘面顯示出9:40)

  師:你能說出我們第二節課下課的時間是幾時幾分嗎?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角和直角的認識,能正確區分角和直角。

  2、在複習中藉助動手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3、能快速地認識鐘面上的時間,如整時和幾時幾分

  4、培養學生從小善於觀察,仔細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角和直角,會畫角。

  2、能準確地認識時間,解決與時間有關的問。

  教學方法:

  在複習中藉助動手操作,小組研討培養學生的時間、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小豬、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認識角的兒歌嗎?一起齊誦一遍: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注意,先畫頂點後畫邊。

  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和角有關的知識。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複習角與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稱

  (1)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在教室裡看到的角。

  (2)學生小組交流。

  (3)彙報發現的角。

  2、直角

  (1)在角當中有一種角叫直角,你們是怎麼判斷的呢?

  學生彙報並演示判斷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稱你還記得嗎?

  學生回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

  (3)請你畫一個角。

  學生用三角板畫直角。

  (4)出示第102頁第6題梯形圖。

  這個圖中有幾個角?其中有幾個是直角?

  你能在圖裡面畫一條線段使這個圖增加3個直角嗎?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獨立探究,在書上嘗試畫線段並上臺演示自己的畫法。

  (5)組織全班交流訂正。

  (二)複習認識時間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著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麼?

  (1)誰來說說鐘面上有什麼?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並引導學生小結:

  ①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②當分針指著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複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鍾,引導5分5分地數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三、 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 在這個鈍角的內部,從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麼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2、 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媽媽準備到商場買衣服,到銀行交水電費,去餐館買早點,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標序號。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鐘錶模型、手錶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教學開始,先出示一幅學生們正準備上課的情境圖,讓學生猜是第幾節上課了,並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又激發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二、利用鐘錶模型,認識鐘錶刻度

  1、四人小組合作:觀察鐘錶模型

  2、讓學生觀察推理:分針從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幾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為分針的單位時各是多少分。

  3、同桌一起撥一撥,引導學生觀察時鐘走1大格,分針走了幾小格,從而得出:1小時=60分。

  三、加強觀察、實踐、探究幾時幾分。

  1、讓學生觀察幾個分鐘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時的鐘面。透過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的方式說說鐘面的時間,並歸納看鐘的方法:先看時針,確定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可以用5分5分數的方法確定是幾分。

  2、讓學生觀察一般情況的幾時幾分,透過小組交流得出看分針的方法:可以先確定接近分針的大格刻度是幾分,再用1分1分順數或倒數的方法讀出是幾分。

  四、讀讀撥撥、初步實踐應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撥一撥,每天上學、放學時間。

  3、小組一起撥一撥,交流所撥的時間,並說說所發生的事情。

  五、課堂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怎麼樣學的?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90、9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善於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激發興趣

  二、以舊引新——掀起慾望

  整時、半時、用幾時幾分引入課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2.認識分 分針走1小格經過的時間是1分,走幾小格經過的時間就是幾分。 課本第90頁在括號裡填出相應的數。

  3.時分關係 分針和時針進行比賽,時針從12走到1,走了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從12轉了一圈,是60分。(1時=60分)

  4.讀寫鐘面時刻。

  (1)認9時5分,寫9:05 (2)展示自我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2、填空3、拓展4、小結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透過活動進一步認識時間,正確讀、寫幾時幾分。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3、情態、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幾時幾分1小時=60分

  教學方法:

  四人小組合作

  教具學具:

  鐘錶模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透過師生談話,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是“我的一天”。

  二、活動展開。

  1、讓學生獨立製作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採用“幾時幾分”的計時方法或電子錶的表示方法,在活動紙上寫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教師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用在鐘面上畫上時針分針的方法表示。

  2、小組內交流各自的一天作息時間安排。

  3、班內展示、評議。

  (1)“我說我撥”形式。即自己邊彙報同學在鐘錶模型上撥出時間。

  (2)“我撥你說”形式。即彙報同學在鐘錶模型上撥出時間,其他同學讀寫是幾時幾分。

  (3)“我說你撥”形式。即彙報同學說出時間,其他同學在鐘面上撥出時間。

  4、提高性練習。教師撥鐘面讓學生說出幾時幾分。再過幾分是幾時幾分。

  5、調整完善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三、活動延伸。交流收集到的有關時間方面的數學素材(如火車票、汽車票、飛機票,工廠商店作息時間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啟發學生在實際應用方面舉出更多的時間的例子。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透過思考,學會找出合適的時間的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排除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星期天,明明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但是還要完成作業,他該怎麼安排時間呢?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

  觀察主題圖,你知道了什麼?

  明明做完作業要去踢球

  明明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

  要把明明去踢球的時間找出來。

  2、解決問題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這三個時間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檢查一下,解答正確嗎?

  4、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根據做事的時間來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時間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三第4題

  想一想,應該怎樣找出小紅去摘西紅柿的時間?

  2、完成練習二十三第4題

  幫亮亮找出正在做某項事情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有:時、分的認識,間隔5分鐘的讀寫,時間的實際應用和經過時間的合理性。知識基礎是一年級下冊的認識鐘錶和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在小學階段時間的學習共分三次:一年級的認識鐘錶;二年級的時和分;三年級的年、月、日的認識,由此可以看出,在時間的學習上,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單位比較不易理解。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時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鐘錶模型等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體驗時間長短,掌握有關時間的知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1時=60分。讓學生透過體驗1小時、1分鐘的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1小時和1分鐘的時間觀念。

  2.會看鐘表,能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時刻,讀寫幾時幾分,並能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觀念。

  難點:幾時多的認讀,以及建立1小時、1分鐘的時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匯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探究新知→知道1時=60分,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匯入】

  師: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稱叫做“報數”:我們5個5個地報數到60,哪一大組來開火車呢?

  學生活動。

  師:小火車開得真不錯,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報數,好嗎?

  全班同學按順序開始報數,如果報數到60,然後從頭再來。

  師:剛才我們做的遊戲是5個5個的報數,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5個5個地數地情況?

  生1:鐘錶面上的情況?

  生2:鐘錶面上分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又分5個小格,數數的時候就是5個5個地數。

  師:同學們想得不錯,鐘錶面上的數字也是5個5個地數,鐘錶能幫助我們認識時間,每天我們都離不開時間,我們曾學過看鐘表上的整點和半點,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認識時間。

  【探究新知】

  一、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教學例1。

  1.認識鐘面。

  出示鐘面,師提問:鐘面上有些什麼?

  生: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師: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

  生: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

  師:每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

  生: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

  師:從12到1裡面有5個小格,那麼從12到2裡面有幾個小格呢?你是怎麼想的?12到3呢?

  生: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從12到2裡面有2個大格,2個大格里面就有10個小格,而12到3裡面有3個大格,因此它有15個小格。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生:60個。

  (此過程都由課件演示)

  2.認識時。

  實物演示:閃動時針,並且時針從數12走到1,說明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就是1時。

  師:時針從1走到2是1小時,那麼從4走到幾也是1小時?你還能說一說,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嗎?

  生1:從4走到5是1小時。

  生2:從7走到8,或從8走到9……經過的時間都是1小時。

  歸納總結: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經過的時間是1小時。

  3.認識分。

  (1)引導學生觀察分針。(實物演示分針走1小格)

  師:分針是用來表示“分”的,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教師邊說邊演示)

  (2)教師利用教具邊演示邊提問:

  ①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麼?

  生:一個大格有5個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針指著4是幾分?為什麼?

  生:分針指著4就有4個大格,所以5×4=20分。

  ③分針指著6是幾分?為什麼?

  生1:分針指著6就有6個大格,所以5×6=30分。

  生2: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

  師:如果分針指著6,是30分,也就是半小時,那麼分針指著幾是1小時?

  生:分針指著12是1小時。

  師:為什麼?

  生:因為分針指著12就有12個大格,是5×12=60分,30分是半小時,那麼60分就是1小時。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鼓勵學生今後就應該這樣,大膽思考,積極回答。

  歸納總結:

  (1)鐘面上,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一大格里面有5個小格,就是5分鐘。

  (2)30分鐘也可以說成半小時。

  1時=60分

  二、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教學例2。

  1.讀取時間。

  (1)師撥動實物鐘錶,看圖1,學生讀取時間。

  師: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

  生:時針指著4多一點,是4時,分針指著1,是5分。

  師:那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生:4時5分。

  (2)師撥動實物鐘錶,看圖2,讀取時間。

  師: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

  生:時針指著4和5的中間,是4時,分針指著6,是30分,也是半小時。

  師:那這時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生:4時30分或4時半。

  (3)師撥動實物鐘錶,看圖3,讀取時間。

  師: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

  生:時針與5很接近,但也是4時,分針指著9,是45分。

  師:這時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生:4時45分。

  歸納總結:時針走過數字4,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4時多少分。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用幾時幾分表示鐘面上的時間,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

  讓學生準確讀出某一時間和推算經過的時間。

  第1課時認識分和幾時幾分

  教學目標

  1.藉助鐘面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60分;初步認識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會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

  2.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會用5分5分數的方法認識時間。

  教學難點

  直觀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地不停地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鐘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生:時間。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麼。

  生:圖上畫的是同學們正準備新一天的第一節課,同學起立,師生在互相問好。師:同學們剛開始上課,鐘錶上表示的時間是多少?你知道嗎?鐘錶上的短針叫什麼?它指在什麼位置?

  生:鐘錶上的短針叫時針,時針指在8和9之間,說明現在是8時多。 xx (2)教師演示教具鐘面,指導學生觀察。

  師:鐘面上的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這12個數字表示12個刻度,每個大格里面有什麼?

  生:每個大格里面有5個小格。

  教師指著鐘面上放大的部分講述: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從刻度12到刻度1,經過了5個小格,一共經過了5分,即分針走1大格是5分。

  議一議:鐘面上1個大格的刻度表示哪些含義?學生交流,指名彙報。

  強調:當1個大格表示時針的刻度時,表示“1時”;當它表示分鐘的刻度時,表示“5分”。

  師:分鐘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是2個5分,說明鐘面上數1表示5分,數2表示10分??從數1開始5分5分地數,就可以知道每一個大格刻度分別表示多少分了。學生在教材上獨立填出每一個大格表示的時間。 xx (3)教師利用教具鐘面演示連續拔針的過程,探究分與時的關係。第一個鐘面是起始狀態,時針和分針均指向12,表示12時;

  第二個鐘面,時針指向12和1之間,表示12時多,分針從12走到6,轉到6大格,表示30分(也就是半小時);

  第三個鐘面表示當分針轉了一週以後,時針從刻度12轉到了刻度1,也就是60分鐘。

  板書:1時=60分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的三個鐘面,引導學生觀察,確定是幾時。

  師:三個鐘面上的時針都指向刻度4和5之間,可以確定都是4時多,再看分針指向幾。

  第一個鐘面,分針指向1,說明分針從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時過了5分。板書:4時5分4:05強調:在用電子錶的形式表示時間時,分鐘不到10分,在分鐘數前面加0。第二個鐘面,分針指向6,說明分針從12起走了5×6=30小格,就是4時30分。

  板書:4時30分或4時半4:30第三個鐘面,分針指向9,說明分針從12起已經走了5×9=45小格,就是4時45分。

  板書:4時45分4:45 (2)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看鐘表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小組內說一說是如何讀鐘面上的時間。

  指名彙報,教師歸納:讀時間要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來確定。先看時針的位置來確定“時”,再看分針的位置來確定“分”,合起來就可以確定當時的時間是幾時幾分。

  三、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三第8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後一個鐘面總比前一個鐘面多一刻,也就是15分。)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鐘錶》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課。結合新課程標準中對本單元提出的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時法;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而且這節課又是建立在他們學生會準確認讀整時與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並且掌握了認識時間最關鍵的是要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才能準確認識時間的方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那麼如何輕鬆的突破學習難點又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獲取知識是我備課的重點,於是我嘗試了兩種做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鐘錶,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2、數學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

  用語言準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過程:

  1、教師先出示一幅主題圖(上面是小華睡覺時鬧鐘響了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整)

  師:誰願意講一講這幅圖的意思呢?

  生:早上6時整小華的鬧鐘響了在叫她起床呢

  師:說的真好,那麼你是怎麼認識6時整的呢?

  生: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就是6時整

  2、師藉機出示其他兩幅圖(一幅圖上是小華熟睡的樣子,鐘錶顯示時間是快6時的,放在6時整的圖的前面,另一幅圖上是小華起床刷牙的情景,鐘錶顯示時間是6時剛過)

  師:這兩幅圖上小華又在幹什麼呢?(指名回答)請你們細心觀察這3個鐘面上時針與分針

  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生1:第一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沒到12;

  生2:第二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

  生3:第三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在12過去一點……

  3、觀察比較

  師:這三個鐘面的時針與分針位置有什麼不同?(同桌討論在集體交流)

  生:時針都指向6,一個分針指12,一個還沒有到12,一個是12過了一點點;

  4、小結

  師:象這樣的情況,(指圖)分針沒到12的,我們就說是快6時了,過12的則是6時剛過

  5、鞏固練習:觀察書中主題圖,結合圖來認識鞏固時間。

  這節課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能夠比較準確的說出幾時剛過或快幾時了,主要是因為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鐘面時針與分針位置的異同再去表述時間,在完全感知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便於他們理解與掌握。但是整節課都是在教師的設問與追問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被動,並沒有完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深思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去建構新知,情境創設缺少“生活味”的緣故。於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動進行了第二次嘗試。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有系統性的認識,初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想,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目標解析

  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並在不同的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牢固掌握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鐘面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問中揭示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出示第100頁圖(二)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有關?

  (3)測量物體的長度應用到什麼單位名稱?這學期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4)計量一節課的時間應用到什麼計量單位?

  2.揭示課題

  板書: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透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操作中梳理知識

  1.複習長度單位

  (1)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測量鉛筆的長度應選( )作單位,測量一棵樹的高度應選( )作單位。

  ①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②思考:測量物體的長度應選誰作單位?

  ③指定學生彙報想法,並舉生活中的一些例項來加以說明。

  ④學生彙報: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2)及時練習。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線段的長度,並指定學生說說測量的方法。

  ③畫一畫:(出示下面的題目。)

  a.畫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5釐米長2釐米的線段。

  c.畫一條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2.複習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組成

  ①學生在作業紙上畫一個角,並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

  ②學生作業展示並進行評析。

  (2)角的分類

  ①出示下面的三個角。

  ②指定學生說出各個角的名稱,並說說你的判斷方法。

  ③在下面給定的邊上分別畫一個直角、銳角、鈍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3)及時鞏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個圖形哪幾個是角?它是什麼角?哪幾個不是角?為什麼?

  ②畫一畫:從這個角的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麼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後獨立完成,最後全班交流。

  3.複習認識時間

  (1)出示一個鐘面,從鐘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識?

  ①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這個鐘面現在表示幾時幾分?時針和分針組成的是什麼角?

  (2)及時練習

  ①畫一畫:看看幾時整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直角。(3時、9時)

  ②寫一寫:寫出鐘面上的時間,並說說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③撥一撥:老師說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設計意圖】在複習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時,沒有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複習,而是讓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寫一寫、撥一撥” 等操作活動中,經歷複習知識的全過程,避免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中深化知識

  1.出示教材第104頁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選擇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估計,再動手測量,最後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頂點是給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2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交流時指定學生說說每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麼角?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複習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完整。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意識,做到能輕輕鬆鬆學知識、做數學,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總結中暢談收穫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覺得哪些地方還有疑問?

  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理念:

  1、重視學法的多樣化。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法的多樣化,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如分的認識,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議一議、撥一撥、演一演、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有較深刻的認識。

  2、注重知識呈現的直觀性。作為認識時間最普通、最直觀的載體------時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教學具。因此在課的設計中比較注重知識呈現的直觀性,新授中學生藉助時鐘認識鐘面、認識分針、認識時間,鞏固練習環節學生藉助鐘面解決難點。同時課件將靜止的知識動態演示,為學生突難點服務。

  3、注重情感價值觀的滲透。認識時間是一課能夠很好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的內容。課的設計中注重情感價值觀的滲透,透過感受1分鐘、想象1小時等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4、注重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完整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本課設計了讓老朋友小時鐘帶領小朋友認識時間的情節,並貫穿於課的始終,既有利於學生興趣的激發,又保證了課的生動完整,比較自然。

  教學目標:

  1、生能夠正確讀、寫鐘面時刻,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透過觀察、嘗試、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等於60分。

  教學具準備:

  課件、實物鍾、學生第四人小組一隻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師帶來一位大家的老朋友,猜猜看,會是誰呢?(實物出示)關於小時鐘,你已經瞭解它多少呢?

  學生回憶上學期學過的相關內容,整點、半點的看法、讀法等。如學生回答比較散,教師拿實物鍾邊拔邊啟發。

  師:這節課,小時鐘要繼續帶著我們去認識時間(出示課題)高興嗎?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鐘面。小時鐘是帶著它們家族的眾多成員一起來的,(課件出示多種形狀的小時鐘)它們已經在小朋友的中間了(每個小組一隻實物鍾),它們的臉上哪些部分長得是一樣的呢?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然後相互說說。(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依次出現:時針、分針、大格、小格)

  2、認識時間

  (1)認識分:小時鐘可真是一個勤勞的寶寶,它體內的兩根針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進行跑步比賽,你知道誰跑得快嗎?分針到底跑得有多快呢?(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分針一分鐘可以跑這樣的一小格。)

  一分鐘有多長呢?請兩個學生上來分別跳繩、拍球。其餘同學數數。

  結論:一分鐘很短,但一分鐘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我們要珍惜時間。

  師:從6跑到7,分針跑了幾分鐘?分針要跑10分鐘可以從哪裡跑到哪裡?假若12是時針、分針的起跑線,當分針停在3的時候,說明它跑了幾分鐘?停在8的時候呢?

  你還能用當分針停在幾的時候它已經跑了幾分鐘說話嗎?

  比一比,看誰認得又準又快。老師撥實物的分針,請學生用幾時幾分說話。

  (2)認識時間。

  看自己組內的小時鐘,它現在是幾分呢?(實物投影展示)

  選中其中的一隻時鐘,我們看看它的時針現在停在什麼地方了?你認為這隻時鐘顯示的是幾時幾分呢?你是怎麼想的?

  投影顯示書本第81面數一數,你會看這幾隻鐘面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指9:05,怎麼讀?你在哪看到過這樣的時間?

  你能拔出這些時間嗎?投影顯示書上第81面拔一拔

  (3)時分的關係。

  在拔時間的過程中你注意到分針與時針誰跑得快了嗎?(實物鍾演示)

  那到底快多少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拿出自己組內的小時鐘拔一拔,他細觀察。

  結論:1小時=60分

  想像一下,1小時有多長呢?(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三)鞏固新知:

  小時鐘不僅帶大家學習了知識,還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呢。它要送給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1、書本第82面做一做1

  2、書本第82面做一做2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小時鐘馬上要跟我們說再見了,你知道這節課它與我們一起學習了多長時間嗎?(課件出示兩個鐘面:上課鐘面與下課鐘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引導:上課時是幾時幾分?看老師撥鍾,我們一起5分分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