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八冊第100—101頁例1—例4。

  【教材簡析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化簡小數,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在小數末尾添上一個或幾個“0”,或者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教學時,要透過比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找等量關係。

  教師首先板書三個“1”,讓學生判斷是相等的,接著在第二個1後面添寫上一個0,在第三個1的後面添寫上兩個0,板書寫成:1、10、100,提問:這三個數相等嗎?(不相等)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可以添上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或“分米、釐米、毫米”就相等了。板書寫成: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們改用“米”作單位表示嗎?

  (2)改寫成用米作單位表示後,實際長度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說明什麼?(三個數量相等)

  板書如下:

  (3)按箭頭所指的方向觀察三個小數有什麼變化?

  使學生初步認識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二、觀察比較,引導發現

  1.讓學生觀察投影出示的正方形等分圖(見下圖),回答老師的提問:

  (1)把這個正方形看作整數“1”,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這樣的一份用小數表示是多少?(0.1)這樣的三份呢?(0.3)疊片演示由圖(1)成圖(2)。(板書:0.3)

  (2)疊片演示由圖(2)成圖(3)後問:現在這樣來分,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0份)陰影部分佔多少份?(30份)用小數表示是多少?(板書:0.30)

  (3)(再次演示疊片圖(2)→圖(3))小數由0.3到0.30,引導學生去思考:你看出什麼變了?什麼沒變?你從中發現了什麼?(平均分的份數變了,即小數的計數單位變了,而陰影部分的大小沒有變,得出0.3=0.30。)

  2.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3=0.30”,從中發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師板書:

  再要求學生從右往左看,發現: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3.提醒注意:性質中的“末尾”跟一般說的“後面”是不同的。

  4.判斷練習。

  下面的數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推理板書,指導運用

  1.教師結合板書內容講解性質的運用。

  (1)根據小數的性質,當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0.30=0.3)

  化簡下面各小數: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引導學生說出化簡後的小數是什麼?(板書)

  (2)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出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怎樣改寫?

  讓學生同桌兩人議論後答出。

  提醒:把整數改寫成小數形式,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

  最後完成如下板書: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及時釋疑。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選擇題。(在正確答案下面的圈內塗上黑色)

  化簡102.020的結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學生回答:化簡的依據是什麼?

  2.判斷題。(打“√”,錯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數點後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 )

  讓學生按順序回答,並說出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3.下面的每組數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個“0”?這些0都在什麼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學生思考後,按順序回答。

  4.(1)改寫。

  原數

  0.7

  7

  70

  改寫成一位小數

  改寫成兩位小數

  改寫成三位小數

  (2)連線。把相等的數用直線連起來。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抽查評講,檢查全班練習效果。

  5.做遊戲。

  (1)智力遊戲。誰能只動兩筆,就可以在5、50、500之間劃上等號。(50變成5.0,500變成5.00)

  (2)貼數遊戲。讓自願參加的十位學生,每人拿一個數(卡片),教師板書“50.3”,要求學生在“50.3”的下面貼上與它相等的數,不相等的貼在旁邊。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課堂作業

  教科書練習二十一第4、5題。

  六、課堂小結

  圍繞性質的內容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運用,練習在遊戲時達到高潮。整個教學設計的觀點明確,結構嚴謹,層次分明,使學生步步深入地學好小數的性質。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透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並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3.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前質疑

  1、填空

  1米=( )分米 1米=( )釐米 1米=( )毫米

  2、我們在商店裡看到的標價一般是這樣的:手套: 毛巾:(課件演示)

  提問: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錢呢?(2元5角、3元)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嗎?3和3.00相等嗎?

  引入:為什麼會相等呢?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的線段圖。

  請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學生略加思考後馬上提問,要求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較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書並演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2)匯入例1:

  你能把它們都寫成用米做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嗎?必須體現它們的原先單位。

  1分米= ( )米 10釐米=( )米 100毫米=( )米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演示:1分米是米,寫成0.1米

  10釐米是10個米,寫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個米,寫成0.100米

  並板書: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間大小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很快回答後課件演示。並在他們之間加上等號。

  我們還可以用重合法比較一下。(課件演示)

  (3)指導看黑板:

  1分米 = 10釐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問: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等式,可以從左往右看,再從右往左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在什麼地方多(少)0?在這個小數的什麼位置?多(少)0還可以怎麼說?

  末尾添上“0”

  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小數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變

  末尾去掉“0”

  小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三、鞏固運用、交流反思

  強調:我們如果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比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歡的顏色在課本上分別表示出0.30和0.3)。

  2.出示例2:把0.70和105.0900化簡。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問:0.70你認為可以怎麼化簡才能大小不變?

  (2)學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讓其說說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

  (3)為什麼105.0900的5左邊的0不能去掉呢?(強調小數的性質中"小數的末尾的0"。)

  (4)練習: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後小數末尾的0紅色閃現。

  問12應該去掉0後是多少?還可以怎樣表示?

  強調:12去掉0後,小數部分沒有數,可以把小數點也去掉。

  過渡:同樣,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把一個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

  3.出示例3。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想想可以怎麼做?

  (1)學生自己完成。

  (2)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3能不能直接在後面添0?

  (3)練習:下列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有變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四、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

  2.現在知道剛才的標價為什麼相等嗎?

  五、作業設計

  教科書第64頁練習十第一題、第三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小數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變

  末尾 添上“0”

  末尾 去掉“0”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5960頁小數性質和數的改寫、練一練,練習十一第6~10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應用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改寫成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或把小數化簡。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把一個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或根據要求擷取一個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指名口算練習十一第6題。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複習小數的性質和數的改寫。(板書課題)透過複習,要進一步認識小數的基本性質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

  二、複習小數的性質

  1、複習小數的性質。

  (1)提問:小數的性質是什麼?(板書小數的性質)誰能舉例說明小數的性質?學習小數的性質有什麼應用?

  (2)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先寫出各數,然後指名回答,老師板書。

  (3)做練習十一第7題。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問:為什麼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裡小數點後面的`。去掉,會改變小數大小嗎?為什麼?

  2、複習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提問: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小數大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板書:小數點右移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觀察每組數的排列,然後指名口答。追問:如果把一個數擴大或者縮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樣移動小數點?

  (3)做練練第3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依次寫出各題得數,然後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

  (4)做練習十一第8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三、複習數的改寫

  1、複習數的改寫。

  (1)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把第(1)、(2)題做在課本上。提問第(1)題的結果,老師板書。提問:怎樣把一個較大的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為什麼要這樣改寫?提問第(2)題的結果,老師板書。提問:怎樣寫出一個數的近似數?指出:為了讀寫方便,我們常常把一個多位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改寫時只要在萬位或億位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並相應地添上萬或億作單位,也就是先把一個數縮小一萬倍或一億倍,再寫上萬或億作單位,這樣原數的大小不變。有時,根據需要往往要寫出一個數的近似數。寫近似數一般是看保留位數的後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數,並注意近似數要用約等號。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要求說明怎樣想的。強調保留三位小數時要寫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確度。

  2、做練習十一第10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題,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板書。注意講清第(3)題怎樣想的。追問:0.5萬就是多少?0.6萬呢?0.38億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哪些內容?誰來說說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移動

  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怎樣把較大的數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怎樣寫出一個數的近似數?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一第9題。

  數學《小數的性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準備:

  課題:比大小(二)

  內容:小數的性質

  課時:1

  教學目標:

  1、透過“在方格紙上塗一塗,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

  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 一、創設問題情境

  1、比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建立數學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誰大?你是怎樣想的?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塗一塗,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塗一塗,比一比,再說一說。

  3、0.2和0.20怎麼會相等呢?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4、在下面兩幅圖中塗出相等的兩部分,並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塗法和想法。你發現了什麼?

  三、鞏固與應用

  1、第10頁試一試1、2。

  2、第11頁練一練1。

  3、第2、3題。

  4、閱讀。《你知道嗎?》

  四、總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教學反思:學生透過圖一圖、比一比,發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律。並能熟練的應用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