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精選8篇)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1

  (一)熱現象與規律

  1.內容標準

  (1)瞭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列舉有關實驗證據。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認識溫度、氣體壓強和內能。

  例1:觀察並解釋布朗運動。

  (2)瞭解熱力學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恆是自然界普遍遵從的基本規律。

  (3)透過自然界中熱傳導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瞭解熱力學第二定律,初步瞭解熵是描述系統無序程度的物理量。

  例2:嘗試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熱力學第二定律。

  (4)能運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解釋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轉移以及方向性問題。

  例3:討論第一類永動機和第二類永動機。

  2.活動建議

  (1)進行實驗,估測油酸分子大小。

  (2)利用因特網收集圖片和文字資料,討論永動機不能“永動”的原因。

  (二)熱與生活

  1.內容標準

  (1)舉例說明人們利用內能的不同方式。

  例1:瞭解太陽能供電、供熱的不同方式。初步瞭解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新技術。

  (2)認識熱機的能量轉化與守恆問題。透過能量守恆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認識提高熱機效率的重要性。

  例2:瞭解汽車執行時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問題。

  (3)瞭解家用電器製冷裝置的基本原理,嘗試根據技術引數和家庭需要合理選購家用電器,能根據說明書正確使用家用電器。

  例3:瞭解空調機的技術引數,能根據需要合理選用。

  例4:知道破壞臭氧層的原因與後果,瞭解人類為保護臭氧層所做的努力。

  2.活動建議

  (1)參觀商場,收集不同品牌、型號空調機的資料,討論怎樣合理選購空調器。

  (2)討論汽車的廣泛使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三)能源與社會發展

  1.內容標準

  (1)認識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對人類開發和利用能源所產生的影響。初步瞭解第一次工業革命,認識熱機的廣泛使用對科學、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轉變所起的作用。

  例1:知道瓦特蒸汽機的特點,討論蒸汽機的應用、發展和創新對物理學研究的促進作用。

  例2:收集歷史資料,討論蒸汽機在紡織、交通等行業的廣泛應用對人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透過人類利用電能的歷史資料,認識有關電磁學的研究成果及其技術應用對人類利用能源所產生的影響。初步瞭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瞭解電能的使用對科學、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方式轉變所起的作用。

  例3:簡述電能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3)初步瞭解一些典型射線的特性,知道放射現象的應用及防護。瞭解核技術的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瞭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含義。知道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透過人類利用核能的歷史資料,認識核能的開發和利用。

  例4:瞭解放射性在醫學和農業中的應用。

  例5:瞭解我國發展與利用核技術的成就和前景。

  例6:應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說明核反應涉及的能量十分巨大。

  (4)收集資料,討論能源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認識環境汙染的危害,思考科學、技術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係,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動。

  例7:收集資料,瞭解核電站放射性廢料妥善處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例8:收集資料,調查當地大氣汙染的主要汙染源。

  例9:調查研究,瞭解造成當地水汙染的主要原因。

  2.活動建議

  (1)調查一個發電廠的發電量,估算該發電廠每日發電的用煤量需要多少輛大型汽車運輸。

  (2)設計利用太陽能取暖的方案,考慮周圍環境對太陽能利用的影響,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3)調查家庭中與熱有關的器具的使用情況,討論如何使用才能節約能源。

  (4)調查當地的能源利用和環境汙染情況,分析當地環境的主要汙染物和汙染源,向有關部門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透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透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理解歐姆定理,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透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數控制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示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影象法分析實驗資料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準備】

  電源(乾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Α)、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及創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調節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透過什麼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透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麼透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透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係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

  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節是什麼?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例項、

  2、會根據串聯、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透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線,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線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透過聯絡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採用簡單電路的例項、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麼龐大的建築,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線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

  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

  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線方式;

  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線方式;

  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線電路圖;

  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後,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

  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於斷開狀態;

  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線;若遇到並聯時,先連線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

  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於閉合開關S;

  ②繫好安全帶,相當於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繫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繫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透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資料,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樂於探索、勇於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透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於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學生能從教師設定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會對獲得的資訊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並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採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透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透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並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體和相關課件準備

  採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並茂視聽並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隻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觀察圖片,並引發對此現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5

  【設計思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於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於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基於此,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在知識方面,懂得少許淺顯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較簡單的物理現象,瞭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本節探究課學生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實驗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詞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實像、虛像;還有,要找到各種像應調整什麼,如何調整,學生感到盲目;再有,從資料中要得出結論也不易,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勇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創造的心理品質。

  (3)樂於參加觀察、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

  【教學準備】

  學生: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組;教師:多媒體課件。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2.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驗,探究並確認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2.能透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學習科學思維方法。

  2.透過慣性現象的認識,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慣性”三部分內容組成。“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研究力與運動關係的重要實驗,做好這個實驗並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關鍵。

  運動和力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直到伽利略和牛頓時代,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運動和力的關係問題不僅深化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且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人類思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指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它是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要讓學生完成對它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慣性與生活聯絡緊密,人們有時可以利用慣性,有時應注意防止慣性給人們帶來危害。

  重點: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難點: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三、教學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漸停下來的日常生活實際為基礎引出兩種對立的觀點,進一步用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兩個偉人來強化這種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為核心,在基本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結論。

  透過慣性實驗展示運動物體由於慣性而表現出來的現象,以突出慣性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的實質。最後應用所學習的慣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資源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慣性演示儀、多媒體、實物投影等。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並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於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於質疑、勇於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後,學生收穫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穫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因此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並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於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透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於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

  透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組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熱現象與規律教學設計 篇8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物理學這一門自然科學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知道物理學知識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透過“動手動腦學物理”,學生們已對進一步學習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想學物理到熱愛物理。現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對周圍的自然世界有一個更深入的,更加科學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具體教學內容有:

  第六章 電壓電阻

  本章是學習電學知識、掌握歐姆定律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電學知識後才能再進行以後的學習。

  1、能連線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能說出生活、生產中採用簡單串聯或並聯電路的例項;

  2、會使用電壓表。

  第七章 歐姆定律

  本章是電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在初中電學中處於核心地位,既是後面學習“電功率”的基礎,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電學知識的基礎。

  1.透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2.理解歐姆定律,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3.瞭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第八章 電功率

  本章在學習了歐姆定律的基礎上,把對電學的研究拓展到電能和電功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2.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計算。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3.知道在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4.瞭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知識,有安全用電的意識。

  第九章 電與磁

  本章主要講述磁現象、電流的磁場、電磁鐵及其應用、電動機、電磁感應及其應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能用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

  2.透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3.透過實驗,瞭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及磁場的方向都有關係

  4.透過實驗,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第十章 資訊的傳遞

  本章主要講述了電磁波及資訊的傳遞。

  1.知道光是電磁波。知道電磁波的傳播速度;

  2.瞭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社會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3.能舉例說明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三、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多,兩極分化突出,上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這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的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做好隨堂探究實驗,儘量進行直觀教學。

  2、加強概念規律教學,訓練學生對知識概括整理能力。

  3、注重“輔優轉差”工作。

  4、滲透目的教育,提高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興趣。

  5、結合教學實際狠抓“雙基”,全面提高,重點輔優,全面發展。

  五、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週數日期內容

  第1周2.28----3.3電壓(1)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的規律(1)

  第2周3.4----3.10電阻(1)變阻器(1)

  第3周3.11----3.17探究電阻上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1)歐姆定律及應用(1)

  第4周3.18----3.24測量小燈炮的電阻(1)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1)

  第5周3.25----3.31電能(1)電功率(1)

  第6周4.1----4.7電功率(1)測量小燈炮的電功率(1)

  第7周4.8----4.11電與熱(1)電功率與安全用電(1)

  第8周4.15----4.21生活用電常識(2)

  第9周4.22----4.28磁現象(1)磁場(1)

  第10周4.29----5.4電生磁(1)電磁鐵(1)

  第11周5.6----5.12電磁繼電器揚聲器(1)電動機(1)

  第12周5.13----5.19磁生電(2)

  第13周5.20----5.26現代順風耳—電話(1)電滋波的海洋(1)

  第14周5.27----6.2廣播電視和行動通訊(1)

  第15周6.3----6.9越來越寬的資訊之路(1)

  第16周6.10----6.16複習和總結(2)

  第17周6.17----6.23複習和總結(2)

  第18周6.24----6.26複習和總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