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文言文虛詞的教學設計

文言文虛詞的教學設計

文言文虛詞的教學設計

  《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5個文言虛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相關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15個文言虛詞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掌握15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難點:掌握15個文言虛詞

  教學時間: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而

  一、第二人稱代詞,可譯成“你”“你的”,會考複習—文言虛詞.。

  某所,而母立於茲。

  二、連詞。

  表並列、承接、轉折等關係。

  1、蟹六跪而二鰲 表並列

  2、驪山北構而西折 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飾

  4、敢怒而不敢言 錶轉折

  5、學而時習之 表遞進

  6、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先移兵擊之。

  表假設

  7、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表因果

  三、語氣助詞。

  1、與“已”連用,表示一種限制語氣。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2、與“既、俄、已”連用,表示較短的一段時間。

  既而兒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詞詞尾,作詞綴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二、句尾語氣詞,表反問或感嘆。

  1、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嗎”或“呢”。

  其孰能譏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嘆。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

  例: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三、句中語氣詞。

  知不可乎驟得

  四、介詞 。

  用法相當於“於”。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王變乎色,曰:……

  3、其

  一、代詞

  二、語氣詞。

  表示揣測、反問、期望、祈請或命令等語氣。

  1、表反問

  其孰能譏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表揣測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3、表選擇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還也,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會考複習—文言虛詞.》。

  5、表期許、強調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三、連詞,表假設,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低下)。

  四、形容詞詞頭

  神乎其神 微乎其微

  第二課時

  4、且

  一連詞,表遞進,可以成“尚且”,“並且”,“而且”“況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二、副詞。

  1、暫且,姑且。

  苟且偷生

  2、將近。

  不出,火且盡。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據。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二、表原因。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6、為

  一、動詞。

  (wei)

  二、介詞。

  (wei)

  1、表示物件。

  譯作:“給”、“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

  可譯為“因為”。

  為國捐軀

  3、表目的,可譯為“為了”。

  為之一振

  各為其主

  4、表被動。

  (wei)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何過?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三、句末語氣詞,表反問、感嘆。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第三課時

  7、焉

  一、形容詞詞尾,作詞綴。

  硿硿焉

  盤盤焉,囷囷焉

  二、兼詞。

  相當於“於何”、“於此”。

  可譯為“在哪裡”、“在那裡”。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如樂作焉。

  文言文15個虛詞複習教案

  一、《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5個文言虛詞:而、何、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於、與、則、之

  《考試說明》中確定的15個文言虛詞;所謂“用法”,就是某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及其所表示的語法關係,即詞性(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有些資料書把代詞也歸入虛詞範圍)。

  二、基礎知識。

  1.文言虛詞的作用:漢語語法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語序和虛詞而不是詞類的形態變化。

  文言虛詞的具體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與實詞一道組成某些結構(如結構助詞“者”“所”“之”等);②聯絡詞、片語、句子乃至段落(如連詞、介詞以及語氣詞中的發語語);③表示語氣(如語氣助詞、詞氣副詞);

  ④修飾限制(如副詞);⑤稱代(代詞);⑥調整語序乃至規定語序(如:“惟利是圖”中用虛詞“是”將賓語“利”提到動詞“圖”的前面,就是調整語序;疑問代詞作賓語時一定位於動詞之前,這便是規定語序);⑦表示一定的聲音或使音節勻稱(前者如嘆詞,後者如音節助詞)。

  2.見參考書。

  3.複習重點:

  1、分清虛實。

  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和虛化而來的,許多詞既可作虛詞用也可作實詞用。

  例如,“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虛詞“把”或“用”來解釋顯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據語境講成“率領”才符合當時諸侯之間的實情。

  2、辨明詞義和用法。

  虛詞大多是多義的,要根據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

  例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前後兩個“乎”都相當於介詞“於”,但前一個應翻譯為“在”,後一個應翻譯為“比”。

  3、通曉古今。

  有的文言虛詞雖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來,出現在現代漢語裡,但其意義和作用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所以”在文言文裡表示原因、依據,現在則用來表示結果。

  再如“於是”在古文裡更多的是兩個單詞,現在則是一個雙音詞。

  因此,只有通曉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