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周長》教學課件設計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周長”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知識領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對於“周長”的教學應在學生探索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密切聯絡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圖形,透過觀察與積累,充分感知什麼是“周長”,從而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圍、量、算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彼此交流,測量、計算一個圖形周長的方法,並鼓勵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活動中鞏固對周長的認識,發展數學思考,併為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研究進行準備。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瞭解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而且透過美術課也理解了“邊線”“輪廓”這些詞的含義,因此我讓學生在“指一指”“說一說”“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的基礎上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案《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透過觀察和操作,理解周長的含義。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會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直尺、細繩、樹葉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感受周長
1.播放動畫,感知“一週”。
引導學生說說金龜子是怎麼爬得?
生交流後,師板書:一週邊線
2.指一指,初步體驗周長
“書空”,畫一畫金龜子走的.路線。
板書:周長
3.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構建新知
(一)提供例項 認識周長
1.師出示兒童游泳池
讓學生指出游泳池池口的一週邊線。
完整的說說什麼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
2.找一找,感知具體物體表面的周長。
生舉例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從實物到圖形,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
3.出示課本62頁的第2題,讓生描一描
舉反例,深化理解周長的概念。
師: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有周長呢?
( )
讓生辨析
師小結 板書:封閉圖形
(二)測量、計算周長
出示一個三角形和一片樹葉
生測量、操作過程
展示彙報後得出方法。
三、鞏固深化 拓展提伸
1、用不同的方法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課本62頁的第5題
2、播放課件(比一比:誰走的路線長)
四、總結評價 完善認知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