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蘇教版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光陰如水,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蘇教版下冊數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兩位數乘兩位數
2、千米和噸
3、解決問題的策略
4、混合運算
5、年月日
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7、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8、小數的初步認識
9、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與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會口算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換算。
(2)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三檢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覺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統計與機率
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善。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裡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透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可以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會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3)會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4)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5)會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6)掌握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7)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1)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檢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
2)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機率:
1)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3)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狀況
4)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2)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3)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發展抽象思維。
4)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檢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都蘊含數學知識。三年級的學生目前正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他們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在對自然事物、社會現象的接觸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體驗,並在不斷反覆的體驗活動中生成新的感悟。因此,淡化形式,注重實質,強化體驗,鼓勵感悟,是現代教學之道。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除法、認數、千克與克、加和減、24時記時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及認識分數。
1.除法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2.認數是在學生認識1000以內的數並能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教學認識10000以內的數。
3.千克和克先教學千克的認識,再教學克的認識,然後安排了一個練習,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最後還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
4.加和減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正確筆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及相應減法。
5.24時記時法主要有兩部分:認識24時記時法和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6.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教學各自的特徵、周長的含義和周長的計算。
7.乘法內容主要包括: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兩步連乘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8.觀察物體主要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物體。
9.統計與可能性主要讓學生會畫“正”字記錄資料,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認識分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絡實際生活的需要認識簡單的分數,透過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分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認識“萬”,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
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兩面圖形的周長;
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
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不等。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資訊。
3.情感與態度方面
進一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教學措施
1.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餓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講清算理,揭示規律。
(2)加強基本訓練,大好計算基礎。
(3)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2.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餓能力。
(1)加強基礎訓練
(2)教給學生解題思路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
3.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4.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進度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備註
一除法9課時
二認數5課時
三千克與克4課時
四加和減7課時
五24時記時法3課時
六長方形和正方形5課時
七乘法11課時
八觀察物體2課時
九統計與可能性4課時
十認識分數3課時
十一整理與複習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