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八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八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知識現狀的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67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於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4、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透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錶》的內容有認識鐘錶、認識整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半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鐘錶》屬於準備性筨,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透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透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透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錶,區別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錶(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 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數學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數學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數學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6、透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數學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數學教學應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 空間觀念。

  5、透過“用數學”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數學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

  8、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資料收集。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目標要求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60分左右,合格率50%以上,並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資訊,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電腦,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開闢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後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

  (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3)自主作業習慣;

  (4)課後複習習慣。

  8、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基礎知識技能“推遲判斷”,讓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四、教學進度

  三月份:(1—5周,約30課時)

  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結束新課。並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4月2日前後

  四月份:(6—10周,約25課時)

  平面直角座標系、。並進行階段複習。期中考試初定在4月28—29日。

  五月份:(11—15周,約25課時)

  二元一次方程組結束新課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結束新課。並進行階段測試。

  結束新課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後

  六月份:(16—19周,約20課時)

  資料收集結束新課,進入綜合複習,並進行階段測試。

  初定在6月28—29日前後期末考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冊教學內容包括:數數;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類與比較;認識圖形;認識位置;總複習。

  準備單元:數數。正確的數數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本領,更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入學前,多數學生初步具有了數數的經驗和技能,知道一些簡單的數數方法。這一內容的設計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透過簡單的數數,全面瞭解學生對計數、方位還有分類、大小、位置、比較、圖形及觀察、動手和表達等多方面的情況,為後面的系統學習做準備。

  第一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學習“數與代數”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感、符號感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材根據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第二單元:分類與比較。分類與比較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在今後的認數與計算、認識圖形、簡單的統計等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用到分類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在第一單元已經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具備了初步的比較意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厚薄等打下了基礎。

  第三單元:10以內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也是今後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單元:認識位置。本單元是學習“空間”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五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知識,也為後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對多位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加強學具操作,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切實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非常重要。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本單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入學前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入學後逐步將他們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抽象,這對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級,加強對各種形體的直觀感知,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將對今後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七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佔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知識學習得好壞,將對今後繼續學習口算和筆算產生直接的影響。加法和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這,應用很廣泛。在開始階段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和今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視本單元內容的教學。

  第八單元:總複習。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複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身邊的、學生熟悉的、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絡的情境。每個情境又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的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絡的問題——形成“問題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 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絡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的實際問題。

  *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

  *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算方法。

  *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多少或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輕重。 *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情景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絡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透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

  *聯絡生活經驗,在具體情景中認識上下、前後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係。

  *能透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在活動中初步感知他們的基本特徵。

  (3) 聯絡具體情景,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根據物體的用途、形狀、顏色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後的資料。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透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的思考;透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資訊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景和問題,發展簡單的合理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意參透教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數學目標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條件的有關知識,掌握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式的概念及指數函式,對函式和幕函式的性質和圖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廣和三角函式的定義,掌握基本的三角函式公式和三角函式巔峰性質、影象,理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3、理解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性質,並會求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時有關概念和運算,掌握直線和圓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間幾何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機率與統計初步裡的計數原理,理解三種抽樣方法,會求簡單問題的機率。

  二、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掌握知識和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吧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教學思想方法的參透。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材,以學生為賬戶提,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閱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親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根據材料個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三、教學進度

  高一上學期

  高一下學期

  周次內容

  周次內容

  1-4複習初中知識和集合1-3數列

  5充要條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7-9直線的方程

  8-10

  函式10期中考試

  11

  期中考試11-12圓的方程

  12-14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13-15

  立體幾何

  15-18三角函式16-18機率與統計初步

  19-20期末、總複習、考試19-20

  總複習與期末考試

  總結:制定教學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

  二、單元教材分析:

  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後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並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演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演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透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講究練習的形式。

  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3、多進行口頭練習。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六、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退位。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透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1、例2聯歡會場景

  2、學生準備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結: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匯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聯歡會場景圖)顯示幾個小朋友把純淨水搬來放在桌子上。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會,老師想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瓶純淨水。如果我們班有33人,買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夠分,老師另外又買了9瓶,現在一共有多少瓶?夠不夠分給同學們?請大家列式。

  學生出示算式:24+9

  2、動手動腦,探求方法。

  教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兩人一小組用擺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該怎樣計算?[根據算式擺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後,請個別小組上來彙報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投影)

  (1)點數法。

  生1:我們利用點數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們利用點數數字的方法:24、25、26、~~~33。

  (2)湊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與2捆4根湊成2捆10根小棒,可將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說說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將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跟剩下的數相加。

  (3)進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課件設計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並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動作。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說說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

  4.嘗試。(課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題。

  教師:獨立計算後,與你的同桌結隊,用你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說出任一題的計算過程。

  (2)交流:請學困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5.小結。

  根據學生髮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餘下的數。

  (兒歌:兩位數加一位數,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出示“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2、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髮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

  如何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學生說計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在情景中瞭解學校生活, 消除對新環境的陌生心理,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2.在數數和認數活動中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活動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小朋友,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大家將會在學校裡和老師們一起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音樂······等很多有用、有趣的知識。大家喜歡嗎?今天,我們這節是數學課,同學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很多很有用的數學知識,比如學會看時間、學會幫媽媽計算買菜用了多少錢、學會計算我們的教室有多大······所有這些都與數學有關。學好了數學,我們就能做很多事情,長大了為我們的祖國奉獻我們的力量,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學們想不想學好數學呢?

  2、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你們那想知道秘訣嗎?想學生介紹“聰明”的“聰”字,讓學生明白要變得聰明,上課時一定要用耳朵專心地聽,用眼睛認真地看,用嘴巴吧想法說出來,遇到難題還要用心想,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夠學好數學!

  (二) 新知學習

  1、出示課本第2、3頁主題圖,學習數數。

  (1)說說這副圖是什麼意思?圖中有些什麼?

  (2)咱們來看看美中物體到底有幾個?有幾面國旗?還有那些物體可以有數字1來表示呢?(1位老師、1個足球、1個風向標、1個氣象箱、1座花壇、1個球場、一條小路……

  (3)下面我們再圖中找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有2個單槓、2個小朋友在跳繩、2個小朋友在向老師問好、2個小朋友在讀書、2個小朋友在看風向標、2個小朋友在記錄溫度……)

  教師:真棒!大家找得特別好!請大家說說數完1數2,那數完2以後應該數幾呢?(引導認識書來能夠是3的人或物,同時教師適時將相應的數字寫在黑板上)

  (4)誰知道3的後面數幾呢?圖中有哪些東西正好是3個的嗎?大家來找一找,數一數。

  學生:3張長凳、樓頂上有3扇窗戶、在樓的側面也有3扇窗戶……

  (5)誰知道3的後面,數幾呢?

  學生:教學樓的樓門前有4根柱子,有4個學生在觀察天氣、有4個垃圾桶……

  (6)指導數出圖中數量是5的人或物。

  學生:遠處有5棟樓,國旗上有5顆星……

  (7)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完整說出數量分別是6、7、8、9、10的人或物。

  學生:有6朵花

  有7只小鳥

  有8棵松樹

  有9個女孩和10個男孩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用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展示,如果有困難要及時給與幫助,對於找對的孩子要給與適當的鼓勵。)

  2、認讀1~10各數

  10個數字都數完以後,讓學生女工在對照書第4~5頁看看每個集合圈裡物體的個數和旁邊的數。

  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這些數。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10讓學生辨認(按順序、打亂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