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 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

  翻閱此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 交際功能,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

  2、注重能力培養

  本教材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的主題。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興趣出發

  本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絡學生裝生活與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需求。

  4、重視雙向交流

  本教材重視雙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滲透,在教學內容中選編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5、本教材

  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容閉並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絡最緊密的學科知識內容融入語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採用了的編排體系。每冊書共和8個單元,其中 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受了一年的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語詞彙和基礎的英語會話。故本學期將進一步培養其英語學習的興趣與運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在詞彙教學和會話教學的基礎上,紮實進行字母的四會教學。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並且能聽、說、讀寫36個單詞。

  3、能聽、做、演18個遊戲。

  4、能聽、做7個"活動。

  5、以學會2個製作。

  6、能唱8首歌曲。

  7、能聽、說、唱8首歌謠。

  8、以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故事。

  10、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方法

  1、會話教學

  本冊會話教學部分均設計在各種真實自然的情景之中,並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其目的在於分散教學難點,循序漸進,便於表演。三年級學生的特徵就是愛玩, 了表現自己。因此,用表演和遊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最恰當的。儘量做到: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裝在表演中練,在交際活動 中用。

  2、詞彙教學

  本冊書中的單詞都是圍繞話題集中歸類出現的。巧用實物和卡片,在興奮刺激的遊戲中讓學生學會單詞。將單詞的教學融於會話教學之中。充分發揮"的優勢,動作與節奏相結合。

  3、字母教學

  字母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26個字母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裝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是單詞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冊書中前三個單元每單元出現6至10個字母,每個字母都配有三個以上該字母為首字母的例詞,供學生在聽說例詞的過程中逐步瞭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在教學時採用填字母、畫圖和找字母等方法進行趣味操練。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了一年半的學習,學生對英語有了一定的瞭解,大部分學生對於英語這門學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但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課後作業。但少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紀律鬆懈,作業拖拉,學習效果差,又缺乏家長的積極配合,導致英語成績後進,學習英語的能力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有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教材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如第一單元介紹了小學生在不同課室應遵守的行為規範;第二單元介紹了四個國家的時差;第三單元介紹了漢語中四了外來詞語的由來;第四單元介紹了華氏與攝氏兩種表示溫度的方法;第五單元介紹了不同國家的衣服與鞋子不同型號的表示方法;第六單元介紹了英語中與動物有關的三條諺語。

  四、教學重點和主要目標

  本冊教材的特點是: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

  3、突出興趣激發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充套件

  7、實現整體設計。

  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兩個複習單元。教材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融合學科內容,重視靈活擴充套件,實現整體設計。教學重點和主要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0個單詞和片語並能聽、說、讀、寫61個單詞和24個句子(包括學校、時間、衣服、天氣、購物、農場動物、數字、顏色等幾個話題),並能簡單運用。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聽、說、吟唱7首歌謠。

  5、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6、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7、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鑑於以上原因,本學期我將從以下方面著手展開教學: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融會話教學與情景表演之中。

  3、巧用實物、頭飾、卡片、chant等來幫助進行單詞教學。

  4、利用讀寫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的指導。

  5、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6、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 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 、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我們的食物、水、植物、空氣、熱,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 我們吃什麼:從學生對食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式,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飲食與人的健康。(包括1、2、3、課)

  2 水裡有什麼: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佈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著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裡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溫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溫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課)

  3 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課)

  4 空氣和水: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上升以及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包括13、14、15、16、17課)

  5 熱傳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應用。(包括18、19、20、21、22課)

  6 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三、 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及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學習用目測方法觀測風向、風力,用測力計測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認識水蒸氣凝結的條件,水的三態變化。

  4 、分析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熱的三中傳遞方式。

  5、動手能力:學習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透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透過指導學生認識熱的三種形態及應用,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四、 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六、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暗示法

  七、教學進度:

  一課時一課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訊、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麼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著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透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透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

  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透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三、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20xx年9月

  20xx年9月1日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二、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資訊繪製圖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

  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