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高一教案

《蜀道難》高一教案

《蜀道難》高一教案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出示名句:

  (一)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片段

  (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學生朗讀,(一)寫的是哪一位詩人?指出(二)的作者

  ……

  李白

  2.回憶李白詩中的一些名句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3.簡介李白

  ……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4.教師補充:

  “詩仙”來歷,源自他寫《蜀道難》。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是他一生的願望。他的命運開始於漫遊,也結束於漫遊。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加上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不甘趨炎附勢,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

  《蜀道難》寫於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當時著名詩人賀知章前往探望,首先見到了《蜀道難》,讚歎不已,連連稱讚說“謫仙呀謫仙!”

  後人就開始稱李白為“詩仙”。

  縱觀李白的詩歌創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於想象和誇張,使詩歌氣勢,後人稱讚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關於這點我們已經在已經學過的詩句中感悟到,如: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蜀道難》,再來感受他這種恣肆汪洋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他寄託於其中“濟世救民”的思想。

  ——板書:蜀道難  李白

  5.題解:

  《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其歌詞內容多是寫入蜀道路的艱難險阻,寓有功業難成之意。(具體解數參《教師用書》)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先讓一個同學朗讀

  ……

  教師指導以下幾點

  1.正音。給下列詞語注音並注意寫法。

  噫籲 yīxūxī 魚鳧 fú 石棧 zhàn 猿 náo 縈巖巒 yíng

  捫參 ménshēn 撫 yīng 巖 chán 飛湍 tuān 喧 huī 凋朱顏 diāo 崖 pīng 崔嵬 cuīwíi 諮嗟 zījiē

  2.再請一個同學朗讀

  ……

  從李白豪邁的`寫作氣勢上看,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

  ……

  文章主要是運用多種手法,從多個角度突出蜀道的難,這個“難”指行走艱難,出入不便,應該在詩句中已經反覆表達出了作者著這“難”的感嘆,大家說,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感嘆之情?

  ……

  ①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3.指導朗讀

  這三句話採用反覆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蜀道之難的感嘆之情。但是這三次感嘆對蜀道艱難的表達角度(特點)卻是不一樣的,請同學們結合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

  第一句感嘆蜀道的“高危”,在全詩的開頭,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調,也領起下面四句神話傳說。所以要讀得很有聲勢,特別是“噫籲唏”三個感嘆詞重疊,更加重的驚異之感,所以要讀得高亢。

  教師讀: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學生讀(反覆讀):……

  第二句感嘆蜀道的“驚險”。“使人聽此凋朱顏”,聽了這些內容後,不禁使人紅潤的容顏都為之凋傷憔損,它總結前面7句,要讀得慢而傷感,要低調。

  教師讀: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學生反覆讀:……

  特別是:尚不得、愁攀援、何盤盤、坐長嘆、何時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第三句感嘆蜀道的“兇險”。它總結了上面8句,要讀得緩慢、深沉,讀出感嘆來。

  教師讀: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學生讀:……

  4.聽課文錄音朗讀

  ……

  5.學生齊讀

  三.小結

  詩人襲用樂府古題,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

  詩人表面寫了蜀道的艱難,其實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

  詩風氣勢,風格豪放,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朗讀時應讀出這樣的氣勢。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主要是對詩歌內容進行賞,並體會李白豐富的想象力,誇張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時感悟詩歌寓意。

  一. 複習回顧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李白豐富的想象力,運用誇張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難,感悟了詩人一嘆三詠(又稱反覆)的藝術手法。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大家來看,主旨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後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它:

  ①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副句“噫籲嘻!危乎高哉”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出的感嘆,突出地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正是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等張本。

  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副句“使人聽此凋朱顏”頗有“談虎色變”之嘆,意在說明蜀道是“驚險”,不可輕易前往;

  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副句“側身西望長諮嗟”既形象地括了上文說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禍之烈,又跟開篇“噫籲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應,更顯得意味深長,以此結束全詩,可以使讀者興無窮之嘆,將“蜀道之難”的全部內容括無餘。

  詩人在繼承前人創作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發展和創新。

  二.探索作者豐富的想象,運用誇張渲染的手法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歎為觀止。

  接下來我們來探索作者這種獨特的“大氣”。

  1.我們先看第一節(朗讀):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節裡,詩人主要是運用豐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麼,他又是怎樣進行想象的呢?

  ……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兩個神話傳說寫出了蜀道悠遠的歷史和神奇的來歷。寫出歷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節(朗讀):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這一節裡,詩人虛實相映,透過寫神情、動作以及感覺突出了蜀道的驚險。那麼詩人又是用什麼有映襯?寫了怎樣的神情、動作和感覺?

  ……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寫感覺: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3.再看第三節(朗讀):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一節中作者再運用了誇張和聯想,突出了蜀道的兇險。那麼,作者運用了哪些誇張和聯想呢?

  ……

  運用誇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運用聯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極言蜀道的兇險。

  4.學生朗讀,再體會李白這種恣肆汪洋的寫法。

  ……

  5.教師小結:

  李白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讚歎,他或誇張或想象,虛虛實實,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這就是李白,一個“大氣”的李白!

  三.簡單探索詩歌的寓意

  結合之前講過的背景:

  李白懷著“濟世救民”的遠大抱負應召來到長安,可是唐玄宗卻只給了他一個閒職。李白的滿腔報復頃刻化為烏有。於是有了這篇創作。所以,文章多少總要寄託當時的一點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擔憂。你能找得出這樣的詩句麼?

  ……

  1.詩人描寫了這個險象環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社會在風雲變幻,險象叢生

  2.第二節中作者來到蜀道時的感觸:悲鳥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自己當時失落,悲觀的心情。

  3.“問君西遊何時還”“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暗示自己對長安官場的恐懼,既想入仕,以實現“濟世救民”的理想,又擔心官場險惡,不能功成身退,充滿了矛盾。

  4.劍閣崢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目的在於勸人引以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四.朗讀課文,體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