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落實寫字教學的措施

  (可從學校、年級兩個層面,簡單寫一寫落實2011新課標寫字教學的相關措施)

  1、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欣賞書法名家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結構勻稱,線條優美,體會到寫字的重要意義,從而使他們熱愛祖國的文字,促使他們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提高練字的激情,自覺自願地接受艱苦的磨練,努力練好字。

  2、目的:寫字教學不能隨意,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每次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切實可行的要求。要讓學生從基本筆畫入手,再到間架結構,最後書寫作品,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

  3、姿勢:不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寫字質量。所以,儘管學生的寫字姿勢難以培養,但還是需要花大力氣糾正學生的不良的寫字姿勢,標本兼治,做到練姿並重。

  4、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重要筆畫作簡要的講解後,引導學生對例字進行自行觀察、也就是讀帖。讓學生自行分析,並說出對字形、筆畫、間架的理解。學生透過自行分析、自行理解,自然獲取了有關漢字書寫的基本知識,也就對例字進行了消化、吸收。

  5、評價:評價在寫字教學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每次練完後要做出評價,要讓學生享受到進步的快樂,以提高興趣,增強信心。

  二、具體安排(略)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積極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一)從引導學生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習作的素材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

  2、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

  3、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

  (二)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的思路

  1、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

  2、定向的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

  二、作文能力訓練

  1、抓小練筆積累,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堅持每天一段話。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2、鑑賞優秀作文,誦讀、積累適當的優作,學習寫作的方法

  3、制定激勵措施,每次作文都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利用晨讀晨說相互交流,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使作文課堂教學更形象更直觀更有意義。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肯定,並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欣賞,使學生在得到精神滿足的同時,感到寫作文原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4、認真上好閱讀課,在閱讀教學中,重在教給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

  5、充分利用中自習和地方課的時間、讓學生聽說,教師要加強指導,同學互相評價、學習,讓學生學會聽說的方法,並且多加練習。

  6、加強個別指導,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三、嘗試構建新的作文教學模式

  1、多閱讀作文教學專著,並敢於嘗試優秀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

  2、給學生說話的權力,引導學生敢說、會說、在語言訓練中鍛鍊組織語言的能力;

  3、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表達。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四年級語文假期自主學習日程安排

  寒假生活即將開始,為幫助、指導同學們科學合理地規劃假期的生活和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特制訂本語文自主學習方案,希望你們熱情地接受,認真地完成。

  學習準備:日記本、練字本、讀書筆記本、練習本

  自主學習內容:

  第一週

  1、複習語文上冊1-2單元課文內容,把每課中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寫1遍,抄寫課文中感受深刻的語句。

  2、預習新知:預習下冊第一單元,要求:

  (1)、每篇課文讀3遍。

  (2)把每課要求寫的生字(2、2)。

  (3)背過《走,我們去植樹》、《燕子》、《4古詩兩首》及練習1的讀讀背背。

  3、每天堅持做到:練字一張;讀名著一小時(或科普、作文、史實等方面的書籍)並在一週內寫一篇讀書心得或寫一篇讀後感;寫3篇日記。

  4、幫助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並寫一篇作文“我幫媽媽————”。

  第二週:

  1、複習語文上冊3-4單元課文內容,把每課中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寫1遍,抄寫課文中感受深刻的語句。

  2、、預習新知:預習下冊第二單元,要求:

  (1)、每篇課文讀3遍。

  (2)把每課要求寫的生字(2、2)。

  (3)背誦練習2的讀讀背背。

  3、每天堅持做到:練字一張;讀名著一小時(或科普、作文、史實等方面的書籍)並在一週內寫一篇讀書心得或寫一篇讀後感;寫3篇日記。

  4、背誦《傳統文化》課本中,第六單元中的三首古詩。

  5、跟家長一起走親訪友,看望你村五保戶或孤寡老人。並完成習作“我看望了——”

  第三週:

  1、複習語文上冊第5-6單元課文內容,把每課中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寫1遍,抄寫課文中感受深刻的語句。

  2、預習新知:預習下冊第二單元,要求:

  (1)、每篇課文讀3遍。

  (2)把每課要求寫的生字(2、2)。

  (3)背誦《三顧茅廬》中的三、四自然段及練習3的讀讀背背。

  3、每天堅持做到:練字一張;讀名著一小時(或科普、作文、史實等方面的書籍)並在一週內寫一篇讀書心得或寫一篇讀後感;寫3篇日記。

  4、進行一次調查“小學生如何使用壓歲錢”實踐活動,寫一份調查報告。

  第四周

  1、複習語文上冊7單元課文內容,把每課中課後第三題中的詞語寫1遍,抄寫課文中出現的對聯。

  2、預習新知:預習下冊第二單元,要求:

  (1)、每篇課文讀3遍。

  (2)把每課要求寫的生字(2、2)。

  (3)背誦練習3的讀讀背背。

  3、每天堅持做到:練字一張;讀名著一小時(或科普、作文、史實等方面的書籍)並在一週內寫一篇讀書心得或寫一篇讀後感;寫一篇日記。

  4、背誦《傳統文化》課本中,第七單元中的三首古詩。

  5、家長及學生共同制定一份下學期學習計劃。

  備註:《寒假作業》自己有計劃全部完成。;

  自主學習要求:

  1、按時參加自主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積極認真參與。提高認識,積極配合組長開展工作,努力提高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2、認真完成複習、預習任務,不懂得知識請教家長或小組長。仔細寫好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字跡要清楚工整。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的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低、中年級的自然學習,對自然科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絡。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基本情況:1、可喜之處:透過三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五、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六、教學進度

  按區教研室的進度進行。

四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5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但因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夠強,因而會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脅。這就需要 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常灌輸安全的意識。安全教育工作關係到師生生命的安危,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它的責任重於泰山,必須長抓不懈,時時警鐘長鳴。本學期,為切實搞好四年級安全教育教學工作,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的指導思想為依據,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落實安全教育內容,努力提高

  二、教學內容及目標

  總目標

  透過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瞭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具體目標

  (一)社會安全教育

  1. 瞭解在公共場所活動時的安全常識,遵守公共規則,避免擾亂公共秩序行為的發生。

  2. 認識與陌生人交往中應當注意的問題,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3. 瞭解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的危險和危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公共衛生安全教育

  1. 瞭解基本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常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衛生和飲食衛生習慣。

  2. 瞭解本年齡段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常識,培養疾病預防意識。

  3. 瞭解有關衛生保健常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三)意外傷害安全教育

  1. 認識常見的交通安全標誌,瞭解出行時道路交通安全常識,樹立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2. 初步學會在事故災害事件中緊急求助和自我保護的方法,學會正確使用和撥打 110、 119、 120、 122等電話。

  3. 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備使用電梯、索道、遊樂設施等特種裝置的安全意識。

  (四)自然災害安全教育

  1. 瞭解學校所在地區和生活環境中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及其危險性,逐步提高在自然災害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2. 學習躲避自然災害引發危險的簡單方法,初步學會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我保護和求助的簡單技能。

  (五)校園安全教育

  1. 與同學友好相處,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動、遊戲中造成誤傷的意識。

  2. 學會當發生突發事件時聽從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現有條件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方法。

  三、實施措施

  1 、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真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2 、深入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積極從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尋找相關的教學素材。注重選取學生普遍關注和樂於交流的安全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方法技能,並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3 、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安全教育。如運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路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安全教育效果;與當地公安、消防、衛生、交通等部門建立聯絡,協助學校進行安全教育。

  4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開展思考、討論、收集、辯論、防談、演習等多種活動,在合作學習和互動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提高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知識豐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