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精選6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1
隨著羅布湖戈壁灘上傳來的一聲巨響,中國向世界證明——我們挺直了腰板!我們擁有了原子彈!人們歡呼著,跳躍著,我極難想象當時在他們心中究竟有多少的歡樂,但我唯一知道的是,中國擺脫了“東亞病夫”,勇敢地站在世界的東方。
影片記錄了從1954年12月2日毛澤東宣佈中國製造原子彈到19 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的過程。其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1959年6月,蘇聯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天下著大雨,一位中國青年(片中未說明人物姓名)迅疾地從路邊的一個火坑中掏出一張已燒得零碎的圖表,爾後拿回去和幾位領導在昏暗的燈光下拼湊。而那位扔圖表的蘇聯大使來到他們跟前,藐視地說:“就算你們得到這個資料,用計算機起碼也得算六年。”,臨走時還用飽含譏諷地語氣說:“Good Luck(好運)。” 當時那位中國青年只是低下頭又去忙了,是的,誰能說他的心裡沒有憤怒?
外國人的譏諷和嘲笑,就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嘲諷!當時真想衝上去,厲聲呵斥:“我們中國人,是絕不會向任何困難低頭的!”是的,我們的不屈不饒,才能換來最後的勝利。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奮戰到底!
在挑選試驗場地時,馮石指揮官直接否決了蘇聯專家莫拉索芙特的方案,而莫拉索芙特問道:“難道你們中國人害怕困難嗎?”他是笑著回答的:“我們中國人不怕困難,這地方太小!”我被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中國不想造小的,中國要造出更大的原子彈!這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前所未有的信心值得讚歎,我更為自己為中國人而自豪!
而計算原子彈的資料更為艱辛:中國當時的計算機很少,陸光達拍著一大堆的公式說:“我們要從這算到這。美國人用了6年,英國人用了5年,蘇聯人用了8年。我們沒有8年的時間,就是用算盤打,也得把它打出來。”看到這,我心中更是洶湧澎拜,是的,中國人了不起!我們沒有錢,沒有裝置,就靠著自己的手,堅持不懈地做事情。當看到餐廳迴盪著算盤的聲音,我更是激動,他們顧不得吃飯,就為這中國,為這原子彈事業,貢獻自己!當發現蘇聯人算錯時,我為中國自豪、驕傲。我們用算盤打,也比他們早造出原子彈!
片中的一位博士——陸光達,跟隨馮石總指揮到了戈壁灘,跟著戰士一起製造原子彈。
陸光達很執著,看到工地水泥不合格就要拆除當天的所有建築,一心一意地為中國的原子彈事業著想;他也很堅強,例如:當時中央問他是否願一輩子隱姓埋名,他答應了。到了後來,中央懷疑他洩露了國家機密,便要辭去他的職務,但他沒有放棄,雖然很懊惱,但仍舊專心致志地製造原子彈;他也很重情,對自己的妻子,戰友百般疼愛,雖然他沉不寡言,但他那顆火熱跳動的心卻燃燒著,燃燒著……點亮他人。
馮石在影片中與陸光達結下深交,他善於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就像那次陸光達叫他用淡水施工,他起先抱怨,但還是做了。當時他對著戰友說:“餓了就在車上吃,累了就在車上睡,總之,人歇車不能歇!”;他很仗義,陸光達那次差點被辭職一事一傳到他耳朵裡,他就飛到了北京,用自己的人頭擔保;他也能吃苦耐勞,忍受了大漠的惡劣條件,並最終幫助陸光達成功爆炸原子彈;他也愛國,向陸光達闡述自己對外國人的不滿。伴隨著原子彈的爆炸,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在大沙漠制原子彈時,幾次襲來夾著沙的大風,將“房子”都給吹走了。喝的是容易使人浮腫、拉肚子的鹹水,平日吃的最好的也不過是饅頭、窩窩頭之類。造原子彈需要大量淡水,戰士們便加班加點、日以繼夜地到幾百裡外的平原去運水,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們連一粒米都吃不到,只能靠樹葉和水充飢。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早穿棉襖午穿紗地幹。這時,已有200多名戰士倒下了,並且美國還對中國進行了所有的核封鎖,可是誰也沒有說過放棄,而是越幹越努力、越幹越有勁。
在影片的末尾,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被緩緩推上臺時,心中早已波濤起伏,我為中國這一項偉大的事業致敬!“砰”伴隨這一東方巨響,伴隨原子彈所帶來的巨大傷害,天空上蘑菇雲向世界在中國土地上豎起了標牌——中國已經制造出了原子彈!
他們能在那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敢於向任何困難挑戰的捨生忘死的精神,研究並製造出原子彈,這是何等的珍貴、難得。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磨練這種意志,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以此為鏡,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祖國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2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影---《橫空出世》,媽媽說這部片子是講述的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國的科學家研究核武器的事情,一開始我有點看不明白,媽媽在一旁邊給我講解,慢慢的我也看出點門道了。
片子當中說了珍珠港事件和日本廣島事件,媽媽還告訴我核武器戰爭給人們造成的後果,很可怕,很多人都變成了畸形。中國人為了自強不息,下定決心自己研發自己的原子彈。我看到了那麼多的解放軍士兵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不怕困難和挫折,在戈壁灘上工作,真的是太艱苦了,還有那些科學家,鄧稼先、錢學森等,嘔心瀝血的工作,終於研製出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這個訊息讓全世界都為我們而震驚,中國人們揚眉吐氣了。
看這部片子讓我很感動,我平時學習一點都不努力,很多時候都想偷懶,想多玩,媽媽和老師其實都跟我談了好多次了,我還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媽媽說如果這在以後,我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以後也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片子對我挺多的刺激,我以後可不能被人瞧不起!我應該學習片子中的人物,能夠認真的做點事情,將來能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3
在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國產的十分優秀的電影名為《橫空出世》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中國的無名英雄們嘔心瀝血研究核武器的故事。
那是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無情的踐踏,深受其苦,而八國聯軍的入侵,又簽訂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人民過上了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的日子,更加重了勞苦大眾的負擔。漸漸淪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可是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利益,奮發圖強、沒日沒夜地趕製原子彈,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赴湯蹈火,前仆後繼,最終研究出了最先進的原子彈,驅趕走了霸佔在中國領土上的侵略者,使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使中華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當我看著這部影片時,我真是十分感動。看到那些原子彈研究專家們需要研究原子彈而隱姓埋名一輩子,卻堅定的說出為國奉獻在所不辭的壯志豪言。看到需要計算的龐大資料而他們打著算盤一筆一筆來的“幹革命”。看到核試驗基地沒有糧食了,大家無所顧忌,毫不在意,任憑肚子咕咕叫也要繼續,全把糧食讓給了科研人員,大唱軍歌同抵餓。他們是革命中的軍人,他們勇敢,他們無畏,他們剛毅,他們有信念。
當原子彈上升的一刻,我向他們的苦痛都化作了勝利的喜悅,一切的汗與淚都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們不愧為默默無聞的英雄!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在這麼好的和平年代,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人民完成未完成的事業。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4
“轟—”當一大朵蘑菇雲在戈壁灘上空綻放,全中國沸騰了!人民歡呼雀躍,盡情揮灑激動的淚水。
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自1955年以來,中國咬緊牙關,不惜國力秘密研究原子武器。按陳毅元帥的話說:“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造出原子彈!”。 中國跨過核門檻,從此不再屈從別人的“船堅炮利”,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被壓抑的民族自尊,也隨之釋放。
“我們中國人也能研製出原子彈!”高喊堅定的口號,大批優秀人才來到新疆的戈壁灘又稱“死亡之海”,進行艱苦卓絕的研究。他們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祖國偉大的事業中,執著,不屈地奮鬥。然而, 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相繼而來,蘇聯專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後,物質極度匱乏,三年自然災害……但這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和戰士們憑著頑強的精神,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建成了原子彈發射塔,爆發出舉世震驚的東方巨響。 中國人終於“挺這了腰板子”,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也能行。
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經歷了多少榮辱興衰,為什麼能夠一次次地奮起;為什麼能夠歷久彌新?為什麼能夠至今還傲然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因為我們有一種民族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勞、不畏艱險,那就是嚴謹求實、團結合作。正是這些原因,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們為我們創下的,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決不能坐享其成,而應該為中華之崛起而拼搏,奮鬥。祖國未來的重擔,將由我們承擔。我們要沿著先輩的光輝足跡,繼續在神州大地上譜寫壯麗的詩篇!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5
19 64年10月16日59分50秒,新疆羅布泊上空蘑菇雲翻滾而起直上雲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實驗成功。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讓世界瞭解了核武器的威力。並且在朝鮮戰場美國多次用核武器威脅中國志願軍撤軍,雖然美國最終沒有用核武器,但不斷的威脅使中國不得不正視原子彈。
1954年秋,我國第一次發現製造原子彈的基本原料——鈾礦。中央政府決定付出一切代價也要造出原子彈,於是研製原子彈逐漸提上了中央工作日程。
可想而知製造原子彈談何容易。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關於原子彈的資料和技術一片空白。於是中央考慮像蘇聯提出援助中國發展核武器。幾經周折,蘇聯答應了給中國提供核技術。但好景不長,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蘇聯最終撤走了全部專家,並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
此時,中國正處於三年災害時期,核武器研製面臨種種困難。這時陳毅說了一句話“中國人就是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
在經濟困難時期,核武器的研製面臨著諸多巨大的困難。但靠著不怕吃苦、用於奮鬥的精神,科研人員闖過了一道道難關,於1963年3月,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12月,同步聚焦爆轟產生中子試驗成功;19 64年1月,我國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濃縮鈾——鈾235;同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彈所用的核部件;6月,在研製基地爆炸實驗了一顆準原子彈。正是這樣的一步步挺近,華夏兒女研製出了屬於自己的核武器。
正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強烈愛國情懷與不懈努力,艱苦奮鬥,最終炎黃子孫攀上了核武器的高峰,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核武器的成功研製不僅擺脫了美國對我國的核威脅,也使我國的軍事力量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更提高了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對我國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做為如今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扛在我們肩上的任務似乎不是那麼重。其實非也,如今國際競爭空前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以演變為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中國怎樣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處於不敗之地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答案也顯而易見“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與世界中國則雄與世界。”
看電影橫空出世觀後感6
“七一”前夕,我有幸參加了總行黨委組織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並觀看了黨史教育影片《橫空出世》,看完影片,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影片中的一一幕都時時迴盪在腦海中。
一支抗美援朝志願軍隊伍回國後神秘消失,他們其實是接受了一項絕密的工作任務,從藍天碧水來到漫天黃沙的西北戈壁,在這生存環境極度惡劣的情況下,進行承載著數十萬人夢想的偉大工作。
一群科學家和知識分子,接受黨和國家的號召,一輩子註定隱姓埋名,默默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努力工作,早日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工作任務。
一名中國青年從路邊的一個火坑中迅速地拾起一張已燒得零碎的圖表,拿回去和幾位領導在昏暗的燈光下一起拼湊,然而那位扔圖表的蘇聯大使卻來到他們面前,極其藐視地說:“就算你們得到這些資料,用計算機起碼也得計算六年。”臨走時還用飽含譏諷地語氣說:“GoodLuck(好運)”。然後,厲言告訴他:中國人是從來都不向困難低頭的!值得欣慰的是,我們中國人不僅沒有用到六年的時間,反而比蘇聯人算得還要準確,還是用算盤算的呢!付出的代價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切的困難打不倒我們必勝的信念。本就艱苦的環境,趕上三年自然災害,生存條件更加艱難,戰士們連一粒米都吃不到,只能靠樹葉和水充飢。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克服重重困難,早穿棉襖午穿紗地幹著。儘管已有200多名戰士倒下了,可是誰也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反而是越幹越努力、越幹越有勁。
當凝聚著中國人民血汗的原子彈被數十名戰士推著緩緩前進時,我的內心就猶如一根根緊繃的弦,七上八下、洶湧澎湃。終於,一聲驚天動地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了。臺上臺下都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科學家們、戰士們那股高興勁兒真是一時之間找不到準確的詞語形容得出。笑聲伴著默默滾下的淚水,那麼真切、那麼感人,我也無聲的落淚了……
這場電影對我的震撼非常大,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能有捨生忘死的奮鬥精神,敢於同一切困難作鬥爭的意志,是何等難得、何等珍貴,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磨練這種意志,接過革命先賢手中的接力棒,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在這個難得的和平年代,我們青年人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要用知識武裝頭腦,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為人民完成未完成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