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2篇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歡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自己瞭解到的生活中的垃圾,掌握垃圾分類方法,知道垃圾處理的辦法。

  2、激發互相交流的興趣,敢於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培養說得清晰,聽得認真,態度大方、有禮貌的交際習慣。

  3、培養學生減少垃圾、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調查關於垃圾的來源,巧處理垃圾的辦法,“廢物利用”的小手工作品。

  2、教師:課件、地球爺爺生病的表情(圖)、垃圾分類卡片、小獎品些許。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影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大家在觀看時保持安靜。

  (播放課件:風景優美的影片)

  師:看了這個影片片段,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生:風景美如畫。

  師:這麼美的環境,我們多麼喜歡啊!可是有一天,它卻被破壞了,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你們看,……

  (播放課件:垃圾成山、環境被汙染的影片)

  師:看到這兒,你發現了什麼?

  生:河水被汙染了,空氣被汙染了。

  師:完整觀看這個影片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生:人類的生產嚴重破壞了環境,環境進一步惡化。

  師:地球爺爺生病了,它多痛苦啊!(貼地球爺爺生病的表情)到底是什麼讓它生病的呢?

  生:垃圾。

  師:各種垃圾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垃圾呢?今天,我們就圍繞“垃圾分類,變廢為寶”這一主題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

  (二)瞭解生活中的垃圾

  師:要開展這次活動,首先要了解我們身邊生活中的垃圾。家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可以觀察和記錄一下家裡一天產生的垃圾,你可以根據這個表格對家中的垃圾進行統計,怎麼樣?你發現了家中有哪些垃圾呢,你的表格填滿了嗎?這是老師家的調查結果。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關圖片)

  (三)垃圾分類

  師:你們真是懂得觀察生活的孩子!大家知道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如果有這麼多的垃圾沒有處理好,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美麗家園。聰明的人類為了更好地處理垃圾,對垃圾進行了分類。垃圾可以分為哪些型別呢?

  (生說出具體的垃圾分別屬於哪種型別,師進行評價)

  師:我們接下來看四種垃圾分類標誌。可回收垃圾是一個閉合迴圈的三角形,廚餘垃圾是我們熟悉的廚房中的食物殘餘所組成的,有害垃圾一般是紅色的,給我們以警示,上面還有一個×,其它垃圾與可回收垃圾近似,卻是一個不閉合三角形。

  下面我們來詳細說一說。先來看一看可回收垃圾,包括塑膠、金屬、紙盒、橡膠、玻璃、織物等。接下來是廚餘垃圾,包括剩飯剩菜、菜根菜葉、果皮果核等。接下來是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舊燈管、水銀溫度計、農藥瓶等。最後是其它垃圾,包括磚瓦陶瓷,衛生間紙巾、菸頭等。

  重點提示:電池中含有放射性物質,是對大自然,甚至人體都會產生危害的危險垃圾。所以老師建議小朋友們向你們的家人、朋友、鄰居進行宣傳,告訴他們,儘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的電池,儘量使用可充電的電池,減少廢電池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電池要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內,由專業人士進行特殊安全處理。

  (播放課件:垃圾分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師: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透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學會垃圾分類投放了嗎?試一試來迎接老師的挑戰吧!看看你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對常見垃圾進行正確分類呢?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沒問題。

  挑戰賽第一關:填一填(課件出示挑戰題目)

  挑戰賽第二關:貼一貼(課件出示挑戰規則),依次挑選三名學生上臺貼一貼。貼完後進行評價。

  (四)變廢為寶

  師:同學們,對於垃圾,不論以上哪種處理方式,都會對環境產生危害,增加社會負擔,造成資源的浪費,其實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只要我們合理處理垃圾,對可回收垃圾進行迴圈利用,垃圾就可以變廢為寶了。

  師:我們班就有很多心靈手巧的孩子,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垃圾變廢為寶,重新展現它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感受同學們的創意。

  (五)手工作品展示

  按摺紙類、交通工具類、裝飾品類、綠植類、布藝類等依次展示。

  師:生活中的垃圾還有很多很多,處理它們的辦法更是數也數不清,老師驚喜地發現,聰明的小朋友們不但說得很棒,而且做得也不錯。這個展示架上擺放了你們“變廢為寶”的小手工作品。這一樣樣精緻、可愛的小作品,不僅向大家展示了小主人們善於動腦、勤於動手的聰慧、靈巧,同時也表達出小主人們渴望減少浪費、合理利用資源、善待大自然的美好心願,真是“手巧”又“心靈”!

  (六)總結:健康的地球爺爺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地球上不再有垃圾,這個世界將會怎麼樣?

  生:水清了,天藍了,空氣新鮮了,大自然變得越來越美麗。

  師(總結):沒有了垃圾,環境不再被汙染了,疾病也不再四處作怪了,還保持了生態的平衡。你們看,地球爺爺的臉上又露出了健康、開心的笑容!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只有一個家園,我們只有一個母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四、作業佈置

  蒐集保護環境的公益用語。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教學設計 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身邊的垃圾,知道不能亂扔垃圾。

  2、知道垃圾會汙染環境,影響身體健康,培養幼兒保持環境清潔的習慣。

  3、感受到髒亂環境的弊端和清潔環境不同的美。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垃圾,不隨手亂扔垃圾。

  難點:知道垃圾會汙染環境,讓幼兒保持環境清潔從動手撿拾垃圾開始。

  活動準備

  1、圖片、課件。

  2、尋找觀察了身邊周圍清潔和髒亂的不同環境。

  3、幼兒自制裝垃圾用的紙袋。

  活動過程

  一、教師操作課件,引導幼兒認識什麼是垃圾,它們都是從哪裡來的。

  1、“香蕉、蘋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變成了垃圾。”

  2、“用完的電池、喝完的酒瓶、寫完的.作業本亂扔掉就是垃圾。”

  二、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並指出圖片中有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髒亂的環境和清潔的環境有什麼不同感覺。

  1、“吃剩的瓜子殼,倒掉的飯菜、魚刺、骨頭,做飯剩下的蛋殼、菜皮,各種零食的包裝袋,各種廢舊塑膠袋、紙屑、紙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周圍的鄰居、路上的行人、車上的乘客、風景區的遊客等如果把垃圾亂扔,就會把各個地方弄得又髒又亂。”

  3、“你們看到又髒又亂的地方有什麼感覺?看到清潔乾淨的地方又是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不亂扔垃圾。

  1、“在家裡你把垃圾扔在什麼地方?”(垃圾桶裡,院子的角落裡,簸箕裡的,塑膠袋裡等。)

  2、“如果你在田邊、土埂上、馬路上、校園裡發現了零食袋、廢紙、瓜果皮怎麼辦呢?”(拾起來,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裡;撿回家,扔到簸箕裡……)

  3、“你在放學路上,出去玩的時候吃了香蕉、瓜子、麵包、飲料等後的香蕉皮、瓜子殼、包裝紙、飲料盒等都丟在哪裡呢?”(帶回家扔到垃圾桶裡)

  4、“你在路上、水田邊、汽車和火車上、船上有了垃圾後怎麼辦呢?能不能亂扔?”(放在口袋裡帶回家,扔在車上和船上的垃圾桶裡,不能扔在路邊、田裡、車窗外、河裡。)

  5、“你看到有人亂扔垃圾怎麼辦?”(告訴他不要亂扔垃圾,請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6、“垃圾最後都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我們要少用或不用塑膠袋裝垃圾?”(大部分的垃圾最後都被埋入了土裡,塑膠袋埋入土裡很久很久都不會腐爛。)

  四、組織幼兒“我愛清潔”的實踐活動。

  尋找教室裡,走廊上,操場等幼兒園各個地方,把垃圾撿入自己製作的垃圾袋中,最後扔到垃圾桶裡,強調活動安全。

  五、組織幼兒洗手,教師總結、評價。

  六、活動延伸:

  1、裝飾自制的垃圾袋,讓垃圾桶變得美麗。

  2、提醒幼兒隨時注意保持身邊環境清潔,不亂扔垃圾,引導幼兒製作“垃圾的分類”圖。

  3、把垃圾變廢為寶,引導幼兒用掛曆、紙杯、果凍盒、飲料瓶等廢舊材料自制玩具,裝飾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