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惠崇〈春江曉景〉》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惠崇〈春江曉景〉》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惠崇〈春江曉景〉》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惠崇〈春江曉景〉》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講故事

  蘇軾和惠崇都是宋代的名人。惠崇能詩善畫,是宋初九個有名的僧人之一。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還擅長繪畫和書法。他們兩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板書:惠崇、蘇軾、宋)

  有一天,蘇軾去惠崇住處,看見門開著就走了進去。這時惠崇正在專心致志地作畫。蘇軾悄悄地站在背後觀看。只見惠崇只用寥寥數筆就在宣紙上畫出了翠綠的竹子,粉紅的桃花,茂盛的蔞蒿,新生的蘆筍,還有幾隻在水中嬉戲的鴨子。

  “妙!妙!真是好畫呀!”蘇軾不由得稱讚道。

  惠崇轉身一看,發現蘇軾站在身後,就指著剛剛完成的畫作,謙虛地說:“你若能再題一首詩,就更好了。”蘇軾稍加思索,就提筆在畫的.空白處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看罷,拍手說道:“妙!妙!真是好詩呀!”

  就這樣,好畫配好詩,好詩寫好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傳為一段佳話。

  2、匯入。

  惠崇畫的這幅畫名叫《春江曉景》,蘇軾的這首詩是題在這幅畫上的,所以就以“惠崇《春江曉景》”命名了。(板書:《春江曉景》)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詩。(幻燈片打出全詩)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1、自由讀詩。

  要求:對照拼音讀準確。

  2、彙報讀。

  要求:聲音洪亮、讀正確。

  3、識字教學。

  1)(幻燈片出示)蔞蒿蘆芽

  2)猜字義,小結識字方法。

  3)瞭解“河豚”。

  河豚:魚名,內臟有劇毒,春天溯江而上產卵。

  4、配樂朗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讀百遍其義也自現。)

  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

  三、再讀古詩解其意。

  1、我們能從詩的那一句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江、春)

  2、詩中都寫了哪些春景呢?一共七處,請全部找出來。

  (竹、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河豚)我們再說得具體一點。如:翠綠的竹子、一片竹林、粉紅的桃花、三兩枝桃花、微波盪漾的春水、成群的鴨子、戲水的鴨子、茂盛的蔞蒿、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新生的蘆芽、逆流而上的河豚。

  3、低吟古詩,想象詩中的美景。

  我們已經從蘇軾的詩中體會到了春天的美景,若能把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拿出來,目睹一下該有多好呀!可惜,宋代距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此畫早已失傳。後人只能根據蘇軾的詩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畫出來了。我們現在也只能借用課本中的插圖了。(出示插圖)

  4、圖文對照、欣賞。

  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詩人的想象?

  體會:詩歌因為圖畫而生動形象,圖畫也因詩歌流傳至今。這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5、瞭解詩題之爭。

  人們往往是先入為主。也就是以先見到的事物為正確,而且很難改變。就像現在我說“春江晚景”,你們就會覺得很彆扭,還以這是老師在跟你們開玩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這和我在第一次看到“春江曉景”時的感受是一樣的。“晚景”也是有理由的: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暮:即傍晚。世上之事如春江之水,鴨子只有下水之後才知水溫的冷暖變化。很多事情只有深入實際才能辨真假虛實。

  四、書寫詩歌

  1、學生書寫詩句填空。

  2、小組評價。

  3、彙報。

  五、拓展詩歌

  依次為《畫》、《畫雞》、《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

  1、猜詩題。

  2、讀古詩。

  六、作業超市

  1、選一首你喜歡的古詩,做詩配畫。

  2、課外蒐集有關蘇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