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並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②瞭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③瞭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開放性的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中傳播的特點(沿直線傳播)。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透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體驗學光學的樂趣,並在實驗過程中學習合作與交流。

  ②引導學生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價值)。

  重點、難點分析

  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設計與組織關於“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本書的難點。

  教學模式

  科學探究教學模式。設定問題情景,使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科學探究,找出現象後面隱藏的規律,教會學生掌握科學家在研究時所用的技能和術語。

  實驗器材

  1、學生分組:鐳射筆一支、果凍一個、軟橡皮管一根、帶孔的紙板兩張、大頭針幾枚、平面鏡一面、白屏一張、裝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滿了少量墨水)。

  2、教師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鐳射器(或鐳射筆)、水槽兩個、濃度不同的糖水四種、40瓦電燈等。

  主要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前利用課間休息,滾動播放一組與光現象緊密聯絡的優美圖片和影片: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透過三稜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日暈、日幻……最後將畫面停在“節日夜空中的多彩的鐳射”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進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透過開放性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介面上要發生偏折。

  [問題一]同學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現象,但是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然後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方法一:用鐳射筆發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二:用鐳射筆發出光直接照射果凍,發現光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三:將鐳射射過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彎曲就無法射過。

  方法四:將幾枚大頭針插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沿這條直線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針。

  方法五:將鐳射沿白屏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和水中的路徑都是直線,在空氣和水的介面上發生了偏折。

  組織學生歸納得出:

  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介面上發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生彎曲。

  [問題二]這兩個現象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中光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教師演示:如圖1,在支架上固定一個薄水槽,其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事先配有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將它們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於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將一束鐳射從透明水槽側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見鐳射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向下彎曲。

  同時做一個對照實驗,用鐳射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再對同學們觀察──光的路徑仍是直線。

  ③引導學生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介紹光線的概念

  由於平時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學中就用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比如要表示電燈的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我們就沿光的傳播路徑作一些直線,(如圖2)。這種直線叫做光線。

  3、應用:解釋自然現象

  ①影子的形成

  設問一:請同學們想想;如果電燈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後邊會有什麼東西形成?

  演示;在一個圓筒形蛋糕盒的筒口處糊一張白紙,底部的圓洞上固定一個不透光的紙板人,開啟後邊的電燈,同學們在屏上可以看到一個人影,讓學生分析人形的形成。

  ②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順利過度到日食。

  設問二:當地球、月亮和太陽運動到一條直線上,地球處在月亮的影區時.地球上影區中的人能看到太陽嗎?這種現象叫什麼?

  ③小孔成像

  演示:仍然運用前邊的器材,保持電燈不動,用一個大紙板完全遮住圓筒形蛋糕盒底部的進光口.並在紙板上開一個小圓孔。

  設問三:如果開啟電燈,一部分光將穿過小孔射到屏上,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在屏上將看到什麼?

  開啟電燈,學生觀察屏上的現象以及燈絲的形狀,大家看到什麼了?“V”字形的光斑,燈絲的形狀也是“V”字形的。但是開口和光斑相反。

  引導學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光的傳播速度

  介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於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

  你知道我們平時一眨眼需要多少時間嗎?需要0.1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個以光速飛行的超人,能夠飛行3萬公里。這個距離讓一個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約要走250天,可見光速之大。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我們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帶領學生回憶:在觀察神奇美麗的光現象的過程中,提出光是否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問題,然後透過實驗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結論。並且運用這個結論解釋了一些自然現象。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然,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它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麼利用它你能做些什麼?

  四、思維拓展

  ①射擊時瞄準。

  給你一個玩具槍和鐳射器,你能想到什麼?

  ②鐳射準直。

  安裝高樓電梯時,怎樣使幾十米高的電梯又正又直?

  &

  nbsp;五、作業

  ①課後請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測學校旗杆的高度?

  ②試一試,製作一架小孔照相機,並用它來觀察蠟燭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麼情況下,蠟燭所成的像放大,在什麼情況下所成的像較小?並試著解釋為什麼?

  ③對日食有興趣的同學可登入網站

  Ⅱ.對教材的認識和課後反思

  1.對教材的認識

  本節課是學生的第一節光學課,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內容要求是:“透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而筆者經過深入調查初二學生的潛在知識和感性認識,知道大量學生已經積累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生活經驗,比如從手電筒的光,汽車車燈的光等等。所以這節課設計的重點應該是激發學生熱愛光學,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來認識光的傳播特點,知道光沿直線傳播是要有條件的。

  2.課後反思

  (1)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

  這節課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了事,但是筆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歷實驗過程,並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發現”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透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象(產生問題的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他們在思考之後,自己能去選取儀器,設計實驗,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只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潛能。

  (3)充分展現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

  本課設計的富有創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路徑發生彎曲的現象,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學生過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光的路徑發生彎曲),發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律的喜悅。本課獲得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得到了來自全國的評委、老師的一致好評。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瞭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瞭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瞭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資訊,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繼學習打基礎。

  3.透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教學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來分析解釋一些簡單的光現象。

  三、教學工具

  鐳射筆、水、果凍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神話中傳說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織女的幸福家庭,他們化作天上的兩顆星,只能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渡過銀河相會一次,他們能否每年相會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問題的答案嗎?

  提問:漆黑的夜晚,我們什麼也看不見;站在太陽下,緊閉雙眼,仍什麼也看不見。這是什麼原因呢?

  人們要看見東西,必須要有光,而且光必須進入人們的眼睛。陽光使得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光使得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本章我們將學習光的初步知識。

  二、新課教學

  一、光源

  1、讓學生舉一些發光的東西,生活、生產中哪些物體可以發光?

  2、讓學生閱讀P34部分內容。

  太陽、電燈、蠟燭、手電筒、火把、油燈、霓虹燈、鈉燈、汞燈、氖燈、螢火蟲

  同學們知道能發光的物體很多,那麼上面的物體有何共同特徵呢?

  歸納——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分析(1)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

  4、接著教師介紹人造光源的發展和使用。

  二、光是如何傳播的

  1、光在介質中是如何傳播的?

  演示1:用小型鐳射器沿白紙板照射

  演示2:用小型鐳射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

  (演示時,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幾支煙同時點燃,在空氣中形成煙霧,可在水中滴少許牛乳或紅墨水,還可播放動畫教學片.)

  為了使學生親身感受光的直線傳播,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隨後讓學生自己做一個實驗.

  學生實驗:講桌上放置點亮的白熾檯燈,每個學生兩隻手各拿一塊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讓眼睛穿過小孔觀察光源.

  啟發學生分析:只有當眼睛、兩個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眼睛才能看見從光源發出的光.

  利用上面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引導學生得出結果:光傳播路線是直線。

  指出:光在同一種物質中(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線:由於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就可以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條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種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叫做光線。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把本來看不見的光線及光的傳播路徑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這種圖叫光路圖。

  指導學生看教材圖2.1—3同時啟發學生舉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舉例.

  鐳射準直、排直隊要向前看齊、打靶瞄準等。

  3、用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解釋有關的現象:

  (1)影子:大家想一想,在燈光下、陽光、月光、下為什麼會出現影子。

  ——影子的出現不恰恰證明了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嗎?如果光能拐彎,它就能繞過物體跑到物體的背後去,物體背光的一方就會亮起來,那還會有影子嗎?

  (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且光不能穿透不透明物體,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後,在這個物體的一側就會有一個光照射不到的區域,這就是影子。)

  (2)影子為什麼會隨著人與光源位置的改變?試畫圖說明。

  (3)日、月食(投影片)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畫圖說明。

  三、光速

  1、打雷時,雷聲和閃電同時發生,但我們總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表明:光速遠大於聲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8m/s,讀作:3×108米每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物理意義:光在真空中每秒傳播的距離是3×108米。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小。(空氣中近似認為3×108m/s)(超光速中微子)

  2、練習:光線AB是同一點光源發出的光線,請畫出點光源的位置。

  3、指導學生看閱讀材料“科學世界我們看到古老的光”,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①“光年”是什麼物理量的單位?

  ②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是多少km?

  ③牛郎和織女能每年相會一次嗎?

  ④為什麼在形容一個數字很大、很大的時候,常說這是個“天文數字”?

  課後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應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大於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讓我們來看本次說課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將從面向物件、教材連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四個部分進行分析。

  本節課面向初中八年級,所用教材為江蘇科學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物理(上冊)本節的主要科學內容有兩個,一是光的直線傳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又是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後繼必備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能解釋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因此,本節內容以光的直線傳播為重點,主要的科學探究活動也圍繞光的直線傳播展開。

  根據新課標和新課改活動要求,配合教學大綱,結合課本教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在知識目標中使學生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理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以及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

  在能力目標中透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

  在情感目標透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透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為以後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是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情感目標。

  在知道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讓我們來看本節的重點、難點部分,

  重點:透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難點: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將以板書的形式來突出重點,以演示實驗來突破難點。

  以上是我對本次說課的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動手能力較強,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援。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內容開放,容量恰當。結構力求完整,做到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條理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揭示物理知識、概念、規律的意義、內在聯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刺激學生,提高興趣。

  四、教法分析

  下面讓我們來看本次說課的第四部分即教法分析部分。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尋合適教學的宗旨也是新課標要求的學習方法。正是本著這個指導思想,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法及實踐教學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教學法。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創設新知識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積極性是本教法的設計思路。

  2.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法。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形象直觀,但不便於學生記憶,所以在整個教學當中我用板書來彌補演示過程中學生不便於記憶的缺點,使兩者優勢互補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此外這兩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也是中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我在這方面也將做一些探索。

  3.實踐教學法。在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後我將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實踐,以達到學以致用。以上是我在本節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這幾種教學方法將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以期待幫助學生正確快速的理解教學內容。

  五、學法指導:

  在確定了教學方法外我還對學生的學法做以指導,這就是本節課的第五部分。本著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我將指導學生採用一下兩種學習方法即: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自主學習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協作學習意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讓我們來看對以上五部分的綜合應用既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使用的教學環境及教材分別有多媒體、鐳射筆、玻璃磚、水槽、水、燒杯等。整個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1.新課引入(3分鐘)

  2.新知識講述(20分鐘)

  3.課堂實踐(15分鐘)

  4.課堂與小結(5分鐘)

  5.作業佈置(2分鐘)

  這樣安排教學時間主要是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2∶1的時間比。

  下面我就以教學當中著五個環節為主線來張顯本節課的教學實現。

  1.新課引入

  本環節我使用創設情境,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

  透過多媒體展示自然光現象,提出問題: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入光源定義: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為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

  2.新知識講述

  3.課堂實踐

  首先,我將新知識講述與課堂實踐交叉進行,經歷探究完成光的傳播學習。本環節我採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方法。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

  分別向同學展示光空氣、液體、固體光的傳播。

  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接著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麼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鐳射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

  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

  最後,光的傳播速度我採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的方法。

  將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雷電,透過電腦展示。提問: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於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

  4.課堂與小結

  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以鼓勵。透過本環節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檢驗學生的效果。

  5.作業佈置

  最後,為了讓學生鞏固本堂課的內容我將佈置作業。我將課本P68WWW3.4題作為本節課的作業,因為它是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並且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以上就是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的全部內容,整個過程中我將努力使學生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要求。

  我的說課到此為止,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導。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會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現象;

  3.瞭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3.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透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教學資源】

  1.學生分組:鐳射筆、自制空心玻璃柱、裝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凍、玻璃磚、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師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鐳射筆、水槽、濃糖水、水等。

  【教學過程】

  教學程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課前播放PPT:

  同學們,我們要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要有什麼?哪些物體能夠發光呢?

  觀察

  思考、討論

  聯絡實際提出問題,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進

  行

  新

  課

  1.光源

  我們把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中有很多能發光的物體,它們都是光源,誰能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呢?

  講解光源的分類

  2.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請看老師手中的小鐳射器,它發出的光在遠處的牆上產生一個亮點(演示)。請大家看圖片,猜想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呢?

  怎樣才能看到光傳播的路徑呢?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教師巡視。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透過實驗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告訴大家。

  各組學生展示實驗,並分析得出的結論。

  演示不均勻糖水中的光的傳播

  讓學生討論、歸納後,老師啟發、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講解怎樣表示光線

  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

  學生做手影遊戲

  引入:影子的形成;

  講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演示並講解小孔成像及其原理。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

  遊戲引入:站隊時怎樣站直?

  PPT:開鑿隧道時怎樣確定掘進方向呢?

  4.光的傳播速度

  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大家看課本71頁。

  現在公認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c=3×108m/s。

  5、小結

  請大家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

  6、動手動腦學物理

  PPT展示課後小練習。

  太陽、火把、手電筒等都是能夠發光的物體。

  太陽、閃電、電燈、蠟燭、螢火蟲……

  是沿直線傳播的

  學生討論後回答:灰塵、噴水、薰煙等。

  小組實驗(合作)。

  討論、交流。

  對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補充完整

  學生用器材模擬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學生討論、交流後回答。

  學生做遊戲並回答站隊的原理

  閱讀並回答: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回顧並歸納總結出本節課的重要內容。

  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

  以生產和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為物件。

  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

  透過實驗現象分析並得出結論,加深印象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用科學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現象。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進

  行

  新

  課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什麼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2)經歷“光是怎樣傳播的”探究過程,培養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領略色彩斑斕的光之美,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透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教學難點: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二.實驗器材:

  鐳射筆、小噴壺、亞克力板、火柴、蠟燭、紙杯(兩個沒底。一個有底)、塑膠膜、牙籤、盛水的大燒杯、果凍、少量牛奶、粉筆(10支)棉線。

  三、教學過程

  1.設定情景課前啟動

  (1)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光影世界》宣傳片。

  (2)活動:同學們伸出雙手蓋住雙眼,睜開眼睛,仔細體會你眼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慢慢拿開雙手,你眼前看到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美麗的風景圖片。

  2.匯入新課

  同學們欣賞了美麗的風光,正是有了這色彩斑斕的光,世界才變的如此美麗,如此迷人。對於光,同學們想知道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光的直線傳播》。

  3.新授

  (1)光源

  1結合圖2.1-1天然光源和圖2.1-2常見的人造光源,閱讀課本。然後討論交流。

  2學生舉例:哪些物體能夠發光呢?太陽、星星、月亮、火柴、蠟燭、日光燈、電視機螢幕…

  3教師解析總結:月亮是不能發光的,星星當中也只有恆星能夠發光,行星和衛星是不發光的,我們晚上能看到星星幾乎都是恆星,也幾乎都比太陽大比太陽亮。我們把這些能夠發光的物體,稱之為光源。像太陽、螢火蟲、水母這類能夠自然發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像點燃的蠟燭、霓虹燈、白熾燈這類由人類製造的發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2)光的傳播

  1提出問題

  A手拿著一個鐳射手電射向天花板。

  B老師提問:光從鐳射手電發出來之後是如何傳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徑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根據你的經驗或感性認識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設計並進行實驗

  A老師先做個示範。

  實驗一:用鐳射筆照射抻直的棉線,現象是棉線變成一條閃閃發光的棉線。

  實驗二:用鐳射筆照射牆壁,用小噴壺順著光的方向噴水霧,會看到一條發光的水柱線。

  B同學們利用課桌上這些簡單的器材(鐳射筆、果凍、亞克力板、大燒杯,牛奶)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光在液體中和固體中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C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D找一組做得好的演示實驗。

  E教師實驗:將亞克力板插入水中再次實驗,學生觀察現象,光的傳播不再同一直線。

  F教師實驗:把牛奶倒入水中,未等到均勻,用鐳射筆照射,學生觀察現象,光的傳播也不再同一直線。

  G總結論生: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線

  知道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那我們如何描述光呢?

  1教師講解:我們用一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代表光的傳播方向。我們把它具體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線。這樣的簡單的表示方法就是我們物理學中的常見的模型法。

  2學生練習

  (4)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我們知道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麼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呢?

  1影子

  遊戲:手影遊戲

  2日食月食

  觀看多媒體圖片,解釋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

  A觀看小孔成像影片

  B學生利用課桌上的器材(火柴、蠟燭、紙杯,兩個沒底一個有底,塑膠膜,牙籤)自制實驗器材做實驗:將塑膠膜放在兩個沒底的紙杯中間繃緊,將兩個紙杯插緊,用牙籤將另一個紙杯底部中間扎一小孔。關燈點蠟燭做小孔成像實驗。

  C實驗結論:倒立的實像,多媒體作圖講解。

  像這種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我們把它叫做實像。實像特點,能在光屏上

  4鐳射準直:

  A多媒體圖片:在開掘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鐳射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現偏差。

  B學生活動: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講粉筆立在課桌上成一條直線。

  C教師巡視觀察,找學生示範

  5打槍射擊:多媒體圖片解釋在射擊的時候,戰士讓缺口、準星、靶心這三點在同一直線上,稱為“三點一線”這樣就能命中目標。

  6站隊:多媒體圖片。

  (5)光的傳播速度

  1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36頁,讀完之後能說明老師為什麼在打雷的時候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2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

  3光年:距離單位,它等於光在1年內的傳播距離

  四、課堂小結

  1.教師總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學生:討論交流。

  五、練習與作業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是光學的開篇第一章。同時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傳播幾何光學的基礎,也是學習光的反射規律、折射規律的基礎。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學生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援。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的現象引入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並結合學生認知基礎,心理特徵,制定以下目標:

  1.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速度。

  4.讓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地位,制定本節重點為:探究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特點。根據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制定本節課難點為:組織學生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特點的過程。

  五、教學資源

  為了更好地輔助教學,本節課將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如:圖片、影片、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具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營造寬鬆、自主、合作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教學程式

  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基礎,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設定情景,引入新課

  設定情景1:利用多媒體播放自己剪輯的影片:夏威夷滾滾火山熔岩上的彩虹,流星雨,極光,日食月食,火燒雲,上海燈光秀。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匯出課題第四章《光現象》。

  設定情景2: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提問:現在能看得見自己的手嗎?請把手放在後面,還能看得見自己的手嗎?為什麼看不見手呢?

  透過一連串的問題,循循誘導,引導學生思考人看到物體的條件。

  2.推進新課

  (1)光源

  首先引導得出人看到物體的條件,讓學生認識光並試著瞭解光源的概念,再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的光源並進行分類。這樣學生思維才會活躍,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2)光的直線傳播

  ①提出問題:光是如何傳播的?

  ②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根據生活中見到的現象大膽去猜想。然後,播放一些光傳播的圖片,引導學生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特點。板書標題:《光的直線傳播》。

  ③設計實驗

  根據猜想,運用教師所提供的實驗器材(鐳射筆、裝有水的'容器,果凍等),制定證明方案。

  ④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根據制定方案,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實驗。

  在啟發學生時,我設定了三個層次的問題:

  ①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②光在同種介質中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③如何讓光重新沿直線傳播?三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分解了探究的難度,更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特點。透過提供大量器材,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歷實驗過程。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最後教師的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要發生彎曲。根據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及教師的演示實驗,最終得出光能在哪些介質中傳播以及在這些介質中如何傳播這一重要知識點。

  (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解釋例項

  知道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接下來,教師提問:當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怎樣?接著播放影片《手影》,在學生明白了影子的形成的原因的基礎上,出示動畫演示並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展示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教師透過實驗的展示及講解,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來理解及解釋自然現象。

  教師再進一步創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來分析並解決,如:鐳射準直,排隊看齊等。

  (4)光的傳播速度

  問: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我們為什麼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教師丟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為讓學生了解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並記住它,巧妙地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並結合課本上的卡通圖及註解說明光速的大小,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光速之快,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5)課堂小結

  收穫和體會對過程和方法的領悟,疑問和想法側重於將學生的思維發散,引向更廣闊更深入的空間。

  (6)鞏固練習

  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從物理到生活,從理論到實踐。

  (7)課外作業

  閱讀教材第71頁《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討論文章後面的三個問題。

  七、板書設計

  第四章光現象

  第一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2.光的傳播: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影子、日食、小孔成像、鐳射準直

  4.光速:c=3×108m/s

  使所學知識點能夠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突出重點,有利於學生的記憶,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光學的基礎,也為以後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奠定基礎。學生能夠懂得,物理就在身邊,處處都能應用,更加提高了物理學科的重要地位。小孔成像的精講與略講,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掌握較好。

  本節課採用實驗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真正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比較合理。每一個問題都是由教師引導或者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得出的,使學生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是在學生聯絡生活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探究性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全方位培養學生。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光在同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並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2、知道光線是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過程與方法

  1、探究光在幾種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的實驗現象,

  2、瞭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透過本節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科學史觀教育.

  2.透過介紹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光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透過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動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4、結合光速測定的介紹,向學生感受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二、學情分析:

  生活中,學生對光的各種現象都已經見到過,在教學中請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可能較容易。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光的傳播速度

  難點: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解釋實際現象。

  的玻璃磚、果凍、水、蚊香、可樂瓶。

  四、引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開啟窗簾,我們看到明媚的陽光照進了教室,老師看到了大家一

  張張的笑臉。試想,如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們還能看見東西嗎?這是為什麼呢?

  生:夜晚沒有光,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

  師:白天,如果我們緊閉雙眼,仍什麼也看不見,又是因為什麼?

  生:光沒有進入我們的眼睛。

  師:對!實際上我們的周圍就是一個光的世界,同學們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奧秘,從本章開始,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光的世界!(板書)

  五、教學過程(一學時)

  1、光源

  師:生產生活中那些物體能發光呢?

  生:電燈、火把、手電筒等能發光的物體。

  師:物理中我們把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板書光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有很多能發光的物體,它們都是光源,誰能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呢?

  生:太陽、閃電、螢火蟲、蠟燭……。

  師: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嗎?

  生:它本身不能發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師:為了使用的方便,人們又研究了人造光源,如: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後來又出現了火把、油燈、蠟燭、現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種電燈。人造光源還在發展和改造。

  2、研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師:請看老師手中的小鐳射器,它發出的光在遠處會打一個亮點(演示),請大家猜測一下,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呢?

  生:可能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他的猜想正確嗎?生活中,你們見過光沿直線傳播的例項嗎?

  生:見過,比如穿過樹林的陽光就是直的,探照燈的光也是直的。

  師: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確切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的規律,同學們必須用實驗自己去研究,實驗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多媒體)

  (1)光可以在哪些物質中傳播?這些物質有什麼共同特點?

  (2)光在這些物質中是沿什麼路線傳播的?

  (3)光總是沿著這樣的路線傳播嗎?有沒有條件限制呢?

  (學生利用已準備好的小鐳射器、水、牛奶等器材進行實驗,教師指導、點撥)

  師:光可以在哪些物質中傳播?能否上來給大家透過實驗來說明一下?(學生踴躍上前表演)

  生1:光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演示鐳射透過有煙霧的空氣)

  生2、光可以在水中傳播。(演示鐳射穿過燒杯中的水)

  生3、光可以在牛奶中傳播。(演示鐳射在果凍中傳播)

  師:這些物質有什麼共同特點?

  生:它們都是透明的。

  師:我們把空氣、水、玻璃、牛奶等這些透明物質也叫光的傳播介質。

  師:光在這些介質中傳播時有什麼規律?

  生:都是沿直線傳播。

  師:這說明我們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

  (板書:光在……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師:為了形象表示光的傳播,我們可以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條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種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叫做光線。(板書示範光線的畫法)

  注意,光線是人們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線傳播而畫出的帶箭頭的直線,是表示光的傳播的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理想模型法)

  師:光在空氣這一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水中也沿直線傳播,如果光從空氣進入水中,它還沿直線傳播嗎?

  (利用實物投影儀演示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折射現象)

  師:這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這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它周圍的這層大氣並不均勻,請看射向地面的陽光還是沿直線傳播嗎?

  (增加板書: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和解釋現象

  師:老師這裡準備了三張帶孔的紙板,中間還栓有細線,下面找一位同學來觀察一下燈光,我們看看他看見燈光時細線處於什麼狀態!

  (師生配合演示)

  師: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生: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師:光的這種直線傳播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生:檢查排直隊,路旁電杆是否直,打靶瞄準時要"三點一線"等等。

  師:有一個問題請大家討論,鑿火車隧道時最怕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學的知識有辦法解決嗎?

  (學生討論方法,教師點撥鼓勵,師生共同做小遊戲:,教師模擬鐳射準直來鑿隧道。)

  師:(演示手影)請看,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光學現象,誰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一下?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光在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後面光不能達到的區域,便形成了影子。)

  師:哪位同學能給大家做幾個漂亮的手影呢?

  (學生積極表演,演示狗、鷹、大雁等手影。)

  師:也就是說光在傳播過程中有兩種可能:如果在均勻介質中將沿直線傳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體,物體後面便會形成影子。

  (板書:影子的形成,)

  師:你相信月亮真是被狗吃了嗎?

  生:不相信。是月食。

  師:古人由於知識有限,所以迷信的說法是天狗吃月亮。而實際上用今天所學的光的直線傳播完全可以解釋,誰能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學生踴躍上前嘗試。)

  師:下面老師透過多媒體形象地展示一下發生日食、月食時太陽、月亮、地球它們三者的位置關係。

  (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

  4、光的傳播速度

  師:光的傳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打雷時閃電和雷聲實際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

  生:先看到閃電。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快。

  師:光的傳播速度很大,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板書)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略小,但也近似認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小,關係是:v水=3/4c;v玻璃=2/3c。

  三、小結與練習

  師:誰能把這節課給大家總結一下?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

  練習:同學們都在路燈下走過,會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生:人的影子會發生長短變化。

  師:誰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下,為什麼人的影子會長短變化呢?

  (學生回答,教師鼓勵,微機輔助。)

  六佈置作業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光的直線傳播這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接觸到“光”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光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結合實際和日常生活的應用,使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規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光學的興趣。另外,學生會用光的知識認識自然世界,瞭解一些天文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瞭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體驗探究過程和方法;

  2.透過解釋光直線傳播的現象,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領略色彩斑斕的光之美,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

  2.透過對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學,進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

  【教學難點】

  利用光直線傳播的原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用具】

  電腦一臺、多媒體放映機一部、課件、影片資源、小型鐳射器、水槽,均勻和不均勻的玻璃磚各一塊、平面鏡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欣賞圖片:晨曦中的群山(陽光)、璀璨的煙火(火光)、燈火輝煌的盧浮宮。

  提問:沒有光,我們能從大自然中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嗎?光是從那裡來的?引出光源的概念。

  (二)新課教學

  1.光源

  定義:這些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講解:光源又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陽、螢火蟲、水母、電鰻等等是自然界中純在的事物,稱為天然光源;開著的燈、點燃的蠟燭等等這些人們製造出來能夠發光的東西,成為人造光源。

  提問:月亮是光源嗎?強調光源的要求為“自行”發光。

  討論:大家身邊能發光的物體,那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2-3分鐘左右,加深對光源的認識。

  2.光的直線傳播

  提問:光源發出的光是怎麼傳播的呢?

  展示圖片:透過樹叢的光束、廣場上空的光束。再聯絡生活中手電筒,鐳射筆等現象,引導學生總結:光似乎是直的。

  提出問題:光是否是沿直線傳播的呢?

  設計實驗:驗證光是否沿直線傳播。分四組

  實驗1:觀察鐳射在空氣中和水中的傳播路徑;

  實驗2:鐳射束射到平面鏡上,觀察現象;

  實驗3:鐳射束射到均勻玻璃磚上,觀察現象;

  實驗4:鐳射束射到不均勻玻璃磚上,觀察現象。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現象:

  (1)光在不“接觸”其它物體時,是直線傳播的;

  (2)光在接觸到鏡面時,會“反彈”;

  (3)光在兩個不同物質中傳播時,傳播路徑改變了;

  (4)光在不均勻的物質中傳播時,是彎曲的。

  總結:光在一般情況下是沿直線傳播的,但是某些情況下光線會“彎曲”。說明光直線傳播需要條件,根據以上實驗總結出條件:在同種均勻透明物體中。

  3.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例項展示:光沿直線傳播應用例項——鐳射引導挖掘機直線前進以及檢測隧道是否挖直;射擊時利用“三點一線”瞄準目標;排隊時,前面的擋住了後面的,隊就排直了;小孔成像、影子。

  其中,詳細講解小孔成像的原理,透過講解得出小孔成像的兩個特性:小孔成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

  詳細講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展示影子的藝術圖片和日月蝕的圖片增加學生的興趣,然後講解這些現象形成的原理。

  4.光的傳播速度

  提問:雷聲和閃電同時發生,為何先看到閃電?

  由於是個經典問題,學生應該都能作答——光的速度比閃電的速度快。首先要教學生總結成科學性的語言: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然後引出到底光的傳播速度有多快呢?

  透過對比光的和聲音傳播差異,讓學生複習聲音知識同時對光的傳播特點有更深的理解。讓學生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近似於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3×108m/s。對於光的傳播速度總結出5點小知識,讓學生了解常識性知識。

  (三)新課總結

  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應用光的直線傳播道理解釋光現象: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等;

  4.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c=3×108m/s。

  (四)課堂練習

  例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太陽和月亮都是光源

  D.光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例2:太陽光垂直照射到一小的正方形孔上,則在地面上產生光點的形狀是(A)

  A.圓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規則的D.成條形的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並能用來解釋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標

  1.透過光線的概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實驗培養學生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透過解釋光直線傳播的現象,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透過對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學,進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思想教育.

  2.透過對我國古代對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

  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難點是對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的認識.學習時要認真觀察實驗,並注意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現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紹了光源,並透過圖5—1說明光源的確切含義.教材透過對生活中的光現象: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電影放映機射向銀幕的光束等歸納得出光的傳播是直線進行的,從而引出光線的概念;然後以鐳射準直為例,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的應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教材透過對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進一步證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鑑於學生的能力教材並未對日食和月食進行過多的論述,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避免沖淡重點知識的教學.本節的最後介紹了光速,並指出在不同介質中光的傳播速度不同.

  三、教法建議

  1)加強演示實驗

  利用鐳射演示光在空氣、水、玻璃中的傳播情況,再用自然光進行演示,從而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舉出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例項,如:射擊、排隊等.日食和月食的講解可配合以錄影電腦模擬加強感性認識.

  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解釋現象.

  影子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個問題對學生會有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儀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學生利用新學的知識加以解釋,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日食和月食進行簡單的說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實驗,並進行討論,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解釋小孔成像的原因.

  3)適當設疑 強化概念

  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對此可透過設疑進行強化,並透過演示實驗加以證明.

  4)進行學史教育 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對光速的教學不要緊限結果,要增加一些學史的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四、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

  教學難點:對光的直線傳播條件的認識.

  教具:

  裝有水的大水槽、鐳射演示器或鐳射筆、澆花用噴霧器、方木板、白紙、大頭針、直尺、圖釘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方法1:從本章的引言匯入新課

  首先請同學說明光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性,說明人看清物體是由於有光進入眼睛引起視覺.然後簡介人類很早就不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還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著按書上圖5-1簡介人造光源的發展,提出問題“光源發出的光沿什麼途徑傳播?”從而引入新課.這樣引入新課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進行了勞動創造人類文明觀點的教育.

  方法2:由學生活動實踐引入新課

  課前佈置物理實際活動內容“調查光源發展史”,並要求學生上課時帶來自己準備的光源,上課開始請幾位同學簡介光源發展(其餘同學的資料課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準備的光源,提出問題 “光源發出的光沿什麼途徑傳播?”“我們如何透過實驗進行研究” 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 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方法1:由演示實驗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由於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可視性較差,學生對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線傳播的感性認識也較少,最好能演示給學生看看.

  [演示1]用光具盤讓光垂直於玻璃面射入玻璃中(並掠過光具盤),觀察光在玻璃中的傳播路線.

  [演示2]用水槽,讓光垂直於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許牛乳或紅墨水),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線.

  [演示3]用鐳射筆照射白牆,看到牆上有一紅斑,但光在空氣中的路徑不可見,用噴霧器在筆和牆之間噴水物,可觀察到鐳射的傳播路徑.

  總結得出結論:光沿直線傳播.

  [演示4] 用水槽,讓光斜射入水水中,觀察光在空氣中與水中的傳播路線.

  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在均勻介質中.

  介紹光線是人們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的一種方法.因此畫光線時必須用箭頭表明光的傳播方向.

  方法2: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基礎較好)

  給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器材,如:各種光源、噴霧器、化石粉、檀香(可製造煙霧)、水槽、玻璃等,由學生設計實驗,目的是觀察到光傳播的路徑.

  由學生實驗及老師根據課上教學實際情況的補充實驗得出結論: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介紹光線的概念.

  2.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方法1: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採取教師設計情景或演示實驗由學生來解釋現象的原因.如手影的遊戲,鐳射器的準直等,最後老師簡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並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原理來分析.

  根據情況可選擇補充如下兩個實驗並組織學生討論:

  1)小孔成像.可在課前提前佈置,要求學生利用廢包裝桶或盒,製作一個觀察器(底部開有小孔,頂部蒙一片半透明薄紙的屏),教學進行到此時,進行觀察.透過小孔成像原因的分析,使學生逐步接觸並理解幾何光學中成像問題的一般分析方法.

  2)準直的實驗.準備三個大頭針,一塊方木板,一張白紙,圖釘、直尺.用圖釘把紙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離插上兩枚大頭針A,並使其與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觀察大頭針A,並演視線插上兩根大頭針B、C,使B剛好擋住A,C剛好擋住B,拔去大頭針,用直尺把三隻大頭針在紙上扎的小孔連起來,可以看到這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3. 光速

  以教師講述介紹為主,可以先提出光傳播是否需要時間這個問題,然後簡介歷史上許多科學家,都思考過這一問題,並想用實驗測出光速.經過許多代科學家不懈的努力,隨著人們物理知識的豐富,解決了許多測量上的困難,才測出了光速.再向學生介紹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質中的光速.

  三、總結擴充套件

  光是客觀存在的,它在均勻介質中具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因此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光線”是抽象出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線不是光.運用光沿直線傳播的事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如栽樹時要使其成一直行,並使我們可以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於我們破除迷信.

  四、板書設計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瞭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

  教學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教學用具

  鐳射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電筒、白熾檯燈、稜鏡、帶狹縫的屏、白屏、兩塊帶有小孔的硬紙板、彩色蠟筆、陀螺、水彩、毛筆、水、白紙.

  教學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麗的城市夜景、絢麗多彩的極光。

  同學們欣賞了美麗的城市夜景、絢麗多彩的極光,正是有了這色彩斑斕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麗,如此迷人。對於光,同學們想知道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光的傳播》。

  二、推進新課

  探究點一

  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提問: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了美麗的山城夜景,那麼,這些把山城點綴得如此美麗的光是哪兒來的呢?結合課本中的圖,閱讀課本。然後討論交流。

  點評:光是光源發射出來的。

  提問:除了課本上舉的例子,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光呢?

  太陽、星星、月亮、點燃的火柴、點燃的蠟燭、點亮的日光燈、反光的鏡子、點亮的電視機螢幕都能發光嗎?

  點評:月亮、反光的鏡子是不能夠發光的,星星當中也只有恆星能夠發光,行星和衛星是不發光的。我們把這些能夠發光的物體,稱之為光源。

  像太陽、螢火蟲、水母這類能夠自然發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像點燃的蠟燭、霓虹燈、白熾燈這類由人類製造的發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板書:能夠發光的物體,稱之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透過開放性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介面上要發生偏折。

  提問:同學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現象,但是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然後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學生實驗:

  方法一:用鐳射筆發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二:用鐳射筆發出光直接照射果凍,發現光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三:將鐳射射過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彎曲就無法射過。

  方法四:將幾枚大頭針插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沿這條直線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針。

  方法五:將鐳射沿白屏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和水中的路徑都是直線,在空氣和水的介面上發生了偏折。

  組織學生歸納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的介面上發生了偏折。

  演示實驗:

  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中路徑發生彎曲。

  提問:這兩個現象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中光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教師演示:如圖,在支架上固定一個薄水槽,其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事先配有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將它們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於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將一束鐳射從透明水槽側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見鐳射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向下彎曲。同時做一個對照實驗,用鐳射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再讓同學們觀察——光的路徑仍是直線。

  引導學生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由於平時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學中就用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比如要表示電燈的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我們就沿光的傳播路徑作一些直線。這種直線叫做光線。

  板書: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線: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3.光的直線傳播應用

  方法1: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採取教師設計情景或演示實驗由學生來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手影的遊戲、鐳射器的準直等,最後老師簡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並運用原理來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仍然運用前邊的器材,保持電燈不動,用一個大紙板完全遮住圓筒形蛋糕盒底部的進光口。並在紙板上開一個小圓孔。

  提問:如果開啟電燈,一部分光將穿過小孔射到屏上,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在屏上將看到什麼?開啟電燈,學生觀察屏上的現象以及燈絲的形狀,大家看到什麼了?

  點評:“V”字形的光斑,燈絲的形狀也是“V”字形的。但是開口和光斑相反。引導學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點。

  板書: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影、鐳射準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線傳播。成像特點:倒立的實像。

  探究點二

  光的傳播速度

  提問: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讀完之後能告訴老師為什麼在打雷的時候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說明: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速快。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

  擴充套件: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個飛人以光速繞地球執行,在1s的時間內,能夠繞地球執行7.5圈。

  教師小結:這裡涉及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學上用符號c表示,它的單位和速度一樣都是米/秒,符號表示為m/s。透過看書我們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氣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為3×108

  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3。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氣、水、玻璃中的大小關係v空氣>v水>v玻璃。

  板書:c=3×108

  m/s

  [說明]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小。空氣中的光速接近於真空中的光速,也可以認為是3×108

  m/s。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真空中光速度的,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真空中光速的。

  (4)光年:光在一年內透過的路程。

  [注意]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而不是時間或速度的單位。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科學探究找到光的直線傳播的規律,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交流與評估”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為學生今後從事物理研究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學生提供大量器材,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選擇器材,經歷實驗過程,並在其中思考,交流,動手,探索,感悟。從中會發現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

  初二的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已經積累了許多的生活經驗,比如從手電筒的光,汽車車燈的光,陽光照射過樹林等。為了加深學生的這種認識,因此課前要求每個學生利用易拉罐或薯片筒做一個小孔照相機。我主要的想法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歷製作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進行手影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有更深刻的認識。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能理解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知道光速是3×108m/s。

  過程與方法:

  初步形成發現問題,形成課題,建立假說,檢驗論證,評價發展的思維程式;觀察光在空氣、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瞭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透過閱讀相關資料,感受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增強對中華民族的科學文明的自豪感。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過程以及光速的應用。能解釋簡單的光直線傳播現象。

  難點:

  光直線傳播規律的得到及解釋光直線傳播現象。

  教學準備:

  衛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火柴、蠟燭、玻璃磚一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提前2-3分鐘到教室,用投影儀投影以下文字“鐳射直射人眼時,會對眼睛有損傷,實驗前、後及實驗中絕對禁止鐳射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提出問題引入活動:同學們在小學或更早的時候做過手影遊戲嗎?

  今天讓大家回到童年,重溫兒時的歡樂,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大家說他們的表演精彩嗎?

  由活動引入問題:我們欣賞了這幾位同學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與這一現象有關的問題嗎?(思考了一下)

  1、光的傳播〖活動〗點燃一支蠟燭,用硬紙片遮住,(能/不能)看到燭光?在硬紙片上開個小孔,(能/不能)看到燭光?〖質疑〗為什麼開個小孔後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燭光?坐在什麼位置的同學才能看到燭光?〖思考〗透過這一現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剛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問題,所提的問題都很好。我們今天不可能全把它們研究完,選出其中的兩個來共同探討一下。

  2、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麼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大家猜想一下形成影的原因是什麼呢?

  教師引導鼓勵:如果在流動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繞過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動,光能否像水那樣繞過嗎?

  教師:如何證明你的猜想呢?

  教師:介紹大家桌子上的器材【有導向地介紹:衛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漿)的燒杯、玻璃磚一塊、火柴、蠟燭、鐳射筆、三個開有小孔的硬紙板、夾子(大的三個或小的六個)、一根細線】,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尋找你的證據。

  教師引導:太陽光射進教室時,此時我們看不到光,設想一下,用掃帚將地上的灰塵掃起來,還看到嗎?

  教師引導:自然界中大的天文現象……

  教師:用投影儀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因陋就簡,形象直觀),並投影出它的解釋圖。接著說明其應用——“夏、商、周斷代工程”

  過渡:我國古代對光的這種傳播規律早有記載,最早的是4世紀《墨經》記述了一種叫小孔成像的現象。下面我們重溫一下古人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除上述記載外,我國宋代博學家沈括有一部科學鉅著,被英國的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的座標,大家知道這部鉅著嗎?《夢溪筆談》它裡面也有這一現象的描述。

  投影:“若鳶飛於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所束,則影與鳶相逆,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給出解釋

  投影:作圖給出解釋

  第二課時

  過渡:

  情景設定:兩小孩為光傳播是否需要時間所進行的爭論。關於光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的問題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測定史:伽利略實驗。

  閱讀後說明:科學家和我們常人一樣,也會有錯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失敗,正是因為伽利略的失敗,才使得後來的科學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來測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現在測得光速為3×108m/s,即每秒鐘光要走3×108m的距離,這個距離相當於繞地球赤道7.5圈

  【拓展】無影燈觀察醫院手術室的”無影燈”,它是將發光強度大的燈在燈盤上排成圓形。形成一個分佈區域較大的光源,從不同角度把光線照射到手術檯上,即使醫生的手及器械在燈光與病人手術區域之間,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線,其他燈光仍能照亮被遮擋住的部分。光照到不透光的物體上會在其後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擋的區域叫做“半影”。無影燈就是使醫生手術時不在病人手術部位產生本影。

  教師小結:

  投影:

  三、光的直線傳播

  1、光沿直線傳播。

  2、光速為3×108m/s。

  課堂回顧:

  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影子的形成說明。

  3、光的傳播速度為m/s。

  4、用步槍瞄準射擊時,要求“三點一線”,這是規律的應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現象,科學家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向前推出歷史上日食和月食發生的確切年代,再結合古籍中天象的記載,令人信服地確定了的確切年代。完成了工程。

  發散與問題:1、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2、光速都是3×108m/s嗎?

  3、光如果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像水那樣向前流動,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與現在的聲速相等,與現在相比又有什麼不同?教師請學生邊做邊解說。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手是肉色的,為什麼影是黑色的?

  2、所有的物體都有影嗎?

  3、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麼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5、手影為何不在黑板上?光可能沿直線傳播。

  學生回答:實驗收集證據學生不會用煙霧來顯示光的傳播方向。

  學生交流:學生自己做給其他同學看。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光直線傳播的例項:學生可能沒有舉出日食和月食。

  學生活動:用自制的針孔照相機觀察蠟燭火焰的像。

  學生交流:可能觀察到屏上的是圓形的,正立的學生計算,給出地球半徑6.4×103km

  學生練習鞏固時間允許可讓學生討論,試著回答體現對學生的關懷

  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的指揮、引導作用滲透物理研究的方法——類比。

  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同時學生也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體驗成功思維發散與應用物理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體會科學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實施情感目標創設情境,再次進入活動語文與物理的結合,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上升為理論,處理好知識與技能的關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悄然實施。

  對知識內容再進行回顧,這樣不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讓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飛出課外,新問題的出現,促使他(或她)進行新一輪的探究。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2

  一、學習目標

  ①瞭解光源,並知道光源的分類,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 =3×108 m/s.

  ②瞭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資訊,感悟宇宙之宏大。 透過實驗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③觀察、實驗以及探究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使用說明

  用15分鐘閱讀課本69-72頁並完成問題導學,A層全部完成,BC層完成探究部分,分層達標。

  三、預習指導

  1.重點難點分析:本節的重難點是光的直線傳播及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2.問題導學:依據啟發性問題的引導,認識光源,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掌握光速。

  四、課內探究

  (一)光源(3分)

  1、生活、生產中哪些物體可以發光?

  2、那麼上面的物體有何共同特徵呢?

  (二)[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15分)

  1、光在介質中是如何傳播的?

  (學生實驗):開啟教室的白熾燈,每個學生兩隻手各拿一塊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讓眼睛穿過小孔觀察光源。

  (探究一): ①光在均勻的液體中的傳播

  ②光在均勻的空氣中的傳播

  ③光在均勻的透明固體中的傳播

  (學生總結):光的傳播特點

  2、如何描繪光傳播路徑?

  3、學生看教材圖4.1-3同時請學生舉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舉例

  (三)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象(5分)

  ①影子的形成

  (探究二)用白熾燈對著牆,把乒乓球放在燈和牆之間。

  現象: 總結影的形成:

  ②(教師引導)用光的直線傳播總結分析日食的成因

  (四)光速(5分)

  學生閱讀課本71頁,自主完成如下問題:

  1.雷聲和閃電在同時同地發生,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說明什麼問題?

  2.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光速為 m/s,光在水或玻璃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

  看課本71頁科學世界回答:

  1.“光年”是什麼物理量的單位?

  2.牛郎和織女能每年相會一次嗎?

  五、課堂小結(2分)

  六、達標檢測(10分)

  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陽、月亮、熒火蟲、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 請你列舉一個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__________.

  2.最新一年6月8日,出現了百年難遇的天文奇觀的“金星凌日”,它是由於金星執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球上的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小黑點從太陽的表面移過。這個神奇現象的原理與日食相似,是由於光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

  3.下列物體屬於光源的是( )

  A.反射陽光的平面鏡 B.月亮

  C.放電影時所看到的銀幕 D.收看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螢幕

  4.關於光的傳播,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A.光只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D.光在同一種物質裡沿直線傳播

  5.下列現象不是由於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

  A.手影的形成 B.日食的形成

  C.月食的形成 D.早晨,我們看到了還在地平線以下的太陽

  6.夜晚,當你向-盞路燈走近,並逐漸遠離路燈的過程中,你的影子的長度將:( )

  A.由長逐漸變短,再由短逐漸變長 B.由長逐漸變短,到逐漸消失

  C.由短逐漸變長,到無窮長 D.以上說法都不對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 積極參與影子游戲,在遊戲中思考陰影的成因;能透過探究歸納得出光的傳播規律,進而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現象,物理教案-光的直線傳播。

  2、 瞭解光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知道真空中、空氣中的光速,理解測光距的原理。

  3、 瞭解我國古代在光現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華文明對科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重點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索過程,光速的大小及理解有關的生活、自然現象

  2、日食、月食的成因,光速的應用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節集物理現象、物理規律於一身的課。授課時,先透過遊戲體驗有關的現象,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檢驗,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愉快中獲得知識。瞭解光和影揭開了中國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鐳射製成的測距儀,讓學生到科學的巨大作用。

  [教學用具]

  學生自帶:手電筒、厚紙板2張、鉛筆、玩具鐳射器(沒有可不帶);

  教師備有:豆漿、方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引入

  師:大家請看,陽光從視窗照到了我們的教室,大家有沒有想過,光是如何傳過來的?

  二、 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先做個遊戲。大家開啟手電筒,在桌子上豎一支鉛筆,誰能用手把影子壓在下面?”

  生:實驗

  師:“能否壓住?為什麼會產生影子?”

  生:(可能的答案)“光沿直線傳播”

  (說明:由於學生小學自然常識已學過,馬上會想到這個答案,但未必知其所以然。)

  師:“為什麼光沿直線傳播會產生影子?”

  生:回答

  (說明:如果教室離操場較近,在太陽下游戲效果更佳,趣味性更強。)

  師:“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線傳播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光沿直線傳播?

  (說明:因為小學已學過,所以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擇其一個探究即可。)

  生:分組試驗,再派代表交流發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光的直線傳播》。(對於光線顯現不清晰的問題,可讓同學們再討論。)

  師:“透過試驗,可得到什麼結論?”

  生:回答

  師:開啟投影儀,光投向銀幕。“同學們,我們再做一個遊戲,利用手影做出一些動物的形狀,哪個同學來試試?”

  師:讓一些舉手的同學來表演

  師:“手影為什麼會隨手形改變?”

  生:回答

  (說明:兩個遊戲分階段做,可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

  師:“請同學們觀看圖3-29,林間的光柱說明了什麼?

  生:回答

  師:“請大家再做一個實驗,在厚紙板上用刀挖一個三角形的孔,同學們拿紙板在日光燈下觀察下面的光斑,會看到什麼?”

  (說明:拉上窗簾,讓教室暗一些。日光燈開得不易多。這個實驗現象學生會覺得意外驚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思維。)

  生:實驗。

  師:“請代表發言。”

  生:回答。

  師:“為什麼會有長方形光斑?”

  生:回答。

  (說明:估計學生難於講清。)

  師:介紹《墨經》中關於小孔成的故事,並讓學生閱讀P79有關內容。

  師:板畫

  “哪能個同學領會書上的內容,來黑板畫圖說明?”

  “光線可以用帶箭頭線表示”

  生:代表上黑板畫

  師:“小孔成像說明了什麼?”

  生:回答

  師:“剛才為什麼三角形孔下看到了圓形光斑?”

  生:回答

  師:“同學們,日食,月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嗎?”

  生:回答

  師:講述“光與影揭開了中國文明的秘密”的故事,並多媒體展示日食,月食的情景。

  “日食,月食說明了什麼?“

  生:回答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來總結一下,光如何傳播?哪些現象說明光沿直線傳播?”(板書)

  師:“光傳播需要時間嗎?”

  “課本上兩個卡通人誰說得對?”

  生:討論

  師:講解光速並板書,然後要求同學們閱讀P79光速

  師:要求同學們看課本“讀一讀”。

  生:閱讀

  師:投影思考題

  “向月球發射一束鐳射,過2.5秒鐘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計算月球離地球多遠?”

  生:練習

  (透過練習,既熟悉了光速的應用,也進一步瞭解了測距儀的作用。)

  三、 課堂小結

  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每秒傳播的距離是3×108m。

  3、透過遊戲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四、 鞏固練習

  1、 下列不屬於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A、燈泡發光時溫度很高

  B、烈日下用傘擋陽光

  C、挖隧道用鐳射準直

  D、小孔成像

  2、向月球發射一束光,過2、5秒鐘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光,計算月球離地球多遠?

  五、 佈置作業

  課本P66 WWW

  附1:板書設計

  三、光的直線傳播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圖

  小孔成像 光沿直線傳播

  日食、月食 光速----每秒3×108m

  附2教學建議

  1、 遊戲人人參與,讓學生體驗學物理的快樂。踩影子的遊戲如在太陽下更好。

  2、 光的直線傳播因小學已學過,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實驗擇其一個做即可。

  3、 小孔成像實驗需在光線較暗的教室內做效果好。

  4、 日食、月食可用多媒體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