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珊迪》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

《小珊迪》的教學設計

《小珊迪》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珊迪》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要求:

  1、透過教學激發學生對珊迪的同情,教育學生做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2、默讀課文,以地點變換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發生——發現,請求——乞求”兩組詞,能用“猜想、斷定、誠懇”造句。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對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寫是為了表現小珊迪關心他人、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2.通讀課文,找出事情發生發展的不同地點,給本篇課文分段,從而懂得記事文章分段的不同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師範讀引入課題。

  (一)師有感情地範讀全文。

  1.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誰?

  2.他起先幹什麼到後來又怎麼樣了?

  3.體會老師是用怎樣的語調讀完全文的?

  (老師用悲傷、低沉的語調讀了一個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賣火柴為生,又不幸被馬車撞倒,最後悲慘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悲慘的故事,板書:15.小珊迪

  二、激發感情。

  (一)請同學自由輕聲讀全文。

  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讀了這個故事,小珊迪留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3.由此你對小珊迪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貧苦的樣子,小珊迪為了不受餓,乞求“我”買他的火柴,對弟弟今後生活的關心,生命垂危時不忘還錢給我,對小珊迪產生了同情、可憐、佩服……)

  (二)請同學默讀全文。

  把這篇文章分為三段,說說分段依據。

  1.按地點變化(旅館門前——旅館裡——珊迪家)

  2.事情發展順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三)學習生字新詞。

  糾jiu糾纏小珊迪和我糾纏什麼?要我買火柴。

  盒:he是量詞合+皿與盤、盆字形上的區別。

  乞:qi乞求“乞”不要寫成“氣”

  猜:cai平舌音

  軋:ya軋死

  ya軋鋼

  (四)檢查自學情況。

  (五)個別、分組、集體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一)聽第一段錄音,找出小珊迪幾次請求我買火柴,又分別是怎麼說的?

  請——請求——(想了一會兒)——乞求

  (二)師生共讀,師讀同事或“我”的話,生讀小珊迪,體會哪句句子感情最強烈,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第七節中的話感情最強烈。

  從“乞求”一詞看出來。

  區分:

  請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

  乞求:請求給予。

  讀第3、7節,要分別說出感情。

  (三)齊讀對話部分,從中仍可以體會小珊迪當時的處境嗎?

  飢餓極了,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價立刻賣掉火柴,他實在是太餓了,他需要錢買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僅飢餓,而且很寒冷,從哪句話看出來。

  小珊迪的外貌(穿著、臉、腳)

  在這麼一個嚴寒的日子裡,小珊迪又冷又餓乞求過路人買他的火柴,最終他的火柴有人買了嗎?

  (五)齊讀第8節,思考:

  1.小珊迪換零錢,過了很久還沒回來,我開始怎麼想?後來又怎麼想?

  “我”開始想可能受騙上當,後來又認為小珊迪不是那種人。

  區分:

  猜想:猜測(可能)

  斷定:下結論(肯定)

  2.再默讀,“猜想與斷定”兩個詞語可以交換順序嗎?我後來為什麼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種人呢?

  順序不可交換

  因在後來我想到……所以我斷定……

  出示句子:

  誠懇:真誠而且,懇切。

  信任:相信而敢於託付。

  (六)有感情地齊讀第一段,思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飢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買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買了兩盒火柴,可是賣火柴的小珊迪沒有把零花錢送回來。

  那麼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對,還是作者的斷定對呢?下一節課再學習!

  三、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並家默;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小珊迪的處境?

  寒冷飢餓

  2.經他再三請求,我才用一先令買了兩盒火柴,可小珊迪為什麼不把零錢送來呢?我猜想可能上當。但我後來斷定他不是那種人,到底是猜想對呢,還是斷定對呢?

  二、學習第二段。

  (一)默讀第二段,思考小珊迪為什麼沒有把零錢送來?小珊迪在換好零錢往回跑的途中發生了什麼事?“我”是怎麼知道的?

  小珊迪在換好零錢往回跑時,因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煩,跑得快了,被一輛馬車撞倒。

  小珊迪讓弟弟送零錢來,我是從他弟弟的話中知道的。

  (二)板示:這個男孩子在破衣服裡找了一會兒

  問:“找了一會兒”說明了什麼?

  錢放得很好,正因為貧窮,所以一點點錢都很寶貝。

  (三)讀利比的話,體會小珊迪誠實可貴的品質。

  小珊迪飢寒交追,又不幸被馬車撞倒,在生命垂危時,仍委託弟弟送還應找的.錢,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麼品質?

  有可貴的誠實的品質。

  三、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珊迪讓弟弟找上門來,歸還應找回的零錢,“我”才知道他已被馬車撞傷了。

  小結:透過第二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珊迪是由於被馬車撞傷而延誤了送錢的時間,但在他撞傷後堅持讓弟弟送回了“四便士”,從中我們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貴的誠實的品質。

  那麼,小珊迪的命運又如何呢?

  四、學習第三段。

  (一)默讀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後的生活。

  因為他無限深切地關懷弟弟,他倆相依為命。

  (二)自由輕聲讀小珊迪的話,從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麼樣?

  很善良

  (三)著重指出一個感嘆句,兩個問句該怎麼讀?讀出怎樣的感情?

  (對弟弟的關心,對不公平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這是一個多麼誠實的孩子,一個多麼善良的孩子,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折磨著他們,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邊緣,作者被他們的悲慘遭遇所同情,所以答應永遠照顧小利比。

  1.什麼叫目不轉睛?珊迪為什麼會目不轉睛地盯著我?

  目不轉睛,眼珠子一動也不動地看。

  表現他很驚喜,很感激我。

  2.“消失”什麼意思?什麼消失了?說明了什麼?

  消失,消逝,沒有了。

  珊迪死了,眼睛裡的亮光消失了。

  3.齊讀第14節,仔細琢磨詞語,讀出感情來。

  指導朗讀。

  4.齊讀第三段,思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

  可憐的珊迪終於死了。“我”答應永遠照顧他的弟弟。

  五、感情朗讀揭示中心。

  珊迪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

  六、小結。

  珊迪是個小孩子,誠實善良,卻悲慘地死去了,如果珊迪這次未遭車禍死去,那麼他的命運,弟弟的命運又將如何呢?(組織討論)

  像珊迪這樣的窮苦孤兒在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是難以生存的。從而激發學生對資本主義的憎恨。

  七、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八、課外閱讀

  板書:15、小珊迪

  飢寒交迫寒冷:又薄又破又紅又腫

  飢餓:不惜降價賣火柴

  誠實:生命垂危時不忘還錢讓弟弟送來

  善良:深切關心弟弟的今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