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看雪》這一課,覺得名師教學設計的不錯。於是藉助她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教學。一開始藉助圖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然後叫學生找出與圖相關的段落。再引出課題,學習字詞、課文,並感悟本課文字內涵。結果今天的教學中,我並不是很滿意。似乎學生很難進入角色。雖然對雪景的描寫感覺很美,但他們體會不到臺灣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體會不到文字的內涵。於是,第二節課又重新匯入教學,按平常的匯入方式、平常的教學模式又再次進行了文字閱讀,透過反覆讀悟,學生讀懂了本課的內在含義——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最後,在引導學生讀懂文字後,透過分角色朗讀文字,小朋友感覺好多了,喜歡讀了,有領悟到了,我上起來也輕鬆多了。看來,名師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我班學生。以後教學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成為自己的教學風格。全心全意為小朋友服務,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讀中享受。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2

  上完課,勞苦和疲憊九霄雲外,驚訝和欣喜讓我激動不已。我真佩服這些小朋友,他們會讀書,會考慮,會發現,會表達。而作為老師,關注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欣賞他們的言行,學會領悟他們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同學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規範》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而語文課程是隨“具體的兒童”來的,它將“具體的兒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關注“具體的兒童”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課程意識。那就應該以同學為動身點,在開發的過程中充沛相信同學的能力,因為同學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假如教師真正做到了尊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緒,學會傾聽,學會發現,學會激勵,學會鼓舞,學會組織,學會引導,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自身獨特的體驗方式建構知識,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麼,他們的求知慾望、表達熱情讓你驚訝,他們發揮出的巨大的潛能令你震驚。

  放開手,同學會走得更好。以前,我們對同學不敢放手,更不會放手。教師“前怕狼,後怕虎”,結果同學膽小怕事,不敢躍雷池半步。如今,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於同學之上的保守師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從保守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已經成為教師可以充沛發揮的無形資產,然而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同學的思維,甚至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這種角色的變化,的確對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引導有著更專業化的要求,但絕對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這個時候,就請所有的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吧!”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聲音。

  請你堅信,你的同學就是最可利用的課堂資源,請充沛利用來自課堂的、來自同學的資源吧!真正實現由“老師教我學語文”轉變為“我們一起學語文”。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3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為主要目標.

  匯入部分.匯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匯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著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後面,可以先透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後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為二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閱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為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4

  用識字三的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而借用給臺灣小朋友寫信,邀請他們來銅陵作客,一方面是加深海峽兩岸的骨肉情感,另一方面是想透過訓練,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安排邀請來看雪,而不是作客,是想將課開始的時候欣賞的銅陵雪景,引導學生描述出來,同時渴望學生能夠運用書上的詞語和提供的雪景詞。從實際效果來看,同學們有序地介紹銅陵的雪景能力還比較差,但是一些同學已經能夠用學到的描寫雪景的詞語。設計還是達到了目的。在有序的表達上,如果在邀請信的設計中,將地點明確,可能會更好。我想,也許孩子們說得說會更豐富。背誦的環節其實比較簡單,大部分同學選擇的都是“童年玩雪的趣事”,因為前面指導的時候比較細,所以會背的同學很多。

  因為學校的電子白板沒有弄好,所以這節課是借的一年級的教室,重新回到一年級呆過的教室,學生的興趣還是很濃的。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說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閱讀期待的課題來說,這節課在閱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紮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為主要目標。

  匯入部分。匯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匯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著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後面,可以先透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後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為二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閱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為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6

  和往常一樣,我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看雪》。為了提高孩子們的朗讀水平,我在他們自由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他們同桌互相讀,聽,糾正讀得不對的地方。這篇課文的第九段寫了下雪後的景色,語言很美。我就說:“哪位小朋友願意把課文的第九段讀給大家聽聽呢?”許多孩子積極舉手,非常願意讀給大家聽。由於課文剛讀沒幾遍,我就請了一位朗讀水平比較好的學生先讀給大家聽,也不出我所料,這孩子讀得還真不錯。聽她讀得這麼好,下面的孩子有的又舉起了手,也希望能讀給大家聽,為了讓孩子們讀得更好,我就說:“好,看誰能比xx同學讀得更好。”

  這樣我又請了一個孩子讀,這孩子確實也讀得很好而且還比前一位學生讀得響亮,我就說:“你讀得真好,比xx還要響亮呢!”這孩子聽了甜甜地笑著坐下了。不經意間,我發現了一個不曾讓我留意過的舉動,就是第一次我請的那位朗讀水平較好,成績也較好的孩子,一臉氣憤,還用鄙夷的眼光瞟了一眼剛讀完的那位同學。我的心不禁一怔:這麼一句表揚同學的話,就真的挫傷了xx這孩子的心嗎?一時間,我對看到的這一幕不知如何應對,也就沒有處理,繼續上課。

  課後,我還在想這一問題。也許我的評價真的有不妥的地方。但是細細想想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別人超過自己,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生氣、妒忌的話,這樣恐怕在以後的競爭社會中,就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我想新課標倡導人文關懷,但是並非不讓學生不受任何磨練和挫折。應該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沒有,只有更好。這對孩子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

  由此,我也想到現在的很多公開課上,我們只聽見一片表揚聲。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在掌聲和鮮花中成長的。我就在擔心孩子們這樣一直生活在褒獎中,一但遇到挫折,他們能承受嗎?而事實上,一個人在生活中又怎麼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呢?這又不由我想起最近發生的一件真實而又令人痛惜的事情:一個讀大學一年級的花季女孩,她品學兼優,是學生會幹部。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有一天,學校組織無償獻血,熱心的她欣然前往。

  然而,檢驗結果卻是血液不合格,血液呈陽性。一下子,她覺得世界失去了美麗的色彩,變成了灰色;她覺得同學都不再喜歡她了,見了她都遠遠地躲著她了。於是她變了,她總是獨來獨往,學校組織的活動她也不再參加了。學校老師也發現了她不對勁,也對她進行了疏導,然而並沒有收到良好效果。就在學校放假的日子裡,她跳海自殺了。生命是如此珍貴,而這位女孩在遇到這麼一點小小的挫折後,卻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對待,實在令人痛心。而且這樣的事例,近年來也頻頻發生,許多年紀較小還尚不能完全明白生命意義的孩子,卻選擇了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對待遇到的挫折。

  所以,我想我應該給全班所有的孩子上一堂特殊的課,要讓他們知道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而且要正確地對待競爭,在競爭中你不可能各方面都是第一,永遠是第一的。遇到別人比你好,你應該先高興地接受這一事實,再想想他為什麼會比你好,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盡力爭取,但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這樣你才能更出色。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7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在備課的時候,根據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我就想好了,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會學習了。因此,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了三遍課文,然後便告訴學生這節課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話一出口,孩子們就樂開了花,也許是新鮮吧,但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興奮與自信。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我不得不羅嗦著提醒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然後大家共同解決。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上完全動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儘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毫無價值,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更是精彩迭出。小組長們認真地彙報了本組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用棉花怎麼做成雪?“故鄉”是什麼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麼意思?雪毯是什麼?銀裝是什麼?一個個問題萌生並以解決而結束。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三個同學提出:“深情是什麼意思?”這是我最希望學生提出也是最怕學生提不出的問題,藉著這一問題,我與孩子將課文從頭梳理了一遍,輔以我畫得並不美觀的中國“雄雞圖”和狹長的`臺灣省,使孩子們對“深情”也就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動腦小博士”這一雅號便屬於那三個學生了。

  一節課下來,我講的不多,孩子們理解得卻多了。想想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悅,倒讓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今天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散思維,勇於創新的精力。學生們在讀與說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也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從前的閱讀教學儘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於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說,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在,學生的思路擴散了,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銳了。再加上我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著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穫,課堂氣氛很活躍。

  透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現在,我己試著在多篇課文學習中採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於課堂教學的有效發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穫。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8

  本課從內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臺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一對於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教學中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層心理距離,就很難把課上好。

  第二課時教學中,增加去年的照片,用動畫的形式出現,在影片與心靈上對學生產生一種震憾。因為二年級的孩子,他的思維是直觀的,而音樂與圖片的直觀會引起他的興趣。而選擇的是孩子周邊的熟悉的雪景,這就更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看到的雪景,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雖然有點難度,但是孩子們還是說出了一些常用的詞:雪花飄飄、大雪紛飛、一片潔白、冰天雪地……。就勢我出示六個描寫雪景的詞語: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玉樹瓊樹、粉妝玉砌、雪花飄飄。學生讀起來有滋有味。透過畫面,直觀感受,再透過積詞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為後面的教學服務,應該說,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的。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9

  《看雪》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透過看雪表現了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願。

  本課從內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臺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一對於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教學中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層心理距離,就很難把課上好。

  所以,教學中設計“零距離”的情景對視,是教學關鍵。

  本課教學,透過讀、想、寫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情感的交隔。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本段設計,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實與虛擬的空間裡,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學生在體驗臺灣的孩子們看的是“櫥窗裡的雪”和老師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而這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生的“源”,牽好了這條線,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二、“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透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這節課教寫“爭先恐後”,是堅持每節課都有指導寫字的過程,指導書寫的時候,這四個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點上相似,指導起來學生收穫的快。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三、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臺灣島圖,出示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說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閱讀期待的課題來說,這節課在閱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紮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