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認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穫的、喜慶的季節。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用,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為什麼喜歡。這麼美麗的秋天,已經有人把它畫下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秋天的圖畫。

  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透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教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去欣賞一幅秋天的圖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慾望。

  二、觀察圖畫,瞭解圖意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現在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親身來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說說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

  果樹上接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果園旁邊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紅紅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飛。

  學生透過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到秋天發生的變化。

  三、讀課文,認讀生字

  1、同學們把課文輕聲地讀以便,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

  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圖 梨 籠 浪 梁 燃 勤 勞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開火車賽讀,並彙報記法。

  在認讀生字過程中,學生透過開火車賽讀,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和竟爭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象。

  2、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讀一讀,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誰願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⑵ 大螢幕顯示: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潑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⑶ 教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⑷ 誰使秋天變得這麼美麗?

  (勤勞的人們。)

  ⑸ 讓我們用讚美的語氣讀最後一句話。

  (指名讀,多人。)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3、正是勤勞的人們用汗水換來了這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喜慶。讓我們把課文再美美的讀讀吧!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即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教學時,我採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感悟課文內容,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喜愛秋天、讚美秋天,學生髮自內心去讀這篇課文,真是聲情並茂。

  五、擴充套件活動

  1、透過學習,你認為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2、下面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來表達你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學生活動,如:

  製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籤,用自己的畫做賀卡,用句子、短詩讚美秋天。

  4、展示學生作品,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這種形式新穎的擴充套件活動,學生積極投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情感,抒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

  (學生談收穫。)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2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一

  《秋天的圖畫》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描繪了秋天的美景,讚美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實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學生獲得了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再出示圖,使枯燥的語句更加形象,學生樂學、愛學。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讀的情境,重視朗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

  二、注重識字寫字教學

  我還注重了識字寫字教學,採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意識。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認生字、找生字,讀生字,進行多種遊戲鞏固生字。並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培養課外自主識字意識,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課堂教學中,要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封閉轉向生成和開放,並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多樣化,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激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好,但也有個別學生參與性不高,朗讀沒有感情,今後要多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今後的教學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二

  《秋天的圖畫》全文洋溢著濃濃的秋意,詞美、句美、文字美!因此我想努力把美的意境帶入課堂,讓學生透過朗讀感悟這種美感。我主要透過課件圖片和分析重點句型讓學生感知。本課自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有兩點:

  一、重視學生的詞語複習和積累。課上有兩詞針對詞語的提問——你能用哪些詞來形容秋天和你還能說出哪些表示顏色的好詞,學生的積極回應達到了我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參與朗讀積極,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發。當然,在課堂的紮實和細緻上還需進一步改進:一、重點句型分析不夠透徹,比喻用法未提到。二、字詞拼讀上操練不夠,以致讀詞出現錯誤。三、課堂上還需努力精簡教師語言,做到緊湊明快。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3

  【教學案例】

  《秋天的圖畫》這篇小短文描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最後點明中心是勤勞的人們畫出了美麗的圖畫。

  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看看課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把它們找出來,在下面畫上小圓圈。我在教室裡巡視,發現有的學生不知畫什麼,有的畫出一整句話。我叫大家暫停,對他們說:“課文中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樹。”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梨樹”然後在下面畫上小圓圈。這下,同學們懂了,快速地畫出了“蘋果”、“稻海”、“高粱”。第二個要求提出來了:“同學們讀書,看到‘掛起’這個詞了沒有?梨樹後面是掛著,蘋果、稻海、高粱後面都是什麼詞呢?能不能用曲線畫出來呢?”“能”學生們興高采烈。畫完了,我緊跟著追問:“梨樹上掛起了什麼?”“燈籠”“在燈籠下面也畫上曲線,後面的同學們自己就能找出來,我看誰找得快,別忘了畫上小曲線啊!”看著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著,我說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輕鬆輕鬆,做個小遊戲。老師說一個詞,你們接一個詞好嗎?遊戲開始了。掛起”“燈籠”“露出”“臉頰”……“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緊接著第三個要求出臺了:“我有兩個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個好,記著要告訴大家你的想法啊。聽好了:梨樹上掛起金黃的燈籠。梨樹上掛起燈籠。兩句哪句好?”又是愛表現的金舉起了手,他慢條斯理地說:“是第一句好,金黃的是顏色,有了顏色就告訴了我們梨是黃的,我們就像看見了黃色的梨掛在樹上。”“真好,掌聲鼓勵!”“那你們把‘金黃的’這樣的詞找出來畫上括號好嗎?”“又做遊戲了!詞語搭配開始,金黃的”“燈籠!”“紅紅的”“臉頰!”……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著,意猶未盡地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又一串帶著讚美情感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處理我是根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點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對待,當學生的心情與美的文字形成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朗讀還用指導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不是老師範讀引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強調讀出感情逼出來的。而是文字、孩子、情感融為一體時的情不自禁地宣洩。這種朗讀的意境是我這些年來一直追求探索的。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我收穫到了成功。這樣的閱讀孩子們能不喜歡嗎?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愛上閱讀。<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4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實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教給學生相互交流的方法,放手讓孩子相互補充、相互彌補等,再出示圖,使枯燥的語句更加形象,學生樂學、愛學。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讀的情境,重視朗讀,同時比賽朗讀,以及及時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樂趣。

  二、注重識字寫字教學

  二年級的寫字、識字、認字還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學習單先讓學生自主預習,提前為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一課時伊始,學生對學,及時發現問題,相互指出:其次是各小組分工明確,進行展示,同時出現問題及時質疑改正。我還注重了識字寫字教學,採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意識。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認生字、找生字,讀生字,充分發揮小組的能力,運用多種方法讓小組內相互檢測,鞏固生字。並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培養課外自主識字意識,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新的教學模式剛剛開始中,還存在著不足,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效果好,但也有個別學生參與性不高,缺乏自信心等等諸多原因。今後的教學還應在讓全體學生都儘快適應行的學習模式上多下功夫!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的第三個部分,我就是採用了個性化教學,沒有過多的講解與分析,而是引領學生自讀自悟。

  我在設計時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思考,主張張揚學生的個性,這主要體現在教師以引導來代替指導,新課程中的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發展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教學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透過朗讀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從金黃的、紅紅的、火紅的、藍藍的學生能回答這是五彩的秋天、多彩的秋天等。又從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說出秋天是有趣的。這是引導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學生雖有個性化的理解,也悟出了各色各樣的秋天,但在朗讀方面,總讓人感覺意猶味盡,沒有所謂的多彩的秋天,豐收的秋天等,可能低年級的學生還是要多一點的感官刺激,視覺的、聽覺的、多多地、適時地運用於課堂,我想效果會更好!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6

  學習《秋天的圖畫》一課,這是一篇圖文結合的文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看圖、說圖、展開想象是必要的環節,也許這幾天一直在引導學生誦讀有關於秋天的詩歌和文章的緣故吧,學生的表達順口成章,由此感悟學生的語言的確是只有先積累才能後薄發。

  當同學們說到果樹和稻田的時候,有同學發現了假山下的小魚。有的說:“落葉飄到了小河裡小魚當作了遮陽傘。”有的說:“小魚感到不像夏天那樣悶熱了,天氣涼爽了許多,他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還有的同學看到了遠處的小山,遠處已經變黃了的樹,稻田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這時張煦陽同學看到了大樹下的房子,於是他便想到了這些稻田的主人和果農,他說:“房子裡的農民伯伯看到豐收的景象心理一定十分的高興 ……”

  課堂上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靜止的圖畫便擁有了生機與活力,課堂也就閃耀出了智慧的火花。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7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畫上有金黃的梨和紅紅的蘋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舉起的火把。它是人們用汗水繪出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

  “秋天來啦,秋天來啦,”這不正是人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呼朋引伴地來欣賞秋天的圖畫嗎?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來描寫,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描繪出來了。“誰使秋天這樣美麗?”這一設問,把我們的思路從山野引向人們,從豐收的景象引向豐收的原因,對勤勞的人們的讚美之情,油然而生。

  讀一讀,想一想,你與你的學生在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還看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你們怎麼為秋天的圖畫增光添彩?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3、喜歡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課前準備:

  秋景、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師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圖、梨”等8個字,會寫“波、燈”等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同學們,當炎熱的夏季向我們揮揮手告別時,秋姑娘已經一路歡歌,一路笑迎著走來,當她來臨的時候,你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變化嗎?

  2、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面可美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一幅美麗的秋天的圖畫,配上背景音樂)

  3、畫面上有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在畫旁出示詞語:蘋果、梨、高粱、稻)

  正音:“梁”單個字讀第二聲,在詞語“高粱”中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

  這位小朋友很了不起,他還能把這幅圖寫成如此美麗的一段話,請你開啟課本,讓老師隨著音樂讀給你們聽。

  2、生自由讀

  請你自己練習朗讀,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也可以同桌合作練習朗讀,互相幫助。

  3、交流學習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圖——圖畫梨——梨樹籠——燈籠、浪——波浪、粱——高粱、燃—燃燒、勤——勤勞

  (2)開火車,指名讀,貼在黑板上摘蘋果領著大家讀。注意正音:“勤”是前鼻音,“籠”單個字讀第二聲,詞語“燈籠”中讀輕聲。

  (3)學生出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合作檢查讀

  (4)看看這段有幾句話,指名讀自己想讀的句子。

  (5)教師引讀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野——梨樹——蘋果——稻海——高粱——誰使秋天這樣美麗?————

  (6)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僅供老師參考)

  如編兒歌:梨樹是木,波浪是水,高粱為米,燃燒是火,勤勞*力。

  猜字謎“圖”:在大房子裡過冬天。“梨”:木上一把刀,正在割禾苗。“籠”:竹子編個圓圈,糊個燈籠真好看。“浪”:熟字“狼”換偏旁,大海翻滾起波浪。“勤勞”:辛勤勞動,力在其中。“勞”: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邊看熱鬧。

  三、學寫生字,生成評價

  出示要寫的字:波、浪、燈、作、字、蘋、麗、勞

  1、自己讀貼,把8個字分成兩類。

  2、觀察左右結構的生字,你有什麼發現?(左窄右寬)

  教師範寫(是學生感覺到比較難寫的字)

  學生仿寫(注意寫字姿勢)

  展示學生寫的字,師生、生生評價.

  3、書寫上下結構的字

  請左右結構寫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範寫。

  學生仿寫.

  四人小小組評價(遵循先整體後區域性、先優點後缺點的原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誦讀、美讀課文.

  2、背誦課文,感悟秋天的美好,以及帶給人們的喜悅。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句練習表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創設情境

  二、誦讀課文,品味欣賞

  1、請你再讀課文,你覺得秋天的圖畫美在哪裡?

  2、重點指導第二句。

  出示句子: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

  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8

  在本次教學中,透過收集關於秋天的詞語、句子、詩,欣賞畫面,品讀詞句,背誦積累,實踐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透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一些體會: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給孩子一個充滿秋意的課堂。

  1.教師引述: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畫,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 (《語文園地二》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並把它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2.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色的幾幅圖畫,選一幅圖畫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說一說,然後生生評價。

  3.同桌相互介紹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因為是學生自己作品,這本身就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再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從喚起學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學生情感需要入手,讓學生容易走近文字,願意走近文字,接受美的感染,為整節課鋪設一個“美”的基調。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

  二、走進教材,超越教材,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改反覆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師,在於能透過教材上例子,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學生無時無地不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絡,用聯絡的觀念來處理教學,教學必然由單元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淺薄走向厚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選擇性、適應性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澱,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大語文觀、大課堂觀和新教材觀,把語文教學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斷語文教學的生活地聯絡,讓語文迴歸生活,讓語文教材成為心中的活教材,這就是我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思考。

  三、關注語言

  積累,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了“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組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啟用,就會產生綜合效力,極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匯入新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幾句描寫四季的詩句讓學生猜,再聽一首秋天的歌來引入新課,配上舒緩音樂,問:“能說一說你積累有關秋天的詞句或詩嗎?”“你能用學過的或自己背過的描寫秋天的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即檢查了學生平時積累情況,又將積累與課堂聯絡起來,融會貫通,也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四、錦上添花與畫蛇添足,預設與生成。

  在匯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圖畫,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文字描述的情景中,學生興致濃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著新的收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9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透過色彩的搭配,寥寥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了。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我在教學中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範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啟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0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一邊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一邊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語句感情朗讀,讓圖畫與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既生動,又形象。接著讓學生透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時,我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一排比句,透過反覆誦讀,準確理解作者所採用的修辭手法,並讓學生仿說句子,目的是潛移默化灌輸排比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接著又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去讚美創造秋天美景的勞動人民,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但由於二年級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很差,這個知識點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了,孩子們顯然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標規定的年段要求,因材施教,這樣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1

  此文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並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情緒。而文章不僅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讚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透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後,我以“使秋天這麼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麼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並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麼?”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透過色彩的搭配,寥寥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情緒描繪出來了。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的過程是把文字資訊轉換為生動的表象組合的過程。如果是朗讀,還是一個把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言喻的情感體驗。對文字的理解,對思想的發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憑藉這個過程來實現。葉聖陶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領悟其中的感情。

  在本堂課的學習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這一句話:“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在教學時,我就是採用了個性化教學,沒有過多的講解與分析,而是引領學生透過想象,自讀自悟。

  在設計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資料的領悟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思考,主張張揚學生的個性,這主要體此刻教師以引導來代替指導,新課程中的教師就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發展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潛力,教學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透過朗讀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潛力。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說:“我好像看到糧食水果都豐收了,人們正忙著收穫呢。”有的說“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聞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好象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之後指導朗讀,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孩子們的用心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情緒。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內容採用了比擬的手法來表現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描繪了秋天的美景,也讚美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表達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每個環節上都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完本課之後,我對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僅在於教給學生某種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透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和學生以談話的形式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首先就要和學生平等對話,要讓學生真誠的說話,真誠的表達感情,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使學生的個性知識體驗被調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就是一堂高質量的對話課,在教學中我充分抓住各種時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閱讀感受,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體驗、釋放出來。在老師的激發、點撥下有所感,在同學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師有深度的言語中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3

  秋天來了,秋天來了,秋天在哪裡?蘋果成熟了,小聲的說:“秋天在這裡!”菊花開了,快樂的說:“秋天在這裡!”稻子點點頭,高興的說:“秋天在這裡!”

  這個時候,我牽著孩子們的小手,一起去散步,走進秋天的懷抱,聆聽秋天的聲音,感受秋天的氣息。在我引導孩子們去發現自然界的這些變化的時候,孩子們都覺得秋天很神奇,都迫不及待的問我:“秋天為什麼會如此的神奇?秋天還有怎樣的秘密?”我神秘的笑了笑,不給他們答案。我想讓他們自己去發現。

  當我帶領著孩子們來到大樹下,一看,哇!只見一片片金黃的樹葉隨著秋風輕輕的飄落下來。孩子們的眼裡滿是驚喜,情不自禁地做著葉子飄落下來的動作。孩子們撿起那些漂亮的葉子,都說要藏起來,並開心地討論著儲存好的方法。於是孩子們開始了吹畫——美麗的樹林。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黃色、紅色、巧克力色等顏料,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充分體驗吹畫的樂趣和掌握吹畫的技法,我採用了分組的形式。孩子們吹的時候,都發現了用力吹這個畫很快就吹好了,不用力反而吹的慢。最後孩子們為樹林添畫上了豐收的果實。每個孩子都用心地將秋天留下來,都在為美麗的秋天驚呼。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既留下了秋天又學會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可有的孩子說我們撿的葉子都不好了,怎麼辦呢?孩子們討論起來,最後決定把樹葉畫下來。首先將樹葉浸在顏料裡,再拿出來,印在紙上。一張清晰可見的樹葉印在了紙上,孩子們都歡呼起來。孩子們對秋天有了更深的認識,越加喜歡秋天了。

  秋天的天氣變幻無常,我請幼兒觀察天氣的變化,天天注意天氣預報,報告天氣的氣溫,我就將他們紀錄下來,再請幼兒數一數這個星期晴天、陰天、多雲、下雨各有幾天?預測一下明天天氣是怎樣的,想一想根據氣候的變化自己該穿什麼衣服?從中讓孩子們不斷了解天氣的變化,學會觀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為了讓幼兒瞭解秋天的蔬菜,我請家長帶幼兒到農貿市場上去看一看,認一認。回園後請幼兒說一說:秋天有哪些蔬菜?你喜歡吃什麼蔬菜?你知道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孩子們都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趁此機會,我教育幼兒:小朋友多吃蔬菜,才能長的健康!少生病!同時也告訴幼兒蔬菜裡有很多的營養,都是我們人體所需要的。孩子們聽了,都直點頭,都說以後要多吃蔬菜。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會讓孩子發現秋天的秘密,還培養了幼兒的繪畫技能、觀察能力,更讓幼兒明白了多吃蔬菜的好處,同時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秋天裡,讓孩子們盡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去發現、去探索大自然的無窮無盡的奧秘吧!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4

  時間、結果和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重要指標。有效的課堂首先是高效率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節約學習時間,有效分配和利用課堂40分鐘,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還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第二是增進學習結果。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慧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教學要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三是強化學習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

  衡量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標準就是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發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是關注全人發展的教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是促進語文學習的教學;有效的語文教學是呼喚效益意識的教學。

  我想,按照這三個重要指標,我以為在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和強化學習體驗這方面,我是成功的,有一定的效果。而高效率這個首要條件卻沒有得到滿足。我以為,一堂習作課,40分鐘都花在口頭作文上(當然包括畫畫的時間,為了讓孩子們體驗秋天這幅圖畫的美,我在習作指導課上讓孩子們畫了秋天),表面上看來,學生熱熱鬧鬧的,而且他們的確經歷了從不知到知,的確經歷了一次愉悅的語言文字旅程,其間還感受到了想象的樂趣,但落實到筆頭的卻很薄弱。習作課沒當堂寫,卻只能在課後去寫,孩子們那些詩一般的語言會不會就隨著秋風飄走了呢?

  李白堅教授強調寫作是“現在進行時”,可我卻讓學生提起筆時只能寫過去進行時了,這符合小學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嗎?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堂效率不高的習作課。

  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正好看到了學生交回來的習作,絕大多數孩子把自己畫的秋天寫得很美,最突出的特點是,他們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以下是幾個孩子習作片斷的實錄:

  秋姑娘悄悄地,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她用魔術棒一揮,大地就變得五彩繽紛了: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蘋果,金燦燦的橘子,都搶著讓大家去摘它們呢!

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15

  在本次教學中,透過收集關於秋天的詞語、句子、詩,欣賞畫面,品讀詞句,背誦積累,實踐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透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一些體會: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給孩子一個充滿秋意的課堂。

  1.教師引述: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畫,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語文園地二》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並把它按必須順序寫下來)

  2.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色的幾幅圖畫,選一幅圖畫讓學生按必須的順序,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說一說,然後生生評價。

  3.同桌相互介紹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因為是學生自己作品,這本身就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再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從喚起學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學生情感需要入手,讓學生容易走近文字,願意走近文字,理解美的感染,為整節課鋪設一個“美”的基調。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

  二、走進教材,超越教材,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改反覆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師,在於能透過教材上例子,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學生無時無地不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絡,用聯絡的觀念來處理教學,教學必然由單元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淺薄走向厚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選取性、適應性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澱,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大語文觀、大課堂觀和新教材觀,把語文教學置身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斷語文教學的生活地聯絡,讓語文迴歸生活,讓語文教材成為心中的活教材,這就是我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思考。

  三、關注語言積累,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了“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構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潛力,當然學不好語文。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組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啟用,就會產生綜合效力,極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匯入新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幾句描述四季的詩句讓學生猜,再聽一首秋天的歌來引入新課,配上舒緩音樂,問:“能說一說你積累有關秋天的詞句或詩嗎?”“你能用學過的或自己背過的描述秋天的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即檢查了學生平時積累狀況,又將積累與課堂聯絡起來,融會貫通,也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四、錦上添花與畫蛇添足,預設與生成。

  在匯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圖畫,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文字描述的情景中,學生興致濃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著新的收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