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1

  《影子》是一首兒歌,易讀成誦,描寫的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學生忽視的,因為學生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學生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真正達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學生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從生活體驗入手,問“你們見過影子嗎?”“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影子?”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初步感知:“有了光線,才有影子”的知識,然後透過做 “找影子”遊戲,讓學生知道了“影子與光源”的關係,其次明白“影子”隨“光源”移動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探究“你還會在哪裡看到自己的影子?” 讓學生再現過去生活,體驗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活動中感悟道理,一切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結果,學生的思維靈感達到了顛峰。

  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教材、課堂、教師”的做法,打破“教材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陳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那我們的課堂才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2

  1.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課中可以創設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賽讀、範讀、討論讀、組與組之間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請學生先看完動畫,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他們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了培養,他們自主發現、自主實踐,激發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學生回答除了課文中的內容外,還說到“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影子的方向也會變化”“影子的長短、大小會變化”“影子是追不上的”……並且在接下來的“手影遊戲”中,進一步擴充套件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為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提供平臺,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3

  《影子》一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首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上完課後我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透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同桌看圖互相討論: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嗎?從圖上哪兒看出來?在理解課文的重點句子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時,讓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透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三、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學生的疑點往往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一個問題是由老師提出來還是由孩子提出來,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如在學生讀通了課文之後,讓學生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提出,引起了學生更積極地去思考。學生們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儘管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很簡單,或者不是問題,但也足以說明他們已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已在思考,已經有了問題意識。

  四、加深體驗,強化朗讀

  作為起始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本課語言簡潔、生動、形象,讀起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非常適合朗讀訓練。課中我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設計了範讀,個別讀,評價讀,男女生賽讀,大組賽讀,配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讀準、讀通的基礎上讀懂,熟讀成誦,在琅琅的讀書中激發學生對影子的喜愛之情。真正做到讀中悟,悟中讀,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五、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累語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任務之一,除了朗讀訓練外,還應加強背誦的訓練。教學本課我讓孩子們學完一節就背誦一節,做到當堂背誦。讓課堂成為學習語文的陣地。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與教材內容有內在聯絡的現實生活情景,使學生見景生情,在生活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主動發展。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4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我首先透過多媒體演示手影的遊戲,把學生帶入嚮往的情境,再讓孩子談談影子有趣在哪裡。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影子的初步感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首先以小組合作學習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後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加以表揚,還能很快的完成檢查。鞏固生字時,我利用課件設計了“送字娃娃回家”的遊戲,讓學生不再枯燥。在識字的形式上,我採取了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看圖記生字,讓學生反覆與生字見面,加深印象。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記住所學的字。

  低年級的閱讀是強調正確流暢,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按照朱熹的說法,就是要“讀到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僅字要念準,而且要讓學生建構詞的概念,就是讓他們把詞連讀,弄清一個句子中有幾個詞構成。這樣才能為感悟課文打下基礎。這樣高的要求,僅僅靠一遍初讀,再加幾分鐘識字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程度較差的學生來講,更是不夠。我抽生反饋讀,目的是瞭解學生讀的程度,並且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為了讀通順、流利,我採用了很多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桌互讀、抽讀、師生互讀等方式。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把馬和鳥投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討論他們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後老師範寫,讓學生明白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後學生仿寫,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透過這樣的寫字,學生了解字的特點還能掌握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規整。

  透過這堂課,讓我對一年級的課程標準更加確定和清晰,學生學習的情況都比較好,透過多種方式能吸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不過還需要加快課堂的速度,更加緊湊一些會更好。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5

  《影子》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上完課後我反思有以下幾點:

  在備課中,我預料“影子朋友為什麼走在你的前(後、左、右)邊?”會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的空間呢?我靈機一動,在課堂中央拉開一張桌子,拉上所有窗簾,開啟一盞日光燈,讓一個孩子站了上去。我讓站在上面的孩子轉身,其他的孩子則仔細觀察影子位子的變化。透過這個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上面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教學中,我以朗讀作為理解全文的主線。第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中,不但教學生朗讀的技巧、方法(讀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採用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尤其是學生跟老師的挑戰讀,再加上學生對老師及同學的朗讀評價。基本上每個同學都能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引導學生質疑朗讀,實際上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

  此處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朗讀指導不到位,只為朗讀而朗讀,學生沒有真正地領悟感情,而且沒有把自己領悟的感情透過聲音表達出來。尤其在幾個學生講到自己養過小狗,小狗常常陪著她,圍著她轉時,……我啟發她說出了喜愛或喜歡小狗的感情。此時,我應該要求學生就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而我卻沒有讓學生讀,讓學生領悟的這種感情白白地浪費掉了。

  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學生經歷的不同的情感體驗產生共鳴比起簡單的說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更容易表達相應的感情。抓住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情感切入點,適時朗讀,也比硬是要學生講出到底是什麼感情,或帶著什麼感情來讀,具體、豐富、形象得多。如幾個學生講到小狗在我放學後在家門口等“我”,高興地舔“我”,此時,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把這種等“我”,舔“我”的感情具體化,不就是喜愛之情嗎?

  教學中,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6

  剛入學三個月到的一年級小朋友,對朗讀抱有極大的興趣。從老師的範讀中,他們能強烈地感受到朗讀課文的美。“老師真厲害,讀得這麼好……”我是從他們給我的熱烈的掌聲中感知的。可是,他們自己讀卻不那麼令人滿意,這是因為他們分不清詞與詞之間的停頓、輕重、緩慢。於是,就需要老師恰如其分地給予指導,引導他們透過聲音表達自己喜愛,悲傷、高興、感激、同情等各種各樣的感情。可是,光憑說教,難以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怎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呢?

  今天,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朗讀作為理解全文的主線。

  第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中,不但教學生朗讀的技巧、方法(讀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採用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尤其是學生跟老師的挑戰讀,再加上學生對老師及同學的朗讀評價。基本上每個同學都能讀正確、讀流利。

  第二步,引導學生質疑朗讀,實際上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此處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朗讀指導不到位,只為朗讀而朗讀,學生沒有真正地領悟感情,而且沒有把自己領悟的感情透過聲音表達出來。尤其在幾個學生講到自己養過小狗,小狗常常陪著她,圍著她轉時……我啟發她說出了喜愛或喜歡小狗的感情。此時,我應該要求學生就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而我卻沒有讓學生讀,讓學生領悟的這種感情白白地浪費掉了,只在紙上讀兵,沒有進行實踐。而如果此時多讓學生試著讀,且讓學生評價是否讀出了喜愛的感情,我相信,每個學生將會有不同的但同樣都是精彩的朗讀效果。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學生經歷的不同的情感體驗產生共鳴比起簡單的說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更容易表達相應的感情。還有,抓住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情感切入點,適時朗讀,也比硬是要學生講出到底是什麼感情,或帶著什麼感情來讀,也具體、豐富、形象得多。如,幾個學生講到小狗在我放學後在家門口等“我”,高興地舔“我”。此時,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把這種等“我”,舔“我”的感情具體化,不就是喜愛之情嗎?

  綜上所述,我自己覺得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應到位、應靈活,更應符合低年級小朋友的年齡,思維特點,感情地朗讀效果才會更佳。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7

  傳統語文課堂的模式可以定義為師本語文課堂模式,它使學生難於擺脫教育體系的弊端,難於擺脫教師控制、主宰語文課堂的`局面,以至學生潛力難以發揮,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難於投入,興趣自然減退,學習效率下降,師本語文課堂實際上是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的教育體系,但由於教師與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時候又無法被學生所接受。

  有別於師本語文課堂的生本能使學生擺脫原有教育體系的桎梏,擺脫完全由教師控制語文課堂的局面,教師作為語文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生潛力。生本語文課堂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教師“導”的功能是放在設計“先做後學、先會後學”的過程上,而不是師本語文課堂──教師一點點地教,學生一點點地學的過度分析上。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等情緒體驗。新課程強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為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在教學時,我就從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入手,著力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本語文課堂。以《影子》為例,我是這樣進行的:

  一、創設情景,注重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和積極情感體驗。《影子》一文是採用兒歌的形式描繪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課前,我從學生那兒瞭解到他們除了知道影子是黑的之外不知道有其他什麼特點。如何讓學生形象生動地認識影子其它有趣的現象。我想到了遊戲這種活動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同內容的教學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遊戲是他們最喜愛的,也是樂此不疲的活動,他們的情感很容易在遊戲中受到感染。於是,在課間我設計並組織了孩子們玩“踩影子”的遊戲。他們兩人一組,你追我跑,你踩我躲,不知不覺在輕鬆的情景中發現影子有趣的現象。在上課時,當老師問起,“在遊戲中你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時,學生爭先恐後舉手,有的發現發現影子總跟著自己,自己做什麼,他做什麼;有的發現自己躲在房子的後面,影子就沒有了;還有的發現太陽出來就有影子,陰天、雨天沒有太陽,就沒有影子。能交流發言的學生個個神采飛揚,滿臉喜悅。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點到的學生只能遺憾地從鼻腔裡發出一點聲音,收回小手。

  二、真情交融,享受快樂

  生本語文課堂教學就是要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要讓老師從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釋放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在語文課堂中的二、三分鐘的課間活動時間,我也針對課文內容設計相關“找影子”的課間遊戲,豐富學生的語文課堂生活,滿足他們情感體驗。在設計這一活動時首先是我與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然後再是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這樣設計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與他們都是平等的,是他們的朋友,正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來設計活動,贏得學生的歡迎,他們個個興致昂然,教室裡每一寸空間都能感受到學生的快樂。遊戲結束,學生能很快地將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美好的情感體驗常常來源於師生之間的真情交融。當智慧與美好的情感體驗交融時,可以爆發出驅動力,師生關係的和諧正是以情感為紐帶的。真情交融,使師生雙方同時感受到教與學的無窮情趣與自身無法估量的潛力。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進去,及時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的平等、親和、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師生對話中、交流中、溝通中,從真情交融進入心智交融,形成教與學相互推進。

  三、小組協作、教室當學室

  協作學習是一種透過小組或團隊的行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生本語文課堂強調的小組協作學習法是指合作、夥伴的形式,把幾個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一般為四個),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包括小組協作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題等等,從而充分培養學生團隊的合作精神品質和協調能力。

  即當學生面對新的教學內容時,可能一部分學生已透過自學或家人、朋友的幫助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內容。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出來,讓他們“當”起同學們的“教師”,尤其是在生字教學這一環節,有些學生很會認生字,而且字音也很準,我就讓他們當“小老師”帶領著小組的同學認讀生字,在“小老師”的帶領下,教讀、開火車讀、聽音找朋友,學習形式豐富多彩,“老師”教得津津有味,同學們學得津津有味。學生教學生,真正體現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看到這樣濃烈的學習氛圍,我感到語文課堂只有交給學生,才賦有生命。

  四、生為本、尊重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的“人文性”表現在具有濃郁的人文特色,充盈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此,語文不僅是一門培養學生分析和運用語言能力的課程,更是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培養學生人格的載體,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的閱讀不僅僅是教會學學生朗讀懂文字、獲取書面知識,更要讓有著鮮活思想,獨特個性、獨立人格的學生在閱讀文字時傾注自己的感情,融情入境,與作者情感共鳴。由此,我深入文字,反覆吟誦,品讀文字的含義和作者的感情。努力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自我感悟。

  經過分析我選擇“小黑狗”一詞作為與學生溝通的話題:“你們喜歡小黑狗嗎?為什麼?”小狗是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當選擇這個話題時,我想小狗可愛的形象在孩子們的腦海裡一定鮮活起來,要不怎麼學生紛紛舉手,唯恐老師不點他。由對小狗的喜愛引發到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和小狗一樣的可愛,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將喜愛之情透過文中的語言表達出來。由於各自感悟不同,讀出來的語感也不盡相同,有的讀:“影子是,一條,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有的讀:“影子是,一條,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我沒有硬性規定他們該怎麼樣讀,反而鼓勵他們讀出是自己獨特的感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以一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組織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獨特情感,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學生如何設計教學活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力圖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本語文課堂。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8

  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學反思《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本課生動的語言既讓學生覺得很有興趣,又能形象地瞭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聽了同段老師教學《影子》這篇課文,真是受益匪淺,特別是她新穎的教學環節讓我深受啟發。

  1、“影子”的“影”字教學,可以看得出,教師特別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識字,效果一定好。

  2、認識影子的位置時,讓學生結合圖片辨認影子位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包括後面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前後左右是誰,拍手操等環節都非常符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3、理解“小黑狗”這個比喻時,教師讓學生想一想換成“小黑熊”行不行,是學生充分了解影子是黑色的特點。理解“朋友”,老師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朋友,從而感受“常常在一起”。難點也就輕鬆突破。

  建議:

  (1)掌握學情,提問的問題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2)問題環節高效化。新穎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每個環節要發揮其重要性。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9

  本課學後,課文基本上能掌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透過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透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後,彙報自己喜歡的句子,明白了“人”和“影子”“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2、透過圖文結合,並抓住關鍵的詞語,使學生明白“前-後”、“左-右”是兩對反義詞,而且還明白了它們也是表示方向的詞,並還能自己再找出表示方向的詞語。例如:“東西南北,上中下”等,並感受到了“人和影子”是一對好朋友,而影子就像一隻小黑狗一樣,總是跟著我。

  這節課學習後,大部分學生能以自己為中心,說出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左面、右面是誰,有極個別學生說不完整。

  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不明白,什麼情況下影子在前?什麼情況下影子在後?什麼情況下影子在左?什麼情況下影子在右?這就需要同學們在課下實踐中去理解、去觀察,並帶領他們做做“踩影子”的遊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10

  《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係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遊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著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裡試著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著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因為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係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一年級《影子》教學反思11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課前,我利用投影儀讓孩子們玩做手影的遊戲。活潑的小狗、展翅的雄鷹、鳥媽媽餵食小鳥……孩子們用靈巧的雙手擺弄出一個個俏皮可愛的影子。(透過遊戲激發孩子們對影子的親切感,為學習課文奠定感情基礎。)

  我(故作疑惑):你們的小手怎麼跑到大螢幕上去了,而且還能變出這麼多有趣的圖案來?

  孩子們(迫不及待、七嘴八舌):這是影子;這是手影……

  哈哈,果然中了我的圈套,給你們玩遊戲,就等你們這句話呢。我暗喜。

  我: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有影子嗎?

  孩子們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也能說出些關於影子的大概來。

  我:你們喜歡影子嗎?為什麼?

  生1:喜歡,因為影子很可愛。生2:喜歡,因為影子很活潑。生3:喜歡,因為影子很調皮。生4:我很喜歡影子,因為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生 5:喜歡,因為影子是我的好朋友。(顯然,生4、生5課前作了充分的預習,能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但是句子雖然生動,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點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我:大家都很喜歡影子,有些小朋友還跟影子成了好朋友,真讓人羨慕。影子跟你一起出門的時候,他會走在你的哪一邊呢?

  我叫了四個學生回答,剛好是四個喜歡“求異”的孩子,他們給我的答案各不相同,有前、有後、有左、有右。這正是我想要的最理想的答案。

  我:看來影子真的很調皮,你的影子朋友為什麼走在你的前(後、左、右)邊?

  四個孩子都被這個問題難倒了。邊上很多小朋友躍躍欲試地想幫他們,但都不能把問題解釋清楚。

  在備課中,我已經預料到這會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原本設計了一個在戶外“踩影子”的遊戲,把課文內容化抽象為直觀,讓孩子們邊玩邊觀察、思考,邊玩邊理解課文內容。可那幾日,天不作美,太陽公公天天躲著我們。怎麼辦?把我所知道的知識直接灌輸給他們?顯然,這樣做有悖於新課程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在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充分調動的關鍵時刻,他們需要一大片天空來放飛思維的風箏,我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的空間呢?靈機一動,我在課堂中央拉開一張桌子,拉上所有窗簾,開啟一盞日光燈,讓一個孩子站了上去,我讓站在上面的孩子轉身,其他的孩子則仔細觀察影子位子的變化。透過這個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剛才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作為教師,應該尋找一切有利的條件、設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造自由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自我發現、自我實踐中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