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我對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重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兩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兩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透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說,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穫。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2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起任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裡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助,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紀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學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麼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說“老師說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待自己改善,雖然前幾個單元的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它給了我壓力,我相信它也將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我前進。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3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透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透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透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匯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總之,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4

  由於本課教學資料是線的認識,小學四年級學生對直線、射線、線段理解起來有必須的困難,不容易掌握它們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我是這樣預設以下情節的: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開始就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火車的軌道是怎樣的?斑馬線是怎樣的?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我們從日常生活體驗數學知識,如從三個圖形中歸納總結出直線、射線和線段,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的事例到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轉變,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並且貼合學生髮展的認知體系。這樣的情景設計即完成了銜接了新課資料,培養了學生的的學習數學的進取性。

  2、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組合作前,我先是讓同學們看到直線、射線、線段以及結合圖上,說一說三種線的特點(獨立思考3分鐘),用自我的話說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讓學生敞開心扉,對三種線的理解到底是怎樣的,再經過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完全在學生開放的情景模式下展開。有的教學搞小組合作在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我個人認為是不完美的,是不以不一樣學生髮展為基礎的。假如說在小組合作前沒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這往往是優等生的專利,而後進生只能是跟著走路沒思考。在小組合作4分後時我也和同學們互相交流說一說,逐步引導從端點、長度、與直線的關係中說一說。學生完全開放學習後要適當的引導是有必要,這樣有利於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輕負高質是現代教學的一個永恆話題,我們不能脫離這個目標。

  3、實踐活動、體會規律。

  讓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學生自主性。從學生自我玩中體會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從學生枯燥乏味的教學中解脫出來,貼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資料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資料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的有滋有味,發揮了學生自我應有的個性特點。

  有付出定會有收穫,認真反思,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點處理的較妥:

  1、目的性與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學中許多資料較抽象,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抽象資料的學習中學生只是憑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記憶。直角在本冊資料中就比較抽象,教學時我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巧妙的以擬人的方式,把一個直角說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你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嗎?你能給我畫張像嗎?等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好勝的心理,在簡便的玩中學到了新的知識。

  2、兼顧各層次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分層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再努力也無濟於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資料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適應,異常是學困生,在舊知識尚未掌握的情景下,又要學習新知識,長時間失誤積累只能更加厭倦。而本課實施分層教學,體此刻資料分層、練習分層,使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水平,充分調動原有知識經驗,運用各自的思維方式解決不一樣問題,使每個學生能在適合自我的層面上進行學習,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都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習數學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發展。

  3、改善教學方式,適時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搭設腳手架

  新的教學觀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理解,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無條件的服從與教,使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改變原有的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式,經過創設情景,為學生供給要探究的物件,讓學生自主探究,進取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發現、掌握知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僅展示出自我的想法,還能夠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補充,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步構成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教學反思5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資訊科技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資訊科技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資訊課,如何抓住四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資訊科技知識,提升資訊科技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資訊與資訊科技》是資訊科技基礎的第一課,透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資訊和資訊科技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資訊,體會資訊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四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資訊,讓學生感受資訊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透過四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透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定了遊戲匯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資訊,並且為第二課時資訊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資訊”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定疑問“你能說出生活中的資訊嗎?”指導學生說出身邊的資訊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資訊?”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四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說說你上學以來的資訊。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資訊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資訊科技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資訊科技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說一說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脫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為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資訊,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資訊,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著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資訊,感受資訊的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