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二年級上冊《我是什麼》的第一課時。

  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學詞和朗讀。基於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正確、規範地書寫“衝、曬、池、浮、”四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本節課上完,我覺的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

  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匯入新課,謎面緊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對於二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我重視了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於課文的學習中,並將讀書、識字、寫字、學詞融為一體。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

  第三,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儘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於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孩子們都積極地表現自己。

  但是,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當之處,比如在鞏固識字環節上應再靈活多樣些,若是再加一個拓展閱讀環節,把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編成一個小短文,呈現給學生,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本課生字。另外,指導寫字時,應該教師指導一個就讓學生練寫一個,更有利於學生的書寫記憶。

二年級課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我是什麼》是一知識性課文,文章的特點鮮明,是用擬人的寫法,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介紹水在自然界的'變化,以及和人類的關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課標的理念,設計教學,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直接和文字對話。

  主要表現在非常注意讓學生認真讀書。透過反覆的讀從課文語言深入到內容。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再讀課文,要求讀流利,並說說你認為他是什麼,這時學生對課文還只是直覺的印象、淺層的瞭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

  我根據本文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做為線索,貫穿教學全過程。

  3、重視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語文課要豐富學生語言,感受漢字語言美。我注意抓精彩詞句,而且設計巧妙。如:對“打、落、飄”三個動詞先做找朋友的遊戲,又讓學生用動作理解,並聯系生活經驗體會文中用詞之準確。

  4、針對二年級兒童的特點,恰地使用直觀形象手段,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語言。

  如:“水變成汽升上天空變成雲”的過程,製作成示意圖的課件,使學生能觀察到這個變化。又如:邊講邊板書,最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迴圈示意圖,使學生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