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失真開題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計資訊失真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造成我國會計資訊失真的主要原因
1.從會計學自身的限制探析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
從目前的會計理論研究現狀來看,不論是國內的學者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對會計確認的研究上,即主要針對會計的相關性、可靠性、可計量性和可定義性進行研究。學者們對會計確認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計入到會計系統和會計報表中的事項進行明確的規定。我國學者張天西教授認為僅僅針對會計確認進行研究難以解決當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物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範圍的會計資訊失真。從總體情況來看,會計資訊失真涵蓋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隱匿會計物件。會計制度和會計規範並沒有對企業某些資產和價值的計量提供明晰的依據,比如說企業的無形資產、商業信譽、人力資源和環境成本都是難以用金額來計量的資產或者成本;
第二,會計確認基礎本身帶有主觀性。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會計確認基礎都是權責發生制,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主觀性,這種主觀性積累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影響會計資訊的真實性,也會給企業進行會計資訊造假提供機會和動機。
2.從合約、制度經濟學角度研究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
舒爾茨認為制度是一種涉及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行為規則。社會制度主要透過物質、精神的獎勵或者懲罰來引導或者禁止人們的某些行為。我國學者劉峰透過對紅光實業的會計資訊質量進行研究發現會計制度本身的存在和安排就會對高質量的會計資訊產生排斥,並且誘發企業做出會計資訊失真的行為。理論上講政府並不參與市場經濟的執行和發展,它只是經濟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但是從我國具體的國情來看,政府對具體經濟活動往往難以置身事外,一般情況下都會親力親為。這就導致了一些政府部門為了使得自己的業績看起來完美或者達到一些特殊的政治目的,忽視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本地區的市場狀況,給企業制定超出其能力的經濟指標,並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企業務必完成,以使得本地區政府的業績看起來完美無瑕。這使得企業迫不得已走上弄虛作假、篡改會計資訊的道路,大多數企業的`會計報表顯示盈利,而實際上卻面臨虧損。同時,各級政府致力發展經濟,將一個虧損企業透過虛假的會計資訊包裝推向資本市場。
3.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分析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
王秋紅、雷又生認為社會倫理道德的缺失和滑坡使得人們在市場競爭中喪失誠信和誠實原則,整個社會的宏觀背景使得會計資訊失真變得普遍而氾濫。不良的社會風氣在無形中影響了會計工作者、企業領導者、政府工作人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思想觀念。政府工作人員受到官僚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數字經濟進行盲足追求,在執政的過程中違背誠實守通道德原則,對會計資訊弄虛作假;會計工作人員為了單位或者個人的利益可能對會計資訊進行造假;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吸引客戶、擴寬業務範圍,在我國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做出違背職業道德之事,沒有履行其經濟監督和會計在監督職責,忽視了其社會職責的履行,甚至為企業進行會計造假提供方法和便利,不但不對會計資訊造假行為進行揭露和改正,反而成為會計資訊造假的保護傘。
二、治理會計資訊失真的對策
1.對於會計學本身的限制,會計學界對此有很多的研究
比如,對環境成本的計算、人力資源的核算以及公允價值計量等的研究。會計學界很多研究比較狹隘,難以解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說企業的人力資源、商業信譽和環境成本難以用現有的會計確認計量標準計量;比如說在通貨膨脹時期難以計量泡沫經濟對會計計量單位和屬性的衝擊。有一些研究旨在解決會計資訊失真的問題,而很多會計學本身的限制尚處在研究之中。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
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在權利分配、權利制衡和資訊披露上實現有效銜接、相互影響,這種制約和制衡迫使管理層披露會計資訊,實現資訊的均衡分佈,充分解決逆向選擇的問題,使得公司治理結構得到迴圈式良性發展。政府通常採取間接調控手段行使其經濟管理職能,政府不能在當裁判的時候又當運動員,直接干預應該儘量減少,使得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關係得以捋順。
3.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基本道德強有力的保障手段
目前,道德水平滑坡干擾了經濟的正常執行,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政府對規則的遵循狀況直接關係到道德建設的成敗。市政府要帶頭認真遵守市場規則,不制定違背市場規則的規定。注重會計職業道德的追蹤評價。有學者建議可以對全國持證的會計人員建立道德行為檔案,對在各類檢查中提供虛假會計資訊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登記,以採取相應措施;對企業建立起一套誠信評價體系,評價監督企業的誠信狀況,並及時在媒體上予以曝光,藉助公眾的輿論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4.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與培訓
會計資訊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類有限性的限制,吳聯生教授認為加強會計資訊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加大對會計人員的教育,使其素質得到完善的提升,與此同時要提升對會計檢查和驗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另外,筆者認為對會計機構人員的組成、會計規則資訊傳遞和會計規則內部結構的改革來提升會計資訊的明晰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馮淑萍認為提升會計資訊質量需要從多渠道進行工作開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會計學會和理論界、教育界分別承擔一些責任,有重點的開展會計培訓工作。
三、參考文獻:
[1]任秀梅.論會計資訊的真實性[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
[2]李繼錄.我國企業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及應對方法[J].中國經貿導刊,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