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教學負數,是現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它的知識只涉及到負整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聯絡溫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結合現實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初步能認、讀、寫負數。具體分三個層次:第一,用負數表示低於零度的溫度,學生首次感知負數。第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海拔高度,豐富對負數的感性認識。第三,初步揭示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基於此,本節課我力求達到以下幾點:

  (1)透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

  本節課我為孩子們提供了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如:轉入、轉出學生;盈利與虧損……等等,既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在例題的處理上抓住重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突破負數、正數與0的關係這一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首先介紹溫度計中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後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於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於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並透過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

  (3)分層次探究,由簡入繁,由易入難。

  先透過生活情景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然後藉助溫度計、海拔高度等來理解和認識正、負數,嘗試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進一步體驗負數的意義;進而引導比較幫助學生突破負數、正數與0的關係這一教學難點。最後透過適當的生活應用練習,豐富學生對負數概念的理解和建構。

  不足之處是由於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認識負數》以往安排在中學階段進行教學,新課程改編後,作為了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堂數學課,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於生活,悟之於生活;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實際適合學生髮展、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的教學過程,使他們樂學、善學。

  1、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感受新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數學應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知識置於真實的活動背景之中,在活動中得到知識,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課的開始從“說反話”的遊戲入手,透過遊戲讓學生感受到兩種相反的意思,為學好負數的意義做好鋪墊。在玩的過程中學生建立了一個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意識,自然而然引入新知。

  2、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認識新知。

  在數學資源的選擇上,做到了將學生熟知、常見的經驗和物品引入課堂,讓學生以這些經驗、物品為載體,形象直觀地進行學習。比如氣溫的零上和零下,存摺上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於海平面和低於海平面等。為了表示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使學生感到原有的數學概念和知識已經不夠了。這樣自然引入了負數的認識。並利用學生這些感興趣的素材,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新知識的學習伴隨學生活動而逐步深化,有利於學生在體驗中掌握知識。

  3、交流資訊,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學生已經認識負數之後,利用溫度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係,緊接著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銀行利息上調下調如何表示?向南、向北反方向行走又怎樣?海平面是怎麼回事?包裝袋上的正負0.5g是什麼意思?這部分內容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透過藉助例項讓學生對負數有了深一層的瞭解。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4、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

  在學生認識負數後,讓學生透過不同的形式查閱有關負數的資料,從中讓學生了解負數的產生史,豐富知識,並適時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增加學生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信心。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透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負數”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充,是“小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因此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節課的重點是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為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穫。

  在預習中,學生對課本上的零上4攝氏度記作+4℃,零下4攝氏度記作—4℃,這樣的問題理解很容易,但在練習中很多孩子都不會寫出溫度計上的溫度,詢問原因,原來他們根本就不會看溫度計,所以課堂上我就重點指導認識溫度計,然後再指導根據溫度在溫度計上表示認識負數,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使學生真正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

  透過例2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我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例項。如:收入5000元用+5000元來表示,支出5000元則用-5000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是認識負數的第二課時,主要是教學負數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情境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從而進一步理解和體驗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課前,讓學生去調查、瞭解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然後在課上討論彙報。學生介紹儲蓄卡、收支記帳本等正負數現象,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認識負數歸根到底就是用正負數來表示一對意義相反的量,教材出現負數的知識更多地是從生活應用的角度出發來引導學生理解的。從例題提供的表格中體會生活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進而探索能清晰地表示出相反意義的量的表達方法。

  教學例3後讓學生理解盈利用正數表示,虧損用負數表示,我又適時把P5練一練資料呈現給大家,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負數、正數的意義。引導學生比較盈利、虧損是一對反義詞,再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理解了正負數在生活中表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藉助生活中的例項,讓學生對負數有進一步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課堂上學生能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應該說,孩子對於這些知識還有一個接受過程,雖然大部分孩子作業都完成得不錯,但是,其實掌握得還不是很牢固的,作業中能很好的反應出來一些小問題,補充習題中有一題關於潛水艇和鯊魚的問題,孩子的錯誤率還是比較高的,最主要學生對於題目的不理解和脫離生活實際,以至於出現鯊魚在天上飛等問題。還有思考題中的淨含量問題,學生是根本沒有接觸過,我讓孩子前一天回家問了爸爸,所以情況還稍微好些。但是,少數學生根本不是真的掌握了,這個從後來的練習中再次出現的個別錯誤中可以看出。

  總體來說,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還不是很牢固的,特別是一些生活實際中接觸不到或接觸比較少的問題,有些解決起來還是有些困難或不熟練的。還有一些習慣問題依舊存在,如題意不看清、單位名稱老是要漏、字跡潦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改進這些問題。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於中小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功之處: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學生用意義相反的量進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500元。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表示的數來表示,當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時,原來所學的數無法進行表述,由此引入負數。然後透過不同城市的氣溫對比感受生活中出現負數的必要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負數的意義,體會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重點介紹溫度計和海平面的的分界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在教學中,首先介紹溫度計的單位°c和°F,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為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為零下度數。然後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m,把高於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數,低於海平面的高度為負數。

  3、拓展數的範圍,便於學生構建知識網路。在教學中,首先把整數的概念拓展為正整數、0和負整數;數拓展為正數、0和負數。這樣教學利於學生把在小學階段所學的數進行歸類、構建。

  不足之處:

  由於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再教設計: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於生活,悟之於生活。因此我在備課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資源,又和生活緊密聯絡,設計了讓學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們樂學、善學。

  1、創設現實情境,認識新知。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透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又透過存摺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於海平面和低於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應用多種方式,理解新知。

  本節課我力求處理好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係,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透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負數後,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人們規定零上16攝氏度記做+16℃,零下16攝氏度記做—16℃”,用講授法教學正負數的讀寫。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係時,注意引導學生從觀察溫度計入手,透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設計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加強對負數的認識,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認識負數,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新增的內容,也是小學生對數的概念的又一次的拓展。很久以來,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負數就是在初中學習的。我上班的時候,教的那版的小學教材,也沒有負數,也是初中開始認識的。現在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的的廣泛應用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觸了一些,有了認識負數的基礎,所以《課標》將其提前到小學階段進行教學。

  教材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氣預報來初步讓學生感知負數的意義。我讓學生模擬氣象預報員來預報各地的氣溫情況。開始的時候,有的學生不說地方,直接讀氣溫;有的學生說幾度到幾度,而沒有說攝氏度,也是不標準的。最後有的學生讀出了零下幾攝氏度到幾攝氏度。我問學生還有沒有不同的讀法,幾乎沒有學生敢起來讀負幾攝氏度到幾攝氏度。這也是受平時生活的影響,因為氣象預報員就是讀的零下而沒有度讀負幾攝氏度。接著老師示範還可以這樣度,也就是是從數學的角度,應該是標準的讀法應該是負幾攝氏度到幾攝氏度。然後,學生再來讀一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以零攝氏度為分界點,高於零攝氏度的溫度記為正數,低於零攝氏度的溫度記為負數。規定零攝氏度時淡水結冰時的溫度。零上和零下溫度分別表示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接著,教學例2,存摺上收入和支出時,顯示的資料的不同,讓學生明白收入的時候用正數表示,支出的時候用負數表示,收入和支出也是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最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還有那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學生列舉了很多,說明學生掌握理解的還不錯。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鬆,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鬆,可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於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於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例項。

  如:飛機上升500米用+500米來表示,下降500米則用-500米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過程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負數與正數表示相反的意義。

  教材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體會負數的含義後,出現了數軸,這是一個關鍵。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要重點讓學生體會數軸上數的排列特點。而這也是想學生利用這一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我採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係;接著為了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然後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例項: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裡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

  這樣透過藉助生活例項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數學來源於生活,負數的.出現,是生活中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需要。因此在課的開始,我為學生提供一些熟悉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從身邊熟知的生活現象出發,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如何記錄、區分兩種具有相反意義量的現實問題。學生在記錄及交流記錄方式的過程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並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正、負數解釋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數學問題,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引發學生思考,尋求區分兩種量的方法。並在交流記錄方式的互動過程中,進一步啟動問題:哪種記錄方式更加簡練呢?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透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覺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在課堂上不斷引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層層推進,突破了難點,突出了教學重點。因此在對0的歸屬問題的討論中,學生很自然地藉助溫度計、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體情境來說明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如:可能是給學生提供的生活素材還不夠多,學生對負數產生的必要性體會還不夠深刻,以致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質疑時,有一個學生學生問:負數是怎麼產生的?說明在“讓學生感受負數產生的必要性”這一環節的處理還不夠到位,要進一步研究。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認識負數》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負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本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及數學的價值。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利於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資訊的簡捷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二、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增進對負數的瞭解

  初步認識負數以後,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的經驗,說說負數在生活中的表現,透過學生的交流與彙報。學生將負數置於具體的生活經驗之中。

  三、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初步認識負數後,我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正負數,透過數形結合,學生對於正數和負數獲得了更深的認識。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負數的認識》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方面的教學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根據這一目標和個人對此教材的理解設計了本課,透過實踐有以下體會:

  一、 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降低學習難度。

  課的到入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方式,說反義詞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如: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等等。這些相反意義現象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為學生認識負數構建了平臺。接著採用學生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有關氣溫方面的資訊,在天氣預報中也經常看到負數,他們已經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數是用來表示零下溫度的。這一生活經驗,六年級的學生已相當熟悉,以這些生活經驗為學習切入點,展開負數的教學,此“時”此“境”引入負數,更有助於理解生活中負數的具體含義,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二、學習起點把握不準,預設不夠貼切。

  以前的數學教材中,“數與代數”領域已有較多內容,學生已能熟練地利用正數來表達、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由於當前大量媒體的介入,在生活中,對與負數學生也偶爾接觸過,並幾乎每天都接觸到有關氣溫方面的資訊,在天氣預報中也經常看到負數,其實他們已經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數是用來表示零下溫度的。對於這些本人預設教案時有所考慮,但課堂上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比想象的知道的要多得多。特別是展開環節用溫度切入教學時還安排詳細的認識溫度計環節,課中才發現學生其實在科學課早已會熟練的應用溫度計了,完全沒有必要安排這樣的學習環節。再如我讓學生舉例:在生活中,在那裡還見過象這樣負幾的數時,學生竟然舉到電池的正、負,儘管這一現象也很好解釋,並不產生對本課學習的困擾,但也實實在在是我課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可見,課前的預設還要多方面瞭解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自身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如在教學中,發現了預設的過於詳細,學生的學習起點定位過低,還有上面所提的認識溫度計內容學生已經掌握等,顯然應該要調整一下教學的進度內容。可是在課中並沒有進行調整,顯得課堂學習安排過於簡單,時間也比較鬆散。課後反思,在課中加入攝氏度和華氏度的互化比較合適。首先,西方國家當前就使用華氏度,對面向世界當代孩子來說,這也將成為必備知識。其次,溫度計上就有攝氏度和華氏度兩種刻度,課堂上又有時間,方便穿插這一內容的學習,同時也增強了課外知識,也能拓寬孩子的視野。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負數的教學是結合正數而言的,它們是相反意義的量。在教學時重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負”的含義,然後在開始認識負數的教學,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認知難度,加深學生觸類旁通的意識。

  一、藉助字典查字義教學。

  課前我佈置了預習,在檢查預習情況環節,我讓學生查字典,先從字面意義讓學生了解負的含義,學生彙報說:小於零的(數),與“正”相對。這樣學生對負數就有了最初的認識,知道了負數小於零,和正數是意義相反的量。

  二、生活例項教學,強化新知。

  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負數,練習中呈現大量生活中意義相反的量,讓學生用正負數表示,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如:氣溫高於零度和低於零度的表示方法;海拔高度,體溫,存摺上的存入和支出的寫法。

  三、在盡經歷中體驗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應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本節課,一開始就丟擲思維價值高的問題:敘述生活中常見的三個例子,引導學生動手記錄資料,讓學生實踐,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在比較正負數的過程中思維產生碰撞,觀點交鋒,最終得出“用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最具有趣味性,最簡潔,最科學。”深刻體會負數的優越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掌握理解了負數的意義,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生成長的很快。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它把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範圍擴大到了有理數範圍。學習的面就廣了,學生考慮問題就要全面、周到。在教學第一節課認識負數時,因為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學得比較輕鬆,愉快,很快知道正數和負數是表示兩個相反的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而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

  對於正數的比較,因為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而對於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藉著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因此先讓學生憑藉數軸來比較負數的大小,然後找出規律,總結出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可以先比較與其對應的兩個正數的大小,對應的正數大的那個負數反而小。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要從學生出發去匯入新課。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透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素材。原本的設想是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以現實生活中的溫度和海拔高度作為教學起點,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再透過設計大量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從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活動中,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例項,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

  但是從問了幾個學生後發現學生對於負數的書寫與讀法並不是本課的難點,反而在溫度計上看資料的認識與讀出正確的資料,出現了問題,我想首先在教學課件與教材的不統一,特別是不同學生書本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2攝氏度,半格與一格的區分比較模糊。

  我發現需要自己對將開始的教學進行調整,同時帶來了影響整個過程中的連貫性的。首先來源於自己對教材認識的不同見解。第一的不同:教學引入的不同,一開始是應在學生回家認識溫度計的前提下進行,(出示:溫度計)讓學生介紹一番對溫度計,以此引出攝氏度與華氏度的認識,並及時進行引導設疑:那你知道在我國是用什麼單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攝氏度表示的溫度。並與學生一起來認識一大格表示10℃,每一小格表示2℃,舉例鞏固的前提下進行教學例一的過

  程。這樣的引入,對於學生來說,是有用的,分散了教學實際的難點,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的安排,學生反應的效果比較好,學生的表現是樂於於此,讓學生充當課堂教學的重點。於是教學引入,想以北師大(四年級下)中的“生活中的負數”為開頭,首先從詞語入手,理解相反意義的量,讓學生的舉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引出教學例1的過程,要透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多樣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具體數量的意義是相反的,體會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透過引進負數來進行簡潔的表示。但學生的反應沒有自己預設的出彩,自己的教學語言還需加強以及學生的常規練習。

  自己的教學想法在於讓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的前提下,讓學生透過語言的表述例1三個城市的溫度,引出用數學的符號來表示更加簡潔,形成一定的數學知識內需。自己設計了但從效果來看,學生並沒有如此的需求,如果把練習一第三題提前到教學例2的教學內容中,可能效果更好:先寫正數與負數——分類——引出概念——0的新認識。課堂上採取的方式多樣,有回顧新知,有用手勢表示是否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還平面。反正新的教材還有許多值得自己去深入研究學習的地方。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數學應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這個遊戲都是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發展!活動化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數學情感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動智與動情的完美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在4個蘋果放入3個抽屜學習中,充分利用學具操作,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這節課我能充分為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動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去發現並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

  不足之處在於教學過程中應更多的關注學困生的思維活動,及時的給予認可和指導,使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這個環節。四人小組討論後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上了第二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點,第二節課與第一節課的區別應該在於,第一節課中有比較明確的“0”,正負表示的量相對較固定,而第二節課的“0”可能並不確定,同時正負表示的量是人為規定的,可以規定向東走為正,也可以規定向西走為正,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並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只有在準確理解正負的相對關係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運用。因此在課始又強調了“零度”、“海拔”等。還有特別重要的0。不論是數軸上的0還是溫度計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讓學生充分理解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這樣學生才不至於犯錯。

  在教學中有這個一節細節,練習一第10題,表示上下車人數時,有學生回答,上車+8人,下車—3人,是否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正負數表示的意義呢?+8的正實際上就表示了上車的意思,他們理解了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首先讓他們觀察哪些資料表示上車人數,哪些表示下車人數,再讓他們說說怎麼看出來的,結果細心的學生髮現起點站+21人肯定是上車的,終點站—21人肯定是下車的,得出了正數表示上車的人數,負數表示下車的人數,這樣再做下面的題目就會好一點。從後面的效果來看還可以。

  另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學生的負擔越減越重,是否也與數學課堂中其他的知識太多有關?例如這部分內容剛開始就出示溫度計(只有攝氏度),讓學生自己讀讀,說說表示的意義,學生是否會學得輕鬆一點。在練習中所接觸的那些具體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師能記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氣溫是—183攝氏度,又何況學生呢?現在的數學課對數學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不僅要有紮實的數學基本功還要有紮實的語文功底。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認識負數》一單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負數,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讓學生藉助數軸,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絡生活,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親切。關於本內容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聯絡生活實際教學,以利於學生認識和理解負數。

  天氣預報是學生熟悉的東西,記錄城市的天氣情況,學生感到新鮮,隨著不同城市氣溫的變化,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學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我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讓學生體會+ 4和- 4是兩個不同的數,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4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把各個正數、負數都回歸到原來的情境中去,體會正數是零上的溫度或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經認識的比0大的數。負數是零下的溫度、低於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數。這樣的迴歸,能清楚地瞭解負數的意義,懂得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二、讓學生去探索,讓學生去體驗。

  學生是富有個性的生命體。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極富獨特性與創造性。對於負數的認識,有的可能是第一次聽說,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學中我透過創設不同的情境,運用比較認識的方法,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相反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拓寬了學生對數的概念認識範圍,併為學生將正數、負數、零整合到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數)之中打好了基礎。對於練習題的運用,我力求創設一個開放的合作研究氛圍,讓學生主動探索。透過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數都大於0 大,負數都小於0,在反饋的資訊中獲知,學生收穫多多,探究熱情高漲。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各個環節聯絡的也十分緊密。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思考,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獲取了新知識。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瞭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7

  負數這個內容在新課標教材中是首次出現,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現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人教版《生活中的負數》就出現在六年級下冊,並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編排把溫度和負數結合在了一起上。

  由於考慮到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容易接受,並且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所以我參考了人教版的教材,並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透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多樣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具體數量的意義是相反的,體會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透過引進負數來進行簡捷的表示。

  試圖透過這節課的教學,突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多樣性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著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

  1、首先我透過一個記錄的形式,以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為研究素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初步體會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為實施有效教學做好準備。

  2、教學中我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本節課我利用溫度計這個教具,從溫度計上讀出溫度;嘗試寫出溫度-5、-20;在溫度計上撥出指定溫度;這些都為學生認識正、負數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據,學生學習起來有具體的事例做依託,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數軸這一概念時,我運用溫度計,把溫度計橫過來,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0為分界點,並且0的右邊是正數,0的左邊是負數。同時,在數軸上理解了正數和負數都有無數個。

  但是,由於我所設計的內容比較多,課堂密度比較高,在時間上比較緊,所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較有限,從而也降低了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8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單元教學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在教學中,我重點注意以下方面:

  1、聯絡生活,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負數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密聯絡生活,透過向學生提問“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負數?”和PPT課件把生活中的負數引入課堂,使學生對負數既感到熟悉,又獲得了基於自身經驗的直觀理解。

  接下來,透過讓學生對於零上16攝氏度和零下16攝氏度的記錄,讓學生體會16和-16是兩個不同的數,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號,是因為兩個“16攝氏度”具有不同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對負數和正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能清楚的認識到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2、藉助數軸,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在數軸上表示負數時,學生出現了一種錯誤現象:把負數像正數排列規律那樣進行排列,即:從左至右排為-1,-2,-3,……。這時,我丟擲問題“為什麼表示正數要從左往右看;而表示負數卻要從右往左看?”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後引導學生聯絡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兩個量進行理解。讓學生初步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從而形成數的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為後面學習“比較正、負數的大小”時,能夠藉助數軸、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突破“負數和負數比較大小”這一難點奠定了基礎。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9

  負數的認識是數的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學習有理數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階段中所指的負數,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負數。學生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及數學的價值。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現象”,採用生活中的數學例項,為課堂服務。

  教學中,要創設有利於認識負數的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正、負數是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義的量是學生學習負數的已有經驗。課開始我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電梯按鈕,微信賬單,存摺存取款,食品淨含量。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教師敘述的意義。有的用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列表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用數的方式進行記錄。透過展示,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方式進行融合與比較,在此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負數的意義,同時對用數字符號表達資訊的簡潔性有了不同的體驗。

  《負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0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在教學中,我從遊戲“說反話”引入,又透過存摺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於海平面和低於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透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

  如何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這樣透過藉助生活例項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的處理應該引起注意。“在溫度計上表示—11度”,對於這一溫度的表示,學生經常會錯誤地表示成—9。對於這一表示錯誤我們應該讓學生進行反思,查詢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領會用負數表示時的思考方法。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方向,其次確定數的表示位置。我想透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對於“正負數是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徵會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瞭解不深,有些問題設計的過淺,沒有價值。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