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通用6篇)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通用6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1

  10號、11號為期兩天的的同題異構比賽結果出來了,這一次我獲得了一等獎,說實話,挺意外、挺開心的!

  回想當時的上課情況,我執教的是大班科學《翻跟頭的小黃人》,小朋友們表現得很不錯,回答問題很積極、動手操作也很有序,總之,小朋友這一頭沒有問題。當時的我,像平時一樣匯入、組織,一步一步挺紮實。就在最後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小黃人翻跟頭的原理,我製作的形象生動的Flash動畫竟然打不開,就連備份也看不清楚,當時挺尷尬的,只能空講。

  課後,園長詢問我是否在熟悉班級的時候試著播放,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前一天我真的試了四五遍,每一遍都沒有問題,沒想到正式開課時竟然出現了狀況。同事安慰我說就當積累經驗,以後外出上課一定要用自己的電腦(備註:這次開課用的是承辦學校的電腦)。上完課後就一整天想不開,想著肯定與一等獎無緣,沒想到收到了驚喜。

  這次的開課讓我留有遺憾,同時也讓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準備充分,考慮周全;教育更亦如此,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__是我們班一個特別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每天都在忙忙活活,這裡跑跑那裡跑跑,幾乎坐不到小椅子上,因為亂跑,有時還會把其他小朋友撞倒,真讓人頭疼。

  今天上班後,我由於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有點不舒服,就在桌子上趴了一會兒。王__看見了,就跑到跟前問:“老師,你怎麼了?”我說:“你去玩吧,老師有點頭疼。”他立刻緊張起來,一連問了好幾遍“你頭疼啊?你頭疼啊?”我因為難受,就沒有理他。

  過了一會兒,他拿著幾個積木過來;“老師,我擺了個車。”我還是沒有理他,又過了一會兒他又走到我跟前說:“老師,你等著,我開著車去給你買藥,吃了你就好了!”一臉的關心,真讓我既感動又意外。

  我趕緊說:“好的,謝謝你!”他更高興了,拿著他的積木車,在教室裡轉了一圈,回來對我說:“老師,我把藥給你買回來了,吃了就不難受了!”

  每個孩子都是純潔的小天使,只要我們老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看到,和他們在一起,會讓自己的心也變得純淨。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2

  署假時,同事小金對我訴苦,說他兒子性格怪僻,這讓他很苦惱。原來,小金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工作,孩子一直放在老家,去年才接回身邊。小金原想與兒子共享天倫之樂,可是兒子整天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任憑小金怎樣努力,孩子表現的都是冷冰冰的,對於他示好的許諾也表現得無所謂,他眼圈紅紅地問我:“你說,我是不是暖不回來他的心了?”

  我安慰他:“先別急著下結論。按你說的情況,孩子恐怕不是不適應新生活,而是心理有點小問題。如果人經歷過欺騙或遺忘,失望情緒疊加,會激發心理的自我防護機制,就會表現出多疑和冷漠。這可能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監護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有關。”

  小金不太接受我的分析:“我知道你懂點兒童心理學,但你說得也太玄了,看護兒子的是他親奶奶,疼還疼不過來呢,怎麼會欺騙?”我告訴小金,有時候大人對孩子的欺騙不是惡意的,甚至可能是善意的。然後我給他舉了個例子:有個四五歲的孩子一直期望能跟母親一起去趕集,可母親因為擔心路途遙遠孩子走路太辛苦,哄孩子說只要他早上起得來,就帶他去。本以為孩子肯定會睡過頭,沒想到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惦記著去趕集,母親卻食言了,最終沒帶孩子去。

  然後我問小金:“你說這樣的孩子對大人能有信任感嗎?”聽我這麼一說,金亮立即想起一件事:“我兒子4歲時,有次給我打電話哭訴,說奶奶騙他。一問才知道,我媽媽帶他去商場玩,他看中了一個玩具火車,非要買。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怕孩子鬧,我媽媽就哄他,說回家取錢再來買,兒子就乖乖地跟奶奶回家了。結果奶奶卻食言了,沒給他買。兒子哭鬧了好一陣子,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勸他聽奶奶的話。我媽媽也曾說過,小孩就得哄著,先哄過去再說,不然孩子會在外面哭鬧,丟人。根據我媽媽這種理念,想來這樣的事情一定常有。”說到這兒,小金若有所思,“怪不得兒子有次跟我說,大人都騙人。”

  我說,這種情況千萬不能大意,要趕快糾正,童年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不僅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以後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我建議小金立即行動,有意識地重新樹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只要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對孩子的多疑、冷漠,則要淡化處理,因為那只是孩子為了保護自己而採取的心理防護,當信任建立後,防護自然會解除。

  前不久,我見到了小金的兒子,孩子已經和同齡孩子一樣活潑頑皮,對小金也十分親密。小金說,看到孩子恢復童真,他特別欣慰。他說這幾個月有意識地讓孩子樹立對他的信任,答應孩子的事他就堅決做到。開始孩子不冷不熱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狀態逐漸改變,願意和他親近,也開始相信他了。當然,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他做不到的事,他會堅決說“不”。開始他還有些擔心,怕刺激孩子,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做不到的事他耐心和兒子解釋,兒子一般都會理解。“現在孩子性格變好啦!”小金高興地說。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仍然信奉孩子要“哄”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孩子年紀小,有了不合理要求時,為了避免孩子哭鬧,哄一下沒關係,過後孩子就會忘掉哭鬧的根源。這種做法非常不妥,因為孩子雖然能忘掉事件本身,但被欺騙的感覺卻會留在心裡,進而影響到他的性格和對人對事的看法。正確的做法是,能答應的和應該答應的要求,儘可能答應並堅決做到,反之,要直接拒絕,哪怕孩子哭鬧也不能假裝答應來哄騙孩子。“哄”孩子看似無傷大雅,實則是對孩子赤裸裸的欺騙,會導致孩子多疑、冷漠。要想孩子陽光、健康地成長,家長萬萬不可“哄”孩子。而這一點,早在2000多年前曾子就已經做到了,他以“曾子殺豬”的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對孩子信守承諾的典範。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3

  俊俊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俊俊長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照顧其生活起居的同時,對俊俊學習知識的教育從沒間斷過,所以俊俊從小就認識許多字,也會說一些古詩文。

  可能由於奶奶對其比較嚴格的緣故,俊俊一直就很膽小,奶奶總覺得他是一個性格較內向的孩子,每到課堂上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心裡都明白,但他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點他的名字,他怯怯地站在那兒就是不肯開口。可是當他與小朋友一起遊戲時,又能開心地又說又笑,由此看來俊俊其實並不太內向。有時在一些輕鬆自由的活動中我也有意地經常提問他,以為多提問多鼓勵他就會回答的,但結果還是不起什麼作用。

  遇到這樣帶有某種自我抑制的幼兒,我想首先要搞好師幼關係,只有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使幼兒心目中產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做幼兒的知心朋友,幼兒就會喜歡老師,並願意與老師溝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會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對他格外地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體貼,漸漸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那份愛、那份關懷,自然的孩子也就願意和老師交流了。

  其次,正面引導幼兒,讓幼兒獲得自信心,克服膽怯心理。例如在操作中可以這樣對他說:“沒什麼,試一試,錯了也沒關係。”如果做得不錯可以說:“你真棒,回答得真好!”孩子會有“老師支援我”、“我能行”的喜悅與自豪感,最終會主動的表達。

  再是家園合作共同培養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壓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給孩子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快樂,既使有一點點進步,也要給予鼓勵。

  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俊俊已經喜歡與老師進行交流,在活動中也能回答問題了,講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他的進步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4

  進入大班之後5—6歲的孩子都有了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尤其在表達音樂的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還能夠進行一定的自我創作與創新。

  彤彤是班上年紀偏大的一名幼兒,在早操和各種集體操環節中表現出色,能夠很快的記住動作,卡住節拍,因此在藝術上的多項活動中都得到老師的讚賞和表揚,也一度都站在主導的位置向全班小朋友做以展示。

  但是,在律動遊戲中,我發現彤彤遇到了難題,可能是她更注重記憶動作和節奏,而忽略了去感受律動的遊戲性和其中的趣味,因此,針對這一特殊現象,我決定在音樂律動前,先讓幼兒根據所設情境自由玩耍,在感受到遊戲的樂趣之後,自然加入音樂,教師對音樂節奏和樂段不做特殊設定,由幼兒在聽到音樂之後,自然跟著音樂節拍調整自己遊戲的節奏,以此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到來自於音樂的樂趣。

  同時,在與幼兒個別談話時,我也會對彤彤特別強調,在音樂遊戲的時候,音樂雖然是規則,但更多的是背景,需要欣賞音樂,聽音樂,感受音樂,而不是用音樂的節奏束縛自己的動作、行為和想法。

  活動結束後,我還會特意留一段音樂,讓幼兒在前期音樂律動的基礎上自己玩兒一玩,想一想,你會怎麼玩兒,還能怎麼玩兒,可以和小夥伴怎麼玩,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思維感受音樂,在音樂中游戲,在遊戲中感受音樂。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5

  在活動的開始,我沒有繞任何的彎子,直接開門見山的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曆。這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並不認識,只有少部分孩子能說上來。雖然孩子們並不認識,但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他們求知的慾望。我靈機一動,忽然想到了“年的故事”,孩子們一聽到故事,興趣更濃厚了。

  孩子們最喜歡聽故事了,我就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讓他們更主動、喜歡、瞭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和積極性,幼兒很容易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裡,分別有大月和小月,並能和我一起數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而大約為31天,小月為30天,其中最小的月是二月,或是28天或是29天。

  雖然整節活動順利進行,但我還是覺得少些什麼,於是我決定分成兩節活動來進行,這樣更利於幼兒理解。課後我仔細做了一個分析,想想應該再補充一些什麼,讓孩子們瞭解更多關於日曆的知識。

  這中間我做了一些鋪墊,讓孩子們知道一年之中都有那些節日。我大量的蒐集了更多的日曆圖片和檯曆,讓孩子們知道每個日期的下面一行小字為陰曆,過很多節日就是按照下面的小字來知道的。分別用找節日、找生日來進行,活動比較順利,但還是由於材料的短缺遇到裡一些小小的阻力,沒能讓全部的孩子們更好的操作。

  大班語言拜年教學反思6

  在活動中抓住了幼兒年齡特徵,整個活動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幼兒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幼兒。

  在教學中,我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伴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

  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活動中僅讓幼兒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幼兒“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幼兒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幼兒交流討論,但只流於形式。幼兒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這樣才會使幼兒學會數學、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