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精選5篇)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十幾減九》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1

  《十幾減九》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透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感觸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資訊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處,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演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

  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

  ②想加算減: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連續減:13―3―6=4,13―9=4。

  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悅,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說說。看了部分孩子說不出來,也就急著請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演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2

  《十幾減9》這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演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3

  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先出示遊園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全班同學聽。遊園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問題“還有幾個?你能想出來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組內進行交流,再讓學生在全班內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二、選擇資訊,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資訊,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進行解答。本節課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資訊提出問題,抽象出減法算式,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種簡捷、易懂的計算方法,因此在學習例1時,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藉助學具的結構(10朵紅花、2朵黃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透過擺一擺、圈一圈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破十”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本節課從兒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數字和符號表示的算式,並引導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使知識的過渡呈現得很自然。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節課教學的是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應使學生明確“破十法”是計算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比較簡便,但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

  2、“破十法”的思維過程不要求學生必須死記,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節課教學時不必總結計算規律。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4

  學習《十幾減九》對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透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依據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創設豐富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授課中,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透過擺學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等環節突破重點和難點,讓學生不斷地體會數學的作用。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環節中,藉助學具、實物圖擺一擺、算一算,以實物操作來加強表象,幫助計算,其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脫離實物和圖形,利用表象來支援思維,充分體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由於初次執教低年級,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許多環節,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在複習分成和求未知加數,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個環節的實際教學中,採用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再彙報的方式。

  改進措施:這道複習題淺顯易懂,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說出答案。此外,在學生回答9可以分成幾和幾時,對答的有規律並說的完整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評價,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樣來回答問題。

  (二)在新課的匯入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提出數學問題,從中找到和這節課有關的內容。

  (三)例題的出示過程中,採用12個風車先展示了一下,然後把其中的9個貼在了黑板上,其餘3個直到學生計算出結果後才貼在黑板上。

  改進措施:在呈現例題時一定要給學生完整的畫面,也就是12個風車要同進展示,可採用畫虛線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題意。

  (四)在學生彙報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的.教學中,學生只說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減法、破十法、平十法這三種方法,老師在板書時採用的是書寫算式的方式。在學生說出平十法這種方法時說的有些含糊,老師要給特殊的點撥。

  改進措施:

  (1)引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擺一擺,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突破教學的重點。

  (2)學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時,採用圖式的方式更便於學生的理解。

  (3)“平十法”這種演算法有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應採用圖式的方式使學生理解並掌握。

  (4)學生沒能想到“減十法”這種計算方法,作為老師可以把這種演算法告訴給學生,並幫助學生理解,以增強學生演算法的多樣化。

  (5)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演算法。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5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是來源於生活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願望。”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對於低年級來說創設一些有趣、活潑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把計算和實際問題的情境聯絡起來,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計算,體會探索演算法的過程,發展數學意識。

  在教學《十幾減9》匯入時創設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邊擺了個水果攤。”出示動畫ppt,老師接著敘述故事:“由於他笑臉迎人,生意一直不錯。這不,沒幾天貨架上的水果就沒了,猴哥心裡盤算著:看著這時節,桃應該也熟了,去摘幾個桃子吧!”,老師激趣到:“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猴哥摘幾個桃子嗎?”,孩子們興趣馬上提上來了,很自然的進入對舊知的複習,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摘桃情節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孩子在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逐步養成從數量上進行觀察、思考的習慣,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學得非常的開心。

  在教學計算時,創設、提供一些常見的實際生活情境,相對低年級來說,創設一些有趣的、動畫的情境,會直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能培養孩子從數學的角度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用所學的計算解決問題。這樣的計算教學,才能“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裡蘊藏著豐富的數學資訊,體會計算的價值和數學的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增強計算的興趣。

  二、 加強學習活動,深化算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讓學生透過動手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計算方法。同時知識的德掌握有一個反覆認識的過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使學社對算理不斷加深。為了使一年級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方法,較好地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課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學生都知道13-9=4,這時教師並不急於教給學生演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提供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資料(一盒桃10個和外面的3個)自由、獨立地去探索,嘗試計算,找到解題的方法,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師生交流,尋找不同演算法。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難點的破十法讓學生邊說邊演示操作過程。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演算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在學生彙報方法時不用急於板書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把計算思路說清楚,繼續追問其他學生是怎麼想的?然後師及時小結,用課件演示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小組裡說一說。當學生再次彙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板書計算過程。把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演算法。揭示-操作-說-想-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討、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孩子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 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些方法並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並不合理,但卻是學生自己的方法。

  教師找準了教學的重難點,運用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各自發表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把各自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計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最後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十幾減9》在新授的時候應該多呈現不同的方法,有一個一個減的方法、先減3再減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減”等方法,在呈現了不同演算法以後教師再著重介紹“破十法” 、“想加做減”。在不斷訓練和相互交流中讓學生了解多種計算方法,在學生應用這些演算法時,我們應該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演算法進行類似的計算。在教學“湊十法”時,個別基礎薄弱數感不強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給大數湊十能過關,遇到6、7這樣的數反應就不快了,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著數”方法也是不錯的。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活動過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於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創造意識的形成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當然,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索要”演算法多樣化,也不必為了體現多樣化而強制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多種演算法。那些低層次的演算法教師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學沒有必要走回頭路。

  四、最佳化演算法,提高計算速度。

  “沒有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並能靈活運用的方法才是最優的演算法”。在呈現演算法多樣化後,隨著練習的不斷加大,孩子慢慢能從自己的計算經驗中體會出最優的方法來,教師有必要使呈現出來的演算法得到最最佳化,或者得到調整和修改,並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奇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個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藉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於用“做減想加”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透過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教師在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於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五、練習有針對性,提高計算能力。

  《十幾減9》的練習設計了四個層次,第一層出示兩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有困難的孩子可以藉助小棒計算,再指名彙報。培養學生在敢於發表自己的觀念的同時,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並能從交流中獲益。第二層出示4題加減法對比練習,讓孩子計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運用觀察法這種題用“想加做減”比較簡單。第三層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第四層列出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並引導孩子們觀察算式,發現規律。引導孩子思考“得數都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這個1從哪兒來的?”從而鞏固“破十法”的計算,在隨後的計算中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計算速度明顯增強。透過這四個層次的練習, 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讓孩子自己談感受,孩子們說到:“一個一個數簡單,但是沒有圖,沒有小棒就不能計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簡單,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個位的數就可以了”“想加做減的時候要細心,要把9的加法記牢固,不然就會想錯做錯”……在交流討論中孩子們對演算法進行了最佳化。

  教學建議:

  1、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部分應該設計做一做第2題的形式,藉助直觀的水果圖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本課是十幾減9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算得又對又快。

  3、從學生後期計算來看,想加做減在十幾減9時孩子們應用較多,但是十幾減幾很多孩子還是選擇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們上學期的20以內進位加法不夠熟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時間長,生疏了,建議開學初或者在第一單元教學時有針對性的進位加法進行復習,效果會更好!

  4、創造性使用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師製作的教學課件,設計學生學習資料,巧妙使用學具。如教學例1時,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料是一盒桃(10個)和3個,小棒是10根藍色和3根紅色。當學生要計算出13-9的結果時,自然想到用10來減9。透過讓學生操作有結構特點的、能幫助學生解題的學具,使學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計算算理,並能應用它來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