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

  一、設計思路(簡述)

  由一則謎語,引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1

  師生同歸納化學反應原理自學指導2師生討論交流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如何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專題訓練課堂小結綜合訓練

  二、課後反思

  1、對學情分析不到位:課的開始複習實驗室製取氧氣所學的知識點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由於時間長,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已經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環節時,耽誤了時間,在後面教學環節時,就顯得有些倉促,後來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後面的教學就會很順暢。

  2、備課時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

  在完成自學指導1時,實驗室製取CO2化學反應原理,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沒有對學生進行細緻的講解,如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首先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然後碳酸不穩定分解,最後再歸納出總的化學方程式,因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點。

  3、由於前面耽誤了時間,所以後面在進行分組實驗探究時,時間不夠充分,給人感覺就是很忙亂的完成了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本身設計就是想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實驗,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4、由於教齡短,教學經驗不夠豐富,駕馭課堂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向老教師學習,自己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素質,總之呢,總體感覺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以人教版實驗新教材初三《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課題1的內容為依託,由本人設計的一節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網路教學課。初三化學新教材是以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而編寫的。新教材倡導以科學探究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積極的資訊加工、解釋和綜合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拓寬思維空間,便於創造性的發揮,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化學與生活的開放性題目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本節課確定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符合學生實際,能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全體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教學目標全面、正確,並適當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訓練和培養。知識教學,兼顧了基礎性和發展性,注重知識的結構化,言談舉止具有教育性和感染力,善於捕捉教育時機,教育方法恰當。

  本節課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學生主動、獨立的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時間充分,活動形式適當,學生有效地參與了評價和交流,教師處於組織、引導協調和參與的地位。

  課堂上語言的組織、適時的點拔都比較到位,能熟練地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並恰當地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中有一個酚酞與濃氨水反應的實驗,我不是像以前先講“氨水有揮發性,酚酞有遇氨水能變紅的性質”,然後在做實驗,從而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而是以“小魔術”的形式進行導課:先展示兩瓶無色液體,然後各倒入兩個燒杯中,在用大燒杯把它們罩住,過一會其中一個燒杯內的無色液體變為紅色。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鼓勵他們大膽猜想,並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樣學生透過實驗得出“氨水有揮發性,揮發出肉眼看不見的粒子”的結論,在進一步研究這種粒子的性質。

  在驗證分子之間有間隔時,用等體積的酒精與水混合,學生做完演示實驗後,我沒有像以前上課時直接問“為什麼混合後體積小於兩者體積之和?”,而是故意很嚴肅地說:“剛才做實驗時誰偷著喝酒了?”他們當然沒喝,也就不會承認了,這是我再說:“誰能做一回福爾摩斯,把這個案子給破了?”這樣就引起了全部學生的注意,教學效果明顯比以前好,而且對這個實驗印象深刻。另外,我並沒有做類似“小米和黃豆混合”的實驗來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因為根據以前的教學效果來看,做完等體積的酒精與水混合的實驗後,學生雖然看不見分子,但也能夠理解分子之間有間隔這個性質,也會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分子的這條性質;反而是做了上述那樣的實驗後,給學生造成誤導。因為他們對親眼看見的事實印象深刻,在舉分子之間有間隔的例子時,一部分學生就把它當做正確答案。

  在比較固態、液態和氣態三類物質的分子間間隔時,我又補充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注射器實驗),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但是從分子的角度去分析混合物和純淨物時,我只是讓學生口答,而沒有畫圖,如果用圖示或磁扣的方式表示,我想效果要比口答好多了。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4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學的是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昨天結束了新課,和同學們討論了一下學完之後的感受,同時也便於後面幾天的複習。

  總的來說,他們感到有機化學學起來很吃力。雖然課堂上聽懂了,可課後做練習時覺得很難,尤其在測驗時,時間不夠用,每道題似乎都要想很久才慢慢解出來。學生反映的問題主要是:(1)有機化學方程式難記。有機化學方程式與無機化學方程式有較大區別,學生初接觸,感覺生疏,尤其是反應條件多樣複雜,很難記清楚。(2)有些實驗書中沒有詳細介紹實驗步驟但又需掌握,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應,印象比較混亂。(3)有機物質名稱多,難記,解題時有些不能順利記起,要回憶很久才能聯絡。

  有機化學體現系統性,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來說,知識的熟練和靈活應用是基本要求。特別是有機合成要求對知識有很全面系統的掌握、要有熟練的聯想應用能力。各類烴的衍生物之間的轉化、各類有機反應條件的應用、各類反應中有機物化學鍵的斷鍵成鍵規律是要重點把握的。

  綜合這些情況,應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將已學的重要有機方程式列出來,把有機反應型別、條件做好歸納歸類,印發給學生記憶。

  2.將苯的溴代、硝化反應,鹵代烴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等重要性質實驗原理、裝置、步驟、檢驗方法等編寫出來,印發給學生,幫助其梳理知識,加強理解和應用。

  3.及時針對性地講評練習。

  4.備課和編寫學案時,將重要知識、核心知識列出來,讓學生記住。

  5.講授新課時,對於必修2出現過的知識,要複習、甚至需重新介紹。

  6.及時檢查、測試,反饋學生掌握情況,採取彌補和改進措施。

  7.引導學生盡力做好複習,自己主動做好知識的梳理、小結;解題時多進行聯絡、對比;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維方式構建知識網路,畫出不同知識主題的思維導圖。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為必修2和選修4的整合教學,教學中,教材的處理比較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把握的很好。開頭以實驗來引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實驗現象比較明顯,學生也比較容易直觀地感受到熱量的變化,在分析化學反應吸熱,放熱的原因時,結合圖片來講解,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學生容易接受。課的執教過程中,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投入到課堂中來。但課下透過學生問的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對從鍵角方面來計算反應熱這塊,原因是學生對物質的結構式把握不好導致的,以後教學中需加強學生對物質結構式的把握以及從鍵角方面來計算反應熱這兩方面的練習。

  本節課主要講反應熱計算的典型專題,課的設計中,先講課本上的三道例題,雖然課本中講解的比較詳細,可我覺得課本中的解題思路不是最好的,因此在講解時,我尋求學生最易理解以及常用到的方法進行解說,如:例2,我不用課本上的這種解題思路,而是採用燃燒熱的計算公式,套用公式,題很快就算出來,學生也易於理解,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制定符合學生的認識的教學規律。

  在講解例3時,我先給出解題思路,接著運用疊加方法來進行運算,並強調①當反應式乘以或除以某數時,ΔH也應相應的乘以或除以這個數。

  ②反應式進行加減運算時,ΔH也同樣要進行相應的加減運算。

  ③注意刪除過渡物質。課後還專門設計了一道類似的題型給學生練,目的是為了鞏固這種解題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練的情況來看,學生的數學運算不過關,需進一步加強鞏固。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6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教師能否真正把握好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能否把自我作為意識的物件,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亦即教師的自我監控。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教學反思:

  反思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作為老師的我也真正體會到和學生們一起交流,一起學習的快樂,整個課堂氣氛嚴肅而不失活潑,和諧而平等。我也從學生們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如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有哪一些,應該如何治理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教師能否真正融入到課堂中去,融入學生中去,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本堂課中,我主要透過引導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大膽發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我感到整個課堂不會像教師唱獨角戲那樣沉重。

  教然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上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本節課,課堂的不足之處在最後讓學生們一起探究大氣汙染的治理時,由於時間過於倉促,沒能讓學生充分結合一些具體的例項,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充分體會一個環保工作者的樂與趣,學生的環保觀念落實可能會受影響。另外,在組織學生討論大氣汙染的危害時,沒能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只是透過為學生提供一些大氣汙染的圖片,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受到了些許影響。還有在最後結課的時候時間稍顯緊張。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合理。當然,也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學工作才能不斷創新。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7

  教學中要滲透安全教育、環境教育,教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相結合

  近年來,隨著生產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一些化學安全問題、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新教材體現在化學教育中不只重視科學知識的教育,更加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宗旨,符合STS教育理念。所謂STS教育,是科學(Sic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教育的簡稱,是以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為重心而組織的教學模式。雖然教材只是以綱要的形式編寫了安全和環保問題,但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在實際授課中對這些內容加以展開,如一些常用危險化學品,包括爆炸品、易燃物、強氧化劑、劇毒品、腐蝕品,除了讓學生能夠識別和了解這些危險品外,更要教會學生碰到這些危險時的處理方法,防患於未然。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新科技、新技術、新成果的同時還應當提醒同學們注意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學生節水節電、節約糧食、少扔垃圾、廢品回收、使用綠色商品等。鼓勵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保護自己的家園。

  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品質高尚,學識全面,手腦協調,文體兼得的人。試想,若我國公民的化學素質有了一個質的飛越,安全隱患何患之有?化工生產帶來的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哪裡還有容身之處?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8

  20xx—20xx學年度,我擔任高三化學教學工作。我所教的兩個班一個是A班,一個是B班。在教學上要注意這兩個班的差別,這一年的教學中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高三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握好時間,即合理安排複習進度。避免隨意性,造成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化學複習課時很緊張,更需統籌安排。第一學期結束概念理論、元素化合物複習。第二學期複習有機和實驗,並進行綜合模擬訓練。複習同時加進高三新課內容。

  2、控制好所選試題的難度和量。高三學生時間緊任務重。題量不宜過大,加重學生負擔。根據學生程度,選取難度適中的題。我在複習時注意例題練習的選取,一個型別的題集中練習,要有梯度,學生掌握起來較容易。

  3、一定要堅持一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複習不同於新授課,複習課主要得讓學生動起來。因此,我在複習時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一些複習內容設定成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以問題帶動學生,讓學生覺得複習也具有挑戰性,不是知識的簡單重複。

  4、臨近高考,加強應試指導。學生對理綜考試非常不適應,所以在後期安排模擬訓練,加強對學生的應試指導。

  二、成功之處

  注重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找到了透過問題帶動複習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複習進度安排合理,複習節奏緊湊。題量選擇合理。

  三、不足

  基礎知識落實不夠。試題選擇還應再精一些。

  高三一年緊張有序的工作結束了,在這一年裡,我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對高三的複習工作有所體會,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9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本次課 複習鞏固 了 初中四種基本反應型別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 進一步瞭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並由此得出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使其 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就是發生了電子轉移 。

  從整個課堂氛圍來看,學生積極配合,能積極主動的思考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從整堂課效果來說,學生學會了如何去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達到了教學目的。但本次課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以至於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重難點把握不是很好,導致整堂課的時間分佈不是理想,有的地方講解不到位,有的地方又顯得很羅嗦;第二,講課的聲音很大,把很多學生的耳朵都震暈了,導致部分學生聽課效率不高、昏昏欲睡,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慢慢學習抑揚頓挫;第三、由於用了 ppt 教學,很多東西在黑板上板書不是很多,雖然有了新時代教學方式,但我們也不能忘了傳統的粉筆板書。

  本次課,在本組老師及相關領導的指導下,自己收穫很大,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向那些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使自己不斷進步。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0

  對於概念教學,一直有很多困惑,如:微觀方面分子原子的引入,元素、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的教學,溶解度的講解如何突破等。看完專題學習的影片後,有很多感觸,有佩服,有反思,更有慚愧。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自己在教學時的方式及方法與授課教師作了比較,認為授課教師的教學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1、打破了很多老師實行的直接講授的常規,而設計成為實驗探究的形式,很有新意。2、透過生活當中比個子高矮,讓學生明白在進行比較時,要有變數和自變數,以及怎樣去控制這些量,達到比較的公平性和客觀性,為後面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作了較好的鋪墊。3、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測定蔗糖和食鹽的溶解性大小,分析應該控制那些變數,引出定量比定性更加準確。4、在實驗步驟分析上,複習了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看似簡單,實際上為下一步分組試驗提供了有利的指導,避免學生出現不必要的誤差,或者有部分學生不會做,浪費了探究的時間和意義。5、進行完這些以後,指導學生歸納溶解度的定義。能讓學生對於溶解度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為後面學習溶解度曲線問題奠定基礎。

  同時,在觀看的同時,我們幾個老師也討論認為這節課還可以改進一下,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溶解性的探究的時候得出了一些資料,可以指導學生透過這些達到飽和溶液的資料得出溶解度的定義等。

  反思:等我們聽完專家的分析,我又感覺出了差距,原來這節課還存在這麼多的問題。除了我們找到的一些瑕疵之外,“牢牢地掌握這個定義上下功夫了,而沒有構建一個溶解度這個物理量”這一點可能也正是我在教學中也存在的問題。

  疑惑:對於溶解度作為一個比例關係的講法,是不是適用呢?如果使用會不會影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單位、會不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1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概念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歷年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氧化還原反應可作為金屬與金屬、金屬與非金屬、非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聯絡紐帶,而且在電化學、離子反應中也有應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知識點。

  在高考中氧化還原反應常以以下形式進行考查:

  1、對於氧化還原相關概念的考查,

  2、對於氧化劑、還原劑相對強弱的考查,

  3、利用守恆法,對氧化還原方程式進行配平和簡單的計算。

  在備課時,我的思路是:

  先複習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

  其次,針對性的做一些基本練習加強對基本規律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做幾道近幾年涉及該考點的高考題;

  第四,總結每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教學中著力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引導學生體驗並掌握解題的方法與技巧。

  經過課堂實施,完成的還比較順暢,注意了師生的互動,教學效果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備課上,對學生的水平把握不夠,今後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2、在啟發學生思維方面、評價方面做的不夠,規律、方法上教師歸納總結的多,學生歸納總結的少。

  3、所選例題(高考題)難度較大,今後應適當降低難度,力爭使層次低的學生能鞏固基礎,中等生提高應變能力,高層次的學生將知識應用於實踐。

  4、所選題型涉及範圍不全,應擴大範圍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燃燒和滅火》是初中化學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第七單元是上冊教材的最後一個知識教學點。它既是對化學變化中具體知識傳授模式的繼承,又是對其的豐富和完善。本節知識位於第七單元第一節,上承我們身邊的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等知識,下接第八單元金屬與礦物,對於以前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於以後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樑。本課題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燒的條件和原理,透過學生分組實驗來探討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透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說明為什麼會發生爆炸,並透過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示來加強對安全的認識,引出關於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說明隨時注意防火、防爆及採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本學年九年級(12)班,本班學生總體基礎較好,大部分同學具備獨立完成探究實驗的能力或透過組成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獲得結論。但還有個別同學基礎較低,反應較慢,需要基礎好的同學幫助,所以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基礎好的學生幫帶基礎差的學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瞭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透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原理

  難點:由燃燒的條件推理得出滅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3

  這堂課我採用的是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課件來講授。之前聽了十五中張老師講的這堂課,在她的基礎上我作了一些改動和調整,目的是能把這節課講的更好些,可是是與願為,我並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現就這節課做以下幾點反思。

  一、講述不流暢。

  儘管我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不經常使用多媒體,而導致在每一次放映片子的時候語言銜接不夠好。對於這一點我想還是我對幻燈片不熟悉造成的。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調動起來。

  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而本次授課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比如說我讓學生說一說“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他們只能說出“水資源分佈不均勻”,而“水體慘遭汙染和用水量猛增”卻考慮不到,尤其是對水汙染不太瞭解,可能學生處於農村環境,沒有見過大型的工廠,平時新聞也不多看,有關於新聞播放的水汙染嚴重的報道沒有留心看。從大的方面我國人口數量多,經濟發展帶來人口增多最終造成用水量增多,這一點也想不到。我想今後在講這類內容的時候,要給學生多一些提示,多一點時間去思考,多一些耐心多提問一些學生,或許能夠有更多的收穫。

  三、課件片子太多。

  之前張老師在講完這節課後,我們在評課中提到了這一點,下來後我做了刪減。可在上課的時候,放映時還是有些累贅,學生還是一味的追著看片子,大腦裡還是一片空白。對於這一點今後還是要在課件的製作和講授上下些功夫了。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4

  首先,兩個班的高分都太少,80以上的一共才4人,而50分以下的人數太多。這次考試的題目比較靈活,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能熟練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可實際考下來顯示出大部分學生對識記性的知識掌握的很差,簡單的文字表達式的書寫竟成為失分的大頭,說明學生課後的記憶工作沒有到位。這點責任在我,作為一個新老師,我缺乏經驗,對學生過於放鬆,過於相信他們的自覺性。佈置的識記、默寫任務並沒有認真去盯著他們完成。對於他們默寫中的錯誤也只要他們改一遍,總以為錯過了他們就會有記性,下次能不錯。事實證明,除少數人之外大部分學生的惰性很強,不採取強硬措施他們就不放在心上。在下階段的教學中要適當採取懲罰手段,硬性逼他們記憶。

  其次,兩個班的女生考試情況令我很吃驚,一班20名女生12人不及格;二班18名女生12人不及格。剛開始學習的化學都是偏重於記憶的文式理科內容,對於細心的女生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狀況。透過事後觀察發現,考試中問題較大的女生上課時普遍注意力不集中,易開小差。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提高這部分人的上課效率,上課多提問,激發他們的思維。 最後,因為兩個班學生上課時特點不同,要採取不同的授課方式。一班的學生上課紀律易管,因此可以多設計些學生討論和情境教學。二班的學生上課比較隨便,往往展開討論後部分學生會把討論變成閒聊,場面很難控制。在以後的教學中,一班多使用啟發式教學,而二班多使用傳統的問答式教學。二班經過上週和班主任的聯合整頓,現在上課紀律已明顯好轉,但還是有少數學生過於隨便,因此管好紀律也是首要的。只有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順利進行教學。我必須樹立起教師威信,好好設計化學課,提高化學課的質量。

  

教學工作反思_化學教學反思15

  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歷,常常會有這種困惑:信心十足、滿懷熱情的上完一節課後,總覺得有一絲不如意之處。每當此時,我們最應該的就是及時進行反思。

  反思也是一種進步。例如多次學習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後,經過不斷反思、改進,我將本課題中的實驗2—3“硫燃燒”、實驗2—4“鐵絲燃燒”以及圖2—12所涉及“木炭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饒”的實驗現象這樣歸納呈現給學生:1.第一條實驗現象描述的是火焰或光或火星;2.第二條描述的是與生成物有關的現象;3.第三條現象均為放出熱量。這樣整理之後的現象,便於學生對比記憶、加深印象。

  再如,由於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限制下,燃燒需要有氧氣參與。這樣在學生書寫文字表達式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出並把握住如下共同點:一是都有氧氣參與反應,二是反應條件都是點燃。這樣的引導,減輕了學生記憶知識的負擔,又為後面知識點(化合反應的定義)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做為一名合格教師不但要自己善於反思,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引導、教會學生學會反思,已收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功效。

  學習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學生已經瞭解了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這樣在學習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中的“硫燃燒”和“鐵絲燃燒”兩個實驗時,先讓學生回顧反思紅磷燃燒實驗中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再結合兩個實驗的現象,學生就會輕而易舉的總結歸納出“硫燃燒”和“鐵絲燃燒”兩個實驗中集氣瓶中留有水的作用。

  反思是進步的階梯。對教師而言,反思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詢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反思則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反思”這一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