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關於《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關於《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在已經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上的,為後面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我設計了一些預習內容:

  (1)回顧以前學習關於整數、小數的運算順序。

  (2)整數、小數的各種運算定律,並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3)計算:3.2×99+3。2120÷0.25÷40

  (4)預習書上第80頁的例題,思考: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適用嗎?

  (5)試做練一練。從預習作業情況來看,個別學生書寫習慣不好,把數字抄錯;把自己書寫的數字看錯;觀察力不強,看不出其中的錯誤等等。少部分學生的計算準確率相當低,對稍複雜的計算在處理時往往有點亂,不知所措,尤其是既有小數又有分數的,運算子號三個以上的,錯誤率相當高,但大部分學生的預習作業做得相當棒。

  改進之處:

  在出現不同方法的情況下並沒有讓學生有個觀察比較的過程,而是我在很生硬地讓學生接受那種簡便的方法,結果並沒有收到很好效果。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並能夠進行正確計算。只有一個吃藥片的例題“這盒藥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幾天?”基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知識基礎,我從實際生活匯入,並進行資料改編。由於貼合身邊例項,因此連學困生也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步計算,最終得出兩種計算思路。緊接著,我把資料改編成“半片”,其實就是隱藏的資料“片”。學生能夠快速的說出兩種方法並能列出綜合算式。後來在完成習題的時候,是分袋裝糖果的問題,可是學生的方法真是“多種多樣”,為什麼在上一環節很流暢,在自主完成習題時就會出現問題呢?

  我認為是在上一環節,過於快速,沒有顧及到全體學生,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說一說對方的方法,同時得出自己更喜歡的方法,這樣應該是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數學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不同的數學發展,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杜絕“燙剩飯”。分數乘除法的應用要緊扣數量關係及找準單位“1”,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深入挖掘教材,發現教材文字背後的資訊。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青導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國的世界遺產——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學生在熟悉了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分數的意義和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是繼續學習百分數、比和比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為學習稍複雜的有關分數的問題打下基礎。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標,紮實落實目標

  本課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所以本課時共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問題一,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說清自己的思路,明確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然後結合思路說清算式中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因為先求的事天壇公園的是多少,所以計算時應先算272×1/4,初步體會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後獨立完成小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其次,問題二,重點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較與聯絡上,對於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這兩個算式,它們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並不是乘法分配律的體現,所以我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號連結兩個算式,這樣再讓學生觀察等式兩邊算式特點,才會讓學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發現整數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分數。這樣處理,有效地落實了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看、想、算、查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突出本節重點)的法寶,在教學中,我分兩個層次滲透了這種方法:在試一試小練習環節中,重在讓學生說清,看的是運算子號想的是運算順序;而在計算四道題時,強調不僅要看運算子號還要看數字特點和有沒有括號,從而得到正確的運算順序然後再動筆計算。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還要準確判斷出是否符合運算律,想有沒有簡便演算法,從而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差異

  對於每個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獨立思考與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斷地獲取知識與方法,同時也關注學生差異。對於計算,要求快的同學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問題二的處理上,出示線段圖就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第二種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有些環節落實得不到位。對於看想算查方法的滲透,第二個層次落實的不及時不到位;計算題在訂正時應該展示不同的做法,進行對比,體驗運算律的作用。

  2、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真正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組織生生互動。本節課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清晰,表達準確,但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3、整節課時間的把握不太好,有點前松後緊,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使得最終討論本節收穫時,沒有讓孩子充分討論。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複習課是鞏固梳理已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型。分數混合運算複習課教學目標: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在學生懂得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上,藉助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掌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做事認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運用簡單的學習方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景,為學生提供輕鬆的學習環境,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競賽,考慮到本課內容屬於計算課,本身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學生缺乏興趣,學生的情緒可能較低落,為此,我把口算練習題改為小組競賽,希望以此為切入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他們合作競賽意識。

  不足之處:

  因為前面的試講發現自己課堂語言太多,完不成教學內容。所以今天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自己的語言的簡捷和對教學時間的把握,由於自己的教學經驗不足,所以在課堂教學時對重點知識分析不夠,造成一部分學生不能夠突破難點。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突出了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我的做法是在複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從而歸納出計算方法,並逐步得出結論。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非常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資訊和數量關係。

  反思教學得失,有亮點,也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亮點有:

  一、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知學生。所以這部分的教學,課的開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題和一道整數四則運算題,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巧妙過渡到新知探索環節,激發求知慾望。首先我出示例1,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出示嘗試題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二、注重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本節課我直接出示例題,讓學生自主審題,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什麼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我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覺得是一節很成功的課。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

  分別是:

  一、課堂上,自己有些緊張,低估了學生。比如,在讓學生嘗試例1時,生怕學生不會,引響了教學效果,總是反覆引導,反覆與準備題作比較。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包辦代替。比如在歸納運算方法時,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夠完整,我事先把運算方法準備在了小黑板上,直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分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1、理解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而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教材只是給學生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如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呢?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和基本線索,理解是前提、是基礎。其次要把握前後知識間的聯絡,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另外,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很好的教學設計不能直接照搬就是因為學生的差異。在這節課上我首先通讀了本單元內容,把握本節課的重點是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分數連乘的簡便計算方法,如何讓學生掌握好運算順序,經反覆思考,確定先複習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然後在教授分數混合運算時好與之相比較,從而發現分數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是一樣的。而分數連乘的簡算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彙報自己的計算方法時,都沒有彙報到笑笑的那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此時採用的是讓學生自己看,看懂了的在學習小組內說一說,然後再全班彙報,透過這樣的層層遞進,讓學生切實理解並掌握好了笑笑的方法。

  2、演算法多樣化與最佳化

  新課程特別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但演算法多樣化不應千篇一律,方法越多越好。演算法多樣化,是指面對全體學生,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演算法多樣化實為演算法的個性化。

  記得在週六的讀書沙龍上我校部分教師對演算法多樣化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演算法多樣化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和差異,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和能掌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演算法多樣化時必須進行最佳化。在教授分數的連乘時,由於學生受到分步計算的提示,自然的會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這時候老師適時提出還有其它的計算方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提出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學生獨立思考,思維閃光之處),但沒有提到用一起先約分這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記得在聽過一節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課,25+4和25—4,學生有提出用個位加減,再與十位加的方法,有湊10的方法,藉助學具擺等等。但就是沒有出現豎式計算(這很正常)。反覆問還是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非常著急,教師只好說我們下課再研究吧。試問需不需要讓學生掌握豎式計算,我認為是有必要的。教師的作用是什麼?應該怎麼辦?教師作為民主平等中的首席,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員。教師可以這樣說:看我還有一種方法教師要正確處理多樣化與最佳化之間的辨證關係,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正確處理教師教的主導與學生學的主體。而本節課分數的連乘時學生沒有想到一起先約分這種最簡單的方法,這時只有靠老師,因此我說書上笑笑有一種方法,大家能看懂嗎?學生透過翻書看、小組內說、全班彙報,切實掌握好這種方法,然後再與其它方法比較,討論哪種方法最簡單。這時候大部分學生都選用了笑笑的方法來做分數連乘的題,也為分數乘除、連除的簡便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3、創設情境要與生活相聯絡,更要為本節課內容服務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這是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首先,要關注的是如何創設好教學情境。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本身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它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引發問題意識,有利於啟迪數學思維。數學情境的設定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要與數學知識密切聯絡,要把學生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的、他們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學習素材顯現出來;本節課書上提供的情境,如果直接呈現,學生會感到突兀,學生參與的熱情也不高,但被老師稍加改變,把情境植入我們的生活實際中(相當於講了一個老師來校時遇到同學們去參加科技活動時發生的故事),使問題蘊於故事中,既使學生感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讓書上的情境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