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灰雀》課程教學反思

《灰雀》課程教學反思

《灰雀》課程教學反思

  【案例】

  師:可是,列寧喜愛的灰雀究竟哪兒去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學生七嘴八舌答。)

  師:孩子為什麼要捉走灰雀呢?

  生:他喜歡灰雀。

  生:他怕灰雀凍傷了。

  師: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麼不同,你更贊同誰的?

  生:我更贊同列寧的愛。因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關在籠子裡,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贊同男孩的,因為男孩是因為天氣冷,怕灰雀凍傷才把灰雀捉回家的。

  師:(一楞)是啊,列寧愛鳥,男孩把鳥捉回家也是因為愛鳥,到底哪種愛更好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討論討論!

  教師根本沒有料到會出現贊同男孩這樣的情況,而這個問題卻關係到學生是否正確理解“愛”的含義,是否有正確的審美認識。

  生:我也贊同列寧的愛。因為列寧每天來這兒看灰雀,還給它帶來好吃的,只是欣賞它,不去捉它,列寧是真正愛灰雀。(學生聯絡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生:灰雀應該是給大家看的,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別的來公園的人就看不到灰雀了,他們會傷心的。

  生:就像列寧一樣,多著急啊!

  生:灰雀離開了夥伴,孤零零的,會寂寞的。

  生:它還會吃不下東西。

  生:它還會生病呢!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

  師:聽,三隻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歌唱。不過,樹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師敘述12自然段。)

  師:聽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

  (採取質疑問難的方式,激勵學生探究問題。)

  生:鳥兒不會講人話,列寧為什麼要問它?

  生:鳥兒會回答嗎?

  師:是啊,老師也弄不明白,列寧為什麼不問會說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討論討論吧。

  (生同桌討論,師巡視並加入討論。)

  生:列寧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師:為什麼這樣說呢?

  生:因為男孩在列寧愛鳥之情感染下,把鳥放回來了。

  師:像男孩這樣知錯並改錯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生:誠實的孩子。(齊)

  為進一步解決前面的疑問打下了基礎。

  師:那為什麼他就不問男孩了呢?

  生:因為列寧不想傷害男孩的自尊心。

  生:可為什麼要問灰雀呢,它又不會講話?

  學生還是不能體會,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師:你們說呢?再讀書思考思考。

  師把問題又拋回給了學生。

  (過了一會,才有學生舉手回答。)

  生: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

  生:列寧怕小男孩難堪。

  生: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

  生:我從“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知道男孩已經知道自己錯了,感到難為情了。

  生: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如果再問他的話,他會感到更加難為情的。

  生:灰雀不會講話,它是不會說出答案的,這樣男孩就不會感到更難為情了。

  師:這樣也就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是啊,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

  生:愛!(齊)

  愛的教育,至此才水到渠成。沒有采取說教,而是透過反覆地讀、討論,在文中人物(列寧)形象的魅力感染學生,學生才解決了疑難。

  【反思】

  “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它是相對於“預設”來說的。教學有預設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他們可能產生靈感,發揮出創造性,課堂中的精彩往往來緣於生成。

  這節課,學生學習非常投入,思維活躍,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究其原因,便是我能根據學生給我的資訊,敢於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了學生在閱讀文字時動感生成的教學資源,“列寧愛鳥,男孩把鳥捉回家也是因為愛鳥,到底哪種愛更好呢?”與“為什麼要問灰雀呢,它又不會講話?”這兩個問題展開了深入地學習與探討,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以此作為駕馭課堂的制高點,撥動學生心靈,喚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把教師處在尷尬狀態的課起死回生,還使整堂課顯得生機勃勃,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