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的個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的個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創造性的處理了教材與教學的關係。具體的說,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我找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設計了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情景(業餘時間最想幹什麼,提供了6個選擇項),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縮短學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讓學生在豐富且熟悉的生活問題中(如某地區的一月氣溫統計圖),複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到用統計圖來整理資料、說明問題的優越性;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分析資料不同特徵;為學生下面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知識點的準備。
三、選取、呈現與學生生活學習聯絡較密切的扇形統計圖,(這個扇形統計圖是由“小小統計員”活動環節產生的,由條形統計圖轉化而來)要求學生說說從這些扇形統計圖中各獲得什麼資訊(教會學生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弄清部分量佔總量的百分之幾,能說出最大和最小的量,整個圓表示百分之幾等),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特點有著豐富的感知。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點,讓他們在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探討中初步體會出扇形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獨特點,使他們傾聽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四、用例項巧助學生更深理解扇形統計圖。在學習完例題中的統計圖之後,我在課件中出現了兩個學校男女生人數扇形統計圖(圖略),第一個圖男女生人數各佔50%,第二個圖女生佔60%,問題是:第二所學校的女生人數比第一所學校的女生人數多一些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很快發現不能確定,最終認識到扇形統計圖不能看出各部分具體數量。
五、提升。根據我對所教學生的瞭解情況,以及教材中“做一做”出現的習題(總量×百分比=部分量),在合作學習環節中認識扇形統計圖我對學生的認識要求進行了整合和提升:根據部分量和所佔百分比求總量,然後再由總量和各部分百分比求每個部分量。觀察學生呈現的小組合作作業單,可以看出學生能夠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課堂中學生思維發展存在不同情況,為滿足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我的課堂總有一些拓展思維內容。本節課的拓展思維是一個如下圖的扇形統計圖。
認識完扇形統計圖後,扇形圖中佔50%,25%應該容易看出來的,所以就讓他們來完成這樣的思考。其次是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B塊佔總數量的33.3%,假如這個總數量是本班學生人數(實為49人),B塊有多少人?再次就是問題層層深入,如果整個圓表示3千克蛋糕,扇形C代表多少蛋糕?
在學習活動中,應該出現一些扇形統計圖應用的例項,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