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這節課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比較枯燥,學生不容易提起興趣。而且學生剛初步學習小數除法,計算還不熟練,計算常出錯,這也加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擔。這節課要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充滿生活氣息。幫助學生在數學課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課一開始,從這一單元學生熟悉的'“三峽工程”談話中自然引出數學問題,營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指導學生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捨五入”的方法。然後指導學生計算關於用小瓶裝魚苗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掌握“進一法” 取商的近似值;最後指導學生探討關於做成套衣服用布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教完新課後,我設計了3個小題來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

  1、每千克雞蛋2.7元,買4.25千克應付多少元?

  錯誤答案:2.7×4.25=11.475(元)

  教師點撥: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用元作單位應保留二位小數。所以正確答案應是2.7×4.25≈11.48(元)。

  2、一匹布90米,做一套兒童服裝用布2.2米,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服裝?

  錯誤答案:90÷2.2≈41(套)

  教師點撥:可以做多少套服裝應用“去尾”法,因此90÷2.2≈40 (套)。

  3、一輛車最多可以坐55人,230人去郊遊,需要幾輛這樣的客車?

  錯誤答案:230÷55≈4(輛)

  教師點撥:需要幾輛這樣的客車應用“進一”法,230÷55≈5(輛)。

  看來在求近似值時,應引導學生多聯絡實際生活,才能正確選擇對應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多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同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對新知識探究的興趣。整節課教師都以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使探索落到實處。這樣學生的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