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幾倍》教學反思範文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分了兩個層次,首先是透過例2、例3的學習,建立起“倍”的概念,形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結構。其次是利用已經構建的思維模式解決例4的實際問題。在學習例2、例3時,我設計了多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去經歷、去體驗、去探索,在親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首先設計了一個擺正方形的操作練習,讓學生任意擺,想擺幾個就擺幾個,但要明確自己擺的正方形用了幾個4根小棒,這時,教師再引出“倍”的概念告訴學生,用了幾個4根還可以說成是4的幾倍,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並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麼內容。
其次,讓學生跟著老師擺圓,第一行擺3個圓,第二行3個3個擺,擺兩次,使學生認識到第二行實際擺的是2個3,也就是說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2倍。
再次,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地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麼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圓,學生在腦海裡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並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後,透過師生的拍手遊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地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在教學例4時,放手讓學生觀察情景圖,尋找數學資訊,提出必要的教學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抽出兩個數的關係進行分析,在學生初次接觸線段圖,教師要指導學生能看懂圖,同時藉助線段圖,明白一個數裡有幾個相同的另一個數,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然後根據求幾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應該乘法計算。
在鞏固練習時,我採取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在完成書上的練習後我設計了這樣一組練習題
1、學校評比優秀作業,一年級評出了9份,二年級評出的是一年級的3倍,三年級評出8份,四年級評出的是三年級的5倍,二年級評出了多少份?四年級評出了多少份?
2、補充適當的資訊,再計算
圖書角有8本科技書,------------,故事書有多少本?
(1) 用加法:--------------------
(2) 用減法:--------------------
(3) 用乘法:--------------------
總之,在設計這節課時,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讓他們透過小組同伴間的互助合作,老師的適時點撥,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知識,而且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