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課《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課文中卻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在談到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又以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也知道了什麼?接著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裡的.水不多,喝不著,怎麼辦?為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麼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麼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於實處,這一環節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麼的不容易。烏鴉終於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的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問學生該怎麼讀?學生都說應讀出高興的語氣,那我們就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可是,烏鴉喝不著,知道為什麼嗎?烏鴉的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畫畫,找出句子,讀讀第3、4句,把烏鴉失望、著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透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在學完這段時,讓學生再次透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這時,隨機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著水;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我幫烏鴉拿一個杯子,讓它把水倒在杯子裡。”“我拿一個電鑽,鑽個洞,不就行了。”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