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巨人的花園》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範文

《巨人的花園》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巨人的花園》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範文

  今天執教王爾德的童話《巨人的花園》第一課時。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在概括主要內容時,我注重教給孩子一定的方法,如抓出文章的幾個關鍵人物、事件或地點,看看他們彼此之間發生了什麼。在《巨人的花園》這一課中,我讓孩子抓出“孩子、巨人和花園”這幾個關鍵要素進行提煉,孩子做了什麼?巨人做了什麼?花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巨人最終懂得了什麼道理?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孩子概括的難度。

  其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孩子或者把內容概括的過於簡單,或者存在複述課文的嫌疑,讓孩子提煉出幾個關鍵事物,對於提煉文章的主旨起到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在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我讓孩子感受巨人花園帶來的感受,抓住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引導孩子多次朗讀,在讀中進行積累,透過朗讀去感悟花園四季的美麗。當孩子朗讀中感受到花園的美麗時,接著又引出花園的變化,讓孩子感受花園變化與巨人行為之間的初步聯絡,讓孩子透過“當巨人外出旅行時,花園————,當孩子們從圍牆破損處鑽進花園時,花園的變化———;當巨人將孩子趕走時花園的變化———等幾處,整體趕出巨人行為所帶來的花園變化。”在這一部分教學時,孩子存在一定的走神,跟不上節奏的現象,思考原因:第一,孩子們平時習慣了老師順著課本講,一旦課文內容不是按照課文順序進行,很多孩子反而不知道從哪裡找起,無所適從;第二,課文閱讀不夠熟練,不知道老師說的在哪裡,致使老師丟擲某個點後不知道幹嘛。

  反思:現在語文教育課堂普遍存在以老師講授為主,拽著孩子去學習的現象,所導致的結果便是老師使勁向孩子們腦子裡塞知識,可孩子們獲取知識的大門完全不向老師開啟,硬塞都無法塞進去,教師很無奈,很焦慮,孩子們沒有學習興趣,導致思考力差,成績不理想。很多專家都在說要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自主學習,可是孩子自主習慣的養成是否僅僅與教師有關?教師努力的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可是在家中,家長卻完全不在意孩子習慣養成,教師是否是在無用功?我一直都覺得,老師對於孩子只是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教給孩子方法,激發孩子興趣,但學習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時刻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情,讓孩子保持對各種事物的無限渴望,家長具有比老師更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