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大灰熊》教學反思

《大灰熊》教學反思

《大灰熊》教學反思

  本學期的團隊式教研活動指向音樂領域,我們組的任務是唱歌教學。接到這個任務後,我們就思考從哪兒入手。暑假裡的教師培訓中,王秀萍老師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況且手邊剛好有她的一本專著《經驗還原幼兒園音樂教學》,於是就決定從這裡入手。

  我們選取了書中的案例《大灰熊》作為我們的起點學習,我想學習從模仿開始吧,先把這個案例演示成功,在演中邊學邊思考:幼兒歌曲的還原方式、教學策略等等。因為有現成的教案,所以搬過來只作了一些簡單的修改就開始試教了。 第一教時主要流程為

  1、圖片引題編故事--一隻灰熊睡在山洞裡,小朋友輕輕走進山洞,一個小朋友碰了一下熊,熊睜開了一直眼睛,再碰碰大熊,大熊徹底醒來,發怒了。

  2、 用身體動作還原歌曲--幼兒和教師扮演小朋友和大熊進行故事表演。

  3、 感受歌曲--教師唱歌、彈伴奏,幼兒表演

  4、 學習歌曲--師生念歌詞、學唱歌曲,然後要求唱出輕重。

  課後,我們就本次活動進行了研討。大家認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

  1、教師沒有吃透經驗還原的最終走向是幼兒的歌唱表演,而不是動作表演。

  2、音樂元素要從一開始就滲透在活動中,如在講故事環節,教時可以直接用歌詞有節奏地朗誦,讓幼兒感知節奏和歌詞,而不是到學歌時再學習歌詞,前面的.動作表演和後面的歌曲學習不能上下脫節,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

  3、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4、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並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遊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後熊發怒的動作可在唸歌詞最後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後,我們於本週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奏地念歌詞,並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節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於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後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範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總之,希望年輕教師在一次次地磨課中不斷成長,最終走向成熟!